溪安八中生命教育工作總結
溪安八中生命教育工作總結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中發[**]8號)、《國務院關于促進紅十字事業發展的意見》(國發[20**]25號)、《福建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年)》、《福建省紅十字會、福建省教育廳關于在全省各級各類學校中推廣實施紅十字體驗式生命教育的通知》(閩紅事[**]95號)精神和《泉州市紅十字會、泉州市教育局關于召開體驗式生命教育工作推進會的通知》精神,牢固樹立和落實*****,幫助學生認識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熱愛生命,促進我校學生身心健康發展。作為“福建省紅十字體驗式生命教育示范校”,我校深感責任之重大、任務之艱巨。為此我們一方面結合學校實際,主動融入,有機滲透在學校教育的各門學科、各個環節、各個方面,充分運用學科教學,傳授科學的知識和方法,扎實有效地做好對本校學生的生命教育工作;另一方面不斷探索教育新路,精心策劃示范校工作,以更好地取到推廣、輻射作用,現就有關工作總結如下:
一、寓教于樂,講授生命教育知識。
1.開發校本課程,學習生命教育理論知識。組織教師認真學習生命教育綱要,切實掌握生命教育的精神實質及要求,學校印發中國紅十字會總會編寫的《學生生命安全讀本》和溪安八中《法在我心中》普法校本課程。通過教師教授、學生自主學習閱讀、熟知生命安全手冊,讓學生掌握保護生命安全的意義、方式、方法、基本技能。
2.挖掘生命教育與學科教育的結合點,組織人力探討、挖掘教材資源。
⑴要求教師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緊密結合,通過具體的學科情境引發學生思考生命教育問題;
⑵教學過程要以動手實踐、合作交流為重要方式,鼓勵自主探究問題。
⑶允許學生用自己的思維、方式解決問題,淡化統一的模式、規范化的訓練。
⑷充分讓學生體驗成功,以獲得自信。運用“門檻效應”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性,明確“成功才是成功之母”。
學校要求教師在教育實踐中加以認真貫徹、落實。學校把教師是否寓生命教育于學科教學之中作為評定課堂教育效果的重要依據。
二、活動形式多樣,豐富生命教育內容。
1.召開一場生命主題班(團)會。根據教育、教學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確立以“生命教育”為主題,每班每學期召開一場“生命教育”主題班會課。每班上交一份主題班會課活動方案于政教處存檔。
2.每學期組織一場防災避險逃生演練。以學校為單位,以防災避險為主題,進行的防踩踏、防火、防震、自救互救等逃生演練,提高學生緊急避險、自救自護和應變的能力。每學年開展2次。作為寄宿制學校,每學期還組織一次寄宿生逃生演練。
3.參與一場角色扮演或情景劇。每學期,以班級為單位,觀看或參演一場生命安全教育為主題的角色扮演或情景劇。教育主題涵蓋感恩教育、助殘敬老、交通安全、食品安全、心理疏導等一個或多個主題內容。
4.參加一趟生命感恩為主題的社會實踐。以班級或團隊組織為單位,到學校附近的敬老院或社區進行以生命感恩為主題的社會實踐活動。社區或敬老院是在學校附近,3-5公里內,每學期開展一次。每次活動制定活動方案(方案包含主題、組織者、時間、地點、對象、目的、內容、活動流程安排)、活動過程圖片、新聞報道等存檔。
5.傳誦一個感動自己的生命故事。運用講故事、朗誦、詩歌、圖片展、微電影等形式,開展傳播身邊朋輩的平民故事;每個班級每個學期收集5個故事,并在年段中傳誦。
三、滲透德育特色,生命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青春健康教育活動相結合
1.開展一次心理健康測試與排查輔導。在學校組織下,有序開展對特殊學生、特殊家庭的排查、對學生進行建檔,心理老師并對問題學生心理咨詢與輔導;定期排查特殊生并建立溪安八中危機干預三級預案,開展減壓活動,組織心理輔導培訓或講座,開展心理健康測試與排查輔導。
2.體驗一回關愛生命的拓展訓練。在學校、班主任和科任教師的組織下,參加一次關于溝通、團隊協作、感恩、勵志為主題的拓展體驗活動。每學年,我校組織初一、高一赴泉州市(溪安)中小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參與社會實踐。
3.加強青春健康教育的研究與探討。根據福建省教育廳《關于申報福建省中小學德育建設示范項目的通知》(閩教思〔**〕26號)精神要求,我校《加強青春健康教育彰顯學校德育特色》項目入選福建省中小學德育建設示范項目。項目研究周期為一年。我校認真總結過去青春健康教育工作的優秀做法和經驗,圍繞“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突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踐行、學科滲透德育、文化育人、管理育人、網絡育人、活動育人、心理健康育人、家校協作等方面創造青春健康教育進校園德育特色。
通過以上多種教育形式,本學年來我校對青少年學生進行健康、安全、成長、價值與關懷的教育,使學生學習并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能,認識、感悟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培養學生尊重生命、珍愛生命的態度,學會欣賞和熱愛自己的生命,進而形成學校、家庭與社會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的生命教育實施體系。實現各學段教育內容的有機銜接、整體融會貫通,幫助青少年學生正確地認識生命、尊重生命、珍愛生命,促進青少年學生更加主動、積極、健康地發展生命、敬畏生命,提升生命質量。
篇2:中小學生生命教育活動方案
在我市中小學生中開展生命教育,目的是幫助廣大師生認識自我,珍愛生命,樹立正確的生命觀,培養對自己和他人生命珍惜和尊重的態度,增強愛心和社會責任感,提高思想道德素養,在人格上獲得健全發展。
一、參與對象
全市中小學生(包括職中、中專、師范學生)。
二、活動內容
本次生命教育以“珍愛生命、健康發展”為主題,包括生命與成長、生命與他人、生命與環境等,分兩個模塊開展:
(一)生命如歌。包括生命之歌、智慧之歌、誠信之歌、禮儀之歌、等專題。
(二)真情感動。包括感恩父母、師恩難忘、友誼天長地久、祖國在我心中等專題。
三、活動要求
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各學校在活動中要抓住重點,整體規劃,選擇專題,精心組織;要將生命教育與加強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緊密結合起來,與加強愛國主義、民族精神、理想信念教育緊密結合起來,與加強學生的日常行為規范養成教育緊密結合起來,與加強法制、安全、環境教育緊密結合起來,與加強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緊密結合起來,與日常教學工作結合起來。
四、活動分工
(一)各學校根據自身條件和特點,圍繞上述模塊或專題有計劃、創造性地開展學習、宣傳等活動。要充分利用圖書館、網絡等工具和櫥窗、電視、廣播、黑板報等宣傳陣地,開展知識講座、報告會、主題班團隊活動等豐富多彩的系列教育活動,并作好參加市、區以及蘇州市比賽的準備。
(二)各市、區教育行政部門結合實際和要求,圍繞此次生命教育的主題,選擇一至二個專題為本地區活動的重點,有計劃地開展校園文化建設評比、故事比賽和主題班會評選等活動,做好參加我局組織的征文、演講比賽的前期選拔工作。
(三)我局將針對各專題和各年齡段學生的特點等情況,在各地各校廣泛開展各種宣傳、教育活動的基礎上,與蘇州廣電總臺聯合組織“生命如歌”現場美文大賽,與蘇州市禁毒工作領導小組聯合組織“生命警鐘”演講比賽,并根據各地各校開展生命教育的情況,評選本次活動的“優秀組織獎”,安排召開全市生命教育系列活動總結表彰大會。
在教育過程中,蘇州電視總臺特別是蘇州教育頻道還將配合進行采訪報道,對活動中涌現出來的優秀作品和先進典型將推薦給《蘇州日報》、《蘇州廣播電視報》等報刊公開發表、刊登。
五、具體安排
3月,全市組織發動。
4月~6月,各地各校進行相關活動和評比。
7月~8月,我局組織有關比賽(比賽的具體參與、評獎辦法另行通知)。
9月~10月,各地各校認真總結開展生命教育系列活動的成功經驗,逐級申報、評選生命教育系列活動“優秀組織獎”(申報、評選事項另行通知)。
11月,召開全市生命教育系列活動總結表彰大會。
篇3:升本教育心得生本激揚生命教育灑滿陽光
生本教育是由華南師范大學郭思樂教授創立的一種教育思想和實踐方式,其核心思想是要倡導“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的教育”,這種“真正以學生為主人的,為學生好學而設計的教育”,即為生本教育。作為現代教育思想,生本教育為學生好學而設計,以“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為基石。帶著這一核心理念,向著這一崇高目標,我便開始了生本的漫漫求索之旅。今天,回想上課的種種情景,憶起學生充滿興奮和自信的回答,我不由驚喜,萬般激動,升本教育竟能令學生的智慧閃光,讓學生的生命激揚。
教師在課堂上多一些不作為,少“教”一些,不以教者自居要讓學生真正的動起來,要變教師單純的教為教師的恰到好處的點撥,要做學生的引路人。變教師灌輸式的教為學生自主性的學,使學生獲得學習動力。教師安守生命牧者的角色,欣賞生命的成長,觀看生命之花的綻放,靜聽學生花開的聲音。
生本教育認為:學習是必須依靠學生自身的生命機制才得以發生的事情,任何外部力量是無法代替的。變學生由被動的接受知識的容器為積極吸收知識的探索者。在生本教育中實現學生的四個突出,即:突出學生、突出學習、突出合作、突出探究。
新課標”也指出教師用課本教而不是教課本。其實我們在實施生本教育的過程中,我們要把課本作為一種載體,一種紐帶,一種橋梁,把學生從“這頭”引向“那頭”,實現課堂教學的大閱讀。讓學生的思維發散開去,真正的做到學以致用。
生本教育認為,只有最大限度地把教轉化為學,讓學生在真正意義上成為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主人,才能把學生的潛在的學習天性、本能和潛力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才能最好地實現學生的積極、歡樂、高質、高效的學習,全面提高人的素質,在終端考試或檢查中決定性地取得好的成績,實現我們的教育理想。在評價時,可以多種方式鼓勵,比如爭星活動,積分活動等等,激起每個小組的競爭意識,團隊意識,這些都是很重要的細節。
生本教育的課堂讓我們欣喜地感受到教育回歸生命之家的步伐:學校成了生機勃勃、生命綻放的百花園;教師不再是燃盡光明的蠟燭,而是和學生一起成長、臉上洋溢著幸福感的教育人;學生不再是分數的奴隸和苦行僧人,而是“積極向上、自信大方、友好合作、思維活躍、成績優秀”的主人。課堂不只是傳授知識的陣地,而是一種生命活動的平臺。自開展生本教育以來,學生的創造潛能被極大地激發出來,個性不斷在張揚中熠熠生輝,創新的靈感如清泉一樣汩汩而來。以生本教育激揚生命讓課堂充滿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