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小學語文朗讀評價方案總結

小學語文朗讀評價方案總結

2024-08-01 閱讀 7425

小學語文朗讀評價方案總結

朗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本學期為了順利而又準確地實施對學生的正確評價,特制訂了適應二年級學生發展性的朗讀評價方案,經過一段時間的實施,學生有了較明顯的變化,現總結如下:

我在進行朗讀評價時,做到應立足于課堂,在課堂中我們加強了教師、學生的領讀。課堂上朗讀的方式也多樣化:如齊讀、分角色讀、小組讀等等。讀完后,老師、學生對該同學進行口頭評價,評價杜絕形式化,要針對每個同學的優缺點進行具體的評價,并對讀的好的同學進行獎勵,如加小星星、小紅花、笑臉等。對于一些語言方面發音不準的(如:平翹舌不分、前后鼻音、有方言的等)同學,老師通過日常談話、提問時糾正等方法對其跟蹤指導。

可內朗讀和課外閱讀相督促。多人在回顧自己成才的經驗時,都提到課外閱讀對自己的作用,所謂“三分課內,七分課外”,課外閱讀對提高語文素養起著重要的作用。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如果能用恰當的方法客觀地評價學生,就等于是承認、尊重學生語文學習的個性差異,發掘他們的語文潛能,培養他們的閱讀能力和閱讀興趣,能促進他們更好地全面發展。所以在課堂上,我們了解的只能是部分同學的朗讀情況,而大部分同學的情況我們并不能全面了解,于是我們讓孩子們每篇課文學完后都回家讀給家長聽,家長在課題旁邊做出簡單評價。這樣一來,老師就能清楚的了解到每個孩子的朗讀情況了。并可以進行針對性的輔導。

建立朗讀評價表,老師利用早上和下午課前時間對學生朗讀課文情況進行檢測,逐個做以評價,進行針對性指導。

學期末進行朗讀檢測。經過前期實驗,我們從課文中選出比較優美的10個段落,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通過用抽簽的方式決定朗讀哪個,然后準備5分鐘后,進行逐個測試,從正確、流利、感情三個方面對學生的朗讀進行檢測。每項各占10分,錯字、發音不準確屬于正確中的一項,每錯一處扣1分,扣完為止。讀斷句、破句、回讀屬于流利中的一項,錯一次扣1分。有感情一項老師根據學生對文章感情的處理和標點的處理等方面逐情給分,最低控制在5分。最后根據這三項情況分為A、B、C三個等級,25-30分為A也就是☆☆☆;20-24分為B也就是☆☆,20分以下為C☆。

篇2:小學教師朗讀比賽活動方案

一、活動目的:

示范朗讀是課堂教學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教師朗讀能力高低直接影響著朗讀教學的有效開展。為了鍛煉我校教師的朗讀基本功,提高教師普通話朗讀水平,提升教師的綜合素養,使教師們能夠在緊張的工作之余充分展示自己的風采,借以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我校特舉行“朗讀課文展我風采”教師朗讀課文比賽。

二、活動安排:

1、時間:20**年5月20日

2、地點:永勝路小學校

3、參賽人員:所有教師

4、比賽內容:在選定的課文中選擇。

5、評委名單:付敏、李欣、李智慧

三、比賽方法:

1、抽取參賽文章。(在提供的朗讀課文中)

2、比賽順序由教師抽簽決定。

3、比賽分語文組:郝玉榮、趙艾梅、李娜、李姝程;數學組:趙艷波、于亞輝、具春紅、劉渭

4、評分方法:本次比賽采用現場打分,滿分為了100分,取平均分。

5、設獎情況:語文組設一等獎2名,二等獎2名;數學組設一等獎2名,二等獎2名。

四、比賽要求

1、評委要做到公平、公正、公開。

2、參賽人員要認真對待,精心準備,按時參加比賽。

3、參賽人員要遵守比賽紀律,尊重評委意見。

五、評分標準:

語言(40分):

1、教師普通話標準,口齒清晰,表達準確(不重讀,不錯讀,不添字,不減字)。―(20分)

2、聲音效果好,悅耳動聽,富有節奏感。―(10分)

3、語速適合文章體裁的需要,因不熟練,每停頓一次扣1分。―(10分)感情:(40分)

1、感情豐富,聲情并茂,能再現課文情境,感情真摯,正確體現課文的思想感情。―(30分)

2、表達自然得體,。―(10分)

儀態:(10分)

教師精神飽滿,能夠恰當地運用身體語言,表情、態度自然。

效果:(10分)

整體效果好,有感染力,增強語言表達效果。

篇3:培養語文朗讀能力有效策略

淺談培養語文朗讀能力的有效策略

五華縣南山小學謝蘭香

【摘要】朗讀教學在整個語文教學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是閱讀教學中最經常、最重要的訓練,各年級都要重視朗讀,充分發揮朗讀對理解課文內容,發展語言,陶冶情感的作用。

關鍵詞:朗讀教學基本功朗讀技巧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朗讀和默讀是閱讀教學中最經常、最重要的訓練,各年級都要重視朗讀,充分發揮朗讀對理解課文內容,發展語言,陶冶情感的作用。”因此,朗讀應該成為閱讀教學的主旋律。

朗讀也是一種藝術的再創造。它在使無聲的書面語言變成有聲有色的口頭語言的過程中,眼、口、耳、腦等多種感官并用,既可以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又可以幫助學生積累大量的詞匯和句子,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

朗讀教學在整個語文教學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那么,怎樣才能加強朗讀教學,切實提高小學生的朗讀能力呢?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下功夫。

一、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

熱愛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習的前提,親其師則信其道。為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我主要采取以下措施:1.讓學生認識到朗讀的重要性。2.以自己精彩的朗讀打動學生,喚起他們朗讀的欲望。3.采取激勵機制,抓住學生在朗讀時表現出來的成功之處進行表揚,使其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產生強烈的朗讀愿望。4.經常進行朗讀比賽。

二、打好朗讀的基本功

要使學生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首先要打好朗讀基本功,即做到“五不”:不丟字,不添字,不重復,不唱讀,不讀破句子,形成良好的讀書習慣。葉圣陶先生說:“教育是什么?簡而言之,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讀書也不例外,就這點來講,最好從小抓起,嚴格要求,學生讀書時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學生能達到正確朗讀,也就初步形成了讀書能力,那么把課文讀流利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發揮示范作用,重視范讀

在課堂上,我們常常看到這樣一種動人的情景:教師一段聲情并茂的范讀之后,學生紛紛舉起小手,搶著被老師叫起來朗讀。相反,我們也常常看到這樣一種尷尬的場面:老師不厭其煩地講解朗讀的技巧后,要求學生站起來讀,學生卻無動于衷,盡管老師再三鼓勵、動員,舉手的人還是屈指可數。任何一項新本領的習得無不是從模仿開始的。模仿是創造的基礎。學生朗讀能力的形成也是如此,它離不開模仿。可見,在指導朗讀時,我們務必借助范讀、跟讀、聽讀等形式發揮朗讀的示范作用,讓學生充分地模仿著范讀者練讀。

同樣是范讀,錄音、多媒體的范讀也是不能跟教師的范讀相提并論的。教師是學生效仿的對象,每一個學生天生都具有向師性。教師聲情并茂地范讀,學生可以視其人,聞其聲,悟其情,直接領略教師范讀時的語調、神情、情感,進而體會課文的內容和感情基調。著名特級教師于永正老師也曾說過:“朗讀是語文教師(也是其它學科的老師)的一項基本功。”再說,只有會朗讀的教師才能聽出學生朗讀中的不足。因此,教師一定要練好朗讀的基本功,在指導朗讀的過程中充分發揮示范、引導作用。

范讀一般有三種形式:一是講前范讀,一般適合于情境教學的文章。使學生仿佛進入了當時的情景,這時再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就比較得心應手了。二是講中范讀,適合于范讀文中精彩的或重要的句段,多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進行。一開始學生把握不準,教師的范讀自然起到了拋磚引玉的作用,學生讀得更精彩,更具韻味,使課堂氣氛達到了高潮。三是講后范讀。講后范讀具有一定的欣賞性、品味性,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欣賞水平。這適合于那些寫景狀物的優美文章,如《桂林山水》,范讀時可讓學生把眼睛閉起來,靜靜地感受,在頭腦中形成一幅優美的山水畫,既可加深學生理解課文,又提高了學生的欣賞水平,更能達到提高學生朗讀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