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小學語文群文閱讀階段性小結

小學語文群文閱讀階段性小結

2024-08-01 閱讀 9211

群文閱讀這幾年一直是一個很熱的話題,各地學校、老師爭先恐后地做群文閱讀。我在實施學校推行的群文閱讀教學中,一邊做一邊摸索,努力調整著,力爭讓群文閱讀更好地服務于我的教學,服務于我的學生。

一、群文閱讀要有所舍棄。

在剛接觸群文閱讀時,不知其為何物,如一般人所想,不過就是幾篇課文放在一起學罷了,當時很是苦惱,煩心這群文閱讀怎么來實施。傳統教學模式下的語文教學,通常是字詞句段篇章式的學習,往往一篇精讀課文至少也需要兩課時,一個單元要花上兩周的時間。把幾篇文章放在一起來講,這看起來好像困難重重啊!

然而在進行了群文閱讀通識培訓,聆聽了幾位名師的群文閱讀課之后,自己才逐漸明白過來,敢情這群文閱讀不是簡單地相加,不是一味地追求數量。一節語文課,傳統的教學法中有聽、說、讀、寫,面面俱到,圍繞著一篇文章,學生與老師可以充分地進行交流學習,很可能得進行幾輪的問與答,把某些問題弄得透徹,讓學生一整節課看起來非常充實。但是就目前群文閱讀推廣者來看,這真的是浪費了許多時間,很可能文章中有價值的信息就那么一條,而我們需要花費大把的時間在細枝末節的問題設計與回答、課堂環節的來回轉換之上了。

在一節群文閱讀課中,我們要學習兩三篇甚至更多的篇目時,四十分鐘的課堂真的經不起我們在非重點問題上浪費時間了。新課程改革下的教學早已經把教師的“滿堂灌”“一言堂”給摒棄了,取而代之的是把課堂還給學生,把主體地位還給學生,教師在課堂中起到引導、串連作用。這就意味著你不能按部就班地從字詞開始學習,再由字詞到句段、由結構到內容進行教學,你不可能面面俱到,你不可能步步扎實。群文閱讀,教學目標一定要抓住重點,突出要點,把握難點,一定要有所舍棄。就像猴子下山一樣,看見芝麻丟了西瓜,到最后什么有用的都學不到。例如三年級下冊第六組文章:太陽、月球之謎、我家跨上“信息高速路”、果園機器人,我們可以選擇“太陽”和“月球之謎”來進行一次群文閱讀教學,就太陽和月亮的相關知識進行對比性學習。可以讓學生用表格的形式來幫助學生更快理解太陽和月亮的知識,而不必在進行過多的講解。

二、群文閱讀教學素材需要精心挑選。

在我所觀摩過的幾節群文閱讀教學示范課中,大多是一篇課內帶多篇課外拓展的“一篇帶多篇”模式,如蔣軍晶的“創世神話”,由課內的“盤古開天地”引出世界起源之問,再比較閱讀中國與其他國家的創世神話。

這樣的模式對教師來說是一個極大的考驗。因為我們要盡量選用多種文類的文本,包括豐富學生文學體驗的文學類文本,例如神話、故事、寓言、散文、童話、詩歌、小說、傳記,也包括為獲取和使用信息的實用性文本,例新聞報道、說明書、廣告、通告。我們還要盡量選用多種行文特色和敘事風格的作品。教材中的課文,主題是往往是明確的、正向的,意義是“顯而易見”的,篇幅是有限制的,語言也是經過規范的,詞語的選用是經過衡量的,這就是大家所說的“教材體”文章,而“群文閱讀”,選文的自由度大大增加,選文應該努力保持原貌,不隨意刪、換、改,包括保留原文的文字風格,保留敘述的復雜性。

而現實中的教師要想做到這一點很難,于是乎,折中的一種方法產生了,我們在教學中結合語文教材的單元選材來進行二度整合,這樣能保證教師對教材內容的整體把握,又能在推行群文閱讀時兼顧學業考試的要求。教材一次次的更新,也是在不斷地改進,其實教材中的單元模塊已經有了“群文閱讀”的各種“衣料”,我們只要依據課程標準,根據自己的需要來把這些“衣料”進行一番修飾,就能穿出時尚的色彩,就能做出“群文閱讀”的樣子。如三年級下冊第一組的三篇課文兩首古詩就可以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為主題,進行群文閱讀,解決了“燕子、荷花、珍珠泉美在哪里?”的問題,這組文章的學習已然達到目的。

三、群文閱讀要慢打基礎,循序漸進。

做群文閱讀需要一定的文本閱讀理解基礎,這對于小學低段學生來說是有一定難度的,所以在低段一定要慢打基礎,不急于求成,哪怕一整冊書只做成一個單元的群文閱讀教學,也要讓學生打好基礎。在我看來,這基礎就是表達與傾聽。

低段教學中對于學生的訓練以表達和傾聽為主,鍛煉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孩子們往往是表達自己的感受,少注意或忽視其他人的感受。這一類孩子屬于不懂得傾聽的孩子。課堂并不是一個人或幾個人來說就可以完成的課堂,它是需要表達和傾聽同時存在的。如果課堂上只有表達,沒有傾聽,那么這種課堂只會是處于表面熱鬧的課堂,孩子們聽不見其他人的感受,也無法讓自己的感受更充實。這樣慢慢地去訓練表達與傾聽,會在將來中段的學習中事半功倍。

總之,隨著群文閱讀的逐步推進,我們會遇到新的問題,同樣我們也會有新的策略去應對,只要實實在在地去做,就一定能在自己的一片天地中有所收獲。

篇2:教育小結:培養幼兒早期閱讀興趣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

課件

教育小結:培養幼兒早期閱讀興趣

早期閱讀是指在幼兒階段,以圖畫讀物為主的閱讀材料,從幼兒興趣入手,在看聽說的閱讀過程中,萌發幼兒熱愛圖書的情感,豐富幼兒的閱讀經驗,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早期閱讀對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和思維發展等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成功的早期閱讀教育能為幼兒今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它能夠促進幼兒良好的聽、說、讀習慣的養成。3歲是語言發展的敏感期,這個階段如果我們成人對幼兒進行合適的引導,幼兒的語言能力可以得到飛速發展。為促進我班幼兒的語言能力發展,除了平時教學之外,我們在各個游戲和過渡環節講了很多經典有趣的故事,大部分故事都是出自從我們賽諾繪本屋的繪本。這樣做就是為了進一步培養幼兒的閱讀興趣掌握閱讀的技能,豐富閱讀的知識。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讓孩子喜歡看書,首先要讓他覺得書很有趣,能吸引他,給他帶來樂趣,我們先將班上圖書角的每一本圖書都繪聲繪色地講給幼兒聽了,有的還做了PPT,如《爺爺一定有辦法》,PPT有助于幼兒觀察繪本畫面的精彩之處,這個年齡的幼兒閱讀都是先通過讀圖開始的,《爺爺一定有辦法》書中每頁下部老鼠家族的活動特別有趣,讓幼兒更能理解那一塊藍色的有星星花紋的布的變化,約瑟的藍色布越來越小,老鼠家族的布越來越多,看著豐富的畫面,幼兒的興趣就被激發出來了,小眼睛都大大的盯著畫面,思維都跟著畫面的變換而轉換。像《驢小弟變石頭》那塊神奇的紅的像火的石頭那么富有神秘感,幼兒的心也被那塊神奇的石頭和驢小弟的遭遇所深深牽動。還有《母雞蘿絲去散步》中那只倒霉的狐貍無數次引得每一位幼兒哈哈大笑,想不到角色扮演中幼兒最喜歡演的居然是那只倒霉的狐貍,越來越多的故事和繪本來到我們班的圖書角,通過引導,孩子們知道書原來是這么的有趣,現在吃完飯后,午睡起床后,他們都自覺的到圖書角自己選擇喜歡的圖書自主閱讀,像Herry經常忘乎所以地一邊自言自語一邊做動作表演,可愛至極!

《幼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要改變以往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式,充分發揮教師在幼兒學習活動中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的作用來提高幼兒閱讀興趣,養成閱讀習慣,形成自主閱讀能力。

通過前期觀察我發現,我班大部分幼兒對翻書的動作比閱讀本身更感興趣,因此,他們的讀書速度非常快,往往別人剛看一點,他們就已經看完了一本書,還有的幼兒只為圖書中色彩的圖案感興趣,所以常常表現出的無序性,還有個別幼兒會出現撕書的行為,所以我通過在班上訓練他們如何翻書,如何愛護書,看完一本還原處,不撕書,不搶書,如果想看別人手里的書要經過允許,為此我們專門設計了禮貌用語的課程,教會幼兒會說:“請問,我想和你交換一下,可以嗎?”“謝謝!”“對不起,現在不行,我還沒看完。”同時也是訓練幼兒在交往中要學會等待,學會換位思考。

剛開始到書吧時,每次都是我一人講故事,全體小朋友聽故事。雖然我經常有意和他們互動,但一周一次我覺得幼兒接觸繪本的機會太少,我們繪本屋有那么多經典有趣的繪本,一周只能看1~2本,真可惜!基于我對本班幼兒閱讀習慣的了解,我們現在去繪本屋我就允許幼兒自由閱讀,每次只要進門前把選書和看書的要求多重復幾遍就可以了。現在我們班的幼兒都很喜歡到書吧自由閱讀,每次問他們書吧好不好玩?喜不喜歡?他們都是肯定的回答,快樂的笑臉。同時在幼兒閱讀過程中我們教師對幼兒的態度應該是:①、教與幼兒一起看圖書要讓幼兒成為主角,教師不要一味的灌輸,教師只設計一些啟發的提問,②、在閱讀中教師要關心愛護每一個幼兒及時抓住幼兒思維的閃光點及時進行肯定、贊賞、激勵這樣幼兒在閱讀中的主動性、創造性得到了培養和體現。

有了閱讀興趣還要借助大量的閱讀來提高幼兒的理解能力,為將來學習其他知識打好基礎。提高幼兒的理解能力指導幼兒學會觀看每幅圖畫上的人物動物現象理解前后畫面的聯系,鼓勵幼兒大膽想象推理,培養幼兒邊看邊思考的習慣。幼兒有了一定的閱讀意識后教師應引導幼兒在閱讀中學習思考,從整體到局部,從畫面到細節上的神態表現等等。教師的提問應是有一定的開放性盡量避免問選擇性的問題,要讓幼兒插上想象性的翅膀大膽地進行想象、大膽表述自己的看法。

家長也應積極配合幼兒園的工作,像我們在班上講了的故事,每次教師都要求幼兒回家講給家長聽,具體內容我們都會在群里發消息,希望家長能多多關注并鼓勵幼兒回家講述,講述的過程就是一個訓練表達能力的很好的過程,也是鍛煉幼兒清晰發音,語句連貫和使用書面用語的很好的鍛煉機會,也是增進親子關系的一個很好的活動。希望家長多多給孩子這樣鍛煉的機會,相信假以時日孩子的表達能力會得到很大的提高。講述的過程家長既不要取笑孩子,也不要輕易否定孩子,要多加鼓勵、對于幼兒的講述要給予鼓勵,幫助幼兒建立自尊、自信給他們帶來精神上的愉悅自豪和滿足。

我班的孩子現在已經培養了初步的閱讀興趣,家長平時也可以帶孩子多逛逛書店,經常給孩子買一些優秀的讀物,使閱讀變成幼兒發自內心喜愛的活動、培養幼兒的興趣和專注力最后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閱讀也是培養專注力的一種很有效的方式。

圖書作為閱讀活動中的重要媒介物,僅局限于書中的畫面、文字是遠遠不夠的、家長還可以充分挖掘內在的價值,和孩子通過生動的表現形式,使圖書中的畫面文字,由靜態轉化為動態的,有無聲轉化成有聲的,這對于幼兒階段的孩子來講,更符合他們活潑好動的天性。

我們教師會持之以恒,讓幼兒時時觸在一個“閱讀”的環境,讓幼兒閱讀能力在潛移默化中一點一滴地培養起來。為將來小學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讓好習慣改變一生!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

課件

篇3:教育小結:良好閱讀習慣培養

文章來

源制度大全

教育小結:良好閱讀習慣的培養

轉眼間,悠悠歲月已如同手中緊握的沙子,無聲無息的流逝。春去夏來,一學期就快過完了,孩子們馬上就要上大班了,而我又老了一歲。不得不感慨時間過得飛快。

武漢的天一天比一天熱,孩子也慢慢的開始躁動起來。不愿意安靜的坐著看書,喜歡不停的瘋鬧;上課也不愿意安靜的傾聽,老喜歡講話。有幾次都發現孩子們喜歡把書卷起來打鬧,有的小朋友還喜歡搶書,后來班上的書都被他們看壞了。有一天下班,收拾書架時又發現了許多殘渣碎片,心里就想一定要慢慢的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

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哲人也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培養閱讀習慣,當你的孩子愛上閱讀,他將同時學會愛的方式,他會懂得愛自己愛他人愛生命愛世界。在培養孩子閱讀習慣的過程中也用過很多種方法,當然也有失敗的時候,但是現在我們班的孩子越來越喜歡看書,會看書,習慣越來越好。我想我的付出還是值得的吧。

早餐吃完前五名的孩子我會獎勵他們看書,讓他們仔細的看,看完跟大家一起分享書中的故事。雖然有時他們也看不懂但是會自己按照想法講出來,講的繪聲繪色的好不精彩。講故事的孩子有獎勵所以大家有爭著搶著看書講故事,這樣吃飯的速度也快了。

每周一次的書吧是孩子們最喜歡的地方。讀書之前我都會提要求,以前都是我講故事,現在都是孩子自己選擇自己喜歡看的書看。每個孩子都有書了也是自己最喜歡看的,都很認真的在看呢。這樣也省了老師的麻煩。

定期我會要孩子自己帶書來分享.這樣孩子們每過一段時間就可以看到不同的書也非常感興趣。因為自己的書在別人那里所以都相互監督,保管。我還會鼓勵我們的家長多陪孩子看書,講故事。這樣過了一段時間孩子們愛書的習慣也就慢慢形成了。

“與其給孩子金山,銀山,不如給孩子好習慣。”好習慣可以使孩子終生受益。

文章來

源制度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