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老師隨筆用好《同步解析與測評》提高課堂效果
本學期,區里統一訂購了與教材配套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同步解析與測評》。說句老實話,這么多年沒有讓孩子做過課課練,一則是給孩子減負,二則是這么大的班額,寫寫、改改、評評再查看訂正想想都頭大所以當聽到統一訂購的時候,感覺如同噩夢
不過既然是逃不了的,就只能接受,想想如何更好的利用這本練習讓孩子得到提高,而且不加大孩子和自己的負擔吧
看看這本書,其實也不錯,基礎練習、重點突出,也有適當的擴展。那么......
講《白楊》的時候結合《同步測試》進行了嘗試。
首先把基礎題:第二題查字典、第四五題根據文章內容填空和第六題按要求寫句子結合以前的常規預習作業:讀通課文和抄寫詞語布置成預習作業。
第一課時,我改變了以往讓孩子接龍讀文檢查預習的方式,而是結合《同步測試》第三題:寫反義詞、近義詞,讓孩子迅速從文中找到含有這些詞語的句子,讀出來,通過換詞的方式找到近義詞、反義詞。這一來,考察了孩子預習的熟悉程度、讀書的流利程度,而且幫助孩子進一步掌握找近義詞、反義詞的方法,同時在找近義詞、反義詞的時候理解了詞語,一舉幾得。
而后,通過評講二、四、五、六題再次幫助孩子理解了文章,練習了書寫。比如第二題,是關于“陷”的查字典題目,正好結合這道題讓孩子了解了“陷”的筆順,理解了文章中的陷的意思。
第三步,我通過點名讀、分組讀,讓全班孩子讀了文章,了解了文意。
最后,先讓孩子們同桌互批預習的抄詞作業,然后一分鐘完成《同步測試》上的第一題:看拼音寫詞語,進行了測試。
正好,下課鈴響,收《同步測試》批改,通過批改檢查孩子的上課聽講情況、預習詞語掌握情況。當然本子上的抄詞作業不收了
一節課,緊緊張張,倒也充實的很。現在想來,改變了自己常用的方式,不過結合《同步測試》也讀了文章,還加大了書寫指導。倒是比以前的第一課時要有效的多。
所以,遇到事情想一想,不要馬上就反感,改變自己,也許會有想不到的好結果
篇2:小學語文老師板書作用隨筆讓學生感受教師板書美
現在有一種傾向,好像要體現課堂教學的完整性、完美性及可觀賞性,通常要各種電教手段一起上,似乎沒必要再在黑板上板書。我以為,黑板不僅僅是為幫助學生記憶服務的,它更應該為幫助學生思考服務。教師適時地把有關內容板書出來,不僅有助于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交流,還能把學生的思考引向深入。這是電教手段所不能達到的。美觀的板書能讓學生得到情感的陶冶、審美的享受。教師的板書要文字精練,搶眼美觀。教師可以用色彩鮮明的文字、簡筆畫、圖表等形式清晰地勾勒要表達的內容。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對不同的色彩及格式反應是不同的。美觀的板書可以增強學生的注意力,強化課堂效果,同時也會對學生的書寫產生影響。學生跟一個教師學習時間長了,他的學生寫的字很像自己的老師的字。這說明了學生都有“向師性”。另外,良好的板書還可以激發學生審美情趣和創造意識。例如,筆者在上課時,一般把重點內容用紅色粉筆圈上,用黃色粉筆圈上學生易錯的地方,用藍色的粉筆寫出知識拓展及延伸的地方。這樣的板書就像一幅多彩的圖畫,傳達著知識和美感。
篇3:小學語文教學隨筆動手操作調動課堂氣氛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兒童多動手操作會促進智力的發展。從腦的結構看,人的大腦皮層的各種感覺和運動部位中,管手的部位所占面積很大,所以手的運動能使大腦的很大區域得到訓練。
動手操作的過程,調動了學生的感官參與,手腦結合。學生的思維離不開動作,動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發展的起點,激發了學生對操作活動的興趣。動手操作建立學生的表象思維,是學生的直觀學習,把書本內容生動化,讓語文學習更加形象,課堂學習氣氛不再是講和聽的形式。比如,學生在課外進行剪報活動,把用到的知識、語句剪下來,增加了記憶,將學習變成了一種布滿情趣的活動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