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宋莊邵莊小學學年第一學期真閱讀推進工作總結

宋莊邵莊小學學年第一學期真閱讀推進工作總結

2024-08-01 閱讀 9911

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培養學生對課外閱讀的濃厚興趣,學生才會以積極主動的心態,投入到課外閱讀中去。雖然有社會這個大環境的影響,雖然有家長的不配合,更有繁重的教學任務,可是我們都應該培養孩子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盡管良好閱讀習慣的養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引導、教育、反復訓練鞏固,滴水穿石是習慣行成的關鍵。但是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只要注重閱讀方法指導,重視閱讀興趣培養,就一定會讓孩子們逐步養成閱讀習慣,就一定能完成“真閱讀”的內容,讓學生愛上閱讀。

(一)激發讀書興趣

興趣是需求的內驅力,只有培養學生對課外閱讀的濃厚興趣,學生才會以積極主動的心態,投入到課外閱讀中去。但我們的學生缺乏閱讀的興趣和習慣,他們學習以外的時間或者看電視,或者玩電腦游戲,或者在野外玩耍,卻不愿意每天看看有益的課外書,而要改變這一現象,需要我們教師去點燃學生對課外閱讀的渴望,變“要我讀”為“我要讀”。課外閱讀的大部分時間是在家庭中進行的,所以,更需要家長的密切協助。每天學生讀得什么書,讀了多長時間,由家長簽字。(規定每天必讀半小時)

(二)教會學生讀書方法

課內外結合,教會讀書方法。教師要以課內帶課外,用課堂上學到的讀書方法指導學生課外閱讀,用課外閱讀獲得的知識和能力促進課上的學習,以指導學生課外閱讀:(1)讀。讀內容,知其概要。(2)查。碰到不懂的字詞查字典,結合文本理解意思。(3)劃。給優美的、含義深刻的句子加點劃線。(4)摘。摘抄好詞佳句。(5)想。讀后思考所得所感。(6)記。背誦精彩片斷、優美范文。

讀寫結合,提高讀書效益。寫讀書筆記具有明顯的積累功能和表達功能,是提高課外閱讀質量的有效措施,為此,我校三、四年級學生每個星期寫一篇讀書筆記,培養了學生隨讀隨記、“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

(三)為讀書創條件

課外閱讀是語文實踐活動的重要形式,學校和家庭,積極創設條件讓學生廣泛地“讀”,大量地“讀”,經常性地“讀”。

1、確保有書可讀。

“巧婦難做無米之炊。”要想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首先要供給學生讀物。作為家長,要定期為學生購買一些有益的課外讀物,,讓自班級的學生將自己的圖書捐出來設置班級圖書角,同時可以各班級之間調換借閱,這樣就使圖書角靈活增容,有源源活水。

2、保證了學生的讀書時間。

“君子不可一日無書。”固定課外閱讀的時間,是保證課外閱讀質量的一個重要條件。為此,我采取了一些措施:首先,我把課外閱讀納入教學計劃,每天安排一節課(下午最后一節),有目的有計劃地開展課外閱讀指導。平時,讓學生利用早晨、中午自主閱讀,同學間互換圖書。還特別規定:凡是課堂作業做好了,允許學生取出自己喜愛的圖書閱讀。學生有了充足的讀書時間,才能提高讀書效果。

3、推薦閱讀書目。

書籍浩如煙海,如果不加選擇去讀,效果一定不理想。由于小學生年齡小,閱歷淺,自制能力和免疫能力都差,而農村學生家長教育觀念淡薄,知識面狹窄,往往對課外讀物的選擇無所適從,僅僅依靠自己的讀書興趣是遠遠不夠的。作為教師,有必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做好讀物的推薦工作。

(1)平時多推薦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書籍,作為語文教學的延伸和補充。另外,小學課本中選入的名家名作多是節選,所以我們可以指導學生去閱讀作品的全部。

(2)根據“真閱讀”推薦書目,推薦學生背誦優秀古詩文和閱讀名家名著。

(四)檢查讀書效果

為了了解學生的閱讀情況,總結閱讀收獲,促進學生認真二自覺的進行課外閱讀,必須重視閱讀效果的檢查,如:檢查學習筆記,舉辦讀書展覽,讀書心得交流,課外閱讀知識競賽等活動。促使課外閱讀的有效進行。

豐富多彩的評比、展示、激勵活動,讓已有良好閱讀習慣的學生,向更高效的閱讀推進,讓正在形成閱讀習慣的學生從成功的體驗中獲得閱讀快樂,從而形成穩定的良好閱讀習慣。

篇2:工作總結:略談對小班幼兒閱讀興趣培養

文章來

源制度大全課件

工作總結:略談對小班幼兒閱讀興趣的培養

伴隨著幼教界對早期閱讀的關注,早期閱讀已逐漸成為學前教育領域中的潮流與話題,《綱要》指出:“要利用圖書、繪畫和其他多種方式,引發幼兒對書籍、閱讀和書寫的興趣,培養前閱讀和前書寫技能。”主張應把幼兒語言作為一種終身技能培養,在此過程中開發幼兒閱讀智力潛能,而幼兒期是幼兒語言發展的關鍵期,傳統的幼兒語言教育只注重口語能力的培養,忽視書面語言的教育,使得幼兒在認識世界的過程中缺乏相對完整的語言教育。早期閱讀教育作為幼兒文學活動的充實和整合,可以在培養幼兒欣賞、講述和朗誦等多種能力的文學活動中,促使幼兒了解增加一些有關書面語言的信息,增長其對閱讀活動的興趣,建立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糾正把在閱讀中的識字作為唯一內容與方式的觀念帶來的弊端,實現文學活動的多元價值功能,提升幼兒語言教育的完整性。

由此,為避免延誤幼兒語言的學習,幼兒園加強對幼兒早期閱讀的培養就顯得尤為重要。良好的閱讀興趣和習慣是幼兒能否順利閱讀的前提和基礎。興趣,是個體積極探究某種事物或進行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他使人產生愉快的情緒體驗,在精神上得到一定的滿足。在閱讀過程中,我們從興趣入手,激發幼兒的內部動機,可以保證幼兒閱讀活動的順利進行并取得“潤物無聲”的閱讀效果。小班幼兒作為接受學前教育的最前沿群體,為了能有效地培養幼兒閱讀興趣,促進其個性發展,進而更好地深化幼兒園語言教育改革,促進幼兒園語言的素質教育,我們應從小班幼兒開始入手,對小班幼兒早期閱讀的興趣和習慣進行培養,在視角聚焦于閱讀前提下,給幼兒創造閱讀空間,提高幼兒的閱讀水平,促進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

興趣,是幼兒閱讀過程中的“潤物”良劑,對此,如何培養小班幼兒的閱讀興趣,使其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便成為了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

一、以“景”動“情”――通過情景創設激發幼兒對閱讀的早期情感體驗。

小班幼兒對這個多彩斑斕的世界充滿濃厚的興趣,對新鮮事物都具有強烈的好奇心,看到新奇的事物會主動接近,探索其中的奧秘,例如:有時候,喜歡向成人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雖然這些問題十分膚淺、幼稚,但對他們的理智感與求知欲的發展有極大的啟迪作用。對此,我們可以進行有關于圖書閱讀的環境的針對性布置,即“情景”的創設,在教室內開辟閱讀區或自制大型故事圖畫等,通過絢麗的色彩、栩栩如生的圖畫人物形象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引導其關注圖書。而此時的幼兒已經能開始以認真的態度對待成人所教之事,并有動手嘗試的愿望。比如,拿到新玩具時,既喜歡操作擺弄,同時也能認真看、聽成人講解,并試著改變玩法。那么,我們可以在閱讀區擺放一些簡單卻趣味性強的圖畫性書籍,利用好奇心的驅使,提升幼兒對書籍的新奇感,從而促使其翻一翻,甚至是摸一摸,這也便是幼兒對閱讀這一“情感”的初現,通過環境創設這一“景”觸動幼兒們充滿好奇的心靈,促其“情”竇初開――對于閱讀有著最初步的體驗,閱讀興趣初現。

二、以“形”動“情”――通過多變的閱讀“形式”激發幼兒閱讀的積極性。

早期閱讀教育目標是從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內容較為集中的教育活動開展的。

“老師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幼兒的興趣,用科學的方法激發幼兒強烈的求知欲望,促使孩子喜歡閱讀,有閱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孩子輕松愉快地閱讀,不要有壓力,不追求閱讀的數量和深度。”

小圖書閱讀活動是幼兒進行獨立閱讀的第一站,而在此活動前,教師可以根據幼兒年齡特點、教育目標、教育內容自制大型圖畫故事書,以大集體活動的形式利用這種圖畫故事書幫助幼兒學習和掌握書的結構、以正確的方式拿書及按序仔細觀察畫面進行簡單理解的閱讀技能及正確的閱讀方法。隨后進行小圖書閱讀活動:同一內容的圖畫故事書幼兒人手一冊,獨立閱讀,幫助幼兒掌握翻書的方法的同時,使幼兒在看書過程中自己感受、體會,不斷獲得獨立閱讀的經驗及興趣培養。

在此過程中,我們可以通過穿插趣味愉悅的主題活動進行不間斷的排圖活動,即教師為每個幼兒提供一套打亂順序的圖片,幼兒在看懂圖意的基礎上,根據故事內在的邏輯規律將圖片按順序排列起來,并表述排圖理由,這不僅培養了幼兒的有序思維能力,更提升幼兒在閱讀過程中的愉悅感與成就感,促進興趣的培養。這樣,通過各種多變的閱讀“形式”激發幼兒閱讀的積極性,從而提升幼兒的閱讀興趣。

三、以“言”動“情”――通過教師言語引導激發幼兒對畫面的閱讀興趣。

由于幼兒的年齡特點,幼兒最初的閱讀主要是依賴父母或老師,對于幼兒來說,用“耳”閱讀圖書,比起用“眼”閱讀圖書更為直接。而幼兒期模式識別及記憶能力特別強,一首兒歌,聽幾遍就可以一字不差地念出來。對此,我們將閱讀活動與聽賞緊密結合,即以聽賞圖畫故事或其他文學作品為主要內容活動,讓幼兒反復傾聽老師的講述,給予幼兒一定的聽覺刺激,不斷體驗品味,培養幼兒的語感,從而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提升其對文學作品的欣賞能力。

聽賞活動中,教師在指導幼兒閱讀時,可以有針對性地示范看圖書的要領,如把一頁的圖書畫面進行放大,引導幼兒進行觀察,并根據圖畫的內容,提出相關問題,讓幼兒帶著問題有目的地看。在幼兒聽賞看圖時,教師還可以圍繞觀察目的進行必要的提示、引導。在這個過程中,講述的主體是教師,幼兒作為傾聽者,在教師言語的引導下提升其對閱讀畫面的興趣,從而激發的閱讀興趣。

小班幼兒已經逐漸學會正確發音,掌握一定口語,能用較恰當的詞句向別人表達自己的思想和要求,并能初步體驗到與他人進行語言交流的樂趣。在聽賞活動的延伸下,幼兒已經有了自我表達的能力與欲望,我們可以根據畫面給予他們講述的機會,由教師的“言語”引導幼兒們初步用語言講述畫面內容,哪怕是一個詞語,一個單句,這些都是提升孩子在閱讀中的成就感自豪感,從而激發幼兒們對閱讀的興趣。

興趣,是幼兒對閱讀這一活動之“情感”依托;興趣,是對幼兒進行早期閱讀“潤物無聲”的前提。總之,幼兒期作為幼兒學習語言的最佳時期,我們必須高度重視。教師應該根據幼兒的身心特點采取多姿的科學方法即從情景創設、閱讀形式、語言激發來培養幼兒閱讀的興趣,使幼兒的閱讀能力在潛移默化中得到充分發揮,取得潤物無聲卻有“形”的效果。

文章來

源制度大全課件

篇3:四年級閱讀教學工作總結

四年級閱讀教學工作總結

為了讓孩子在人生的起步階段打好生命的底色,我們有責任引領孩子走進經典里去。現將本學期我們的一些做法總結如下:

一、師生共讀,其樂融融

學生的愛讀,只能以老師的愛讀來激發。每天晨讀午練時間里,我們和孩子們一起讀名著,寫心得。所有學生也和我一樣陶然自醉,教室里靜極了,但卻可以感覺到無數思想的小溪在流淌,在跳躍,并騰起一束束美麗的浪花。

二、巧薦好書,指導讀法

當看到學生閱讀好書時,老師便大肆渲染,引得其他學生“垂涎三尺”。利用每天的借書時間,和學生一起走一遭,及時夸贊借到好書的學生“有眼光”。每周一的班隊課上,留十分鐘給學生開個“好書推薦會”,并舉行換書儀式。

三、享受閱讀,養成習慣

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養成這個習慣,就會不自覺地在這個軌道上運行。令人欣喜的是,孩子們已經養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他們一有空余時間,就快樂地閱讀,有的孩子一星期完成十多頁摘抄,有的孩子在每頁的摘抄上畫了個“點評屋”,及時留下思考的痕跡。

四、分享交流,學以致用

我們想方設法讓學生與語言“親密接觸”,變靜態的作業為動態的作業,每天給學生交流摘記的時間,并請同桌給予評價,讓語言首先在他們的嘴上活起來,繼而在他們的腦中活起來,然后在他們的心中活起來,最后嵌入他們生命的歷程,使他們成為有著言語智慧的血肉豐滿的“人”。

五、親子共讀,溫馨甜蜜

老師和學生的讀書熱情感染了家長,許多家長也從百忙中抽出時間來陪孩子讀書,晚間的親子共讀,構成了許多家庭的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六、激發閱讀興趣。

1、巧借課本資源。充分利用課本中的資源,引導學生或大膽想象,或到課外去尋找相關的文章閱讀。

2、巧用無尾故事。教師講故事時,特意留下尾巴,讓學生自己到課外去閱讀。

3、巧妙運用繪本。帶領孩子一起閱讀時,把圖畫展示給孩子看,讓孩子通過閱讀圖畫,念出里面的文字和聲音,念出書中文字里沒有的感情,感受隱藏在圖畫背后的東西。

4、“精彩課堂”,學生輪流講故事,及時鼓勵表揚。

5、舉辦小型競賽。如“詩歌朗誦會”和“講故事比賽”等。6、享受閱讀成果。①優秀詞句推薦,②優秀習作朗讀。

七、教給閱讀方法。

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針對學生的特點,主要是引導學生用心閱讀,了解故事的內容,學習好詞好句,理解故事內容,并能大略地復述。

只要持之以恒地激發學生讀書興趣,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讀書就逐漸成為自覺行為。課外閱讀將讓孩子們在知識的海洋中自由自在地遨翔,給孩子撐起一片多彩的生活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