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屆歷史高考復習備考計劃

屆歷史高考復習備考計劃

2024-08-01 閱讀 3054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

課件

**屆歷史高考復習備考計劃

**屆高考已落下帷幕,**屆高考的戰鼓已經敲響,為贏得明年高考,歷史學科取得好的成績,經歷史學科老師共同討論,特制訂**年高三備考計劃如下:

一、學情分析

本屆我校高三文科共4個班,200多人,基礎較差。所以復習的時候應該充分考慮到這個現實,低起點,嚴要求,夯實知識基礎,構建、完善學科知識體系,重點培養歷史思維能力,培養高考意識和考試能力。

二、指導思想

運用文明史觀、現代史觀、全球史觀等新史觀,依據課程標準,考試說明和教學要求,準確把握考情、學情、教情,著眼“立足基礎知識,提升能力;立足教材,活用教材,立足概念,突出主干,”在繼承中探索,在改革中創新,結合我校實際,制定有效備考策略,增強歷史課堂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進一步扎實學生基礎,提高學習能力,注重教學實效,認真備戰高考。

三、時間安排與階段目標

1、三輪復習

第一輪專題復習(**年5月10日―**年2月10日),力求全面講解,注重基礎知識。要求在復習中做到全、細、實,針對考試范圍內的知識點,務必各個突破,不留盲點,準確深入、扎實地掌握好基礎知識。

第二輪專題加通史復習(**年2月10日-4月25日),鞏固一輪復習效果,進一步夯實學生的基礎知識;提高大綱要求的閱讀、比較、表達等各方面能力,適應文綜考試的要求;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學生綜合應用各科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規范學生答題。

第三輪綜合復習(**年4月25日-6月初),考前輔導強化,注重訓練學生的答題思維和做題技巧,做好學生考前思想工作,注重學生心理素質訓練。查漏補缺,挖掘潛能,引導他們以健康的心態高考。

2、具體安排

一輪復習:(1)**年5月10日-10月10日,必修一《政治史》

(2)**年10月10日-12月10日,必修二《經濟史》。

(3)**年12月10日-**年2月10日,必修三《文化史》。

二輪復習:(1)**年2月10日-3月5日中外古代史

(2)**年3月5日-3月25日中外近代史

(3)**年3月25日-4月25日中外現代史

三輪復習:(1)**年4月25日-5月30日回歸考試說明,綜合練習,???。

(2)**年6月初,學生自主復習,回歸說明、課本,放松心態,參加高考。

四、具體措施

一輪復習

在把握考綱分析近幾年高考試題的基礎上,重點參照并研究課改省份試題及其高考動態。這就要求我們在高考備考中,不僅要把握好考綱,針對近幾年高考題分析研究。更重要的還要搜集完成課改省份的高考題和命題方向。具體措施如下。

一、團結協作,發揮集體智慧。

在備課和教研時,充分發揮合作精神,從備課、講課、作業布置,重點講解各個方面細致統一。搞好集體備課,對基礎知識的講解、練習的處理進行統一,確定好每一節課的重點、難點,全面做好課堂上的充分準備,發揮出集體的優勢。

二、認真落實目標教學,調動學生讀、記、聽、寫、練的每一根神經。

1、解決好目標設置問題,要以學生為本設置目標,目標一定是學生學習中的難點,是學生學習的收獲、積累和提高,要直指學生的學習結果。目標用詞要清晰、簡單、明了、切中要害,為此,我們通過教學研討,形成統一的教學案模式:目標提出要有恰當的動詞;知識結構清晰、精練;高考真題有導向性;每節課解決1-2個重點問題;習題鞏固針對性強。一節課的成功與否關鍵看學生基礎知識理解和掌握多少,看學生獲得哪些能力上的提高。

2、堅持“三鼓勵、三不許”的教學基本要求,即“鼓勵學生多說,多上講臺,培養主動意識,使學生開口敢說;鼓勵學生多寫多思,使學生養成動手、思考的習慣;鼓勵學生不迷信資料、課本和名師,使學生養成探索創新的能力。調動學生讀、記、聽、寫、練的每一根神經。

3、科學應對選修模塊復習、根據選修模塊課程特點,制定復習模式,復習時注意選修與必修內容的有機結合。

三、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和研究能力,做好答題指導。

1、講課過程中適當穿插一些高考典型例題的演練,培養他們的應考意識。特別是貼近高考的典型試題,如材料型的問答題。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引下,探索高考備考的新思路。高考與新課程密切相關,要潛心研究高考新特點,制定應對策略。要站在新的視角研究高考“考什么”、“怎么考”、“怎么應考”,并將三者有機結合。要構建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學科體系,完善知識樹、知識網絡、學科框架、知識圖表等知識體系。

2、在復習一個單元后引導學生概括本單元的知識體系,培養他們的概括總結能力。

3、在時間允許的范圍內組織學生擴大歷史閱讀領域,拓寬知識面,培養他們的聯系能力。學會閱讀是根本性的措施,教師在提高學生閱讀的效率、指導閱讀技能方面要作到四個明確:時間、內容、方法和問題。

四、精講知識重點,以能力培養帶動知識的復習鞏固。

1、串講課要有新意、避免簡單重復。注意多種方法的應用,貫穿啟發式教學。精選例題,在例題處理中引導學生完成對基礎知識的回扣,加強學生對基本概念的理解應用。同時做好總結,既避免機械重復,又注意了知識體系的完整性。使學生對歷史事件的產生背景、事實、過程,從多角度全方位加以理解。

五、精編練習,及時講評,指導規律總結。

2、在一本書開始復習之前,對每節的習題精選工作(使用的參考資料)進行了細致的分析。在精選專題練習上,我堅持抓基本、抓重點、抓難點、抓熱點、抓易錯點的原則,精選一些思維含量較高,具有啟發性和典型性又能反饋基本知識的各種類型的練習題(包括近幾年的某些高考試題),自己重組題,進行適量定時的訓練(章節訓練、單元訓練、月考),使學生在復習鞏固基礎知識的同時,又能掌握和提高解答各類題型的方法和能力。同時也要注意陳題翻新,善于一題多變,變中求新,新中求異,異中求同;強化學法指導和審題能力地培養,防止死記硬背,克服機械模仿,杜絕經驗行事;引導學生要善于類比分析,歸納總結。

六、抓好學習常規的檢查,一絲不茍的搞落實。

學生錯題本的整理情況,作業的完成情況,知識點的落實情況,課下課上的默寫情況都要一一檢查,使學生在良好學習習慣的基礎上穩步提高。

二輪復習具體措施

一、重組知識――縱橫聯系構建專題。

1、大膽取舍,篩選專題知識,構建知識網絡。不符合高考要求的內容,要大膽舍棄;符合高考要求的內容,要全面掌握。如:教材中的主干知識,尤其是能貫通古今中外的內容,如政治民主化、經濟全球化、文明傳承等;易于和政治、地理知識結合在一起命題的內容,如民族資本主義發展、gg開放、經濟區域集團化等;社會熱點問題,即歷史與現實聯系緊密的問題,具有史實性能與人文意識的問題,如民生問題、臺灣問題、***問題、朝鮮半島問題、周年紀念問題等。

2、加強對歷史知識的縱向聯系,從中理出可以串聯相關知識的主線,把握人類文明演進進程。如新中國的農村經濟政策、經濟全球化的發展等。

3、打破模塊問的孤立狀態,加強橫向聯系和比較,從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方面把握歷史發展的階段特征。

二、學以致用,靈活遷移,求“活”,關注熱點。

在復習備考中要注重現實與教材內容的有機結合,一是做到歷史問題現實思考,即注意思考對現實社會有較大影響的歷史事件,如20世紀30年代資本主義經濟大危機后各國的應對措施等;二是現實問題的歷史反思,從歷史的視角分析社會現象,看待現實問題,明確自身的責任,如對日本侵華的反思、對中美關系及美國對外政策的反思等。對歷史現象、概念要善于從政治、地理等多角度去思考分析,促進學科之間的自然滲透與融合。如環境、人口、資源與經濟發展,和諧世界與國際關系民主化,文明的融合與沖突,新型工業化與經濟現代化,民族主義與全球化浪潮等。正確運用各種史觀。

三、強化訓練,提高能力,求“強”。

加大新情境類試題的訓練,提高解題能力,注意培養學生審題、解題、答題的思路和方法。對于主觀題答案的要求,一般要做到:⑴詳略的斷定。根據分值決定書寫文字的多少,處理敘述的詳與略。⑵卷面的要求。考生的卷面總體上要給人以良好的第一印象,這樣才能贏得評卷老師的青睞。怎樣做到良好的第一印象呢?給大家四句忠告:卷面要整潔,書寫能辨認,答案分段落,排版要整齊。

四、關注史料教學,提供新鮮材料,設置新穎情境。

高考歷史試題不拘泥于教材知識點的具體表述,而是超越和突破教材,從嶄新的角度和視角重新整合知識,由“新材料”來創設“新情境”,既使得卷面活潑生動,又突出了對考生史論結合、論從史出等學科能力的考察。高考試題選取的材料大致有以下特點:(1)試題材料來源廣泛,既有文字資料,也有圖片資料,包括名人著述、學生筆記、歷史地圖、圖片、表格等,形式多樣,內容豐富。(2)材料的選取不單純求新求奇,材料平實、典型,具有權威性。(3)材料信息豐富,符合題意,同時文字簡潔,盡可能減少考生的閱讀量,更有利于考生能力的發揮。

三輪復習具體措施

一、強化限時訓練,增強綜合能力。

一是強化定時訓練,每周一次,凡是定時訓練軍營全批全改,認真統分,及時評講。二是強化規范訓練,規范就是分數,規范就是能力,在規范訓練中,著重強調試卷做到四化(段落化、序號化、規范化、整潔化),答題要求面寬、點全、語短。

二、情感投入,引導學生以健康的心態備考。

高三的學生壓力很大,本屆學生基礎較弱所以作為老師一定要盡量關注每一位學生,愛他們,支持他們,不斷鼓勵他們,引導他們以健康的心態備考。在日常生活、飲食方面給予指導。

以上計劃適用所有普通班的復習,但實驗班在此基礎上要加大力度,補充幾點策略:

一、加大練習量。

二、擴展知識面,適當補充人教版教材的知識點。

三、培優加大力度,實驗班的有些學生在文綜成績上沒有優勢。對這些學生多關注,找方法、積極引導、減少弱勢學科的學生數。

總之,高三歷史備考復習中要依據對高考歷史試題的分析、《課程標準》、《教學大綱》、學生實際等情況,采用科學、合理、靈活、高效的教學和復習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深入挖掘潛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使考生在**年的文綜歷史考試中取得理想的成績。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

課件

篇2:先學后教當堂訓練課堂教學模式在歷史課程教學中基本應用程序

“先學后教、當堂訓練”課堂教學模式在歷史課程教學中的基本應用程序

1、導入、板書、示標。(3分鐘以內)

【目的】

讓學生總體上知道本節課的學習任務和目標要求。

【步驟】

(1)導入新課并板書課題;

(2)明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注意事項】

(1)指定目標要準確,例如,這節課要了解什么,理解什么,掌握什么,認識什么,會運用什么知識解決那些問題等。

(2)交代目標時,語速要慢,讓學生理解并能記住學習要求。

2、學生自學前的指導。(1分鐘左右)

【目的】

讓學生知道在多長時間內,自學什么,怎么自學,必須達到什么要求,屆時怎樣檢測自學效果等。

【步驟】

(1)布置自學任務;

(2)指導自學的方法;

(3)明確自學的要求

【注意事項】

(1)明確自學內容。讓學生知道學什么。有的教材內容單一,安排一次自學。有的教材內容多,可視情況分幾次中學。每一次自學前都要交代清楚從哪里學到哪里。

(2)教給學生自學的方法。例如看書,是獨立圍繞思考題看書找答案;還是邊看書,邊與同桌討論,邊解決疑難。

(3)明確的提出自學要求。即用多長時間,達到什么要求,屆時如何檢測等。

3、先學。(10分鐘左右)

【目的】

(1)讓學生按照教師的指導,自己卻閱讀、思考,自己解決所遇到的問題,對一時不能解決的問題提出質疑。通過讓學生親自動手、動眼、動口、動腦,品嘗獲得知道的愉悅,使學生成為學生的主題,鍛煉學生的自學能力,通過質疑問難,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

(2)通過口答、筆答、板演等形式,檢查敘述自學的效果,充分暴露學生自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歸類整理,確定教的內容、方式。

【步驟】

(1)學生自學

(2)完成檢測性練習

【注意事項】

(1)學生自學時,教師督察一定要認真,千萬不能走過場。有的學生可能沒有自學習慣,或不善于自學,或自覺性不高,但教師不能放任。對自學認真的學生要給予表揚。這樣,被表揚的會更認真,其他同學也會變的認真起來,自學的質量和效率就能不斷提高。

(2)學生自學時,教師應到學生中去,做過細的調查,調查的重點是中差生,了解他們自學中的困難,把學生自學中存在的問題抓到手,并整理歸類,個別問題隨時個別解決,典型問題在后教中再重點講評。

4、后教。(10分鐘左右)

【目的】

通過學生討論,教師點撥、歸難、補充、更正,學生所學知識進一步深化,進一步條理化,為運用所學知識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做好準備。

【步驟】

(1)交流,中上生評判、更正。

(2)教師點撥、補充、更正、歸納。

【注意事項】

(1)教的內容應該是學生組學后還不能掌握的地方,即自學過程中暴露出來的主要的傾向性的疑難問題,對學生通過自學已掌握的一律不教。

(2)教師不能就題講題,只找出答案,而要找出規律,真正讓學生知其所以然,并適當的滲透思想教育。

5、堂完成課堂作業。(6分鐘以上)

篇3:穿越劇在歷史教學中是與非思考歷史觀

“穿越劇”在歷史教學中是與非的思考的歷史觀

摘要:科技的發展讓歷史不再久遠神秘、死板單調。歷史教學中需要生動的圖片、視頻還原歷史的真相,需要歷史地圖、動畫資料簡化歷史,需要豐富的數據和資料讓歷史教學變得豐滿而生動。電視、電影也是歷史教學中不可或缺的媒體資源。我們生活在穿越劇盛行的時代,獲得了票房的同時也在學生中贏得了一定的粉絲。他們是不是歷史?對歷史學習有益還是有害?我們應該如何對待穿越劇呢?現在基本上有兩種觀點,有人認為穿越劇有利于歷史認知。也有人認為穿越劇不利于歷史學習。對待歷史的態度不嚴謹。潛意識中實現錯誤的歷史知識的傳輸,混淆人們的歷史觀??v觀利弊,穿越劇娛樂了觀眾,混淆了試聽,嚴重影響到孩子們對歷史事實的認識態度,弊大于利。

關鍵詞:穿越劇;歷史認知;歷史教學;歷史觀

科技的發展讓歷史不再久遠神秘、死板單調。歷史教學中需要生動的圖片、視頻還原歷史的真相,需要歷史地圖、動畫資料簡化歷史,需要豐富的數據和資料讓歷史教學變得豐滿而生動。電視、電影也是歷史教學中不可或缺的歷史資源。如今的電視劇正處在“穿越”劇盛行的時代,從《古今大戰秦俑情》、《宮》到《步步驚心》、《宮鎖珠簾》再到《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