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年度一學期初二思想品德教學總結
**-**學年度第一學期初二思想品德教學總結
海南省文昌中學政治組林志葵
本學期,自承擔我校初二(1)班、初二(7)班和初二(13)班的思想品德課教學工作以來,我能夠按照開學初制定的教學工作計劃,有條不紊地完成各項教學工作。現對我本學期的教學工作總結如下:
一、深入鉆研教材,認真備課,精心選擇教法。人教版八年級思想品德上冊共有四個單元十課內容,主要給學生講授的是怎樣處理我與他人的關系。前兩個單元其中包括我與家庭、我與父母、我與同學、我與朋友、我與老師的關系,講授了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第三單元講授了多元文化及網絡交往,第四單元主要的關鍵詞是禮貌、禮儀、合作、競爭、寬容、平等和誠信。理清了教學內容和重點,在開學初我就有了清晰的教學思路,明白了本學期本學科的教學目的是通過師生的合作交流,使學生明白人際關系對我們的學習和生活會產生重要的影響,一定要妥善處理我與他人、我與集體及我與社會的關系,這將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實施素質教育。
二、認真研究分析學生,使教學做到有的放矢。初二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世界觀和價值觀,能夠獨立思考和分析問題一些問題。但同時也正處于青春的叛逆期,是非觀念還很模糊,易受社會風氣和不良行為的影響,由于年齡還小,自我約束能力有限,開始有了逆反心理。在這個重要時期,必須要加強對他們的正確引導。因此,在上課時,我改變思品課傳統的說教方式,多采用講故事、舉例子等方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運用開展辯論賽等方式使學生增強明辨是非的能力,注重過程與方法,重視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教育。
三、綜合運用各種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在教學中,為了提高課程的吸引力和教學質量,我嘗試過幾種不同的教學方法,最后覺得“初中思想品德課四步教學法”比較有效果。該教學法包括:自學、討論、質疑、總結四個環節。自我學有利于培養學生閱讀教材、抓重點的能力和習慣,討論環節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能力,質疑環節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探究能力,總結環節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歸納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本人能做到教學民主,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不歧視成績差的學生,對所有學生一視同仁。能夠精心組織課堂教學的每個環節,重視教學情境的創設和教育智慧的運用,做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重視培養學生思考問題、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使教學做到了有的放矢,完成了教學任務。同時,重視對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用正確的言行去引導和影響每一位學生,充分發揮思想品德課的育人功能,順利地完成了思想品德課教師的政治任務。
四、一些不足的地方。由于課時有限,而課程內容偏多,個別框題的內容沒辦法深入分析,與學生一起探討的時間就少了一些,最后導致有些框題的內容僅僅是講解了知識點就下課了,這種情況下學生對所學的知識估計沒有多大興趣。另外,在解題這一塊,雖然有帶著學生一起分析一些答題的技巧和方法,但次數不多,這也是因為課時安排得很緊的原因,結果好多學生做題不太靈活,答題不太令人滿意。在下學期的教學工作中,我要努力做到不僅要上好課,還要讓學生學會解題,提高他們的解題能力。
篇2:某中學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思想品德教學總結
20**某中學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思想品德教學總結
八年級上冊思想品德課程圍繞“交往”主題,依次從學生熟悉的家庭交往、學校交往、社會交往和交往的品質講起,邏輯清晰,接近學生生活。這個學期有2次外出聽課的機會,受益頗多。
第一次去聽優質課比賽,最后,深圳市的一個專家提出--思想品德課程應該要多點哲學味。是的,尤其是辨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和唯物辯證法的觀點,讓初中學生明白,世界是圓的,很多問題是沒有絕對的,甚至很多問題是沒有絕對的答案的,我們在處理事情的時候都應該把握個度,切忌不要從一個極端走到另一個極端。老師只有具備這種思想,才能避免在上課的時候,灌輸給學生不必要的死記硬背的知識。在上課過程中,不能為了講知識點而講知識點,這樣,時間久了,學生和老師都容易犯一種毛病,那就是--學生以為,上課最重要的就是要劃好筆記。
同時,老師認定一個學生認不認真就看這個學生的筆記做的好不好。我認為,雖然筆記是衡量一個學生認不認真的依據,但卻不是唯一依據,如果是的話,那么,思想品德課會變得非常刻板,甚至會讓學生反感,甚至會出現,“滿口仁義道德,滿肚子男盜女娼”的現象。課本上的知識點,有一定的綜合性,但同時,很多知識點也是以列舉的方式呈現的,例如:初一的誘惑、調節情緒的方法、初二的與父母、老師、同學溝通的方法、與父母交往的藝術、網絡的利與弊等等。正因為是列舉,所以是不可能把所有的方法都列舉完的,正因為如此,老師在上課的時候,應該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另外,讓學生在這些感性材料中總結上升到理性思考和總結。
第二次聽了東莞市第二批學科帶頭人上的復習課。以往上復習課,都是通過不斷考試來讓學生加深對知識點的鞏固和理解,這樣就使學生進入了疲憊的“題海戰術”狀態。聽課之后,我對上好復習課有了一定的認識,首先,應該給學生梳理一下每課的知識點,注意培養學生對知識點的邏輯把握,避免學生看到長長的復習提綱就反感的現象。第二,如果時間允許,在備復習課的時候,應該選取一定的材料讓學生結合知識點來理解。選取的材料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如果是初三的最好是熱點時政,另外,教師在面對眾多材料的時候,要學會篩選比較好的材料,切忌不要隨便找個材料,材料除了要結合學生實際外,最好有一定的綜合性,這樣能夠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夠培養學生讀題的能力。(編輯:制度大全)
最后,作為一個站在第一線的教師,應該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現代社會飛速發展,知識的更新很快,要跟上時代的發展,必須要不斷學習,否則將被社會淘汰,而且上課也會上不好,思品課有自己的特色,不像數學、物理等理科,雖然思品的原理不變,但是生活卻是瞬息萬變的。要學會不斷從報刊、雜志、網絡等媒體中吸收有效營養,否則遲早營養不良。
篇3:勝德小學三年級思想品德教學總結
勝德小學三年級思想品德教學總結
本人承擔了三年級思想品德課的教育教學工作,現對一學年來的教學工作做如下總結:
在這一學年中,在教育教學任務中,本人盡職盡責。按照課程標準要求制定并實施教育教學工作計劃。做到開學有計劃,學期末有總結,質量分析。
教學中論題鉆研教材,探索性的嘗試設計種種教學方式,以新教材理念為指導,不斷反思積累經驗,尋找效的教學途徑。所任科目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成績良好,提高了學生的整體素質。
教學中把思品與生活課的教學同學生日常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是非評價標準,懂得何謂善、惡、美、丑,提高他們養成良好道德行為習慣的自覺性和安全意識,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質。在課堂上,關注言行不良表現的學生,及時調動班級和教師的力量幫助他們認識錯誤,認識錯誤造成的嚴重后果,從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時注重培養他們養成儉樸,文明禮貌,尊老愛幼,遵紀守法,保護環境的道德行為習慣,個性心理方面培養學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質,總之,通過一學年的品德課教學,學生的整體素質得到了提高,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思品教學要以兒童生活為基礎,幫助學生參與社會、學習做人,追求教育的基礎性和有效性。開放性的思品教學就是從多方位多角度改變傳統的思品教學的某些弊端,使思品教學充滿思辯色彩,充滿生機活力。它以大思品為理念,以開放的氛圍為前提,以開放的課堂為核心,以開放的實踐為基本渠道,以主體參與貫穿始終,以提高思品教學實效為根本,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為終極目標。
傳統的思品教學是“封閉”的,“靜態”的,以教師講授為主,缺少兒童暢想、暢言,更談不上思潮涌動,缺少主體參與,即使有一時的熱情又能持續多久呢?本學期三年級的思品教學總結如下:
1、開放教學要打破教學場地的限制,除了在教室教學外,還可根據教學內容,組織學生到教室以外的場所去進行教學活動。《社區里的公用設施》一課,就可以組織學生到校園內、甚至在校外組織活動學生討論做到愛護公共設施。
2、開放的動態式討論、小組合作形式,使學生的主體得到了充分發揮,學生得到了“全身心”的投入上,有利于培養他們的興趣和注意力,特別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在有了更為真切的情感體驗,有利于道德認識內化為學生的自覺行為,同時也培養了合作意識,增強了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3、與社會實踐活動緊密結合。我們的作業設計要沖破封閉的圈子,向課外延伸,跟生活接軌,結合相關的教學內容,開展一些社會實踐活動變得生動、活潑、有趣。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不是一節思品課就能解決的問題,為配合好思品教學有一定的強化規范訓練,結合思品教學制定每周每月的規范目標,使課堂上的熱情延伸到課外。經常不斷地進行課后導行、鞏固,才能使學生把熱情傾注到所接受教育的內容上,逐步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評價的根本目的在于獲得反饋信息,促進兒童發展。“因此,要從每個學生的原有基礎出發,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強調以鼓勵為主的發展性評價。”(《課標》)我們教師在教學中,對每一位學生都應傾注愛心,既要容納學生對的,又要包容學生錯的,這樣可誘發學生的積極性。根據思品課的學習評價,即“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各方面的表現進行綜合性評價,具體包括學習態度、學習能力和方法、學習結果。”在考核時,要把《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考核與思想品德學習考核結合起來。把對學生的認知能力考核與行為能力的考核相結合;重在平時性考核,形式可采用教師評、自評、小組互評與家長、社會參與評價等方式相結合,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高整體素質為目的。
思品教學要以兒童生活為基礎,幫助學生參與社會、學習做人,追求教育的基礎性和有效性。開放性的思品教學就是從多方位多角度改變傳統的思品教學的某些弊端,使思品教學充滿思辯色彩,充滿生機活力。它以大思品為理念,以開放的氛圍為前提,以開放的課堂為核心,以開放的實踐為基本渠道,以主體參與貫穿始終,以提高思品教學實效為根本,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為終極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