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小學音樂組訓練活動計劃

小學音樂組訓練活動計劃

2024-08-01 閱讀 9927

本學期的訓練計劃是結合教體局的活動安排擬訂的,為**年7月份的全區中小學文藝匯演安排相應的節目內容。舞蹈和歌伴舞主要由我負責。

為了能在本次文藝匯演中獲得好成績,,今年我們將為同學們編排全新的舞蹈和器樂曲。之前我曾選拔了一批具有潛力的學員加入活動隊,但很多時候因為排練歌伴舞、大合唱和小合唱,或參加其它比賽而顧此失彼,再加上老隊員們有畢業的,有升入五年級的,或個頭太高的……由于種種原因,我們決定在1-3年級中重新選隊員。應該說任務緊,責任重。

我們的目標是建立一個快樂的團隊,希望在不久的將來,通過師生的共同努力,所有參加比賽的節目能夠取得優異的成績。

為了更快,更好的達到目標,我制定了一份計劃書(如下):

一.組建校舞蹈隊、器樂組

1.(3月1日~3月5日)在各班級中報名

2.(3月8日~3月12日)動員并挑選優秀新學員

3、因涉及到家長的接送,在訓練時間上要做好學生與家長的溝通工作。

二.訓練安排

根據訓練程度和學生特點,分段調整訓練時間和訓練強度。

第一階段:從(3月16日)起,每周二、四下午放學后全體訓練。根據學生掌握的情況,中午12:00到1:00個別輔導兩次。(睡午覺前)

計劃在4月份編排歌伴舞成形。

第二階段:5月舞蹈開始編排,月底節目有成型且要跳得流暢、嫻熟。

拿出1-2個周末強化訓練。

相關的服裝道具要開始準備

第三階段:6月份加大訓練力度,鼓勵學生堅持天天訓練。

7月份參加比賽.

器樂組時間安排:每天晚上訓練。

相關要求:

要在每一天的訓練中都有新意、都有進步,要勞逸結合,激發學生的興趣與熱情,帶領學生在舞動中,演唱中,演奏中快樂成長。

音樂組

篇2:實驗校區小學音樂組教研期末工作總結

我們音樂組在學期中,大家互幫互助,團結拼搏,每一位老師對待工作都勤勤懇懇,認真負責,努力完成學校交給的各項教育教學任務.在教學上,認真學習新課程改革的教學理念,以創新的,靈活多變的課堂教學藝術為手段,通過各種生動的音樂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愛好音樂的興趣,發展他們對音樂的感受與鑒賞能力,表現能力和創造能力,從而提高他們的音樂文化素養,陶冶高尚情操.。現將本學期的教研工作總結如下:

一、制定好教研計劃

根據學校的和各自的教材內容要求,制訂出個人的教學計劃,科研課題計劃,及本教研組的,并在日常教學中嚴格執行.全組教師積極參與學校課題組的課題研究工作,認真完成各自所承擔的工作.每位教師都注意加強自身基本功的訓練。

二、認真備課,優化課堂

教研組內還通過“一課三磨”、“一人一課”暨骨干教師展示課的教研活動等活動來進一步提高老師的教學能力。,本學期10月份,教研組參加了總校組織的一課三磨的活動,由舜湖校區的徐清老師和周欣虹老師分別執教了《游子吟》和《夏日的雷雨》,全體音樂老師積極參加并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見。

組內每位老師都進行了“一人一課”教研活動。每位老師都能按時參加,活動中認真鉆研教材、分析教材、人人都能積極發表意見,提出自己最佳的教學,互相討論研究,共同進步。我們抓住每一次學習機會。通過這次同題研課活動,所有音樂老師對音樂教學有了更深的體會,無論是歌曲的把握,還是情感的表現,都有了新的思路,對上好每一節音樂課充滿信心。

三、認真對待校極、區級各種活動

每次學校有活動,總能見到我們團隊中的老師發揮各自的強項,利用課余時間進行排練一起出謀劃策,出點子,互給意見。輔導學生吳江區第八屆“吳風越韻”讀寫節“普通話、吳江方言、英語口語”比賽。認真上好興趣班課程,激發學生對藝術的興趣和愛好、陶冶情操、啟迪智慧、展現風采,張揚個性。

今后,本教研組將繼續抓好抓緊教研工作作為深入開展課改,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環節,在不斷總結經驗的基礎上推陳出新,開創教研工作的新局面。

附本學期師生獲獎情況:

金巧良老師獲吳江區**年度校外教育優秀輔導員稱號;

楊雯祥老師獲吳江區第八屆“吳風越韻”比賽中榮獲優秀指導教師稱號

篇3:音樂組高效課堂經驗交流發言稿:贏在起跑線上

音樂組高效課堂經驗交流發言稿:贏在起跑線上

各位領導、評委老師們:

晚上好!工作以來,我一直從事音樂專業生的綜合課和二胡課的教學。20**屆畢業的專業生是我在一中所帶的第三屆高考專業生,總共16人,上二本線共14人,上線率達到88%,20**年整個湖南專業生的二本線上線率不到30%,其中所帶的三個二胡學生盧洋、盧丹玲、方思緣,分別都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湖南師大、華南師大、南通大學,教學效果得到同仁的肯定和認可。下面,我就這屆學生的教學經驗和總結談幾點不成熟的體會,希望能與大家共勉。

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因素,學生之間都存在著很大的個性差異。一律用同一模式、同一個進度進行教學,很難收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因此,實踐證明,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每個學生的不同特點,實行循序漸進、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這個方面我把二胡教學、音樂綜合教學、情感交流分開來談談自己的教法與體會。

一、二胡教學

二胡演奏是對技術要求很高的表演藝術,拉奏二胡必須靠扎實過硬的技法來支撐,必須經過多年持之以恒的技法訓練,才有可能表演出完美的二胡曲,高中兩年半的二胡學習時間相對來說是非常短暫的,這就需要教師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再結合考試的要求,有系統的分階段的進行教學。

高一第一學期,加強學生演奏姿勢和基本功的訓練;這三個二胡學生中,唯一一個有二胡基礎的是盧洋,盧洋高三時是黃道洪年級主任班上的學生,記得第一次見她拉琴拉的是一首《山村變了樣》,我聽完之后說:“你要從頭學,你以前走的路是不正規的,這樣學下去一輩子也拉不好,一定要從基本功開始學起。”她當時是怎樣一種演奏狀態呢?左手持琴時,大臂抬很高,使左臂處于緊張而不自然的狀態。右手運弓不平穩,弓子提老高,也很緊張,我讓她右手拿弓子找拿筷子的感覺,左右運弓找左右送東西或推拉風箱的感覺,快分弓找用扇子扇風的感覺,左手持琴找抱東西的感覺,我讓她把日常生活中的運動原理運用到二胡學習中,盡量追求自然、放松的演奏狀態,為了使她的演奏姿勢得到解決,高一第一學期拉了一學期的《月夜》。《月夜》這首作品的速度很慢,但對左右手基本功的要求很高,只有做到“強而不噪,弱而不飄”之后,才能把作品中江南月白風清的美麗夜景表現出來。學完《月夜》后,盧洋深有感觸的說:“現在我才體會到什么才叫拉二胡。”以至她在后面的學習中都很重視基本功的訓練,在穩中求進,所以,高考時她的二胡主專業打了83分的高分,湖南每年高考主專業最高控制分是85分,對于考生來說能上80分就不錯了。

高一第二學期,主要進行情感培養,讓學生學習具有不同地方音樂風格的樂曲和演奏技法,以及拉大量的經典民歌和優秀的創作歌曲,使學生逐步感受到音樂的美、旋律的美、二胡音色的美。對于有代表性的作品讓學生背譜演奏,從中背記大量的音樂語匯,這對學生把握音準、學會連貫歌唱的演奏大有好處;

高二第一學期至高三第一學期,主要學習高考作品和培養學生應付考試的能力。學生在高中階段只有兩年半的專業學習時間,在這兩年半的時間里,除了學習文化和專業外,還要學習音樂表演的技術技巧。這三個二胡學生中,最怯場的就是方思緣,她來自農村,父母離異,長期跟外婆生活,可能受家庭環境影響,總是害怕考試和演出,記得在高二第一學期的專業期末考試中,平時拉的很好的一首曲子,結果考試時拉的亂七八糟,連譜子都忘記了,考完以后我問她怎么回事,她哭著說:“我一坐到前面,手就發抖,腦子里一片空白,好緊張。”我安慰著說:“沒事,就一次考試,我們以后加強這方面的訓練就好了,藝高膽大,平時還要加強曲子的熟練程度和基本功的訓練。”為了幫她加強舞臺演奏的心理控制,讓她盡可能的參加一些演出活動,比如,參加一中一年一度的藝術節、常德市的“三獨”比賽、長沙市的“敦煌杯”二胡比賽等等一些活動,在不斷磨練中使她的心理素質得到提高。有幾次我到文化班上音樂欣賞課時,讓她在課前給學生演奏高考作品《秦腔主題隨想曲》,學生的歡呼聲和掌聲增強了她得自信心,以至后來她都笑著對我說:“付老師,這首高考曲子我已經拉的倒背如流了,你讓我倒著拉我都不怕。”

二、綜合教學

綜合教學分視唱、練耳、樂理三門課程的教學。作為一個年輕老師,我在加強自己專業學習的同時,還虛心向有經驗的老師請教,取長補短,使自己能夠快速成長。在綜合這門課程的教學中,我感受到基礎知識的重要性,知識的擴展必須是建立在基礎知識之上,最差的學生能夠把握住五、六十分的基礎分,我覺得也是不錯的,高考也不會失誤。我把這三門課程分開來談談我的體會。

視唱教學:我強調學生應該多唱,多練習,要求學生必須運用科學的視唱方法,做到“五到”,即“眼到、心到、口到、耳到、手到。”一、眼到,讓學生看一看曲譜的調號、拍號,以及出現的各種記號;二、心到,通過看,讓學生想一想這首樂曲是什么調,應該用什么速度去唱,對旋律的起伏,力度的對比應該如何處理;三、口到,讓學生把曲譜準確的,有表情的演唱出來;四、耳到,讓學生唱的時候注意用耳朵聽自己唱的音準、節奏、速度是否正確;五、手到,讓學生邊唱邊打拍子,注意拍點的準確性,借助手的動作把握好速度的快慢和節拍的強弱。

練耳教學:我把練耳教學分三步進行。首先,加強模唱的訓練,模唱是人與生俱來的能力,每堂課中我都先讓學生用“啦啦”模唱單音、音程、和弦、節奏、旋律,一般來說,模唱旋律音程較容易,而模唱和聲音程較難一些。所以我常對學生說:“唱的出,也就差不多等于聽得出,如果你不能把音程的兩個音模唱出來,那就先別急著考慮聽辨其它的東西,而是先練習模唱。”其次,加強音程與和弦的聽記,音程與和弦的訓練有很大的相似之處,兩者的訓練可用同一方法。在聽音程與和弦時,最重要的是抓住低音,把低音聽準了以后再聽性質,這時即使無法把其他音記下來,單憑低音和性質也可以輕松地將和弦和音程準確無誤的寫下來。所以音程與和弦的性質聽辨訓練是必不可少的。只有長期堅持這樣訓練,學生才能具備準確聽辨、聽記音程、和弦的能力。再次,加強學生節奏和旋律的交叉訓練,在教學中,節奏和旋律的聽記是學生難邁的又一門檻,其主要原因是對節奏型比較模糊,針對這一問題,我會先讓學生用口念出節奏,再根據所念的用手打擊節奏,對于有一定難度的節奏,我就進行慢速式的分解示范,學生這樣通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就可以掌握最基本、最常見的節奏型。熟練掌握了節奏型,旋律聽記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就好像在節奏型上聽記單音一樣簡單。通過節奏和旋律的交叉練習,不但能使學生的練耳水平飛速提高,而且對學生的音樂記憶能力也有很大幫助。

樂理教學:基本樂理是音樂學科的一門基礎理論課,也是各大院校音樂招生考試中的一門必考科目,就基本樂理的高考教學談一談個人的見解。首先,教師要在全面系統備課的同時研究高考,有所側重。俗話說的好,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就要有一桶水。要成為一名能夠勝任高考教學的音樂教師,就必須進行全面、系統的備課。例如,不同院校樂理考核內容的深淺程度也不一樣,專業音樂學院的樂理考試肯定要比普通師范院校的難許多。拿湖南省高考來說,音樂中常用的記號和術語,這一知識點是每年必考的,考題基本不會重復,而且都是在器樂演奏和聲音作品演唱時常見的一些問題,但往往也是最容易被忽視的。另外,音程、和弦、調式調性分析和寫調式音階這些內容每年也都是必考的,而且題目越出越活。其次,教學活動要理論聯系實際,要善于積累題目。樂理中的很多概念比較抽象,例如“調式”的概念:“以其中一個音為主音的若干音按照一定的關系構成的組織形態。”單看這句話,學生是很難理解的,我所采用的方法是先讓學生背熟這個概念,然后再通過對音樂作品調式調性的分析來理解這句話。所以說,理論的學習要和做題同步進行,學習樂理知識不是為了單純的考試,而是為了應用。通過做題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和延伸,更重要的是能夠看出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找到學習中的不足和欠缺之處。再次,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同時,培養學生課后復習鞏固、獨立完成作業的好習慣。學生只有課后認真復習,才能有效鞏固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另外,獨立完成作業不僅是讓學生杜絕抄襲,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拋開書本,切實掌握例題中的方法,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夠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績。

三、情感交流

我有三點體會:一是要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雖然由于每個學生在家庭環境、生活習慣、興趣愛好及性格特征方面都有一定的差異,但教師在尊重學生的這些差異的同時,要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因此,無論何時何地,我都做到了平等地了解每個學生的不同特點,我認為只有這樣才能做到“對癥下藥”,因勢利導。二是要注意批評學生的語氣。我在音樂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點滴進步都給予充分肯定,同時有計劃地指出他們演奏中的錯誤,且用非常溫和的語氣講:此處如能唱的更流暢一些就好了。學生們很樂于接受這種語氣,很快就能糾正錯誤。三是重視與家長和班主任的溝通。有的家長認為小孩子學習專業耽誤文化學習,動不動就提出不搞專業,在這種情況下,我常常與家長溝通,給他們講小孩子本身學習的情況和我們老師平時管理的情況,增強他們的自信心,要求他們與我一道共同教育孩子在學習中保持良好的心境。專業教師還要加強與班主任溝通,及時了解專業學生在班級表現和學習情況,不讓專業生給班級管理帶來麻煩。我常強調學生要做到兩點,一是,強調學生要有自覺性,不能給班級扣分。二是,強調學生不能影響整個班集體的成績和榮譽,在學校的前后20名評價中,不能老當班級后20名。專業生的管理和教學,還需我們專業老師與班主任一起齊抓共管,建立一套有利于專業生的評價制度和管理制度,讓藝術得到更好的發展。

總之,對專業生的音樂教學,應當作為一種情感教育,更應注意“讓藝術教育化、讓教育藝術化”這一理念的延伸和滲透。只有不拘泥于技術范疇的教學,才會有利于學生音樂思維,以及音樂感受力和表現力的良性發展。從而贏在起跑線上,收獲豐碩的果實,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