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學期期末教學質量檢測政治試卷分析
**屆第二學期期末教學質量檢測政治試卷分析
一、試題評價
(一)總體評價
本次考試屬于階段性測試,難度適中,考試范圍包括《高中政治》必修一經濟生活的全部內容。試題命制一方面依據教材、貼近教學內容,緊密結合書本主干知識,另一方面結合新聞時事及案例,既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又適當考查了學生多角度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試題命制體現“注重能力考查、體現課改理念、力求平穩推進、確保命題質量”的價值追求,穩重求變,變中求新。試題科學、規范、樸實、新穎,符合《考試大綱》和《課程標準》的要求。
(二)試題依據科學命制的基本原則、命題思路命制,符合可歐式的性質和要求
試題充分體現命題工作的原則,即有利于促進學生健康發展、有利于引導中學教學、有利于維護社會公平。試題符合《考試大綱》和《課程標準》的規定和要求;考查了經濟生活部分的學科主干知識;全面考查了學生的學科能力;社體和試卷的各項指標合理。試卷尤其堅持政治性、科學性和原創性,注重基礎知識和思維能力的考查。
試題命制突出注重能力考查,體現課改你練,力求接軌全國卷,確保命題有效性和試題質量;遵循《大綱》和《課標》的規定,全面考查思想政治學科的基礎知識和技能;以鮮活的事例和熱點問題為情景,考查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試題堅持了命制的基本思路:堅持能力主導,重視主干知識。在考查學生再現和理解經濟生活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的基礎上,考核其掌握知識內在聯系和進行知識遷移的能力;考核其運用歷史的、辯證的觀點和方法,綜合認識和評價有關現實和理論問題的能力;恰當使用積極術語,條理清晰、邏輯嚴密地論證和探討問題的能力。體現“題在書外,答在書中”“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原則,力求避免死記硬背和猜題押題的現象。
試題命制科學規范,達到了《大綱》和《課標》要求,符合*高一學生整體特征,題量適度,難度適中。試題的內容含量、試卷長度與**年全國卷基本相當,難度略有下降。
試卷考點覆蓋《經濟生活》,全面考查了四個層次的能力目標,具有較高的信度、效度,較好地區分度和適當的難度;選擇題正確選項指向明確,錯誤選項具有一定的干擾性,難度層次清楚;主觀題命題材料與舌吻、設問與參考答案對應準確,邏輯嚴密。
(三)對試題各項技術指標的評價
試題高度重視政治性和科學性,五政治性、科學性、知識性、技術性錯誤,有效回避了有損公正、公平原則的試題出現。重視政治性的表現在:引導學生運用書本知識分析當前重大時政,如依法治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帶一路”戰略、民族精神、世界互聯網大會等。
重視科學性表現在:命題邏輯嚴謹,能較好地考查學生閱讀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獲取和解讀信息的能力、描述和闡釋事物的能力,論證和探討問題的能力。
重視知識性表現在:試題要求學生做到感性知識和理性知識的統一,靜態認識和動態認識的統一,書本知識和社會知識的統一。重視技術性表現在:命題語言簡潔、準確,形式工整,版面設計規范,有利于學生流暢閱讀,準確審題,順利答題,避免浪費時間。
試題、答案及給分細則符合《大綱》和《課標》的要求:完成試題所需要的知識、認知層次、過程方法與《大綱》和《課標》規定的內容領域和能力要求一致,不存在“超綱”“超標”現象,符合一線教學實際。
試題難度適當,稍偏難。具體表現在:第Ⅰ卷難度值0.7、Ⅱ卷難度值0.3、全卷難度值0.49。
試題的文字、標點符號、圖表正確、準確、簡明、適當。這是對文字反復推敲、重新組合、有取有舍的結果,也是對個別圖表重新制作的結果。
試卷及其各部分的指導語言表述完整、明確,作用范圍適當。對個別指導術語反復推敲,以突出其科學性和準確性,易于學生審題。
試卷格式、內容編排和題序安排合理,參考答案簡明、規范、科學,給分析則給分標準明確、清晰、分數分配合理,有利于學生答題和教師閱卷,對一線教學具有較強的導向作用。
篇2:商洛某中學一學期期末政治教學質量測試學科試卷分析
商洛某中學一學期期末政治教學質量測試學科試卷分析
一、成績統計(見報表)
二、卷面情況及原因:
(一)、選擇題:
7、8、9、12、14、15、18、21,計算能力差,基礎知識未落實、基本技能欠缺。
(二)、非選擇題:
1、口水話多、術語欠缺、語言表達不規范、辯證思維能力差。
2、審題不清、回答問題角度單一、答案點不全、主次不分、層次不明、主體混淆。
3、理解不透、識記不熟、運用不靈活。
4、評析題缺乏辯證思維能力。
5、教材知識掌握差、聯系實際能力差。
6、設問擴展與轉化能力差。
7、教材知識遷移與應用能力弱。
三、改進措施:
1、緊抓雙擊。
2、加強題型訓練,加強學法輔導。
3、強化教材內容的識記。
4、強化應試訓練。
5、特別是計算題及意義類、措施類、評析辨析類題型的訓練。
四、試題評價:
第一卷:知識點覆蓋比較全,難易適中、試題載體圖文并茂、形式多樣,體現商洛、陜西地域特色、緊扣生活實際、學生實際、較好的體現了能力與立意相結合,體現了人文關懷,和現階段中國社會的理性訴求。
第二卷:對經濟生活宏觀把握不很到位,踩點有失偏頗,試題過多集中在一、二單元,三、四單元分值太小。(編輯:制度大全)試題情景材料相對滯后,對當今時代關注不夠,未能較好的詮釋政治課的學科使命。階段考的痕跡太重,與高考相去甚遠。
總之,學生基礎落實較好,有效的鼓舞了師生教與學的信心與動力。美中不足的是試題導向不明,對高考的導向不力。未能hold住新教材,考察沒有預期的那么給力。
五、建議:
以后商洛市統考學科命題應成立命題組,走出當前以校為單位的局限,組織全市7所標準化高中組成7人命題小組,或合作命題,或各自命題然后在此基礎上優化整合,集中7校所代表的全市高中的意向與智慧。或構建市統考學科題庫,提高命題的科學性與連貫性。克服市統考命題從領導到落實的個人主義傾向。
篇3:學年高一第一次月考政治試卷分析
文
章來源制度大全課件
qiquha.coM
**―**學年高一第一次月考政治試卷分析
一、試卷與考試基本情況分析
1.試卷情況分析:
本次考試內容為必修一經濟生活第一單元,考試形式是閉卷,考點知識源于教材,出題都緊緊圍繞教材知識點內容,結合了教材的知識點及社會生活問題來命題。主要是考察學生對基礎知識和技能的運用和掌握,試卷難易程度中等偏易,考試的題型主要有單項選擇題、簡答題、材料分析題。試卷滿分為100分,考試時間90分鐘。
2.學生的基本檢測情況如下:
總體來看,這次測試成績不理想,學生都能在檢測中不能發揮出自己的實際水平。現各班逐一分析成績及原因:
1班參加考試學生39人,最高分82分,最低分41分,及格27人,不及格12人;80分段內1人,70分段內10人,60分段內16人,50分段內11人,40分段內1人,平均分64。以作為重點班的水平來說,1班考試成績不盡如人意,沒有發揮出真實水平,主要丟分在答材料分析題不規范,漏點,不結合材料分析等情況;答選擇題粗心大意,不該丟分的地方也丟分。
3班參加考試學生52人,最高76分,最低分25分,及格人數21,不及格人數31;70分段內5人,60分段內16人,50分段內13人,40分段內14人,30分段內4人,20分段內1人。作為比1班稍微差一點的班級,3班的成績也是不夠理想,最低分數居然有25分,不及格占大部分以上,答題存在的問題跟1班差不多。
15班參加考試學生55人,沒有人及格,最高分52,最低分18;50分段內3人,40分段內20人,30分段內25人,20分段內4人,10分段內2人。在本人所任教的班級當中,15班考試成績最差,主要問題是學生不背書,上課不夠認真聽講,作業不及時交,也沒有時間進行考前復習,所以導致考得非常的差,以后要狠抓背書,作業。
18班參加考試學生54人,最高66分,最低20分,及格2人;60分段內2人,50分段內11人,40分段內22人,30分段內14人,20分段內2人。總的來看,18班的成績也是差強人意,及格人數太少。
二、今后的教學啟示:
1、學生的基礎知識太薄弱,對書本知識掌握不牢固,主要是學習方法不對。在今后的教學中一定強制要求學生在課前預習,課堂上認真聽課,多參與到課堂的教學環節中來,積極回答問題,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課后有針對性地進行自主復習。改變學生學習時對老師的依賴性,形成自主學習,自己發現問題,自己解決問題,這樣教學才能更有效率,效果才能事半功倍。
2、通過這次月考,說明了一個問題是本人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基本認識不到位,學生從初中升高中,沒有養成背書的習慣,同時也過于高估學生的理解運用能力,忽視了學生技能的提高,記憶內容多,能力訓練上時間少,課堂教學沒有練習化。所以作為老師,需要加強引導學生回歸課本,鞏固課本基本理論觀點的同時要積極背書,形成清晰的主干知識結構,同時,對答題的方法、步驟、技巧等加以訓練。
3、本人會在今后的教學中更認真地備好每一堂課,不僅僅要備教材,還要備學生的學情等等;在課堂中要完成教學重難點的講解,明確教學目標,制定更完善的教學計劃,同時,在課堂上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完善對學生回答的問題的點評,加強課堂生成能力的訓練;在課后要認真寫好課后反思,針對在課堂上出現的問題確保在今后的教學中有改進。
2105年10月16日
文
章來源制度大全課件
qiqu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