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學生語文學習動機調查報告
關于八年級學生語文學習動機的調查
學生的學習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其中主要受學習動機的支配,但也與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的需要、個人的價值觀、學生的態度、學生的志向水平以及外來的鼓勵緊密相聯。學習動機是推動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內在原因,是激勵、指引學生學習的強大動力。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學習動機是學習過程的核心。激發學生學習動機能促使學生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從如下四個方面做了初步調查:
學生的知識價值觀、學習興趣、對自身學習能力的認識和對學習成績的歸因。
1、調查目的
1.了解八年級學生目前的語文學習狀況。
2.分析八年級學生語文學習效果與學習動機之間的關系。
3.教師該如何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動機。
2、調查對象和調查方式
1.調查對象:濟源市濟瀆路學校八年級十一班學生。
2.調查方式:問卷調查。
3、調查結果
1.知識價值觀
知識價值觀即學生對知識價值的認識。今天盡管對整個社會、對個人的重要性已經毋庸置疑,但仍可以看到在同樣的教育環境里,在幾乎相差無幾的智力下,學習效果確有天壤之別。有人將“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奉為座右銘,但有些人卻仍持觀望態度,臨淵慕魚,得過且過。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學生認為學習語文只是為了考試,考到一所好的大學,而為了學習中國傳統文化或深入了解漢語的人只大約占了10%。結果表明,八年級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價值認識比較局限,并非具有遠景的目標,而是著眼于現實。這與社會、學校和家庭對于高考的關注度所帶給學生的壓力是分不開的。
2.學習興趣
學習興趣是內在動機在學習上的體現,它伴隨著求知的動機、理智的情感和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是學生學習積極性中很現實、很活躍的心理成分,它在學習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時也是學習的最佳動力,但調查結果表明,八年級學生對語文學習有興趣的人占不到10%,30%的學生表示語文沒意思,并不像生物、化學、物理等帶來強烈的成就感。其中60%的學生覺得學習語文太難。顯然從整體上看八年級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熱情并不高。
3.對自身學習能力的認識
對自身學習能力的認識,也是構成語文學習積極性的重要因素。明確的定位能使學習的目標更為接近自己的學習水平,從而產生很好的學習效果。學習語文,顯然女生比男生要有優勢,當然,這與學習方法思維方式有著很大的關系。
4.學習成績歸因
學習成績歸因就是學生面對學習成功或失敗尋找原因的一種心理傾向。一種是積極歸因,一種是消極歸因。積極的歸因能夠引導學生從正確的方向尋找問題所產生的原因,從而改變學習策略,取得好的學習效果。而消極的歸因則偏向于從外部找原因,例如將自己的失敗歸結于運氣不好或題目太難,自己太笨等等原因,久而久之,消極的規定會逐漸削弱學習興趣,極大地影響學習效果。調查顯示,八年級學生會較為客觀地認識問題的原因,但也有9%的人選擇題目太難,或者老師教的不好等等,這與長期處于成績低谷的原因是分不開的,難免出現歸因偏差。而學習成績的好壞又間接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對學習效果產生影響。
四、對語文教學的啟示
上述幾個告訴我們,對語文教師來說,一定要關注學生的語文學習動機,給予一定的引導,才能產生不一樣的學習效果。
首先,語文課堂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所以語文教師要從教法上做出調整,可采用啟發式教學,在課堂中設置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自主探索,解決問題。
其次,對學生要給予肯定和鼓勵。對于自身學習能力的評估,不僅需要學生自身的認知,而且還需要老師的肯定和鼓勵予以加強。這種肯定和鼓勵,不僅在課堂上口頭進行,也可以通過作業批改的寄語,考試過后的談話和鼓勵。這樣不僅能夠幫助學生認識自身的學習能力水平,同時也可以引導學生對學習效果進行正確的歸因,從而調整學習策略,爭取更好的學習效果。
最后,語文教師應立足實際,喚醒學生的語文學習動機。以八年級學生目前的學習狀況,中考已經成為他們為之奮斗的直接和最重要的原因。教師應給學生以導向,但不能純粹的只是為了中考。一般情況下動機水平增加,學習效果也會提高,但并不是動機水平越高越好,若是目標太過宏大,脫離實際,反而會讓學生產生畏懼或是淡然的態度。所以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將目標分段,避免學生過度緊張和焦慮。
總而言之,語文教師應立足于四類學習動機,以提高語文學習興趣為中心,積極引導學生個人學習策略的養成,注重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
篇2:山區初中生心理特征和學習動機調查分析及其策略
山區初中生心理特征和學習動機調查分析及其策略
[內容摘要]
我校地處山區,相對城區來說,家庭子女較多,條件艱苦,經濟落后,信息閉塞,教學設施落后,由于受傳統的教育體制及應試教育的影響,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較少也無力對孩子進行正確的教育,忽視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學習動機的培養,在學校教育中,教法陳舊單一,注重應試教育,而忽視了素質教育的有效實施,使得山區學生普遍存在較差現象:自卑心理導致厭學,學習興趣不高,不能主動學習,人際關系淡薄,不善交往,想象力貧乏,思維不夠活躍……為了改變上述不良現狀,使山區學生健康成長,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達到教法與學法最優化,我們探索和構建了以“關于山區學生心理素質與學習動機”為中心議題的教育模式。在山區教育中具有一定的應用價值和社會意義。并可為山區中小學教學實踐中教師施展教育功能做借鑒。促進山區教師注重自身教學過程及效果,防止給學生在未來學習和成才時留下困難、形成困難。更可教育山區學生重視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質,以保證其學習動機、學習能力、成長效果、成績取得與其學齡同步提高。促使其在未來成長中有更大的發展。探索出一條具有個性特色的山區素質教育模式。
[關鍵詞]山區學生心理素質學習動機研究與對策
一、調查時間:二0一三年九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