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縣北藥開發工作實施方案

縣北藥開發工作實施方案

2024-08-02 閱讀 2144

按照縣委、縣政府~年重點工作推進落實的總體要求,結合縣老科技工作者協會提出的《關于加大北藥開發種植力度的建議》,縣科技局在認真組織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撰寫制定了加快我縣北藥開發工作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和工作目標

(一)指導思想以“**”為指針,以縣委第##屆##次全委會議精神為統領,以市場為導向,以全縣北藥資源為依托,以技術創新為基礎,以質量、效益為中心,本著“保護、采集、種植、加工并重”的原則,堅持產、學、研相結合,推進我縣北藥開發工作向現代化、規范化、規模化、產業化方向邁進,力爭把北藥開發與種植培育成農民又一致富產業。

(二)工作目標

1、設立北藥資源保護區,制定《##縣北藥資源采集計劃書》,達到北藥野生資源有計劃、按比例的有序采集。年采集各類藥材300―500萬公斤。農民增收3000―5000萬元。

2、實現品種種植(養殖)區域化布局。按照《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范》(gap)要求,建成五味子、黃芪、平貝、蒼術、山龍、水飛薊等地產名貴藥材示范樣板6處,生產基地6―10處。3年內種植面積達到2萬畝,年均創產值*―3000萬元。按照《##縣大力推進養鹿業發展實施方案》大力發展養鹿業,~年底全縣鹿存欄達到4000頭。

3、按照《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gmp)的要求,扶持壯大2戶年產值超千萬元的制藥龍頭企業。即已落戶##的三精藥業―膠原鹿骨粉生產線和綏陽的龍祥藥業公司。

二、主要任務

1、加緊采取有效措施,確保我縣野生北藥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優越的自然條件,使我縣野生藥材資源無論是品種或蘊藏量都極為豐富。解放前,就以盛產人參、黃芪、蒼術、五味子等野生藥材而聞名,人參、黃芪、鹿茸全省第一家出口。據普查統計表明,我縣北藥野生資源有211種,隸屬66個科屬,其中植物藥材187種,隸屬于49個科屬;動物藥材24種,隸屬于17個科屬,蘊藏量可達*萬公斤。已開發利用120多種,常用品種有五味子、刺五加、升麻、赤芍、玉竹、白鮮皮、山龍、蒼術、防風、遠志、黃芪等50余種,1976年以后,我縣藥材年收購量一般在20―50萬公斤,每年每戶平均純收入近千元。但近3―5年內,由于醫藥界發現穿山龍、蒼術、玉竹、白鮮皮、五味子等藥材的特殊醫療保健作用,致使上述藥材需求量成倍增加,價格飛漲,導致農民掠奪性采集,僅穿山龍年收購量達5000―10000噸以上,造成漫山遍野千瘡百孔,主產區資源迅速減少,甚至瀕臨滅絕。基于上述原因,縣里馬上出臺關于加強北藥野生資源保護的相應政策已迫在眉睫。如通過采取限制外來藥販子搶購藥材,各品種限量收購,劃定種質資源保護區,鼓勵人工種植等措施,確保全縣藥材野生資源的可持續開發利用。

2、正確引導,依法保護,適時合理采集野生北藥資源。上面提到的采取措施保護北藥野生資源,并非是絕對禁止采集,而是要在保護好種質資源的基礎上有計劃的組織采集,變草為寶,為中成藥生產的龍頭企業和患者配方提供優質原料。

3、選準品種,全力培育北藥人工栽培基地。我縣山高林密,土質肥沃,雨量充沛,物種豐富,大力發展中草藥種植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同時,較久遠的藥材種植歷史和近幾年群眾的大膽探索為今后大力發展北藥種植提供了借鑒;##制藥落戶##,##藥業的建立為產品銷售提供了保障。所以,我們應該抓住機遇,大力發展北藥人工種植。根據品種特性、市場需求、各地域自然條件、人力資源等因素,合理劃分品種種植區域,按gap標準在全縣六個鄉鎮建立五味子、山龍、黃芪、人參、蒼術、玉竹、水飛薊、防風、遠志、柴胡等暢銷品種6―10個標準化種植基地。首先,把各鎮如##水飛薊種植基地、##的穿山龍種植基地、##公司的五味子種植基地、##西溝的人參種植基地、##黃芪生產基地等現有種植基地,按gap高標準建設好,使之走向規范化、標準化和規模化,真正發揮其示范引導作用。其次,針對市場需要和龍頭企業需求,在典型示范帶動作用下,在適合區域大面積種植適宜藥材品種,力爭三年內全縣發展北藥種植面積達到2萬畝。第三,利用##產業與傳統種植業爭勞動力這一因素,在##主產區大力發展多年生、市場穩定、價格較高的藥材。

4、培植龍頭企業,延伸產業鏈,推進全縣北藥產業的現代化、產業化。按gmp要求,高起點、高標準建設龍祥藥業和哈三精制藥##分廠。大力開發山龍甙、刺五加甙、水飛薊素、膠原鹿骨粉、王漿等系列產品,以及黃芪、蒼術、龍丹草等新的系列產品開發,推進藥食同源的保健食品、功能飲品的開發和研制工作。逐步形成市場牽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帶農戶的產業化鏈條。同時,加大招引聯力度,依托國內外大中型醫藥企業和大專院校等就我縣北藥資源進行研究開發。

5、加大科技攻關力度,建立北藥良種繁育體系,探索優良的栽培技術和加工方法。重點抓好地道緊缺藥材和龍頭企業所需原料藥材品種的培育、引進和示范,開展好野生變家種,推行果藥、林藥、草藥、糧藥間作套種,進行立體生產。

三、保證措施

1、提高認識,強化領導。為加速全縣北藥開發工作進程,全縣上下都要切實提高對搞好北藥開發工作重要意義的認識,縣里成立北藥開發工作推進領導小組,加強對該項工作的領導和引導。領導小組組長由縣委副書記##同志擔任,副組長由副縣長##擔任,成員是各成員單位負責同志,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縣科技信息局,辦公室主任由縣科技局副局長##擔任。(后附領導小組名單)

2、實施技術創新,提高北藥產品科技含量。按gap、gmp要求,研究和示范推廣藥材生產先進技術,保證藥材生產向優質、高效、高產方向發展。利用我省技術與人才優勢,加大產學研結合力度,積極創造條件,鼓勵和支持大專院校、科研單位通過成果轉讓、聯合開發、院企合作、技術入股等形式與企業合作,實現優勢集成,以加大科技對醫藥技術創新工作的引導、支持,采用現代技術、工藝、設備,改造技術落后、質量標準低、水平不高的產品;加大新藥開發力度,特別是三類以上新藥的開發,開展藥物新劑型和已有名優產品的二次開發,爭取省和國家有關部門的支持,提高藥品的科技含量和質量標準,努力與國際標準接軌;逐步建立具有技術創新力的醫藥工業小區,帶動北藥開發上水平,上檔次、上規模發展。

3、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促進藥材資源合理開發利用。林業、藥監、環保等部門聯合制定“##縣野生藥物資源保護規定”等法規并嚴格執行,加強野生藥材資源保護,對野生藥材資源做到合理開發利用,做好劃片輪采撫育更新工作,做到邊采邊育,恢復和保持生態平衡,確保使藥材做到永續利用。

4、實施多元化投入,多方支持北藥開發。縣財政安排一定資金做為北藥開發專項資金,重點支持中藥現代化、產業化。圍繞重點企業、重點項目的改造和產業化,加大跑上力度,用活用好用足省市北藥開發方面的各種優惠政策,通過科技、經貿、計委、農業開發等系統多方爭取扶持資金,支持我縣北藥開發事業快速發展。農行、工商行、建設銀行、信用聯社等金融部門,要選擇一批北藥項目納入各自的計劃中予以資金支持。

5、分解目標,明確責任。牽頭單位、成員單位及各鎮政府,都要依據《實施方案》要求,制定本地、本部門的推進工作方案,本著“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將目標任務層層分解,落實到各級、各部門,做到細化目標、確定時限、責任到人,形成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的責任體系,牽頭單位和主要領導是推進落實的責任單位和第一責任人,要抓好組織協調工作,并對該項任務完成情況負責;協辦單位要積極主動配合,形成合力。各單位要將承擔的推進工作納入本單位目標責任制中,建立健全相應的獎懲制度和便于檢查、考評的監測指標體系,在推進工作中要加強領導,嚴格督促檢查,認真執行責任制,要搶前抓早,保質保量完成工作。

6、建立制度,及時反饋。建立定期匯報制度,做到及時跟蹤反饋。各成員單位和各鎮政府都要指定專人每月以書面形式將加快北藥開發推進情況向縣北藥辦反饋和報告,北藥辦將不定期編發簡報指導工作,半年要有一次工作情況分析報告,年末要有全面的工作總結。北藥辦每季召開一次工作例會或聯絡員會議,聽取各成員單位、各鎮推進工作進展情況匯報,及時交流情況,協調解決有關問題,部署下一步工作。

7、深入調研、總結經驗。各成員單位、各鎮要深入實際,深入到存在問題最多的地方,開展調查研究,切實解決實際問題為基層做好服務。要及時總結各地、各部門在推進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經驗,選擇有輻射示范作用的典型,進行重點宣傳,推廣以點帶面,推動面上工作。大力開展宣傳工作,通過宣傳媒體,宣傳典型經驗,擴大示范效益。

8、專家參與、科學決策。聘請有關專家參與推進工作的方案與項目的論證、立項、實施,充分發揮專家的作用,以提高各項決策的科學性,提高專題推進層次。

篇2:鄉扶貧開發工作方案

作者:張福印

一、岳家屯村自然經濟狀況

白廟子鄉岳家屯村位于白廟子鄉東北,距鄉政府16華里,全村總人口(合并后)1799人,458戶,(合并前1317人,334戶)全村擁有耕地4275畝,5個自然屯,幅員面積9平方公里,距義縣城26華里,地貌為半平原。

二.扶貧開發的指導思想和具體目標

1、指導思想

以全國扶貧開發工作會議精神為指導,以21世紀中國農村扶貧剛要為指針,要以經濟增長、農民增收、早日進入小康社會為奮斗目標,以扶貧開發項目為切入點,挖掘貧困村的發展潛力,不斷提高群眾發展潛力,充分尊重貧困群體的脫貧需求和意愿,達到項目到村、措施到戶,以項目建設為突破口,實現滾動式發展、項目逐年壯大,使全村人均收入有一個較大的提高。

2、具體目標

通過扶貧開發的措施,使農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根本性的提高,實現農民增收,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力爭一年實現脫貧,二年致富,三年大變樣,五年奔小康。

三、扶貧開發的項目及實施辦法

1、具體實施的內容及時間

充分利用岳家屯村的自然狀況及地理環境,利用有多年搞大棚經

驗的技術人才搞冬季大棚開發,十月中旬開始動工,利用村南30畝耕地,建大棚40棟,規格50米X7米。具體栽植作物香菇,通過村民代表大會推薦選出首輪承包戶(20―40戶),扶貧資金每棟大棚補助資金一萬元,其余不足部分由村和承包戶自行解決。大棚施工由村委會開發領導小組具體實施,鄉扶貧開發辦督察,嚴格要求施工質量,統一施工,集中建造,集中管理。鉆深水井40眼(28米―35米深),辦電800米線路.蔬菜大棚11月15日竣工,辦電,及基礎設施建設11月20日竣工,打井辦電11月30日竣工。

2、建立健全各種規章制度

鄉、村分別建立扶貧開發領導組織機構,和扶貧資金監管組織,

鄉由黨委書記任組長,村里有村書記任組長,分管領導和有關部門為成員,組織實施項目。鄉村設有扶貧臺帳,村設扶貧開發公開版,要讓全村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農戶參與到扶貧項目中來。

3、扶貧資金的使用分配額度

(1)基礎設施建設7.5萬元(用于建村部)

(2)勞動力轉移培訓2.5萬元

(3)科技項目1萬元

(4)40棟大棚,每棟補助1萬元=40萬元

(5)鉆深水井40眼X2000元=8萬元

(6)辦電修路11萬元

累計資金70萬元

(項目戶名單附后)

義縣白廟子鄉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