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20XX感動中國》觀后感

《20XX感動中國》觀后感

2024-08-03 閱讀 6970

20**年《感動中國》觀后感

每年的早春三月,《感動中國》如約而至,在中央黃金頻道播出,已經是第十六個年頭了,已經是第十六次感動著中國,每年推出的十大感動中國的人物,如春風化雨,潤物細無聲,如盞盞明燈,點亮千家萬戶,溫暖人們的心房。

第一位感動中國人物――盧永根院士,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名老科學家,用無言的行動詮釋了人生的意義。中科院院士盧永根身患重病,在夫人徐雪賓的攙扶下,一同來到建設銀行,將十幾個存折的存款都取出來,分別輸入密碼,簽字,歷經一個多小時,將業務辦理完畢。共計8809446元捐給了華南農業大學。

當我聽這個到數字,瞪大了眼睛,張大了嘴巴,這可是筆巨款啊!可是卻被盧永根夫婦輕描淡寫地捐了出去。鏡頭又回到了盧永根的家里,可以用家徒四壁來形容。四室兩廳的房子并沒有裝修,簡單的擺設還停留在上世紀80年代的樣子:破舊的木沙發、鐵架子床銹跡斑斑,掛帳子用的竹竿,一頭綁著繩子,一頭用釘子固定在墻上;幾張還在使用的椅子,用鐵絲綁了又綁。可想而之,盧永根的家庭生活是異常的儉樸。“錢都是老兩口一點兒一點兒省下來的。”盧永根的秘書趙杏娟說,對扶貧和教育,兩位老人卻成為了一擲千金的富豪。盧永根有女兒,但是他沒有將財產留給子女,而是慷慨地將自己的財產全部捐獻給國家,捐獻給學校。學校用這筆款設立了教育基金,用于獎勵貧困學生與優秀青年教師。

因為在盧永根關于科學家的定義是這樣的:一個科學家,必須是真正愛國的科學家。這是一位淡泊明志的科學工作者,卻懷有一顆赤子之心,他將身心全部撲到了祖國的教育和科研事業上。他罹患重癥,卻仍然不忘記將自己的遺體捐獻給祖國的醫學事業,這就是最徹底的無產者。

看到這里,我熱淚盈眶,為這樣一位無私奉獻的老科學家點贊!正是有這樣一群感動中國的人物在默默無聞地奉獻著,才使我們的祖國日益強大。我身為一名學生,更要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把榜樣力量化作精神動力,付諸學習實踐,高質量地完成學業,為構筑中國精神凝聚更多的正能量而貢獻自己微薄的力量。

《感動中國》頒獎晚會結束了,但是它所展現的人性最高的精神境界不會結束,依舊閃耀著感動的力量,鼓舞著我們每一個人。

篇2:電影《郭明義》觀后感:700字平凡中感動

電影《郭明義》觀后感700字平凡中的感動

“看到困難的人、生活不如自己的人,能幫一把就幫一把,那樣晚上睡覺打呼嚕都響”。多么樸實的一句話,這是段集體上黨課觀看電影《郭明義》中一名鞍鋼普通養路工人郭明義所說的一句話。話語簡單,質樸,但卻在平凡的崗位上譜寫了一首不平凡的凱歌,讓人感動。

郭明義,一個普通的名字,但其崇高的行為卻感染著無數人、帶動著無數人。他為了幫助一位白血病人找配型骨髓,不辭辛苦,堅持不懈尋找線索,三年終于找到了有配型骨髓的人,及時挽救了白血病患者的生命,其中的艱辛也許只有他自己才知道。當男孩在郭明義面前舞出優美的拉丁時,我相信郭明義的心里一定無比激動。

當白血病患者苗苗完成最后的心愿當上空姐喊他一聲好爸爸時;當他將自家的電視機捐給了貧困山區,讓孩子了解外面的世界,能夠看到自己的偶像而露出燦爛的微笑時;當將三次福利分房機會讓給他人,被別人喊“活雷鋒”時;當食堂大姐默默的退給他兩個月餅錢捐贈更需要的人時;當自己的愛人不因廉價的28元錢戒指而默默相擁時,我想此時郭明義的內心是幸福的,是滿足的,是自豪的。

一個人做一件好事容易,但幾十年如一日始終堅持做好事很難。郭明義卻做到了。郭明義同志20年無償獻血,累計獻血6萬多毫升;先后為身邊工友、特困學生和災區群眾捐款12萬元,資助了180多名特困生。一串串驚人的數字,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平凡人的不平凡。

我無數次的被郭明義的事跡所震驚,被郭明義這個人物所震撼,但震驚之余更多的是敬佩與感動。我震驚是因為他那無私奉獻的行為;我敬佩是因為他那堅持不懈做善事的恒心;我感動是因為他的善心、善行。我不知道是什么給了他那么大的勇氣和信心,但我知道的是他是一個善良、有愛心的人。他一直無私的付出,不求任何回報,是他時刻牢記自己是一名中國共產黨員,這是黨員應該做的!

通過我段此次開展的黨員學習活動,觀看影視教育課,自我學習《論群眾路線》《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重要論述,聽段領導活動報告,讓我的感受很深,尤其當我看到郭明義同志的感人事跡時,我內心暗暗告訴自己,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一定要嚴格要求自己,注重黨員個人形象,遵章守紀做表率,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把個人利益和班組利益緊緊聯系在一起,發揮黨員旗幟作用。

作為一名黨員列車員在工作崗位上我一定要挑戰自我,激勵自我,不斷學習和虛心請教,全面增強自身技術業務水平為,把學到的知識帶到工作當中去,用學到的知識和交流的經驗更好的服務工作,為石家莊的客運工作做出新貢獻!

篇3: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后感

20**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后感一

是誰,讓你在20**年為之動容?是誰,讓溫暖的陽光照進了寒冬?

――題記

每年,都會有這樣一群人,站上感動中國的舞臺。這是一個樸實無華的舞臺,沒有絢麗的背景,也沒有耀眼的閃光燈。但這個舞臺,卻有著這樣一群人,他們如同這舞臺一樣,樸實無華,但他們卻在這樣一個經濟繁榮的年代選擇去追求精神上的富有。他們,感動了中國。

在他們其中,有隱姓埋名三十年的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有年屆九十仍然堅持拾荒助學的山東老人劉盛蘭;有為報答戰友深情,幾十年守護天山筑路士兵墓的老兵陳俊貴;有努力改變鄉村面貌的基層好干部段愛平;有三十五年前仆后繼,追逐科技夢想的“油菜花父子”;堅持出診的仁醫吳佩蘭;有為子女籌學費,耗時三年繡出《清明上河圖》的重病母親姚厚芝;有榮譽遲到二十八年而一生不悔的湖北見義勇為好市民方俊明;還有守護開國將軍夢想,全心全意為群眾服務的革命老人龔全珍。他們,都有著同一種精神――奉獻。

在他們當中,有一位老人最令我印象深刻,他就是――劉盛蘭。他是一位標準的“五保”老人,七年來堅持拾荒助學,而自己卻幾乎未嘗肉食,未添新衣。老人的衣物以及許多的食物都是撿來的。就是這樣一位普通而不平凡的老人,連他自己也沒想到,自己這七年來所寄出的金額竟多達七萬余元,前后共資助了一百多名貧困學生!七萬元,對于這樣一位“吝嗇”得連饅頭都舍不得買的老人,該是一筆多么巨大的金額!七萬元,或許僅僅是企業家隨手拋出的一張支票。從一方面來說,那些企業家們的確是富有的,但他們的內心,卻是空虛的!劉盛蘭老人的精神財富是他們不能用金錢換來的。

劉盛蘭老人為這些學生們傾其所有他在自己風燭殘年之時,將自己的人生價值發揮到了極致!老人是普通的,或許在茫茫人海之,我們不能尋覓到他的身影;但老人卻又是不平凡的,因為他有著一顆善良博愛的心。或許,他的身體已經變得佝僂;但是,他卻用自己高貴的心靈,在九旬的高齡上俯視生命。

當我們大把地揮霍著父母的金錢時,我們是不是該想想,在世界的某一個角落,有一位老人,將一堆堆廢品小心翼翼地放進編織袋里,用這些廢品,攢起一個又一個貧困學子的夢想!

幾多落花擦過額際?幾多枯葉綴上衣襟?幾多流水帶走熟悉的人群?幾多雁陣驅走臉上的笑顏?時間悄然掠過我們的頭頂,萬物以驚人的速度和奇妙的規律變化著。春去秋來,花開花落。變的是時間,不變的是老人善良博愛的心。是他,讓我在二零一四年為之動容;是他,讓溫暖的陽光照進了寒冬。

20**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后感二

與往年一樣,感動中國總影響著千千萬萬的中國人。在這些感動人物中有國之大器的精英,也有百姓草根的凡人,但卻都以不同的偉大事跡感動著這個民族的人民。又是一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晚會,我的內心再一次受到了激烈的撞擊與神圣的洗禮,在感動與眼淚交織的背后,我收獲的不僅僅是文字上的樸實與感動,更多的是內心中無法言喻的那份震撼與動容。

作為幼兒園的教師,我對感動中國中是教師職業的感動人物也會有更多的感觸。莫振高就是一位打心眼里佩服和尊敬的人物。他是學生口中的“莫爸爸”“校長爸爸”,是廣西都安高中的原校長。都安是全國貧困縣,這個大山里的瑤鄉,有著眾多因貧困上不起學的孩子。莫振高將“讓瑤鄉兒女走向世界”作為自己的座右銘,任教三十多年來跑遍每一位貧困生的家,將了解的情況一一記錄在冊,并用自己微薄的工資資助了近300名學生,圓了他們的大學夢。然而,自己的工資畢竟只是杯水車薪。面對數量眾多的貧困學生,這位從未向別人伸手的“莫爸爸”走上了“化緣”之路。他利用休息時間,來到全國各地的機關、企事業單位,做演講、做動員,只為通過社會力量,幫助更多的瑤鄉兒女走出大山。就這樣,莫振高一共籌集了3000多萬元善款,讓1.8萬貧困學子圓了大學夢。最后因積勞成疾,莫振高于20**年3月9日突發心臟病去世。他的“化緣”之路改變了數以萬計貧困孩子的命運。就是這樣一位平凡的老師用生命譜寫出了人民教師的關榮與偉大,讓我們看到了國人一種從物質至上到精神至上的轉變。

在感動中國的頒獎中,感動中國的傳承與發揚讓我們看到了我們對道德發展與經濟發展的思考與探索。感動中國,其實是我們對優秀精神的一種寄托,是虛無縹緲的靈魂與現實接軌的媒介,是美好品質發揚傳承的載體。在一個個感動人物的事跡中,讓我們看到了榜樣的力量與人性的力量。與其說是對道德模范、學術精英的嘉獎表彰,不如說是對崇高精神、優秀精神的宣揚與傳播,當獲獎者的事跡通過感動中國傳遍大街小巷,那些曾經默默無聞的他或她儼然已經成為了億萬中國人的榜樣,坐在電視機前的我們與其說是被獲獎者的無私感動,不如說是被他們人性中的那種真善美感化、激勵,那些崇高的精神在我們內心翻騰,化作一種獨特的動力,使我們不自覺地向他們靠攏,向他們學習,社會的風氣因此而改變。

感動中國讓我們知道人應該懂得關愛和感恩,懂得堅強和堅持;感動中國激勵我們年輕人前行和進步;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感動就在我們身邊,感動一直在傳遞著和發揚著,相信和期待更多的愛和夢想被點亮。

20**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后感三

感動是什么?感動就是對生命之美的關注,就是對靈魂之美的悸動,就是對剎那間永恒的希冀。無法預定,無法奢求,但總是在不經意的一瞬,悄悄觸動你的心靈。

時光荏苒,白駒過隙。然而,在多日的匆匆中,心靈因為生活磨礪而變得堅硬,不再如過往一樣細膩,而漸漸冷漠,習慣了這樣高速運轉的世界,不愿停下腳步去傾聽心靈的聲音,更不愿意去回味感動帶給心靈的慰藉。曾經,我似乎也忘記了感動的滋味。

今天我驀然回首,翻閱著自己的繁雜心靈

48歲的陶艷波,每天從早到晚,幾乎都要陪在兒子楊乃彬身邊,和兒子一起學習,做兒子的老師、陪讀。楊乃彬兒時發燒導致失去了聽說功能。為給孩子治病,走過很多地方,但醫生的結論始終讓他們失望。為了兒子,她學習唇語,然后教兒子說話、識字。陶艷波堅持讓兒子上正常學校,為此她辭職陪孩子一起上學。從小學一年級到高三,母子二人一起學習。后來,楊乃彬也能比較正常地和人交流。12年苦讀,兒子如愿考上了大學,成為了河北工業大學機電專業的學生。他希望用自己的努力回報父母,回報老師,回報所有幫助他們的人。

看完這個故事,我早已熱淚盈眶。

是什么讓這位母親如此堅強執著?

是什么讓這位母親淚流滿面熬過黑夜?

是什么讓這位母親一次次地聽醫生說,抱歉?

是什么讓這位母親一遍遍不厭其煩地教兒子說話?

是什么讓這位母親愿意辭職來做兒子的耳朵和向導?

是愛。

有一種愛,無須華麗的表白,你卻始終相信它是真愛。它永遠真誠永遠不變

它無需華麗詞包裝;它像寒冬熊熊烈火

它像炎夏一縷清風,它激活我們生命能量,它體貼相伴永遠。

沒錯,這是母愛。母愛的力量有多偉大?我們無法測量,它往往超越奇跡,鑄就輝煌。

20**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后感一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晚會開始了,我和我的家人懷著一種說不口的心情觀看了整場節目;節目之前我的眼里全是期待,期待這節目快點開始。節目中淚水打濕了我的雙眼,父母的淚水也止不住的往下流。

我們一家人的淚水是為那些平凡而偉大的人而流,我們一家人不僅被他們的事跡而感動,我們更他們的精神、他們的執著、他們的愛、他們的信念而感動著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中有的是從事國家高科技研究工作的院士,工程師;有的是為人民治病的白衣天使;有的是普通的基層干部,還有的是教書育人的普通教師,更多的是普普通通的人他們中有的為祖國航空業的發展貢獻出了全部的青春甚至生命,有的為基層的農民工不惜臥底十幾家企業,只為農民工有更好的工作,而更多的人則是在平凡的生活中贏得了尊重。

一般的老人都退休在家享受著晚年的天倫之樂,而這位老人,卻把自己最珍貴的時間留給了自己的工作,在病魔的折磨下他依然堅持工作直到最后一刻,林俊德,中國工程院院士。他為了祖國的科研事業,為了給后人更多的知識經驗,他放棄了手術。我心中不禁喊了一聲:“爺爺您走好”您不愧為科研界的一座豐碑,您為我國的科研事業留下了一筆寶貴的財富;您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一根布帶,看似平凡,其實未然,這根布袋記錄了兩代人的記憶。小時候,這根布袋就是母愛,媽媽用它背你長大這根布袋是兒子的深情,你用它背著媽媽,有一天媽媽的記憶走遠了,但愛不會。他在兒女的臂膀上一代代的傳承。這是感動中國節目組給陳斌強的頒獎詞。陳斌強是一名普通的中學教師,是他用一根布帶把他和患有老年癡呆的母親緊緊的系在一起,布帶的這頭是母親的愛,而另一頭是則是你對母親的牽掛和感恩。自從母親患上老年癡呆癥后,你就用這更布帶帶系著母親上班,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一連五年風雨無阻。也許有人認為這是很普通的事,是他分內的事,甚至自也能做到,但我們中有不少人往往有始無終。常言說“窗前百日無孝子”有的人可能找種種理由而放棄,可陳斌強卻做到了,他用堅持,責任詮釋了愛的真諦,人間的真情。讓我們學會感恩,懂得回報父母回報社會。

看完之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躺在被窩里那一件件感人的事跡,那一個個令我敬仰的人,那一個個為信念而執著的奮斗一生的鮮活的的人物永記在我的心中。

其實人的一生不一定做了驚天動地的大事令人感動,而那些生活中平凡的小事也令我們感動,多幫助別人多做好事,多為他人著想,先人后己等等,這些事并不足以堪稱偉大,但卻溫暖人心,給人帶來快樂和幸福。因為平凡中有偉大,偉大中有平凡。

20**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后感二

20xx年的2月10日,中央電視臺播放了感動中國人物評選晚會,這不僅是一次愛的聚會,更是一次讓人們備受感動的盛宴。

雖然現場只有十位感動人物,但是足以給了我極大的震撼。黃旭華,是我國第一代核動力潛水艇創始人之一,有人這樣評價他:誓言無聲;劉盛蘭用撿垃圾賣出去的錢來給貧困的學生捐款,他這種崇仁厚德的精神非常值得我們學習;胡培蘭,是一名醫生,98歲高齡了仍然堅持工作,她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是所有醫生學習的榜樣;像姚厚芝,知道死神即將降臨到自己身上時,她就用生命的最后一點時間為她的女兒和兒子用線繡了一幅清明上河圖,長22米。他用了3年半的時間才繡完了,她在講臺上說:“我要用最后一口氣來表示我愛我的孩子,這是一種多么深情的母愛呀!

感動,感動無處不在,假如你們班有人生病了,你去看望他并且給他輔導功課,他就會被你的行為所感動。

看過《感動中國人物評選》的朋友們,我相信你們的心靈一定用圣潔的泉水清洗了一遍,留下了感動和愛。

感動處處在人間,我們的生活也因感動而變得更加美好!

20**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后感三

這兩天到處除了奧斯卡就是感動中國。不過估計是我孤陋寡聞不關心時事,評出來那是個人里頭,我就知道季羨林是誰,其他的別說知道他們干了什么,連聽過名字的都不到一半!不知道這些人都感動誰去了。我覺得其實就是,中央說了,得感動中國;新聞聯播說了,我來感動!然后這些人就貌似感動中國了。其實呢,中國這么大,哪兒感動去啊。

感動,應該是每個人自己的事情吧。你跟我說有一人炸飛了一只胳膊還抗洪救災去了。我可能確實也感動一下,可能。但是這感動一下,可能還不如收到哪個朋友一條天冷加衣服別感冒的短信來的深刻。就算感動中國了,其實對于單個人來說,能有多大意義呢?我可能因為有人提醒我加衣服別感冒,也提醒周圍別的人一下。但是我可能因為感動中國某個人感動了我一下就立志要當新時代的活雷鋒么?鬼才信!

有些事情,感動感動管用,有些事情,不管用。一個人,能有多善良,多無私,多偉大,不是感動出來的。我們小時候,整天喊著什么學雷鋒,學完雷鋒學賴寧,學校里頭到處掛的都是大照片,恨不得與國旗同輝。學了沒有?也學了啊,每年一道三月五號就去大街上勞動去,所過馬路,路口舉過小旗兒,公園擦過欄桿座椅什么的,還給自己家和同學家掃過樓道。可是然后呢?只要學校不要求,甚至即便學校要求了,只要語文老師不讓寫這篇作文,這些事兒就再也沒干過,想都沒想過。而且說句老實話,雷鋒當年干嘛來著我還知道,至于那什么賴寧,模模糊糊而已。這些宣傳,我真沒看出有什么用來。什么無私什么善良,不是所謂的高尚品質,而是一種能力,或者說一種思維和處世的方式。感動,越是感動中國,越是感動不了我,中國太大了,感動了中國的人感動不到我頭上,感動我的,也不需要感動什么中國。要感動,也用不著感動中國,要是你夠細心,每天都會有感動的。

20**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后感四

近日我們觀看了中央電視臺播出的感動中國的動人故事,讓我熱淚盈眶。因為每一個人后面都承載著一個感人的故事,溫暖著每一位中國人的心,也在內心深處感觸著人間最美好的大愛。他們當中的有些事情是我們大多數人無法想象的,但是他們做到了,不是他們有什么超強的能力,而是他們有一顆堅強的心、執著的心!他們中間大部分人都是那樣的普通,不是什么大款,也不是什么高官,但他們用平凡的雙手,高尚的心靈,成就了偉大的事跡,這也是中華民族一直以來樂于助人,舍小家為大家的優良傳統,也正是現代社會越來越缺少的。

我看到胡忠和謝曉君他們夫婦都是城里的老師,本可以在城市里享福的他們,卻放棄了城里的安逸生活,而是帶上年幼的女兒,毅然來到偏遠的山區,當起了志愿者,義務為那里的孤兒們傳授知識,一干就是十幾年。由于那里海拔高,空氣稀薄,謝曉君經常有高原反應。那里物資匱乏,條件艱苦每個月只有300的生活費。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胡忠和謝曉君夫婦一直堅守在大山上,沒有放棄。生命的多少用時間計算,生命的價值用奉獻計算。胡忠謝曉君所代表的一類人,為什么能放棄那么好的環境,而到偏遠的山區支教?靠的是什么?就是一種無私奉獻的精神和堅持不懈的態度。為了讓自己掌握知識,懂得道理,他們甘當紅燭,燃燒自己,照亮他人。自己苦點累點沒有關系,讓每一個孩子學有成才是他們的追求和夢想。

一個人做好事并不難,難得是他們一干十幾年無怨無悔,從來沒有想到會有誰來回報。榮譽,對他而言只是虛名浮云,毫無疑義。用良心做事,一直是我們每個員工衡量自己人生價值的準則。而這一刻,使我覺得我做的還遠遠不夠,我需要更加用心,更加努力,用更加多的愛來愛這個世界。

我知道,在這一刻,感動了的不僅僅是我,也有你、你們……那么請我們一起關愛我們的國家、我們的這個世界,使我們的社會隨處都有愛的影蹤。

20**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后感五

央視1臺今晚播出了20xx年度《感動中國》人物評選頒獎儀式,電視機前的觀眾也同在場的觀眾一樣,一次又一次被一個又一個平凡的人和一件又一件偉大的事所感動。

不懈的奮斗,航天的壯舉,最溫暖的兄妹親情,無聲世界的金孔雀,改變屈辱歷史的發明,……,黃伯云、李春燕、洪戰輝、王順友、叢飛、邰麗華……,感動了中國,感動了我。

李春燕,一個封閉山村里走來的赤腳醫生,上臺領獎時的話語如此樸實,然而她的笑容卻如此美麗,那一刻我才真真正正體會到“美”的含義,她的美是多少做美容的女性一輩子也做不出來的,她的美才是最珍貴的。

洪戰輝,一個瘦小身軀勇于拼搏的男子漢,早早擔起家里生活的重擔,不服輸不畏窮,帶著妹妹上大學,雖非血緣親過血緣,對他來說,“苦難不是博得大家同情的資本,奮斗才是最重要的”。

……

《感動中國》敲開了無數人包裹著的虛偽外殼,什么金錢,什么地位,什么體面,什么豪言壯舉,那一刻,這些真是顯得微不足道,俗不可耐。它喚醒的是人性中最最溫柔,最最自豪,最最真善美的一面,那一刻,這些使每一個人顯得真實而且真誠。

《感動中國》,感動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