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實驗總結心得體會
化學實驗總結
大龍小學
張建瓊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與生活生產息息相關的課程。
化學知識的實用性很強,因此實驗就顯得非常重要。
剛開始做實驗的時候,由于學生的理論知識基礎不好,在實驗過程遇到了許多的難題,也使學生們感到了理論知識的重要性。讓學生在實驗中發現問題,自己看書,獨立思考,最終解決問題,從而也就加深了學生對課本理論知識的理解,達到了“雙贏”的效果。
在做實驗前,一定要將課本上的知識吃透,因為這是做實驗的基礎,實驗前理論知識的準備,也就是要事前了解將要做的實驗的有關資料,如:實驗要求,實驗內容,實驗步驟,最重要的是要記錄實驗現象等等.
否則,老師講解時就會聽不懂,這將使做實驗的難度加大,浪費做實驗的寶貴時間。比如用電解飽和食鹽水的方法制取氯氣的的實驗要清楚各實驗儀器的接法,如果不清楚,在做實驗時才去摸索,這將使你極大地浪費時間,會事倍功半.
雖然做實驗時,老師會講解一下實驗步驟,但是如果自己沒有一些基礎知識,那時是很難作得下去的,惟有胡亂按老師指使做,其實自己也不知道做什么。做實驗時,一定要親力親為,務必要將每個步驟,每個細節弄清楚,弄明白,實驗后,還要復習,思考,這樣,印象才深刻,記得才牢固,否則,過后不久就會忘得一干二凈,這還不如不做.做實驗時,老師會根據自己的親身體會,將一些課本上沒有的知識教給學生,拓寬學生的眼界,使學生認識到這門課程在生活中的應用是那么的廣泛.
學生做實驗絕對不能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看法,這樣就要有充分的準備,若是做了也不知道是個什么實驗,那么做了也是白做。實驗總是與課本知識相關的在實驗過程中,我們應該盡量減少操作的盲目性提高實驗效率的保證,有的人一開始就趕著做,結果卻越做越忙,主要就是這個原因。在做實驗時,開始沒有認真吃透實驗步驟,忙著連接實驗儀器、添加藥品,結果實驗失敗,最后只好找其他同學幫忙。
特別是在做實驗報告時,因為實驗現象出現很多問題,如果不解決的話,將會很難的繼續下去,對于思考題,有不懂的地方,可以互相討論,請教老師。
我們做實驗不要一成不變和墨守成規,應該有改良創新的精神。實際上,在弄懂了實驗原理的基礎上,我們的時間是充分的,做實驗應該是游刃有余的,如果說創新對于我們來說是件難事,那改良總是有可能的。比如說,在做金屬銅與濃硫酸反應的實驗中,我們可以通過自制裝置將實驗改進。
在實驗的過程中要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這種能力的前題是學生對每次實驗的態度。如果學生在實驗這方面很隨便,等老師教怎么做,拿同學的報告去抄,盡管學生的成績會很高,但對將來工作是不利的。
實驗過程中培養了學生在實踐中研究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培養了良好的探究能力和科學道德,例如團隊精神、交流能力、獨立思考、實驗前沿信息的捕獲能力等;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理論聯系實際的作風,增強創新意識。
上面的化學實驗心得體會,非常適合大家進行化學實驗報告的寫作,對大家進行化學實驗心得寫作非常有效。
篇2:226+1有效教學模式實驗心得
“226+1”有效教學模式實驗心得
這學期我參加了學校的“226+1”實驗課題,回顧走過的一段教改之路,談幾點心得:
一、認識上由懵懂到逐漸明朗
學期開始,學校布置這個實驗課題,覺得這個名字很新奇,當鼓勵老師們參加這個課題的時候,覺得這似乎應該是年輕老師的事,就沒放在心上。后來學校要求每個年級一班和三班老師參加,也只好硬著頭皮接受了。雖然新課標理念的風早已吹了好幾年,但如何具體在課堂教學中更有效地實施,一直是在自己的認知領域中摸索前行。“226+1”的教學模式之前沒聽說過,這樣的課堂更沒見過,自己能不能勝任這個實驗課題,心中沒有一點數,倍感壓力。隨后在校領導的培訓講解下才有點頭緒,原來自己在以前的教學中已經有這種模式的影子,只是沒有明確化、規范化和系統化,了解到這些信息后,緊張的心情才得以平復,壓力才稍有緩解。后不久有幸聽了九小的兩節這種教學模式觀摩課,才有撥開云霧之感,并趕緊著手開展。
二、深入學習理念,掌握教學模式實驗操作
“226”模式是在新課標理念引領下,進行有效教學的課堂教學模式。具體模式框架:雙主體、兩轉變、六要素,外加“一頁紙”反饋,宗旨是以發展學生為最終目的。它是深入踐行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模式,是以“先學后教”“以學定教”“當堂訓練”為主要教學手段和方法的教學模式,是重視發展學生思維和培養創新能力的教學模式,是有別于傳統教學的模式。它一改往日僅僅是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而是確立雙主體的平等地位,只是在當前的教學目的下教師和學生主體地位要發生轉換,而這種模式中“小組合作”和“展學交流”環節是重點,它體現著三維目標中的“過程和方法”,是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教學有沒有實效不是看老師上課認不認真,教學任務完沒完成,而是看學生學到了什么或學得好不好能力不沒有提高。有了理念上的明確認識,才能有目的地操作實施。
三、學習小組的建立和完善
這種教學模式的最大特點是要有小組合作學習環節,以便達到先學后教,以學定教的目的。小組學習學生在小組內暢所欲言,互為補充,思維得以碰撞,智慧火花得以閃現,以達到共同完成學習任務的目的。為此,將本班學生分為九大組,每組六個成員,按性別、學習能力高中低的原則搭配,學習能力和組織能力強的學生選為組長,主要負責本組布置任務,組織討論、及時做好學分記錄和帶領本組與其它組競爭。一周一小結,兩周一大結,得分高的小組和個人會得到物質獎勵,以此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剛開始組長在工作中難免有畏難情緒,但經過一段時間的跟蹤指導,逐漸適應到熟練操作。
四、“226+1”課堂要重視課前預習
傳統教學忽視課前預習,造成課堂教學眉毛胡子一把抓,課堂教學效率低下,教師和學生負擔過重的現象。而新實驗課題教學模式重視課前預習,否則將無法實施。學生課前對自己會和不會的知識點做到心中有數,課堂上才能直奔重點難點,提高教學有效性。然而課前預習程度直接影響課堂教學的高效性,尤其是對中高年級的學生,老師應該教給學生預習的方法:一是“不動筆墨不讀書”、查閱工具書、收集與學習內容有關的資料等;二是有針對性地提出某些預習題,比如熟讀課文,學會生字詞,不懂的做上記號、圍繞課后題預習等;三是進一步重視預習的課堂檢查,教學即可以從預習入手,找到學生質疑的共同點,以學定教。這樣學生提前進入學習新知的狀態,預習也有了目的性,那么老師的定教才有明確性,實效性,相應地而也可通過課堂反饋提高今后預習的質量。
篇3:課堂教學如何注意實驗安全教學心得
課堂教學如何注意實驗安全教學心得
化學是小學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給學生更多動手探究、動手實驗的機會,實現和諧校園、和諧課堂的建設,是我們必須關注的問題。
一、關于玻璃導管與橡皮管連接使用的安全
對于剛上初三的學生,他們對化學實驗既陌生又充滿了好奇,只要一提到實驗,他們往往都非常興奮,躍躍欲試想親自操作一下。特別是上第一節實驗課“實驗基本操作”中,完成玻璃導管與橡皮管連接實驗時,如果用力過大玻璃導管折斷會出現傷手的事故,因此,對于玻璃導管與橡皮管連接時,要告訴學生連接時先將玻璃導管的一端用水潤濕,然后稍稍用力轉動即可。學生一旦用力過大出現事故,要立意進行包扎,嚴重者要立即送醫院。
二、關于給液體加熱的安全
給液體加熱時,液體不能超過試管容積的三分之一,否則濺出來會燙傷人。制取氧氣完畢必須把導管從水槽中取出導管,再熄滅酒精燈,否則就會導致水槽里的水倒吸入試管中,發生試管炸裂傷人的安全事故。
三、酒精燈使用的安全
酒精燈是實驗室最常用的加熱工具,加熱過程中一旦不小心碰倒,酒精燈就會流到桌面燃燒起來,這時我們不要驚慌,要沉著冷靜,根據情況及時用濕抹布鋪蓋或用沙子蓋滅。加熱時酒精燈的酒精不能超過酒精燈容積的三分之二。否則易造成失火。因此,要告誡學生酒精燈的使用過程中應注意哪些安全。
通過多年教學經歷,自己深知化學實驗不安全有危險性,絕對不是危言聳聽的,不安全,那么干脆不讓學生動手做實驗,走回頭路,回到以前,通過教師講解或做演示實驗來代替,重新剝奪學生動手機會,當然這是絕對不允許的,也是新課改格格不入,背道而馳的。
任何事物都是相對的,不安全是對不正確操作而言的。當然我們要讓每一名學生安全順利的完成實驗,必須做好實驗前的安全教育,教育學生一定要按正確的操作規程去做實驗,不懂的一定要問,不會的先請教老師,絕對不能草率行事。同時在實驗室內要配齊各種常用的醫藥、救護用品。否則,一旦發生嚴重的安全事故,可能影響師生人身安全,甚至可能造成終生的不幸。當然只要我們對各種安全事故誘因做到爛熟于心,又能遵循正確的操作規程,認真細心去完成實驗,就是看似危險的也能變為安全的。
總之,化學實驗是化學教學的靈魂,是學生學習化學興趣的催化劑,更是培養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創新型人才。我們每一名實驗課教師都有責任,有義務,把新教材中的實驗研究透,吃透,做到每一個實驗都能爛熟于心。從而為學生創設一個安全,寬松的實驗環境,避免各類安全事故發生,實現和諧校園,和諧課堂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