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農墾局三萬活動工作組工作方案
省農墾事業管理局“三萬”活動工作組工作方案
根據省委、省政府《關于在全省開展“萬名干部進萬村挖萬塘”活動》的通知精神和省委、省政府“三萬”活動電視電話會動員部署,結合省“三萬”活動辦公室有關要求和我局黨組“三萬”活動工作安排,制定我局20**年“三萬”活動工作組工作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x理論和“****”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實踐*****,以“挖塘堰、強基礎、惠民生”為主題,認真貫徹落實20**年中央1號文件和省委1號文件、省委2號文件以及中央水利工作會議、全省水利工作會議精神,認真領會全省“三萬”活動電視電話動員會議精神,深入農村基層,密切聯系群眾,幫助開展農田水利建設,大力改善農業生產條件,促進農業農村發展,改善農村民生,推進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為加快我省農業強省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實現科學發展、跨越式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主要任務
在省“三萬”活動領導小組統一領導下,在省“三萬”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統一安排和省直機關工委宜昌片協調指導下,我局駐當陽市草埠湖農場(鎮)和河溶鎮工作組主要工作任務是:
(一)宣傳政策。通過在當陽市草埠湖農場(鎮)和河溶鎮4個駐點村召開村“兩委”班子座談會、黨員村民代表大會,一是宣傳好黨的強農惠農政策,特別是20**年中央1號文件、省委1號、2號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會議、全省水利工作會議精神;二是宣傳好省委、省政府20**年“三萬”活動目的、意義、內容和要求,宣傳開展塘堰整治的有關籌資籌勞和“以獎代補”政策。
(二)走訪慰問。春節期間,在草埠湖農場(鎮)和河溶鎮4個駐點村走訪慰問老黨員、老干部、返鄉農民工、種田大戶和生活困難群眾。在邵沖村和臺渡村分別走訪10戶老黨員、老干部和種田大戶;在觀基寺和郭家場分別走訪10戶困難群眾、5戶花卉苗木種植、養殖戶,把黨的關懷和溫暖送到群眾家里。
(三)整治塘堰。重點是配合草埠湖農場(鎮)和河溶鎮黨委政府、鎮水利部門以及4個駐點村基層黨組織,制定好“三萬”活動實施方案。
一是以覆蓋每個村民小組“一組一口當家堰”為原則,深入調研,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好塘堰整治方案以及機電井、小型泵站、排灌溝渠維修方案。其中,在草埠湖臺渡村(5個村民小組)三坊組計劃開挖“鄭家堰”蓄水7700方,可灌溉農田500畝。在陳巷、蔡湖、小垸、臺渡4個組各開挖1口內徑1米、深度10米的機電井,同時,維修5口抗旱井;在邵沖村(2個村民小組)一組開挖“三口塘”,蓄水4000方,可灌溉農田200畝,在二組開挖“姜灣塘”,蓄水13000方,可灌溉農田400畝。維修團結水庫2座提水泵站,可實現灌溉面1500畝。兩個村村民小組可基本實現“全覆蓋”。
在河溶鎮觀基寺村(8個村民小組),計劃開挖“老塘”和“黃家塘”2口當家塘,維修觀基閘75千瓦機臺2座,一級二級提水灌溉可基本覆蓋全村;在郭家場村,根據該村地處丘陵灌溉任務重的特點,計劃在每個村民小組各開挖1口“當家塘堰”,總蓄水量超過50000方,可灌溉近1500畝農田面積。
二是除各級政府扶持、村“一事一議”、群眾投工投勞、財政“以獎代補”政策資金外,工作組要積極籌措并動員系統內企業捐資,多方籌措資金,要求兩鎮及駐點村建立專項資金整合使用方案,統籌安排,發揮最大使用功效;三是督促鎮、駐點村充分利用市場的辦法實行產權制度改革,按照“誰投資、誰管理、誰受益”的原則,建管結合,建立塘堰及小型水利設施的管護機制;四是檢查督辦駐點村塘堰整治以及小型泵站、機電井和排灌溝渠維修建設,并整合有關材料,迎接檢查驗收。
(四)興辦實事。為進一步密切黨群關系,促進農業農村發展,一是利用春耕前后,組織專家、教授開展農業技術培訓和講座。計劃20**年元月在草埠湖、河溶鎮各舉辦1次農技講座,根據各鎮實際,開展棉花、水稻、養豬和養魚4個農技方面的培訓授課;二是多渠道籌集資金,對草埠湖農場邵沖村、臺渡村等開展興修溝渠等辦實事活動;三是募捐資金,慰問4個駐點村困難群眾,每名工作隊員采取“一幫一”等形式,再聯系一名困難群眾。
三、工作步驟
根據省委、省政府“三萬”活動統一安排,分三個階段明確工作步驟和方法:
(一)第一階段(20**年12月5日-12月20日)。
1、在局黨組動員部署后,“三萬”活動工作組要迅速行動起來,認真學習省委、省政府開展“萬名干部進萬村挖萬塘”活動會議和有關文件精神,并對接好當陽市駐點村。
2、局長、局“三萬”活動領導小組組長阮英梓和副局長、“三萬”活動工作組組長甘國棟率領工作隊和局機關部分工作人員赴駐點村。期間,與當陽市委、市政府“三萬”活動領導小組加強聯系,召開座談會熟悉駐點村基本情況,啟動“挖塘堰”工作,走訪慰問困難群眾;工作組要集中學習領會省委、省政府“三萬”活動電視、電話動員會精神,學習領會省委副書記張昌爾同志的動員講話精神。
3、與草埠湖農場(鎮)黨委、鎮政府以及駐點臺渡村、邵沖村委座談,傳達精神,明確任務,熟悉情況,研究方案;深入調研,與鎮黨委分管負責人、水利部門現場查看兩村塘堰、勘測溝渠、泵站和機井維修情況,制定籌集塘堰整治資金,確定整治方案。
4、與河溶鎮黨委、鎮政府以及駐點觀基寺、郭家場村委座談,傳達精神,明確任務,熟悉情況,研究方案;深入調研,與鎮黨委分管負責人、水利部門現場查看兩村塘堰、勘測溝渠和一級、二級提水泵站維修情況,制定籌集塘堰整治資金,確定整治方案。
5、分別召開4個駐點村“兩委”班子座談會、黨員村民代表大會,宣傳政策,發動群眾,征求意見,明確要求和任務。
6、分別走訪慰問老黨員、老干部、種田大戶、生活困難群眾,了解他們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傾聽群眾心聲,開展幫扶活動。
(二)第二階段(12月21日-20**年2月21日)
7、根據當陽市“三萬”活動方案安排,督促兩鎮和4個駐點村對照該市統一技術規范和標準,明確塘堰整治具體實施方案,明確項目資金籌集方案。
8、工作組與兩鎮黨委、政府督辦,要求4個駐點村迅速發動群眾,通過“一事一議”開展投工投勞,率先啟動“當家塘堰”的整治實施工作。
9、除“當家塘堰”外,有計劃地組織技術力量和工程,全面啟動覆蓋村民小組的塘堰整治和小型泵站、機電井、灌溉溝渠的維修實施工作。
10、工作組配合當陽市“三萬”活動領導小組,與草埠湖農場(鎮)、河溶鎮黨委、政府分管負責人逐一對每口塘堰整治情況和機井、泵站、溝渠的維修情況進行檢查。
期間,與當陽市“三萬”活動領導小組對接一次。
期間,向省“三萬”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和省直機關工委宜昌片匯報有關工作情況,并請宜昌片省直機關工委負責人來兩鎮檢查指導。
11、對塘堰整治過程出現的問題進行集中解決,要求4個駐點村的塘堰整治和小型水利設施維修進一步加快實施進度。
期間,在省局進行一次募捐活動。籌集善款開展對駐點村困難群眾的“送溫暖”活動。
期間,邀請專家、教授來駐點村,集中開展一次技術講座或培訓活動。
12、要求4個駐點村的塘堰整治和小型水利設施維修實施工程基本完工。
13、配合兩鎮黨委、政府,發動群眾對修建好的塘堰等小型水利設施實行產權制度改革,通過拍賣、租賃、承包經營等方式明確管護責任;或引入企業、個人聯合經營管護,積極探索建立塘堰等小型農田水利設施長效管護機制。
第三階段(2月22日-3月5日)
14、工作組對“三萬”活動過程中的資料進行收集整理,分門別類,匯集成冊。
期間,向省“三萬”活動領導小組匯報一次工作。
15、接受省“三萬”活動辦公室統一安排下的檢查驗收,參與總結表彰活動。
四、工作紀律和要求
(一)工作紀律。
1、密切聯系群眾,嚴守工作紀律。
2、注意言行舉止,珍惜民力,輕車簡從,不得擾民。
3、對基層只能予,不能取,只幫忙,不添亂。
4、切實做到“六不準”:不準向基層提任何不合理的要求;不準接受基層的吃請和報銷開支;不準授受基層饋贈的錢物,包括土特產;不準抹牌賭博和參與公款娛樂消費;不準做違背群眾意愿、侵害群眾利益的事情;不準搞層層陪同和迎送。
5、不得擅離職守。
6、不得在網絡、微博上發表不利于農村發展和穩定的文章、議論和圖片。
(二)有關要求。
1、工作組隊員一律吃住在基層。
2、隨時記錄整理工作筆記和相關材料。
3、記好一本民情日記。
4、向省“三萬”活動辦公室、省直機關工委宜昌片報送適當期數的《工作簡報》和信息。
湖北省農墾局“三萬”活動工作組
20**年12月3日
篇2:某村工作組幫扶工作實施方案
為貫徹落實省、市基層建設年活動決策部署,切實加強基層基礎工作,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結合幫扶村村情實際,特制訂如下幫扶工作實施方案。
一、基本村情
付神首村位于新河縣城西部,距縣城2公里,人口980人,320戶,5個村民小組,貧困戶200戶,耕地面積1474.4畝,人均1.5畝。該村是典型的農業村,農業種植結構單一,以種植小麥、玉米、棉花作物為主,農業基礎設施薄弱,經濟效益低,農民收入低。該村基礎設施建設滯后,道路年久失修,坑洼難行,交通不便,制約了村域經濟發展,是縣扶貧辦確定的貧困村。
二、幫扶項目
工作組駐村以來,以調研村情,摸清村情民意為首要任務;以選準問題,找準突破口為第一要務,工作組通過走家入戶座談廣泛征求民意,實地調研考察并召開村民代表會議、黨員會議、村委班子會議研究,把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作為*年重點幫扶工作,現列出計劃如下:
(一)科學指導種植
為幫助村民做好春季小麥的田間管理,協調市農科院專家來村到田間地頭為老百姓手把手指導春季小麥田間管理技術,并互動座談解答農民種地中的遇到的疑難問題。
預計3月份完成。
(二)健康巡回義診
為方便村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醫療保健服務,走訪市縣衛生部門,協調市縣醫院專家組成醫療小分隊深入該村為村民免費體檢、看病,講解醫療保健知識,提高村民們的保健意識、醫療常識。
預計3月份完成。
(三)街道硬化
針對村內道路坑洼難行、多年沒有硬化修整的現狀,為緩解村民行路難問題,協調市、縣發改、財政、交通等職能部門,爭取街道硬化專項資金20萬元,可硬化村內街道1000米。
預計4月底完成。
(四)一村一品
著眼于該村現有的養豬、養雞現狀,在走訪調研的基礎上,為進一步扶持壯大該村養殖業,促進村民增收,與村干部一道籌劃成立村養殖合作社,積極爭取縣扶貧辦政策補助資金。
預計5月底完成。
(五)環境衛生綜合整治
為改善農村居住出行環境,提高村民生活環境質量,提升群眾生活健康指數。對村內垃圾亂倒、塵土飛揚、污水橫流等不文明現象進行綜合治理。協助村“兩委”制定村衛生制度,動員村民固定垃圾點,明確專人定期清理垃圾,修建垃圾坑、垃圾池。
預計5月底完成。
(六)改善民生
走訪貧困群眾,向民政局爭取增加低保戶和五保戶;走訪民政局為烈士家屬爭取救濟補助。
預計5月底完成。
(七)節能灌溉
針對澆地難的村情,積極響應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大力推廣節水灌溉技術,走訪縣水利局爭取節水灌溉項目,鋪設地下節水灌溉設施,覆蓋田地200畝。該技術省時、節水、省電,備受群眾歡迎。
預計7月底完成。
(八)打澆地井
為緩解澆地難問題,促進農業生產,爭取協調縣水利局打澆地井1眼。另通過縣扶貧辦爭取配套扶持養殖業打井1眼。協調電力部門配套澆地井增上變壓器1臺。
預計7月底完成
(九)危房改造
為改善困難家庭住房條件,協調縣建設局,為危舊住房群眾爭取危房改造資金。
預計7月底完成。
(十)設置村莊交通警示標志
該村毗鄰國省干線,大車多、車速快,村民出行交通安全意識淡薄,對交通規則知之甚少,交通事故頻發。聯合縣交通、交警部門為村民開展交通規則教育,增強村民安全出行意識。同時,在公路設置村莊警示牌,提醒過往車輛注意禮讓行人、安全駕車。
預計7月底完成。
(十一)文體設施
為滿足群眾學科技、長知識,健身心、增體質的愿望,結合村情民意,走訪縣文化局爭取為該村配置投影儀一臺,便于村民集中觀看學習現代科教知識。走訪縣體育局爭取乒乓球案一臺,豐富青少年業余文體生活,增強村民體質。
預計8月底完成。
(十二)文藝匯演
喜迎國慶64周年,組織村民文藝聯歡,邀請縣、鄉、村文藝工作者登臺獻藝。
預計9月中旬完成
(十三)文化廣場
為豐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建設集健身、娛樂、演出等多功能于一體的村民文化廣場。
預計9月底完成。
二一三年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