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查對制度
查對制度
一、臨床科室
1、開醫囑、處方或進行治療時,應查對患者姓名、性別、床號、住院號(門診號)。
2、執行醫囑時要進行“三查七對”: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對床號、姓名、藥名、劑量、時間、用法、濃度。
3、清點藥品時和使用藥品前,要檢查質量、標簽、失效期和批號,如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
4、給藥前,注意詢問有無過敏史;使用劇、毒、麻、限藥時要經過反復核對;靜脈給藥要注意有無變質,瓶口有無松動、裂縫;給多種藥物時,要注意配伍禁忌。
5、輸血時要嚴格三查八對制度(見護理核心制度――六、查對制度)確保輸血安全。
二、手術室
1、接患者時,要查對科別、床號、姓名、年齡、住院號、性別、診斷、手術名稱及手術部位(左、右)。
2、手術前,必須查對姓名、診斷、手術部位、配血報告、術前用藥、藥物過敏試驗結果、麻醉方法及麻醉用藥。
3、凡進行體腔或深部組織手術,要在術前與縫合前、后清點所有敷料和器械數。
4、手術取下的標本,應由巡回護士與手術者核對后,再填寫病理檢驗送檢。
三、藥房
1、配方時,查對處方的內容、藥物劑量、配伍禁忌。
2、發藥時,查對藥名、規格、劑量、用法與處方內容是否相符;查對標簽(藥袋)與處方內容是否相符;查對藥品有無變質,是否超過有效期;查對姓名、年齡,并交代用法及注意事項。
四、血庫
1、血型鑒定和交叉配血試驗,兩人工作時要“雙查雙簽”,一人工作時要重做一次。
2、發血時,要與取血人共同查對科別、病房、床號、姓名、血型、交叉配血試驗結果、血瓶(袋)號、采血日期、血液種類和劑量、血液質量。
五、檢驗科
1、采取標本時,要查對科別、床號、姓名、檢驗目的。
2、收集標本時,查對科別、姓名、性別、聯號、標本數量和質量。
3、檢驗時,查對試劑、項目,化驗單與標本是否相符。
4、檢驗后,查對目的、結果。
5、發報告時,查對科別、病房。
六、病理科
1、收集標本時,查對單位、姓名、性別、聯號、標本、固定液。
2、制片時,查對編號、標本種類、切片數量和質量。
3、診斷時,查對編號、標本種類、臨床診斷、病理診斷。
4、發報告時,查對單位。
七、放射線科
1、檢查時,查對科別、病房、姓名、年齡、片號、部位、目的。
2、治療時,查對科別、病房、姓名、部位、條件、時間、角度、劑量。
3、發報告時,查對科別、病房。
八、理療科及針灸室
1、各種治療時,查對科別、病房、姓名、部位、種類、劑量、時間、皮膚。
2、低頻治療時,并查對極性、電流量、次數。
3、高頻治療時,并檢查體表、體內有無金屬異常。
4、針刺治療前,檢查針的數量和質量,取針時,檢查針數和有無斷針。
九、(心電圖、腦電圖、超聲波、基礎代謝等)
1、檢查時,查對科別、床號、姓名、性別、檢驗目的。
2、診斷時,查對姓名、編號、臨床診斷、檢查結果;
3、發報告時查對科別、病房。
其他科室亦應根據上述要求,制定本科室工作的查對制度。
篇2:輸血查對工作制度
依據衛生部《臨床輸血技術規范》的要求,制訂抽血交叉配備查對制度、取血查對制度、輸血查對制度。輸血查對制度通過“輸血安全護理單”組織實施。
1)抽血交叉配血查對制度
①認真核對交叉配血單,患者血型驗單,患者床號、姓名、性別、年齡、病區號、住院號。
②抽血時要有2名護士(只有一名護士值班時,應由值班醫師協助),一人抽血,一人核對,核對無誤后執行。
③抽血(交叉)后須在試管上貼條形碼,并寫上病區(號)、床號、患者的姓名,字跡必須清晰無誤,便于進行核對工作。
④血液標本按要求抽足血量,不能從正在補液肢體的靜脈中抽取。
⑤抽血時對驗單與患者身份有疑問時,應與主管醫生、當值高年資護士重新核對,不能在錯誤驗單和錯誤標簽上直接修改,應重新填寫正確化驗單及標簽。
2)取血查對制度
到血庫取血時,應認真核對血袋上的姓名、性別、床號、血袋號、血型、輸血數量、血液有效期,以及保存血的外觀,必須準確無誤;血袋須放入鋪上無菌巾的治療盤或清潔容器內取回。
3)輸血查對制度
①輸血前患者查對:須由2名醫護人員核對交叉配血報告單上患者床號、姓名、住院號、血型、血量,核對供血者的姓名、編號、血型與患者的交叉相容試驗結果。核對血袋上標簽的姓名、編號、血型與配血報告單上是否相符,相符的進行下一步檢查。
②輸血前用物查對:檢查袋血的采血日期,血袋有無外滲,血液外觀質量,確認無溶血、凝血塊,無變質后方可使用。檢查所用的輸血器及針頭是否在有效期內。血液自血庫取出后勿振蕩,勿加溫,勿放人冰箱速凍,在室溫放置時間不宜過長。
③輸血時,由兩名醫護人員(攜帶病歷及交叉配血單)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對床號,詢問患者姓名,查看床頭卡,詢問血型,以確認受血者。
④輸血前、后用靜脈注射生理鹽水沖洗輸血管道,連續輸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時,前一袋血輸盡后,用靜脈注射生理鹽水沖洗輸血器,再繼續輸注另外血袋。輸血期間,密切巡視患者有無輸血反應。
⑤完成輸血操作后,再次進行核對醫囑,患者床號、姓名、血型、配血報告單、血袋標簽的血型、血編號、獻血者姓名、采血日期,確認無誤后簽名。將輸血安全護理單(交叉配血報告單)附在病歷中,并將血袋送回輸血科(血庫)至少保存一天。
篇3:安全月科室查對制度落實檢查記錄
安全月科室查對制度落實檢查記錄
檢查科室:
檢查者:
檢查時間:
一、各項查對流程規范情況(20分)
醫囑查對流程
輸液查對流程
采血查對流程
口服藥發放查對流程
手術查對流程
其他操作查對流程
是否有:
是否規范:
本月對每位護士考評記錄:
是否有:
是否規范:
本月對每位護士考評記錄:
是否有:
是否規范:
本月對每位護士考評記錄:
是否有:
是否規范:
本月對每位護士考評記錄:
是否有:
是否規范:
本月對每位護士考評記錄:
是否有:
是否規范:
本月對每位護士考評記錄:
二、檢查醫囑查對流程(30分)
下達醫囑醫護溝方式
醫囑處理是否及時
醫囑是否雙人核對
醫囑簽名情況
醫囑班班核對情況
醫囑總查對記錄
醫囑核對及處理流程
1、醫生下達醫囑后,辦公班按醫囑處理原則:先臨時、后長期,先抄寫(打印)后執行的原則處理醫囑。
2、將醫囑治療部分如:肌肉注射、靜脈注射等,錄入電腦后打印輸液卡(注射卡)后交給藥療班,藥療班必須與辦公班共同查對醫囑后備藥,責任護士再次核對后方可執行。
3、將醫囑的護理部分如:吸氧或停止、灌腸、使用或停止心電監護等,寫到護理執行本上,責任護士與辦公班共同查對后方可執行。
4、辦公班將長期醫囑轉抄到治療本或護理本上,或在治療本或護理本上停止相應的醫囑。。
5、辦公班電腦錄入各種檢查、檢驗申請單后,由責任護士向病人告知留取標本的注意事項:如次晨抽空腹血,囑22:00以后禁飲食;留尿標本者,囑次晨7:00左右留尿半杯,放到指定處標本欄內。6、記賬。
三、檢查患者身份識別制度(50分)(每科室至檢查2名護士操作)
檢查內容
患者身份識別
有無核對患者身份信息
核對方法
執行者簽名
當事人
科別
床號
姓名
床頭卡信息是否正確
腕帶內容是否齊全
患者是否知曉腕帶的作用
配液核對情況
輸液前后核對情況
換液體前后核對情況
發藥前前后核對情況
采血前后核對情況
其他操作前后核對情況
是否反問式提問
是否使用核對床頭卡、腕帶
是否用患者姓名、住院號兩項以上方法核對
是否邀請患者/家屬共同核對執行單、輸液瓶簽、試管標簽等
長執行單簽名是否正確
檢查者:
檢查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