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市促進和保障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辦法
【發布單位】82604
【發布文號】
【發布日期】2000-03-31
【生效日期】2000-03-31
【失效日期】
【所屬類別】地方法規
【文件來源】中國法院網
蘭州市促進和保障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辦法
(2000年3月7日蘭州市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一次會議通過2000年3月31日甘肅省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批準)
第一條為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保護非公有制企業和經營者的合法權益,根據《憲法》和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所稱非公有制經濟是指在本市行政區域內經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核準登記的個體工商戶、私營企業以及港、澳、臺商和外商獨資或控股的企業。
第三條市、縣(區)、鄉(鎮)人民政府及縣(區)人民政府的派出機關,應當廣泛宣傳《憲法》確立的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重要組成部分的地位,按照國民經濟發展規劃和產業政策,采取各種有效措施,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對作出突出成績的給予表彰獎勵,及時查處損害非公有制企業和經營者合法權益的行為。
政府有關部門和司法機關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落實規定的優惠政策,提供法律保障和便利條件,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保護非公有制企業和經營者的合法權益。
工商聯和個體、私營、外資企業協會依據各自章程和有關規定,協助政府及有關部門做好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和權益保障等工作。
新聞傳播媒介應當加強對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宣傳,對損害非公有制和企業和經營者合法權益的行為進行輿論監督。
第四條市、縣(區)非公有制經濟行政主管部門在市、縣(區)人民政府領導下,負責本辦法的實施,做好全市和本轄區促進、保障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協調服務工作。
第五條非公有制企業和經營者應當守法經營,公平競爭,依法納稅,接受有關行政管理部門的監督和管理,不得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權益。
第六條非公有制企業和經營者必須與受聘、受雇人員依法簽訂勞動合同,保障其應當享有的各項合法權益。
第七條非公有制企業和經營者應當建立健全有關制度,加強內部管理,提高員工素質和管理水平。
非公有制企業和經營者所聘員工,不得以任何理由侵占非公有制企業和經營者的資金或財產,不得擅自用非公有制企業和經營者的資產為自己或他人提供擔保。
第八條非公有制企業和經營者的財產權、知識產權、自主經營權、商業秘密,依法購買、租賃、承包的企業所有權和經營權,經核準登記注冊的企業字號、名稱,以及其他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
第九條非公有制企業和經營者的營業執照,除工商行政管理部門需要依法作出處理外,其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扣繳或吊銷。
各級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和其他行政管理部門對非公有制企業和經營者進行年檢或驗證驗照,不得附加法律、法規、規章規定以外的任何條件。
第十條非公有制企業和經營者依法取得的土地使用權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占、破壞非公有制企業的合法經營場地及設施。
因國家建設需要變更非公有制企業和經營者的土地使用權,拆除建筑物及其他附著物時,建設單位應當按國家有關規定給予安置和補償。
第十一條對非公有制企業和經營者生產經營提供所需生產資料、貸款和其他社會服務,應當與公有制企業同等對待。
符合產業政策、產品附加值高、輻射帶動作用大的技術密集型、外向型骨干企業,應當列入扶優扶強重點企業序列,給予資金等方面的支持。
第十二條非公制企業和經營者中專業技術人員參加專業技術職稱資格考試或評審,按行業歸口辦法申請辦理,由勞動、人事等行政主管部門依照有關規定審批和報審,頒發資格證書。
第十三條非公有制企業和經營者申請科技立項,科技成果鑒定,科技行政主管部門應按有關規定審批和組織鑒定。
非公有制企業和經營者開發的列入國家和省級計劃的新技術、新產品,享受有關優惠待遇。
第十四條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將非公有制經濟外地從業人員的子女入托和義務教育納入規劃,統籌安排。
中、小學校和幼兒園,吸收非公有制經濟外地從業人員的子女入學、入學,同當地居民一樣對待,就近入學、入托,按規定收費,不得擅自提高收費標準或收取規定以外的費用。
第十五條對外地來蘭直接投資、興辦非公有制企業達到一定投資規模,或者領辦、創辦非公有制企業,長期在本市經營,納稅數額較大,為發展非公有制經濟作出突出成績的,可按有關政策規定準于落戶或辦理“農轉非”戶口,具體辦法由市人民政府規定。對符合條件申請辦理落戶或“農轉非”戶口的,由申請人提供相關證明材料,經所在縣(區)計劃行政主管部門審核,向戶籍管理部門辦理審批。
第十六條對非公有制企業和經營者的行政事業性收費應當建立公示監督制度。按有關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經批準的收費項目,收費單位應持《收費許可證》、《收費通知書》和收費員證,在規定幅度內從低收費,并開具由財政或稅務部門統一印制的收據或發票。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評優、達標等名義向非公有制企業和經營者收取費用,不得要求集資、贊助,不得攤派購買有價證券、書籍、報刊和各種商品。
非公有制企業和經營者有權拒絕違反法律、法規、規章規定和不符合前兩款要求的各種收費、集資、贊助和攤派。
第十七條對違法設立收費項目向非公有制企業和經營者收取費用,擅自提高收費標準,或者亂攤派、亂集資、亂拉贊助、亂罰款的,市、縣(區)非公有制經濟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制止,責令其如數退還,并視情節建議有關行政部門對直接責任人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
第十八條非公有制企業和經營者所聘員工違反本辦法第七條規定,侵占非公有制企業和經營者資金、財產的,應當責令其退還;有違法所得的,沒收其違法所得;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
第十九條行政管理部門及其工作人員違反本辦法,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單位或其上級行政機關批評教育,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對有關責任人給予行政處分;造成經濟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
(一)不履行職責,不落實有關政策,辦事超過法律、法規、規章規定時限的;
(二)年檢或驗證驗照附加法律、法規、規章規定以外條件的;
(三)越權扣繳、吊銷營業執照的;
(四)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索賄受賄,以及非法占用非公有制企業和經營者資金、財產和經營場地的;
(五)其他侵害非公有制企業和經營者合法權益的行為。
第二十條非公有制企業和經營者及其員工在合法權益受到侵犯時,有權向有關行政管理部門或投訴中心檢舉、投訴,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有關行政管理部門和司法機關應根據法律、法規的規定及時受理和查處。
第二十一條非公制企業和經營者對有關行政管理部門的行政處理、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依法申請復議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第二十二條本辦法實施中的具體應用問題,由蘭州市計劃行政主管部門負責解釋。
第二十三條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本內容來源于政府官方網站,如需引用,請以正式文件為準。
篇2:組織部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服務承諾制度
x委組織部
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服務承諾制度
*x委組織部為認真履行有關職能,切實轉變工作作風,提高辦事效率,為我市民營經濟發展創造一個寬松環境,特作如下承諾:
一、承諾內容
(一)加強民營企業主管部門班子建設,研究和指導民營企業黨組織的建設,規范和加強民營企業中黨組織的工作,探索和指導民營企業黨組織的設置和活動方式。
(二)指導、協調有關部門做好民營企業黨員教育管理工作,對民營企業黨組織的自身建設、組織領導、作用發揮、黨員發展、流動黨員管理等方面進行正常指導,使民營經濟黨組織做到有章可循,有據可依,充分發揮黨員在企業中的示范帶動作用。
(三)做好對民營企業的引智服務工作,及時收集民營企業引進智力的需求信息,積極提供智力信息,為民營企業物色、聘請急需的技術和管理專家;組織民營企業參加有關的人才交流及項目洽談會,幫助民營企業建立和拓寬聯系渠道,指導民營企業做好引智工作。加強調查研究,及時了解民營經濟發展中存在的人才問題,有針對性地給予支持與幫助。做好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牽線搭橋工作,使優秀博士、碩士畢業生能夠為我市民營企業服務,從整體上提升民營企業的技術實力和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四)重視在民營經濟組織中發現、培養、選拔人才,在推薦、評定、選報省“333”、*x“111”、**“222”優秀人才時,民營企業與其他企事業單位一視同仁。
(五)充分發揮組織部門的職能作用,加大機關效能建設,對阻礙民營企業發展的人和事,加大投訴查處的力度,堅決做到有報必查、有查必究,對不落實政策和故意刁難阻撓經濟發展的人和事加大曝光力度,對情節嚴重的,責令當事人停職檢查,并視情況給予降級、降職、撤職等處分,努力營造一個優質高效的服務環境。
二、服務態度
1、實行亮牌上崗。工作人員一律實行掛牌上崗,舉止得體、文明禮貌、熱情接待每一位服務對象。
2、切實履職盡責。工作人員認真履行崗位職責,做到不脫崗、空崗,辦事一視同仁、無親疏遠近之別。
3、實行首問負責制。凡首先接到基層、企業和群眾的來電、來信、來訪的同志,首問負責到底,能解答的即刻解答,能辦的事迅速辦理,不刁難、不推諉,更不得與服務對象發生爭吵;凡涉及其他部門或科室的,立即協調解決,如果一次協調未到位的,負責做好有關工作,約定回復;如果需要交接辦理的,做到交接清楚,明確責任;凡不能辦到的事耐心做好解釋說服工作,做到事事有交待,件件有落實。
三、違諾責任
凡有違反上述承諾內容以及服務態度不好的,情節輕微的,一次給予批評教育,二次給予通報批評,三次給予待崗;情節嚴重、影響惡劣的,給予離崗、待崗處理,同時追究部門主要領導的連帶責任;對以權謀私、吃拿卡要的,按照黨紀政紀有關規定處理,觸犯刑律的,移交司法機關處理。
歡迎社會各界人士對我部實行監督。
舉報電話:
*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