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酒店經濟合同管理制度
大酒店經濟合同管理制度
目的:
規范酒店經濟活動,明確合同訂立各方權利義務,保證酒店合法權益不受侵犯。
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結合酒店經營活動實際。
原則:
遵守國家法律法規,訂立合同堅持平等、自愿、公平、誠實信用的原則,經濟行為規范并符合社會公德。
范圍:
物資采購、固定資產購置、工程建造和維修、接受勞務、出租承租資產、提供勞務、提供服務、銷售商品、融資借款等。
合同的訂立:
1、與酒店訂立合同的當事方應是具有民事權力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
2、對外簽訂的各類經濟合同必須是當事人各方真實意思的表示,并符合國家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
3、對外簽訂經濟合同(協議)一律采用書面形式。口頭形式、電話通知等其他形式均不得作為訂立合同的依據。
4、對外訂立合同的類型主要有:工礦產品購銷合同、農副產品購銷合同、租賃合同、借款合同、勞務合同等。
5、合同的條款應在協商一致的基礎上,明確規定當事人各方的權利和義務。所含具體內容由簽訂合同各方約定,但應包括以下主要條款:
◎簽訂合同方的名稱或姓名:必須使用合同訂立各方的法定名稱。
◎標的:明確貨物、勞務、服務、工程項目等的名稱或性質,描述準確、明白。
◎數量:有數量要求的,必須明確具體數量和計量單位。
◎質量要求:國家標準、行業標準、企業標準或雙方協商標準。
◎價款或報酬:價款的幣種、具體金額、付款條件和付款方式等。
◎履行期限、地點和方式:履行合同的時間、地點具體,履約方式明確、清楚。
◎違約責任:故意、過錯、不可抗力等因素違約應承擔的責任,承擔責任的方式、計算方法,以及責任的免除等。
◎引起爭議解決的方法:協商、調解、仲裁或訴訟。
6、為保障酒店的合法權益,避免因合同簽訂條款的缺陷、含混造成經濟糾紛,合同條款和內容應客觀、嚴謹、完整、明晰。
7、經濟合同類型及基本格式附后。
合同的履行
1、對合同具體約定內容,合同簽訂部門應嚴格履行酒店所承擔的義務。
2、在合同履行過程中,遵循誠實信用的原則。因合同條款的疏漏或理解上發生爭議,應盡量通過當事人友好協商解決,避免因合同糾紛影響酒店聲譽和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3、無法通過協商解決的合同糾紛,應通過合法程序處理,不得采用非正當手段解決,避免給酒店帶來負面影響。
合同的管理:
1、經濟合同一經簽訂,即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故對經濟合同訂立與管理的嚴肅性,各簽訂合同的業務部門應引起高度和充分的重視。
2、酒店對外有經濟業務關系的各業務部門,因具體經濟業務需要,均可經總經理授權對外簽訂經濟合同,但應嚴格審批程序。在授權范圍內簽訂的經濟合同,可由相關部門負責人控制。超過授權的合同,必須經總經理預先核準。
3、合同的訂立實行分級審批制度,業務經辦人與合約方擬訂的經濟合同,經部門負責人審核,報總經理或法定代表人審批簽字后執行。
4、合同專用章由總經辦負責保管,實行使用登記備案制度。經濟合同必須經總經理或法定代表人簽字后,合同專用章保管人方能加蓋合同專用章,并對所簽合同登記備案。
5、由營銷部部門加蓋部門印章(未使用合同專用章)對外簽訂的在酒店授權范圍內的商務協議,由部門負責人簽字負責。超過范圍授權范圍的或長包、掛賬、租賃等協議必須按(4)款程序處理。
6、訂立的經濟合同,在合同訂立各方完善相關手續后,本酒店應至少留存二份原件,其中:一份留存簽訂合同的業務部門,作為執行合同的依據;一份交財務部,作為辦理結算和進行財務監督的依據。
7、各業務部門留存的經濟合同,應按執行中、執行完畢、存在合同糾紛等情況,分類整理保存,便于查找翻閱。
8、財務部門留存的經濟合同,除按上述條款分類整理外,還應按合同類別進行整理歸檔。經濟合同作為重要的檔案資料,每年末均應裝訂成冊并進行登記,由合同留存部門設專人妥善保管。
9、經濟合同內容附有重要的經濟活動信息和商業秘密,酒店對外簽訂的各類經濟合同,未經部門負責人同意并經總經理批示,一律不得對外披露和揭示。
篇2:《經濟合同管理辦法》
經濟合同管理辦法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加強公司合同管理,維護公司合法權益,根據國家合同法,結合公司實際情況,特制定本辦法。
第二章管轄范圍
第二條本辦法管轄合同為:購銷合同、建設工程承包合同等各類經濟合同。
第三章管理體制
第三條公司經濟合同統一歸口財務部管理,合同經辦人為相關部門負責人。
第四章職責范圍
第四條財務部合同管理職責范圍:
1.制定修改合同管理辦法;
2.核查本公司范圍訂立合同和履約情況,并對總經理負責;
3.參與合同糾紛的調解,仲裁,訴訟準備及善后工作;
4.做好合同歸檔,合同章管理工作;
5.負責貼制合同印花稅;
6.對經濟合同法宣傳教育,培訓活動。
第五條合同經辦人員職責范圍:
1.收集,整理合同起草所需資料,包括對方資產,經營狀況。
2.起草合同的基本要求:
(1)對方具有簽約資格(法定代表人或法人代表);
(2)內容符合法律和政策規定;
(3)雙方具有履約能力;
(4)沒有超越企業經營范圍及經辦人授權范圍;
(5)條款完整,文字準確,簽約手續完備;
(6)草案交上級主管。
3.凡須有關部門和機關批準,備案的合同,及時上報批準或備案。
4.督促合同履行進展,切實執行。
5.向上級通報履約問題。
6.參加合同糾紛的協商,調解,仲裁,訴訟的準備及善后工作。
第五章管理程序及權限
第六條凡在總經理授權范圍內洽談的合同,由合同經辦人起草、經財務部經理復核,主管副總經理或總工程師審批,并經總經理同意方可成立。法定代表人或法定代表人的委托人才有權簽署合同,財務部經理憑法人簽字或法人委托書上指定人的簽字加蓋合同章。必要時可請律師審核,工商部門鑒證。
第七條除公司法定代表人同意外,一律不得擅自對外單位或個人提供經濟擔保。
第八條合同發生變更或解除時,合同經辦人應及時通知合同業務負責人。
第九條合同經辦人協同業務負責人和主管副總經理或總工程師對合同變更、解除的正式文件和函電作
出處理,以書面形式答復。
第十條合同履約過程發生違約事項,應按合同條款規定處理;合同經辦人應及時通知合同業務負責人,不得自行決定免罰。
第十一條合同爭議或變更事項其協商結果須形成書面協議,作為原合同補充,并按協議執行。
第十二條合同糾紛協助商不成,及時向上級領導匯報。合同經辦人負責保存、整理、收集完整的合同文件資料,并通知律師,根據合同規定,向有關機構提請仲裁或訴訟。
第六章合同章和合同文本保管
第十三條凡訂立,變更,解除的經濟合同,應當使用專用章方可生效。
第十四條合同專用章由專人保管,任何部門,人員不得借用、代用合同章,違反規定造成的后果,由印章保管人負責;發生遺失,應及時報告處理。
第十五條合同正本由財務部和合同經辦部門各留存一份。合同執行過程的往來函件均隨合同正本保存,合同執行完畢后,由經辦人協助部門經理完成《合同執行情況報告》,報主管副總經理或總工程師批核,出現非常情況須總經理。
第十六條財務部對生效的合同,建立檔案,及進分類,整理,立卷,統一裝訂歸檔。如需調閱,根據權限調用。
第七章考核與獎罰
第十七條經濟合同管理列入有關部門,崗位的目標計劃指標和考核范圍。
第十八條公司根據管理情況,對合同管理成績顯著者予以獎勵。
第十九條公司對以下情況依據情節輕重決定處罰:
1.應當訂立書面合同而未簽訂的;
2.合同經辦人在簽訂,履行合同時盡責盡力的;
3.合同經辦人,主管遺失或擅自銷毀合同或附件的;
4.應追究而未追究對方違約責任的;
5.玩忽職守,弄虛作假,徇私舞弊的。
第八章附則
第二十條本辦法由財務部解釋,補充,經總經理批準頒行。
附表:簽訂經濟合同審批表
下一頁
篇3:經濟合同糾份的處理
第一條合同在履行過程中如與對方當事人發生糾份的,應按《經濟合同法》等有關法規和本《制度》規定妥善處理。
第二條合同糾紛由簽約企業負責處理。涉及內部幾個企業的,可以協商或由公司確定一個企業為主負責修理。簽約人對糾紛的處理必須具體負責到到底。
第三條處理合同糾紛的原則是:
1.堅持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法律沒規定的,以國家政策或合同條款為準。
2.以雙方協商解決為基本辦法。糾紛發生后,應及時與對方當事人友好協商,在既維護本企業合法權益,又不侵犯對方合法權益的基礎上,互諒互讓,達成協議,解決糾紛。
3.因對方責任引起的糾紛,應堅持原則,保障我方合法權益不受侵犯;因我方責任引起的糾紛,應尊重對方的合法權益,主動承擔責任,并盡量采取補救措施,減少我方損失;因雙方責任引起的糾紛,應實事求是,分清主次,合情合理解決。
第四條各企業在處理糾紛時,應加強聯系,及時通氣,積極主動地做好應做的工作,不互相推諉、指責、埋怨,統一意見,統一行動,一致對外。
第五條法律顧問室處理合同糾紛的范圍是:
1.董事會、總經理交辦的;
2.經各企業處理解決不了的;
3.其他應由法律顧問室處理的。
第六條提請處理合同糾紛的程序是:
1.承辦人填寫“對外經濟合同糾紛申報表(一式二分),按本《制度》第二百二十二條的規定報批。
2.審批單位可依據情況,在1天內作出;由上報單位負責處理;由法律顧問室負責處理。
3.法律顧問室對經協商仍無法解決或認為有必要的合同糾紛,經主管領導同意,可提交上級主管機關、仲裁部門或人民法院依法處理。
第七條合同糾紛的提出,加上由我方與對方當事人協商處理糾紛的時間,應在法律規定的時效內進行,并必須考慮有申請仲裁或記拆的足夠時間。
第八條凡由法律顧問室處理的經濟合同糾紛,有關企業必須主動提供下列證據材料(原件或影印件):
1.經濟合同的文本(包括變更、解除合同的協議),以及與合同有關的附件、文書、電報、圖表等;
2.關貨、提貨、托運、驗收、發票等有關憑證;
3.貨款的承付、托收憑證,有關財務財目;
4.產品的質量標準、封樣、樣品或鑒定報告;
5.有關違約的證據材料;
6.其他與處理糾紛有關的材料。
第九條對于經濟合同糾紛經雙方協商達成一致意見的,應簽訂書面協議,由雙方代表簽字并加蓋雙方法人公章或合同專用章。
第十條各企業對雙方已經簽署的解決合同糾紛的協議書,上級主管機關或仲裁機關的調解書、仲裁書,在正式生效后,應復印若干份,分別送與該糾紛處理及履行有關的部門收執,各部門應由專人負責該文書執行的了解或履行。
對于對方當事人在規定定期限屆滿時沒有執行上述文書中有關規定的,承辦人應及時向主管領導和法律顧問匯報。
第十一條對方當事人逾期不履行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調解書、仲裁決定書或判決書的,由法律顧問室配合各單位向人民法律申請執行。
第十二條在向人民法院提交申請執行書之前,有關單位應認真檢查對方的執行情況,防止差錯。
執行中若達成和解協議的,應制作協議書并按協議書規定辦理。
第十三條合同糾紛處理或執行完畢的,應及時通知有關單位,并將有關資料匯總、歸檔,以備查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