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工培訓管理制度
第一節職工培訓管理內容
第一條:職工培訓管理目的
為做好操作人員的技術等級培訓,不斷提升操作人員的業務水平和操作技能,更好地增強嚴格履行崗位職責的能力,進而提升各層次人員的科學文化水平,增強職工隊伍的整體文化素質,發揚本單位的企業精神,經部門研究決定在部門崗位全員實行月度考試測評,特制定《**煤礦建設管理處選煤部培訓管理制度》(以下簡稱本制度),作為選煤部管理人員、技術員及安全人員實施培訓與管理的依據。
第二條:培訓管理的總體目標
1、加強部門專業技術人員的培訓,提高技術理論水平和專業技能,增強科技研發、技術創新、技術改造能力。
2、加強部門班組長、隊長及安全人員的培訓,提高管理者的綜合素質,完善知識結構,增強綜合管理能力、創新能力和執行能力。
3、加強部門操作人員的技術等級培訓,不斷提升操作人員的業務水平和操作技能,增強嚴格履行崗位職責的能力。
第三條:培訓制度適用范圍
凡本部門所有職工的各項培訓計劃、實施、督導、考評以及改善建議等,均依本制度實行。
第二節培訓原則與要求
第一條:堅持按需施教、務求實效的原則。
根據部門生產經營和生產崗位變化的需要以及職工多樣化培訓的需求,分階段、分崗位類別地開展內容豐富、形式靈活的培訓。以理論學習和生產實際檢驗的培訓形式增強職工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確保培訓質量。
第二條:資源利用與多渠道發展的原則。
充分利用部門培訓教室、集團公司網絡學校在線學習、**煤礦局域網絡等培訓資源,立足部門自主培訓搞好基礎培訓和常規培訓,通過多渠道、多形式努力搞好部門職工的專業技能培訓。
第三條:堅持三落實原則。
堅持培訓人員、培訓內容、培訓時間三落實,要求技術人員、班組長、隊長參加技能管理培訓累計時間每月不少于3學時;一般職工操作技能培訓每月累計時間不少于6學時。
第四條:堅持技能培訓與嚴格考核并重的原則。
部門培訓人員在確保按質按量完成崗位人員培訓內容的同時,還要認真負責的對學員的培訓效果進行考核(試卷編印、考試評卷)包括培訓后工作績效考核統計,必須保證被培訓人員的學習效果。嚴格執行部門關于培訓的考核制度,確保培訓計劃的順利實施。
第三節培訓形式與方法
第一條:培訓形式上,結合部門實際,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理論培訓與實際操作相結合,采取技能演練、技術比武、鑒定考試等靈活多樣形式;
第二條:在培訓方法上,要把專家授課、技術人員講解、現場操作等方法相互結合。選擇最佳的方法和形式,組織開展培訓。
第三條:部門管理培訓形式包括:部門內部培訓、網絡培訓和職工自我培訓。內部培訓又分為入職培訓、崗位技能培訓。
第四條:根據選煤部實行倒班制度的現狀,培訓時間確定為:8點班下班后進行班組培訓,培訓時間16:00至16:40。
第五條:崗位基礎培訓
1、技能培訓:由部門技術人員負責,每班每月最少6課時(每課時40分鐘),講課人須認真備課,有詳細的教案,考核要全面嚴格,講課要有教學效果,做到學以致用。
2、安全培訓:由部門安全員負責,對上級部門下達的各項安全規章制度進行學習領會;設想安全事故(如火災、水災、觸電等等)的發生如何應對,進行安全事故演習,同時做好演習記錄。
3、規程培訓:由部門安全員、班組長或隊長負責安全操作規程、運行操作規程、檢修操作規程三項規程的培訓及相關考試,每年設定固定時間進行考試。要求部門生產一線全體職工參加,規程考試80分為及格。因故確實不能參加考試者,須有部門主任正式批假手續,并經部門組織補考(考試試卷分為A/B卷,以備補考或意外)。
4、新分、轉崗、休假三個月以上及重新上崗人員,須由部門報經勞動人事科備案,并經過相應的專業培訓和規程考試,合格后方可上崗工作。
第六條:崗位技能培訓
1、開展職工崗位技能培訓工作,培養一批精業務、懂技術、一專多能的崗位高技能人才。
2、根據部門具體的生產經營情況及部門工作安排的需求,按專業分工和崗位職能的不同對職工進行崗位技能培訓。崗位技能培訓的內容包括部門安全規章制度、技術操作規程、設備維護規程等。
3、為保證崗位技能培訓的質量,培訓人員要提前制訂好培訓教學計劃和教學方案,經審核后實施。
第七條:新職工入廠培訓
1、入職培訓由部門安全員在職工入職當日組織實施,其中崗位技能和工作規范等培訓內容由職工部門技術人員和各車間隊長負責實施。
2、加強對新招聘職工進行強化公司的企業文化培訓、規章制度、勞動紀律、安全生產、團隊精神、質量意識培訓。入職前的每項培訓不得低于8個學時;通過實行師傅帶徒弟,對新職工進行專業技能培訓,考核不合格的送回勞資或進行再次入廠培訓,第二次考核不合格的予以辭退,考核優秀者給于一定的表彰獎勵。
3、實際操作訓練主要由優秀老職工按照公司職工“傳、幫、帶”責任制度,到部門跟班定向操作訓練,通過運用和實踐,鞏固提高專業技能。
第八條:轉崗職工培訓
針對職工轉崗前、后崗位培訓內容不同,原崗位與現崗位具體操作規程以及側重點不同,要繼續對轉崗人員進行企業文化、規章制度、勞動紀律、安全生產、團隊精神、企業形象等方面的培訓、每項不得低于8個學時。
第九條:網絡培訓
充分集團公司網絡學校在線學習、**煤礦局域網絡等網絡培訓資源,利用現代網絡技術所采取的遠程教育、網絡視頻工作會議、網絡共享課件學習等培訓。
第十條:職工自我培訓
1、部門鼓勵職工利用工作之余參加與本職工作相關的學歷學位考試、職稱考試、執業資格考試。資歷考試如確需占用工作時間,可憑培訓考試機構的證明,經部門領導審核獲準后按公假處理。
2、職工在職參加與本崗位有關的學歷教育或培訓時,確需占用周六工作時間的,可憑入學證明,經部門領導審核獲準后,按公假處理。但當臨時有重要工作安排或工作需要時,應服從部門安排。
第十一條:專業技術培訓
1、由部門主任、書記或請分管礦領導定期進行專題技術講座,以部門培訓中心為平臺,進行新工藝、新技術及質量管理知識等專項培訓,培養技術人員的創新能力,提高技術水平。
2、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到其他先進礦山企業學習先進經驗,開闊視野。加強與集團公司技術中心、高河、常村、漳村等兄弟單位的技術交流,為部門技術人員提供學習與發展的平臺。
3、注重選煤部除選礦技術員外,電氣自動化、機械等專業技術人員的培訓力度,借助部門的檢修機會鍛煉技術人員的實際應用能力。
第四節培訓管理計劃及流程
為更好地開展部門的培訓管理工作,優質高效地完成既定的培訓管理目標,擬成立“選煤部培訓管理培訓領導小組”。
第一條:領導小組成員
組長:
政委:
成員:
第二條:培訓領導小組權責
1、負責制定、修改部門培訓管理制度;
2、收集整理部門急需的各種培訓信息并及時組織培訓;
3、聯系、組織或協助完成部門各項培訓課程的實施;
4、檢查、評估培訓的實施情況;
5、管理、控制培訓費用;
6、負責對各項培訓進行記錄和相關資料存檔;
7、追蹤考查培訓效果;
第三條:年度培訓計劃
1、培訓領導小組于每年12月份收集整理部門各崗位的培訓需求,并結合公司下一年度發展計劃、指標分解任務、考核指標等,擬訂部門培訓計劃(包括崗位技能培訓計劃、部門內部培訓計劃、外部培訓計劃、網絡培訓計劃等)。
2、培訓計劃應包括培訓的目的、時間、地點、內容、講授者、參加對象、費用預算等。
3、經部門培訓管理領導小組集體討論以后報經公司領導審批。
第四條:培訓組織實施
1.部門培訓工作領導小組按照年度培訓計劃,定期組織實施培訓。
2.每月10日前,安全員和技術員應將上月部門實施培訓的各項培訓資料(包括培訓計劃、培訓記錄表、培訓教材、培訓效果評估等)上報部門。各分管安全和技術培訓的人員,其培訓計劃完成率將列入個人績效考核的指標體系。
3.部門根據培訓領導小組培訓實施的情況反饋,不定期在部門例會上公布部門培訓計劃執行情況,并對分管安全和技術培訓的人員進行評價。
4.參加培訓視為正常出勤,無故缺席培訓、遲到、早退的,按照職工考勤管理標準扣發獎金。
5.培訓必須執行培訓效果評估,并將評估結果記錄存檔,必要時反饋給部門領導、培訓對象和相關人員。
6.部門也可根據生產經營任務的變化或實際生產情況的需要,在年度培訓計劃之外靈活組織臨時培訓。
7.各項培訓教材、培訓計劃、培訓記錄等由部門培訓領導小組統一建檔管理。
第五節培訓考核及評估辦法
為了提高部門職工自覺接受培訓的積極性,體現公正公平原則,使考核工作有章可循,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條:培訓考核辦法
1、部門職工有參加培訓的權利,同時參加培訓也是每個職工的義務。職工對于參加的每項培訓,都需要認真對待,按時參加,部門也會進行嚴格考核。
2、部門安排的各類培訓,接受培訓人員一經確定,須按時到場,因故不能參加者,必須提前請假,經隊長同意批準后方可缺席。如果沒有按照規定程序請假,將按曠工處理。
3、參加培訓人員必須嚴格遵守培訓規范;培訓前簽到由專人負責紀錄,填寫《崗位培訓考勤表》;培訓結束后將培訓出勤情況向部門領導匯報,考勤狀況將作為培訓考核的一個參考因素。
4、培訓采取簽到制度,每位學員必須保證最少6學時/月,如有特殊情況確實不能參加學習者,應和下一個班一起補充學習,月末最終考核時,每少一個學時扣獎金50元。缺勤三次或三次以上者,每次100元。
5、培訓結束后,視實際需要進行培訓效果考核,接受培訓職工按照要求獨立完成測試,達不到要求者視具體情況給予相應處理。
6、受訓人員按要求填寫培訓評價反饋表,并進行培訓總結。
第二條:培訓評估辦法
1、培訓管理領導小組負責組織培訓結束后的評估工作,以判斷培訓是否達到預期效果。
2、培訓結束后的評估要結合培訓人員的表現,做出總鑒定。可要求被培訓者寫出培訓小結,總結在思想、知識、技能方面的進步,與培訓成績一起放進部門人事檔案。
3、培訓評估包括理論考試和現場實際操作等多種定量和定性評估形式。
第三條:培訓教材與器材的管理
1、每次培訓要有完整而系統的教材。
2、建立健全教材的檔案資料、備查并妥善保存。
3、每次培訓的考核題與成績統計資料都要存檔保存。
4、建立健全考核的檔案資料。
第十二章附則
第一條:本制度由選煤部組織編寫制定,經部門領導集體討論核準后實施。
第二條:本制度解釋權及修訂權歸選煤部所有,自頒布之日起實行
篇2:運輸隊職工培訓管理制度
運輸隊培訓管理制度
為響應上級部門下達的相關文件要求,保證運輸隊所有職工能夠在日常生產中確保安全,進而保證“個人無違章,班組無輕傷,區隊無重傷,礦無死亡”的安全目標,我隊成立了以書記周紹軍同志為組長的安全教育小組。
組長:周紹軍
副組長:黨文學、王維東
成員:吳佳賓、王少軍、張克伏、張鯤、胡學貴、吳靈生以及所有班組長。
安全活動是涉及到我們每一個職工的自身利益,掌握安全知識,了解安全形勢也是與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的事,本著這個原則,經過安全教育小組所有成員研究,特制定以下規定:
一、關于周四學習會的相關規定
1、“周四”學習活動,運輸隊全體干部、職工必須參加。
2、家住磁窯堡上中班的皮帶崗位工及當天休息人員可以不參加。
3、學習活動時間每次不少于2個小時,活動主要以學習集團公司、礦有關文件以及“三大規程”、本質安全管理、技術操作規程等學習為主,各類安全活動為輔的形勢開展。
4、如有特殊原因,不參加者,必須找隊領導請假,并要求寫請假條,領導簽字后方可。
5、活動時間:(星期四政治、安全學習)早9:00,下午4:30,必須按時參加。
6、遲到一次,點名批評,罰款2元,無故不學習者,通報亮相并罰款5元,文明職工考核扣5分。長期不學習者扣除當月獎金。
7、學習活動中,會場要肅靜,不準喧嘩,如有不遵守勞動紀律者,視情節輕重予以處罰。
8、在學習規程、安全知識時,要求每個人必須帶筆記本,認真聽寫。
9、本規定,自2009年3月12日起執行,希望全隊職工認真學習遵守。
10、活動內容:
(1)傳達礦下達的各項安全指令及會議精神。
(2)總結上周的安全情況,通報上周的安全隱患及處理情況,“三違”及處理情況。
(3)學習煤礦安全規程和技術操作規程,礦山安全法,勞動法,煤炭法。
(4)安排下周的安全工作,指出工作目標及重點。
(5)傳達礦有關文件精神。
二、關于班前會每日一題的相關規定
1、每名員工必須在開班前會前準備好筆和記錄本,缺少其中一項罰款10元。
2、員工在班前會學習時要集中注意力,不準說話、打鬧,違反者罰款50元。
3、員工必須記錄下班前會所教授的安全知識,保證班后進行復習。少記一天者罰款10元。
4、每名員工必須在班下溫習班前會所學知識,第二天班前會將不定人進行班前會提問。回答不上來者罰款5元。
三、關于現場安全教育活動的相關規定
1、黨文學、周紹軍、王維東、吳佳賓等跟班領導跟班時必須對3名以上的職工進行現場安全教育提問,少提問一次,罰款10元。
2、周紹軍書記負有監督的責任,發現未對職工進行安全培訓或者培訓效果不明顯的職工要跟蹤培訓。
3、所有教育小組成員均負有現場監督、培訓職責,隊領導有權對不進行現場安全教育培訓的成員進行處罰。
四、關于考試考核的相關規定
1、我隊所有員工必須參加每月一考及礦上組織的考試,每月一考時間基本定于每月最后一個星期四。
2、對于在正常考試時間內因工作原因未能及時參加考試的員工,將在統計、核實后進行補考。
3、對于在下月5日之前未參加考試人員,進行100元處罰,并在隊內通報批評一次。
4、對于正常參加考試人員,如有考試不及格者,給予補考一次的機會,如仍不及格,給予罰款100元。
5、對于在考試中,無故缺考人數最多的班組,給予該組工長100元處罰,班組長罰款50元。
6、對于在考試中表現優異的員工給予100元的獎勵。
7、對于長期不參加考試的員工,將報隊委會,給予嚴重警告處分。
為了更好的提高我隊職工的安全意識,增強我隊職工的勞動技能熟練程度,在今后我隊將不定期的進行班組評優活動。對優秀班組進行獎勵,對落后班組進行經濟處罰。
篇3:學院教職工培訓管理辦法
學院教職工培訓管理辦法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建設學習型高校,充分開發和利用人力資源潛能,進一步加強對學校培訓工作的管理,規范培訓工作流程,依據集團公司和學校相關規定,特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中“培訓”指的是由學校、學校二級單位及集團組織的外部和內部培訓與學習。
第三條本制度適用于全校教職工。
第二章內部培訓
第四條內部培訓類別
(一)系統培訓
系統培訓面向全體教職工,由學校人事處統一管理,各歸口部門負責具體實施:其中人事處具體負責組織管理人員及新進教職工培訓與學習;教務處具體負責組織教學管理人員及教師培訓與學習;學生處具體負責組織學管人員培訓與學習;院辦具體負責組織職員和全校黨務人員的培訓與學習。
(二)部門內部培訓
部門內部培訓是針對二級單位內部員工的培訓,由各部門根據工作需要自行組織安排。
(三)集團公司組織的培訓
集團培訓是學校根據需要申請且獲批的或按集團培訓計劃要求學校相關人員參加的培訓學習。
第五條培訓計劃管理
(一)培訓計劃的內容
1.培訓計劃分系統培訓計劃和內部培訓計劃;
2.培訓計劃主要包括培訓時間、培訓方式、培訓地點、培訓對象、培訓講師、培訓內容、經費預算等項目。
(二)培訓計劃的申報和核準
1.系統培訓計劃的申報和核準
(1)學校人事處每年年底會同相關職能部門分類組織申報各部門各崗位下年度的培訓需求。
(2)人事處、教務處、院辦、學生處分別負責各崗位下一年度培訓需求調查和培訓計劃的擬定。
(3)學校人事處匯總整理各歸口管理部門的培訓計劃,編制學校年度培訓計劃。
(4)年度培訓計劃經批準后公布實施。
2.部門培訓計劃的申報和核準
(1)各部門結合其業務特點,于每年年底制定本部門下一年度培訓計劃,經人事處審核后執行;
(2)各部門培訓計劃不得與學校系統培訓計劃相抵觸。
第六條實施學分制管理
1.學校所有教職工應按規定修滿學校規定的年度學分,人事處為所有人員建立培訓學分記錄卡。
2.各類人員全年需完成的學分暫定如下:
序號培訓對象最低學分要求
1中層管理人員20學分/年
2主管、秘書15學分/年
3教師、輔導員、職員10學分/年
4工勤人員5學分/年
3.參訓學分鑒定
各單位組織培訓應填寫《歸口部門培訓備案表》,并提前3天將培訓備案表報至人事處,由人事處安排人員至現場核查,并組織培訓滿意度測評。凡按要求參加培訓的學員(如有考核,須成績合格),由組織培訓的責任部門認定學分,并在學分手冊上予以登記,由組織部門負責人在學分鑒定人處簽名。外部培訓統一由人事處鑒定學分。
4.每年底,各部門匯總本部門人員當年學分情況報人事處審核,凡未備案或不符合培訓管理要求的學分不予認可。
5.教職工所修培訓學分的情況,作為績效考核的內容之一。
第三章外部培訓
第七條本規定所稱外培,是指學校根據工作需要,委派教職工參加外單位舉辦的知識、技能培訓,如雙師、骨干教師培訓,訪問學習等。
第八條委派原則及申請條件
(一)委派原則
各院、系及部門應依據“學用一致、精選精派、保證重點、兼顧一般”的原則,結合我校教學、科研、專業發展和管理隊伍建設的發展需要,在保證管理、教學、科研工作正常開展的前提下,組織安排人員培訓,優先安排重點學科建設急需人才進行培訓。
(二)申請人員的基本條件:
1.遵守學校各項規章制度,有良好的師德修養,熱愛教育事業,立志長期服務于學校的編制內已轉正員工;
2.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質和專業技能,身體健康、愛生敬業,工作認真,積極承擔管理、教學和科研任務;
3.申請培訓的內容或專業與本人工作崗位相一致;
4.優秀人才或急缺專業人選可由部門推薦;
5.愿意和單位簽訂《員工外培協議》。
第九條申報、審批及報銷程序
1.本人可向所在部門提出書面申請(填寫《新華學院員工外送培訓申請表》并附相關培訓文件一份),或由部門推薦。
2.崗位工作的上一級主管部門簽署意見
其中,教學類培訓(含雙師、雙能、訪問學者、骨干教師、精品課程及其他提高教科研能力水平的培訓班)由教務處簽署意見,學管類培訓由學生處簽署意見,其他職能部門培訓由所在二級部門直接簽署意見。
3.人事處對上述申請和意見予以審核。
4.申請人所在部門將審核通過的申請報分管院長審批。
5.培訓結束后,若一次性培訓費用在5000元(含)以上,或累計培訓時間達7天(含)以上,參訓員工需與人事處簽訂《新華學院員工外送培訓協議》,并將所獲證書原件交學校人事處存檔,教材交所在部門資料室保存,因工作需要可辦理證書借用、教材借閱手續。
7.履行完畢以上手續后,按財務報銷流程辦理培訓費用報銷手續。
第十條培訓費用及服務期
(一)學校設立“考證專項資助金”。教職工獲取合格證書或資格證書后,學校全額報銷考證報名費及按規定必須參加的考證培訓費用。
(二)培訓費用的墊付及預借
培訓費用(含報名費、培訓費、書本資料費、差旅費等)可由個人預先墊付,也可根據財務規定,憑獲批的《新華學院員工外送培訓申請表》及人事處已簽培訓協議證明向學校借支。培訓合格后,參加培訓的員工憑合格證(畢業證)或者其他證明材料報銷。若學習培訓不合格,單位一律不予報銷。
(三)員工培訓期間工資照常發放,費用報銷按財務制度執行。
(四)培訓服務期的計算
1.累計培訓時間達7天(含)以上,或一次性培訓費用達到5000元,服務期為一年;
2.一次性培訓費用5000
(含)-6000元,服務期為一年;
3.一次性培訓費用6000(含)-8000元,服務期為二年;
4.一次性培訓費用8000(含)-10000元,服務期為三年;
5.一次性培訓費用在10000元(含)以上的,服務期為五年。
6.《員工外培協議》是《勞動合同》的補充文件,勞動合同期與外培服務年限不一致時,應以年限最高的服務期為準。如多次外送培訓的,以培訓費最高的一次計算服務年限。
(五)培訓費賠償
1.教職工服務期未滿離職的,須償還單位為其支付的培訓費用。賠償金額=培訓費用-年平均培訓費×已服務年限,不足整年的以月為單位計算。
2.外培員工在培訓期間提出中止培訓或解除勞動合同的,或者服務期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的,應按《協議》承擔違約責任;
3.若在雙方約定服務期內,單位辭退員工,員工不承擔培訓賠償責任。但員工因違紀問題被辭退,應按《協議》承擔違約責任。
第十一條教職工參加學術報告會、研討會、上級主管部門工作會議、學校組織的參觀考察等,實行正常的費用報銷,不約定服務期。
第四章內訓師管理
第十二條內訓師的組成
中層及以上管理人員、中級及以上職稱教職工自動入庫,并根據培訓計劃承擔一定的內訓課程開發與教學任務。鼓勵有崗位技能特長和管理心得的教職工積極報名參加人事處組織的內訓師遴選。
第十三條內訓師的選拔
(一)內訓師選拔基本條件
1.熱愛新華教育事業,熱衷于內部培訓工作。
2.有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現場感染力,普通話標準。
3.在教學實踐、教務管理、學生管理、專業技能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經驗或心得體會。
4.管理類課程原則上要求由主管以上管理人員或管理類專業課教師擔任。
(二)內訓師選拔程序
1.報名及資格審核。由個人申請與部門推薦相結合,申請人填寫《新華學校內部培訓師資格評定審批表》,所在部門進行預審核合格后,推薦報送學校人事處。
2.課程開發與課件制作。學校人事處進行審核,同時申請人確定課題并制作教案與課件。
3.講義課件評審與現場試講。學校人事處組織專家完成講義課件評審,安排內訓師候選人進行試講考評,完成考評資料匯總和考評報告編寫,并報學校分管領導批準。
第十四條培訓師課酬
(一)課酬標準:校內講師每小時60元;外聘講師課酬,參照學校相關制度根據外聘講師資歷和市場標準核定,報學校分管領導審批同意后支付。
(二)支付方式:培訓組織單位制表,人事處審核,報分管人事校領導審批,財務處發放。
(三)以下情況不發放課酬:
1.在學校或部門的各類會議、活動上的工作講話;
2.學校領導或部門負責人對學校、本部門人員開展的例行工作指導、經驗及知識分享、交流等;
3.試講、經驗交流、其它非正式授課;
4.授課時數不足1小時的課程。
第五章附則
第十五條本辦法經院長辦公會批準后于2012年11月12日起實施,由人事處負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