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支模架施工方案
一、編制說明:
本施工方案是在總體施工方案,模板工程施工方案的基礎上,超過4m標高部分的支模施工方案。
二、編制依椐:
a)中山市火炬開發區商業步行街工程施工圖;
b)鋼筋砼施工及驗收規范;
c)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JGJ)130-20**。
三、工程概況:
中山市火炬開發區商業步行街分B、C區,商業一條街。一至二層為裙樓,B區東西240m、南北30多米;C區東西150m、南北30m。
四、施工準備:
一層部分6m高,二層4.2m高,三層3m高。由于裙樓部分層高已超4m,加上平面變化大,部分特作高支模施工方案。
a、材料:
高支模采用Φ48×3.5鋼管,質量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碳素結構鋼》(GB/T700)中Q235?A級鋼的規定。
扣件式鋼管支模架應采用可鍛鑄鐵制作的扣件,等材質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鋼管腳手架扣件》(GB15831)的規定。支模架采用的扣件,在螺栓擰緊扭力短達65N.m時,不得發生破壞。
60×80木方進場必須進行材質的驗收。彎曲大的、變形嚴重的不能使用,尤其是有節和斷裂的不能用于高支模中的梁底和板底。
b、作業條件:
在高支模時,作業層必須滿鋪竹板做好防護,方可上人操作。
五、模板支架計算:
本工程支模架最高為6m,其余為4.2m,在支模架計算中只作6m支模架的計算。
計算立桿的穩定性:
≤f
N計算立桿段的軸向力設計值(查規范自重為0.116KN/m,模板重00.45KN,砼重4.5KN)
φ軸心管壓構件的穩定系數根據長細比入查規范取0.193
A立桿的載面面積,按規范取4.89cm²
立桿的軸向力設計值N按下列公式計算:
組合風荷載時
NG1K=6m×0.1161KN/m+4.54KN=5.236KN
NG2K=0.86KN(構配件自重標準值按規范)
ΣNQK=3KN(施工荷載標準值按規范)
N=1.2(NG1K+NG1K)+0.85×1.4ΣNQK=1.2(5.236+0.86)+0.85×1.4×3.6
=11.60KN
N11.60×1000
≤f==122.9≤205
φA0.193×489
支模架立桿的計算長度:
L0=h+2a
h支架立桿的步距為1.8m
a模板支架立桿伸出頂層橫向水平桿中心線至模板支撐點的長度為0.9m
L0=1.8+2×0.9=3.6m>1.8m(安全)
六、構造要求
梁及樓板采用散拼模板,鋼管支撐體系為:立管間距1200×1200,水平管間距1800。從樓板面起200設掃地桿一道,立桿底墊500×500木墊板,增加單桿的承壓面積。每6m間距設剪刀撐一道,支撐梁底部的水平桿在中間1/3部位,用雙扣件扣緊。梁高超過900的在梁中間應加工一道立桿,以增強對梁的支撐。
高支模架應按腳手架的要求施工,按規定在一定的位置用連墻桿拉結起來,不好埋拉結點的地方和混凝土柱拉結起來。
立桿的接頭必須采用對接扣件連接,應符合下列規定:
1)、立桿上的對接扣件應交錯布置,兩根相鄰立桿的接頭不應設置在同步內,相鄰接頭在高度方向錯開的距離不宜小于500mm,各接頭中心至主節點的距離不宜大于1/3步距。
2、架子工作業時,必須佩帶好安全帽、系好安全帶,嚴禁穿高跟鞋、拖鞋或硬底帶釘易滑鞋作業,工具及零件應放在工具包內,服從指揮,集中思想、相互配合,拆除下來的材料不亂拋、亂扔。支模架作業下方不準站人,架子工不準在架子上打鬧、嬉笑。
3、每一樓層支模架搭設完畢后,必須驗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4、高空作業遇六級以上大風時,應停止高空作業。
5、及時收集氣象資料,并通知全體施工人員,便于安排工作和進一步采取措施。
篇2:高支模架安全措施
近年來發生的模板支撐體系坍塌事故中,多為大空間樓蓋體系。如:2005年8月21日清晨5點多,大興西紅門鎮新三余村星光集團影視設備產業基地三層東北角演播廳發生三層頂板現澆梁柱坍塌事故。2005年9月5日晚10時10分左右,北京西西工程4#地項目2#組團廳堂頂蓋模板支架在澆注接近完成時發生整體垮塌事故。2007年11月25日零時40分,在建的山西侯馬汽車客運站發生坍塌事故。2010年3月14日11時30分左右,貴陽國際會議展覽中心工地發生局部垮塌事故。
一、此類事故發生的共性:
1、多為大空間樓蓋體系:
2、都為砼澆筑過程中發生的模板支撐體系失衡垮塌。
3、多為墻、柱及板梁同時整體現澆。
二、北類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
由于空間寬大,模板支撐體系的整體穩定性較差,與四周構筑物的拉接疏于管理,隨著混凝土澆筑過程中自重荷載的增加,模板支撐架產生局部變形,并在混凝土泵送管水平沖擊荷載的作用下,使模板支撐體系整體失穩,從而造成支撐架整體垮塌。
三、此類事故預防措施:
為防止此類事故的發生,在認真執行《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術規范(JGJ162-2008)》的同時,還應加強以下幾方面的技術及管理措施。
1、避免墻、柱與梁板的混凝土同時澆筑:
選擇合理可靠的施工流程,即采取先完成墻、柱的混凝土澆筑,再進行梁板的鋼筋綁扎與混凝土澆筑,并在安裝模板支撐體系時采取將梁、板的支撐體系按步距與墻、柱拉接的措施,可提高模板支撐體系的整體穩定性。因為在墻柱混凝土澆筑完成后大約2-3天后(此時段為梁板鋼筋綁扎、封模時間),再進行梁板的混凝土澆筑。這樣可使墻、柱在分擔梁板混凝土澆中產生的豎向荷載的同時,還可大大穩固整個樓蓋模板的支撐架。使連續多軸跨的大空間變成了單軸跨的小空間,大大提高了模板支撐體系的安全性。
2、加強與已完成施工結構的固結:
根據《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術規范JGJ162-2008》6.2.4中第6條的規定,當支架立柱高度超過5m時,應在立柱周圍外側和中間有結構柱的部位,按水平間距6-9m、豎向間距2-3m與建筑結構設置一個固結點。當外部沒有固結點時,可按以上水平及豎向間距在周邊設攬風繩,攬風繩拉結點要設在縱向與水平連續剪刀撐的交叉處。
3、完成模板支撐體系外立面四周的閉合:
如大空間模板支撐體系外立面存在敞開面時,在敞開的立面設雙排(4根立桿間距)由下至上的豎向連續式剪刀撐,在雙排剪刀撐之間每隔4根立桿由下至上設一道橫向剪刀撐,這樣可提高敞開面的剛度,提高整體穩定性。在未敞開立面按水平間距6-9m,豎向間距2-3m與建筑物拉接。
4、消除水平沖擊荷載:
在混凝土澆筑中優先選用汽車泵或脫離模板支撐體系的混凝土布料機。如泵管須要穿越混凝土澆筑的樓面時,泵管支架應采用獨立支撐體系。采取這一措施可有效防止模板支撐體系在混凝土泵送過程中產生的水平沖擊荷載。
5、有計劃合理加載:
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按由中心向四周均勻擴散澆筑的原則,制定好混凝土的澆筑流程,確保模板支撐體系整體均勻受荷,從而防止支撐體系由于受荷不均而產生的破壞。
6、降低混凝土澆筑速度或加快混凝土凝結速度:
在保證混凝土澆筑過程中不產生冷縫的前提下,放慢混凝土的澆筑速度,或采用早強型混凝土,加快混凝土的凝結速度,可防止加載速度過快而造成支撐體系失穩。
7、認真執行《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術規范JGJ162-2008》中的模板構造與安裝要求:
在模板施工方案中除了對模板支撐架進行立桿穩定性等驗算,還必須加強構造設計。要認真執行《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術規范JGJ162-2008》中第六章節中的模板構造與安裝要求內容。
對大空間的扣件式鋼管模板支撐架要嚴格執行《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術規范JGJ162-2008》中6.2.4第5條的規定,模板支撐架的立柱,在外側周圈應設由下至上的豎向連續式剪刀撐;中間在縱橫向應每隔8-10m設由下至上的豎向連續式剪刀撐,其寬度宜為4-6m,并在剪刀撐部位的頂部、中部、底部設置水平剪刀撐。剪刀撐桿件的底端與地面頂緊,夾角宜為450-600。當建筑層高起過5m時,還應在縱橫向相鄰的兩豎向連續式剪刀撐之間增加連續式剪刀撐。
對于鋼管掃地桿、水平拉桿的連接,《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術規范JGJ162-2008》中6.1.9第4條規定:鋼管掃地桿、水平拉桿應采用對接。因為掃地桿與水平桿不僅傳遞水平推力,還傳遞水平拉力,所以這里建議鋼管掃地桿、水平拉桿應采用搭接,搭接長度不小于500mm,并應采用2個旋轉扣件分別在離桿端不小于100mm處進行固定。
8、加強安全管理:
要認真執行施工方案的審查、審批流程。認真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關于《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安全管理辦法》的通知(建質[2009]87號)。混凝土模板支撐工程,搭設高度5m及以上;搭設跨度10m及以上;施工總荷載10kN/m2及以上;集中線荷載15kN/m及以上;高度大于支撐水平投影寬度且相對獨立無聯系構件的混凝土模板支撐工程,施工單位應當組織專家對專項方案進行論證。
方案在實施前,施工單位要組織參與施工與管理的人員做好安全技術交底工作,尤其是要加強構造措施的交底,明確剪刀撐及固結點的做法。施工過程管理人員要跟蹤檢查,對違背施工方案內容的要及時整改,確保工程質量。
認真執行分項工程驗收程序,完成施工的模板支撐體系,施工單位在完成自檢后,監理單位要組織建設單位、施工單位、論證專家等相關人員對模板支撐體系進行驗收,完成驗收后方可進行下道工序的施工。在混凝土澆筑前,監理單位還應組織建設單位、施工單位、論證專家等相關人員對模板工程的最終驗收。
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要對混凝土坍落度、混凝土的初凝時間、混凝土的終凝時間進行測控;要做好混凝土澆筑順序的控制、混凝土澆筑速度的控制;對模板支撐架質量,要隨混凝土澆筑的過程,進行全程監控。如發現控制偏離的要及時制定措施進行糾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