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機事故預防措施
(1)起重機的行駛道路必須平坦堅實,地下基坑和松軟土層要進行處理。必要時,需鋪設道木或路基箱。起重機不得停置在斜坡上工作。當起重機通過墻基或地梁時,應在墻基兩側鋪墊道木或石子,以免起重機直接輾壓在墻基或地梁上。
(2)應盡量避免超載吊裝。在某些特殊情況下難以避免時,應采取措施,如:在起重機吊桿上拉纜風或在其尾部增加平衡重等。起重機增加平衡重后,卸載或空載時,吊桿必須落到與水平線夾角60°以內。在操作時應緩慢進行。
(3)禁止斜吊。這里講的斜吊,是指所要起吊的重物不在起重機起重臂頂的正下方,因而當將捆綁重物的吊索掛上吊鉤后,吊鉤滑車組不與地面垂直,而與水平線成一個夾角。斜吊會造成超負荷及鋼絲繩出槽,甚至造成拉斷繩索。斜吊還會使重物在離開地面后發生快速擺動,可能碰傷人或其他物體。
(4)起重機應避免帶載行走,如需作短距離帶載行走時,載荷不得超過允許起重量的70%,構件離地面不得大于50CM,并將構件轉至正前方,拉好溜繩,控制構件擺動。
(5)雙機抬吊時,要根據起重機的起重能力進行合理的負荷分配,各單機載荷不得超過其允許載荷的80%,并在操作時要統一指揮,互相密切配合。在整個抬吊過程中,兩臺起重機的吊鉤滑車組均應基本保持垂直狀態。
(6)綁扎構件的吊索需經過計算,綁扎方法應正確牢靠。所有起重工具應定期檢查。
(7)不吊重量不明的重大構件或設備。
(8)禁止在六級風的情況下進行吊裝作業,風力等級及其征象標準見本手冊第1章“氣象”節:風級表。
(9)起重吊裝的指揮人員必須持證上崗,作業時應與起重機駕駛員密切配合,執行規定的指揮信號。駕駛員應聽從指揮,當信號不清或錯誤時,駕駛員可拒絕執行。
(10)嚴禁起吊重物長時間懸掛在空中,作業中遇突發故障,應采取措施將重物降落到安全地方,并關閉發動機或切斷電源后進行檢修。在突然停電時,應立即把所有控制器撥到零位,斷開電源總開關,并采取措施使重物降到地面。
(11)起重機的吊鉤和吊環嚴禁補焊。當吊鉤吊環表面有裂紋、嚴重磨損或危險斷面有永久變形時應予更換。
篇2:起重機發生事故原因檢查確認制度
起重設備發生事故的原因主要有:
1.規章制度不健全
(1)安全意識差,缺乏安全教育制度;
(2)安全操作與檢修規程不健全,缺乏上崗培訓與考核制度。
2.設備管理與維修存在隱患
(1)缺乏對起重設備重要零部件的檢查與修理、更換;
(2)起重設備上缺乏必要的防護裝置與安全措施;
(3)由于維護不及時,造成各限位裝置失靈。
3.違反操作規程
(1)起吊物體的重量已經大大超過額定起重量;
(2)采用斜吊,使鋼絲繩受力大大超過容許的數值;
(3)在吊運物體時不走規定的線路,使重物從人或裝備上方經過;
(4)在起吊物體上載人;
(5)在使用輪胎式起重機時,未使用支腿,或吊重過大、幅度過大造成翻車事故;
(6)未采取防風措施,當大風來臨時,塔式起重機或門座式起重機被大風吹翻。
起重設備安全檢查確認制度
一、檢查設備是否經勞動部門指定的單位驗收合格。
二、檢查起重作業區域是否設置了警戒線或明顯的安全標志。
三、檢查起重設備是否完好,動力設備絕緣是否良好,接地是否正確、可靠。
四、檢查鋼絲繩磨損斷絲、腐蝕、變形等情況,是否符合有關標準規定的要求。
五、檢查滑輪、吊夾具等是否有裂紋、缺損、磨損、變形等情況。
六、檢查起重設備的安全裝置是否齊全完好。
七、檢查起重設備的輔助安全設施是否完好。
八、檢查是否有超重現象。
九、對以上各條件進行確認無誤后方可進行工作。
篇3:起重機事故起因預防處理注意事項
起重機的事故起因、預防及處理注意事項
1.起重機事故的發生原因主要包括人的因素和設備因素兩個方面,其中人的因素主要是由于管理者或使用者心存僥幸、省事和逆反等心理原因從而產生非理智行為,物的因素主要是由于設備未按要求進行設計、制造、安裝、維修和保養,特別是未按要求進行檢驗,帶"病"運行,從而埋下安全隱患。
占比例較大的起重機事故起因主要有:
a.違反安全操作規程,如超載或未確認吊運物品重量,斜拉斜吊,吊重下站人、吊重捆扎不可靠,吊鉤掛鉤不可靠和操作人員不具備資格等;
b.設備安全保護裝置未裝或失效。如起升高度限位器、起重量限制器、力矩限制器、吊鉤防脫鉤裝置、運行極限限位器等未裝或失效,設備接地或接零不可靠,漏電保護不可靠等;
C.檢查、檢驗工作未按要求進行。如未建立并執行定期檢查制度(班前檢、周檢和月檢等),未按要求報監督檢驗機構進行驗收檢驗和定期檢驗,導致設備帶"病";
d.檢修作業時無安全監護人員或無警示牌。如相鄰設備運行未監護,地面供電開關未掛警示牌等;
e.使用維修等作業人員未按規定穿戴防護勞保用品;
f.塔式起重機安裝或拆卸未按規定程序進行;
g.汽車起重機作業時未能保證設備及吊運物品與作業環境中電線的安全距離。
2.針對起重機事故的各種起因,使用單位應與制造、安裝和維修單位以及起重機械監察部門、監督檢驗機構密切配合,加強管理工作,貫徹各項檢驗制度,消除安全隱患,最大限度減少事故發生的可能性,使用單位必須至少做好以下工作:
a.切實加強安全思想工作,從安全工作人員到操作、維修和檢查人員都要培養安全意識,自覺避免不安全行為;
b.嚴格執行安全操作規程,杜絕違章操作;
C.制定完善的檢查、檢驗制度并嚴格執行;
d.對操作人員進行培訓、考核。
3.起重傷害事故的處理
起重傷害事故的處理,一般可分為事故現場處理、事故詳情調查、事故原因分析、事故處理結案等五個階段,事故所在單位應注意:
1).發生起重傷害事故后,所在單位必須盡一切可能組織搶救受傷人員和國家財產,采取有效措施制止事故蔓延擴大,并應認真保護事故現場,凡可能與事故有關的物體、痕跡、狀態等,均不得人為地破壞,如果為搶救受傷者需要移動現場某些物體,必須做好標志、照相和詳細記錄。
2).在處理現場的同時,所在單位應立即將事故概況,用電話、電報或其他快速辦法報告當地安全監督部門和有關主管部門。
3).對事故原因及責任分析清楚后,即應按有關法律規定進行嚴肅處理:
(1).應追究有關領導責任的事故,包括:
a.規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不健全,使職工無幸可循;
b.未對職工進行安全技術培訓,職工未取得合格證,即令上崗作業;
C.起重設備未進行定期檢修,未經安全檢驗合格,或設備存在缺陷仍允許使用;
d.明知設備在不安全環境中作業,而不采取防護措施。
(2).追究肇事者或有關人員責任的事故,包括:
a.違章指揮,違章作業,玩忽職守;
b.發現緊急情況未報告,未采取緊急措施;
c.不服從管理,違反勞動紀律,擅離職守或擅自升動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