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車輛等設備設施技術安全管理制度

車輛等設備設施技術安全管理制度

2024-07-18 閱讀 2939

為加強公司車輛及設備設施安全技術管理,維持其良好的安全性能,充分發揮其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特制定條例。

1、在公司總經理領導下,由儲運部經理和車輛管理員具體分管車輛管理工作。

2、每年按時購買車輛保險和第三者責任險。

3、建立每輛車的完整檔案資料,各種單證分類歸檔,各種數據輸入電腦保持。

4、駕駛員每天必須做好出車前和回場后的一循環例行保養和清潔保養。

5、車輛維修實行定點制度,到交通部門認可的公司指定的單位維修保養。按規定對車輛維護周期進行一保、二保、三保,取得每年度的《汽車二級維護合格證》和《四川省機動車性能檢測報告》。

6、車輛小、大修完畢,要有檢驗員檢查驗收合格后,車輛方可出車運營。

7、嚴禁“病車”從事運輸業務,確保車輛安全技術性能完好。

8、加強輪胎管理,每條胎編號登記,定車定胎合理使用新舊輪胎。

9、特種設備(叉車、起重機、電梯、消防等)交與專業公司定期維保養護。

10、每半年由總經理責成倉儲部經理、安全部經理等進行一次車輛,設施設備管理安全大檢查,以自查互查的辦法,發現問題,采取措施,寫出檢查報告和整改意見,不斷完善車輛、設施設備的等管理制度。

二0一二年六月十五

篇2:車輛技術安全管理制度

為了加強營運客運車輛的技術管理,完好車輛的安全技術狀況,及時消除事故隱患,嚴禁帶病車運行,確保運輸安全,特制定本規定。

一、營運車輛總的管理原則是堅持預防為主和技術與經濟相結合的原則,對運輸車輛實行擇優選配、正確使用、定期檢測、強制維護、視情修理、合理改造、適時更新和報廢的全過程綜合性管理。

二、營運的車輛應符合《營運車輛綜合性能要求和檢驗方法》(GB18565-2010)和《機動車運行安全技術條件》(GB7258-2012)等有關規定,保持車輛技術狀況良好,證照齊全有效。

三、公司按規定設置專門的車輛技術管理機構,配備專業車輛技術管理人員,加強車輛技術管理,確保營運車輛處于良好的技術狀況。

四、從事營運的客車車輛技術等級必須達到三級以上;從事高速公路客運的車輛應符合部頒《營運客車類型劃分及等級評定》(JT/T325-2012)規定的高、中級客車,車輛狀況達到二級車標準,禁止使用不符合技術要求的老舊車輛或達到報廢車輛參加營運。

五、車輛應按照《汽車維護、檢測、診斷技術規范》(GB8344-2011)要求進行-級、二、三級維護,車輛的一級維護、二級維護必須遵照交通運輸管理部門規定的或客車廠家保養規定的行駛里程或間隔時間,按期強制執行。

六、加強車輛維護保養管理,確保營運車輛處于良好的技術狀況。車輛的維護分為日常維護、一級維護、二級維護等。

(一)日常維護:是日常性作業,由駕駛員負責執行。其作業中心內容是清潔、補給和安全檢視;

(二)一級維護:由專業維修工負責執行。其作業中心內容除日常維護作業外,以清潔、潤滑、緊固為主,并檢查有關制動、操縱等安全部件;

(三)二級維護:由專業維修工負責執行。其作業中心內容除一級維護作業外,以檢查、調整為主,并拆檢輪胎,進行輪胎換位;

七、車輛的一、二級、三級維護應在公司屬下的汽車修理廠進行定點維護,特殊情況下可委托具有相應資質的其他修理廠進行維護,嚴禁到無資質修理廠維護修理或私自更改車輛配置。

八、修理廠必須認真進行維護作業,確保維護質量,并建立車輛維修技術檔案,一車一檔。車輛維護后,應將車輛維護的級別、項目等填入車輛技術檔案,并簽發合格證。

九、客運車輛必須嚴格按核定的線路、站點運行,不得擅自變更或越線行駛。

十、營運車輛必須具有良好的技術方可參加營運,按規定配備各種有效的安全裝置和設備,車內安全帶,安全錘、滅火器、故障車警告標志的配備齊全有效,安全出口通道暢通;應急門、應急頂窗開開啟裝置有效,開啟順暢。并在車內明顯位置標示客運車輛行駛區間和線路、經批準的??空军c。

十一、公司必須在營運客車車廂內前部、中部、后部明顯位置標示客運車輛車牌號碼、核定載客人數和投訴舉報座機、手機電話,方便旅客監督舉報。

十二、建立健全客車報班安全例檢的管理制度,嚴格按《汽車客運班車報班安全例檢辦法》、《汽車客運班車報班安全例檢技術規范》做好車輛安檢工作,確保每臺車回場必檢,合格才能報班,保障車輛行車安全。

十三、按照國家規定建立營運車輛的技術檔案,實行一車一檔,其內容主要包括車輛行駛證復印件、購車發票復印件、車輛合格證復印件、車輛購置稅復印件、保險、車輛技術狀況檢測及等級評定資料、行駛里程記錄和車輛維修記錄以及肇事記錄等情況。

技術檔案應記載及時、完整和準確,不得隨意更改。

十四加強對駕駛員駕駛技能培訓,提高駕駛員技術水平,規范駕駛操作,制訂車輛修理費、輪胎消耗和燃油消耗額定考核指標并進行定期考核,降低車輛運輸成本,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十五、營運車輛必須按國家交警、交通部門有關規定將車輛送線檢測審驗,經檢測審驗合格后方能繼續投入營運,嚴禁年審超期的車輛參加營運。

十六、公司建立營運車輛牌證統一管理、派車單制度,明確規定牌證統一管理、派車的組織管理部門,派車單的內容包括了:由公司填寫的車輛、客運駕駛人、線路基本信息,始發點(站)、中途停靠點(站)、終點(站),批準簽發人。由客運駕駛人填寫的旅客人數,運行距離和時間,途中休息時間,天氣和道路狀況,以及行車中發生的車輛故障、事故等。

十七、運行車輛的行駛證、營運證、線路牌等手續在行車時由當班司機保管,收班后或車輛報停的車輛牌證必須交由公司統一保管。車輛在每日收車后,應回單位的停車場或單位指定的其它場地統一停放。

十八、所有參加營運的客車均應按規定強制參加投保機動車交通事故強制責任保險、承運人責任險、商業第三者責任險。

十九、經長期使用,技術性能變壞、消耗增加、維修費高、經濟效益差、安全性能不可靠的老舊汽車,必須執行強行報廢。車輛安全技術性能達不到安全運行標準,經檢測不合格的車輛或達到國家規定的汽車報廢標準的車輛必須交回公司統一報廢,嚴禁報廢車上路運行或私自倒賣報廢車輛。

二十建立車輛報廢臺賬資料,車輛的報廢必須交由有資質的機動車回收企業回收,并及時辦理車輛注銷登記手續。車輛報廢相關材料應至少保存3年。

二十一、公司所有營運客車必須安裝符合行業標準的衛星定位裝置(臥鋪客車應安裝符合標準且具有視頻功能的衛星定位裝置),接入符合標準的監控平臺或監控端,并有效接入全國重點營運車輛聯網聯控系統。

篇3:X煤礦特殊車輛運行技術安全措施

一、施工內容:

1、?倒運主運膠帶機機頭卸載架?1套

2、?倒運主運膠帶機驅動部滾筒?2套

3、?倒運主運膠帶機驅動裝置?3套

4、?倒運主運膠帶機拉緊裝置?2套

5、?倒運主運膠帶機機尾架?1套

6、?倒運主運膠帶機機頭硐室配電設備?移動變壓器1臺,高壓配電裝置3臺,高壓啟動裝置3臺

二、施工時間:

2010年11月9日--2010年11月26日

三、施工人員:

施工負責人:趙榮距

安全員:于海龍

技術負責人:李小飛

施工班組:趙榮距閆昌明

安全網員:仁全德

四、主要施工方法:

(一)特殊車輛運行技術安全措施

1、特殊車輛是指超長、超寬、超高、超重的車輛,即超過礦車長度、高度、寬度。以及礦車正常負荷(一般不超過2.0t)的車輛。

2、單個驅動裝置重約8t(電機、軟啟動、減速機以及底座),倒運時拆開裝車,倒運到安裝位置后再重新裝配。

3、機頭配電硐室電氣設備最大、最重件為移動變壓器,長度3.8m、重量3.7t。喇叭口等配電裝置超過罐籠的部分在運輸前先拆除,運輸到位后再組裝。

4、現有運線路有兩條:1)、地面--副斜井--6煤輔助運輸大巷--機頭檢修聯絡巷--主運膠帶機大巷;2)、地面--風井--6煤南翼回風大巷--主運膠帶機大巷。第一條路線運輸時用900mm軌距的礦用平板車裝車,第二天路線運輸時用600mm軌距的礦用平板車裝車。

5、運輸滾筒、驅動、拉緊等機械部分大件及中間架等超長件時走第一條線路,運輸機頭配電硐室電氣設備時走第二條路線。兩條路線互不影響可同時運輸。

6、裝車前要認真檢查車輛的完好情況,不完好的車輛嚴禁用來裝運超長、超寬、超高、超重的物料。

7、裝車要保證裝平裝正,防止偏沉,裝車后用木楔充分地剎緊,設備位于車輛中間位置,并用手拉葫蘆或鐵絲將設備與車輛捆綁牢固。

8、車輛在大巷用人工推運。人力推車時,人員位于車輛的后方,不得位于車輛的兩側和前方,當前方10m有行人時,推車必須發出信號,防止車輛撞人。人員嚴禁和車輛并行。

9、特殊車輛及特殊車輛在平巷和斜巷的正常行駛速度不得超過1m/s。車輛過彎道、道岔時,車輛運行的速度不得超0.5m/s。

10、車輛進入斜巷前,必須由施工負責人安排專人對豐車可靠情況進行認真的檢查,并提前通知下滑板信號工、掛鉤工進入信號硐室或保險硐室內,禁止其他人員進入斜巷和下車場范圍內。

11、運輸過程中對不夠寬度的安全設施影響運輸確需拆除,施工完畢必須及時恢復。

12、人工推車時,每次只允許推一車,嚴禁在車輛兩側推車。同向推車間距,在軌道坡度小于或等于千分之五時,不得小于10m;坡度大于千分之五時,不得小于30m;軌道坡度大于千分之七時,嚴禁推車。推車車輛接近道岔、彎道、風門時,必須及時發出警號。

13、嚴禁使用鐵絲等代替連接裝置,嚴禁使用其它物料代替大銷子。

14、斜巷內提升或松放特殊車輛時,每鉤限松、拉一輛車。

15、參與運輸作業的絞車司機、掛勾工必須經培訓考核合格,持證上崗。

16、特殊車輛運行過程中不得停滯,如確需停滯,車輛周圍必須有用紅色的反光膜在車輛前后、左右進行標志,或用其它設備在車輛前后發出光亮標記。

17、崗位人員嚴格執行各自的崗位責任制、操作規程及斜巷運輸有關規定,認真學習并嚴格執行本措施。

18、處理車輛掉道時,嚴格按拿道技術安全措施執行。

(二)拿道技術安全措施

1、現場施工負責人對拿道人員合理分工,并安排專人進行監護。

2、在平巷內車輛掉道時,采用手拉葫蘆、千斤頂或人力用撬棍進行拿道,不得用小絞車進行強行牽引拿道。

3、在斜巷內處理掉道時,下方不準行人,上、下滑板及斜巷內所有甩道口設好警戒,下滑板警戒人員進入保險洞。并提前通知下滑板掛鉤工進入信號硐室或保險硐室內,掛鉤提前在下車場向外40m設置欄繩等醒目標志警戒,禁止其他人員進入斜巷和下車場范圍內。

4、發現掉道,上滑板人員先到掉道現場,發信號后緊余繩。

5、拿道前先檢查車輪、輪軸、鏈環鉤等,保證完好無缺陷。

6、拿道前車輛之間、大鉤頭與車輛之間必須用馬蹬連接好。

7、巷道二輛或多輛車輛掉道時,應先拿靠近鉤頭的掉道車,然后逐輛拿道。若要脫開拿道時,必須先將下部車輛加可靠地錨固定,然后逐輛拿道。

8、平板車裝運設備掉道時,要先檢查設備與車的連接是否可靠,要防止松動。

9、由施工負責人統一指揮,撬、墊、吊時拿道人員應躲開有可能傾倒方向或下滑方向。

10、手拉葫蘆生根要穩,起吊重物時,操作人員嚴禁站在起吊點下,手拉葫蘆的連接點應直接系于車輛之上。

11、現場施工人員認為有可能發生車輛傾倒時,必須采取防止車輛傾倒或下滑的可靠措施(如地錨、支桿、手拉葫蘆牽引等),人員在以上保護措施下作業。

12、拿道現場要有信號與司機聯系,防止誤動車。司機嚴禁離開崗位。

13、拿好道恢復拉運前,必須詳細檢查鋼絲繩、連接裝置、軌道、車輛是否有損傷,確認無問題,人員撤到安全地點后,方可發信號動車。

14、對車輛掉道要進行分析,查清原因,及時整改現場存在的問題,糾正不正確的操作行為,杜絕掉道事故的發生。

措施編制人

2011年11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