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焊氣割焊安全要求
一、氣焊和氣割
1、氣焊、氣割的不安全因素
氣焊和氣割所使用的乙炔、丙烷、氫氣和氧氣等都是易燃易爆氣體;氧氣瓶、乙炔瓶等屬于壓力容器,加之操作中使用明火,如果焊接設備不完善或違反操作規程,就可能會造成爆炸和火災事故。
2、氧氣瓶的安全使用
1)使用安全要求
A對氧氣瓶定期進行檢驗,不符合規定的氣瓶禁止使用。
B使用氣瓶時應直立放置并加以固定。與其他氣瓶有5米的距離,與明火和散發火花的地點應有10米以上距離。
C氧氣瓶氣體不能用盡,要留有1-1。5個大氣壓。
D氣瓶如有凍結現象,嚴禁使用明火、紅鐵烘烤或用鐵器猛擊氣瓶閥。
E焊工不能穿有油污的工作服、帶油的手套和工具接觸氣瓶,以免發生燃燒。
F開啟高壓氧氣瓶時,操作者用站在側面,盡可能地漫漫放氣,避免產生促熱壓縮和沖擊波。使用減壓器時,必須緩慢減壓器螺桿,一面開啟過快產生靜電火。操作工不能自己隨便拆修氧氣表。
2)運輸安全規定
氧氣瓶運輸應輕卸,嚴禁拋扔、碰撞。
氧氣瓶橫放裝置時,要裝防震橡皮圈,頭部朝一個方向。
運輸氧氣瓶時,有右與其它可燃氣瓶一起混裝,夏天運輸要避免烈日曝曬。
運輸氧氣瓶的汽車應備有滅器和導除靜電的裝置。
3)貯存安全要求
氣瓶庫應專人管理,并貼上《禁止煙火》的標志。氧氣瓶貯存時應用欄桿支架加以固定扎牢,以防傾倒,發生碰撞沖擊,摔斷瓶閥。
要防止直接受熱,夏天避免陽光曝曬。
氣瓶庫房要離高溫、明火、溶融金屬飛濺物,和可燃易物質10米以上。并有良好的通風降溫條件。
3、乙炔瓶的安全使用
乙炔瓶的安全使用與氧氣瓶的安全使用相同。
4、電焊安全要求
1)電焊機應安設于燥、通風良好的地點,周圍嚴禁存放易燃易爆物品。
2)電焊機應設置單獨的開關箱,作業時應穿戴防護用品,施焊完畢,拉閘上鎖。遇雨雪天,應停止露天作業。
3)在潮濕地點工作,電焊機應放在木板上,操作人員應站在絕緣或木板操作。
4)嚴禁在帶壓力的容器和管道上施焊。焊帶電設備時,必須先切斷電源。
5)貯存過易燃、易爆、有毒物品的容器或管道,焊接前必須洗于凈,將所有孔口打開,保持空氣流通。
6)在密閉的金屬容器內施焊時,必須開高進、出風口。容器內照明電壓不得超過36^。焊工身體應用絕緣材料與容器殼體隔離開。施焊過程中每隔半小時至一小時外出休息10-15min,并應有安全人員在現場臨護。
7)在高空焊接時,必須系好安全帶。焊接周圍應備有消防設備。
5、氣焊安全要求
1)乙炔發生器應采用定型產品,必須備有靈敏可靠的防止回火的安全裝置。
2)乙炔發生器與氧氣瓶不同放一處,距離易燃易爆品不得少于10m。嚴禁用明火檢驗是否漏氣。
3)氧氣瓶、乙炔發生器受熱不得超過35C,防止火花和鋒利物件碰撞膠管。
4)氧氣瓶、氧氣瓶表及焊割工具表面,嚴禁沾污油脂。
5)乙炔發生器每天換水,嚴禁在浮筒上放置物件,不得用手在浮筒上加壓和搖動。添加電石時嚴禁明火照明。
6)乙炔發生器不得放在電線的正下方,焊接場距離明火不得少于10m。
7)點火時焊槍不得對人,正在燃燒的焊槍下不得隨意亂放。
8)施焊時,場地應通風良好。
二、焊接衛生防護技術
1、灼傷及其防護措施
1)焊工要穿戴好工作服手套。當使用大電流,應選用有防護罩的焊鉗作業。
2)在高空作業更換焊條時,不能亂扔熾熱的焊條頭。
3)為防止飛弧灼傷,合閘時應將焊鉗掛起來或放在絕緣板上,拉閘時必須停止焊接,旋轉式直流電焊機嚴禁用刀閘開關啟動,應選用磁力啟動器啟動。
4)從事仰焊和橫焊時,應用石棉板蓋好焊件的烘熱部分,只露出焊接部分,以免灼傷。
2、火災與爆炸的防范措施
1)在焊接處5m以內不準放置工作的乙炔瓶和氧氣瓶。
2)不準在儲存煤油、汽油等容器上面進行焊接。3)焊接盛過液體燃料的容器時,焊前必須經過仔細的刷洗和擦拭。
4)保護焊接導線絕緣良好,要經常進行檢查,發現絕緣損壞及時修復。
5)焊完焊件后,焊工不要馬上離開,應等焊件冷卻并檢查一下周圍有無火苗頭。
4、煙塵和有毒氣體的防護
1)采用通風技術,把新鮮空氣送到施焊地點,及時排出工作時產生的有害物質和被污染的空氣。
2)加強個人防護,充分利用工作服、手套、鞋、眼鏡、口罩、頭盔等防護用品。
篇2:礦井下電焊氣割作業安全管理制度
1?目的
為減少井下電焊、氣割作業的次數和作業時間,規范井下特殊作業秩序,確保井下電焊、氣割作業安全,防止電焊、氣焊、氣割和噴燈焊接(以下簡稱電焊、氣割)作業引發安全事故,保證礦井安全生產,根據《煤礦安全規程》相關規定,結合我礦井下實際情況,特制定本制度。
2?適用范圍
本規定適用于礦所屬井下所有區域已及井口房的電焊、氣焊、氣割和噴燈焊接(以下簡稱電焊、氣割)作業,約束對象為礦屬及礦建項目部所有井下職工(含勞務工、協作工)。
3?術語和定義
4?分工與職責
為了規范井下電焊、氣割作業,減少和縮短電焊、氣割作業次數和時間,確保井下電焊、氣割作業安全,礦成立電焊、氣割作業管理領導小組。
組?長:礦長
副組長:安全副礦長生產副礦長機電副礦長總工程師
成?員:各副總師、各科隊負責人
領導小組下設考核辦公司,負責日常的檢查、管理、考核工作。辦公室設在礦通風科(隊),通風科(隊)長兼辦公室主任。
5?管理內容與方法
5.1?原則上井下和井口房內不得進行電焊、氣焊等工作。如特殊情況必須在井下電焊、氣割的,必須按要求編制詳細的安全技術措施,《電焊、氣割作業安全技術措施》一式三份,一份送交礦調度室,一份由施工單位留存,一份現場作業完成簽字確認后交通風科(隊)備案留存。
5.2?各單位每月允許的電焊、氣割次數規定如下:礦直屬采掘一線隊伍和運轉隊每月不超過3次,通風隊、提升隊、膠輪車隊和機電隊等輔助區隊每月不超過2次;礦建施工項目部所屬的掘進隊伍每月不超3次,輔助區隊每月不超過2次;中煤電氣、十處、五處、洗選中心等每月不超過2次,一建安裝處安裝工程期間按照施工工期每月不超過30次,非安裝工程期間每月不超過2次。
5.3?為有效控制井下施焊作業,使施工單位從主觀上減少施焊次數,將能在地面焊接的工程不在井下焊接,各單位每月電焊、氣割總次數超過規定次數后,超出規定的電焊、氣割作業按照2000元/次進行處罰,若月底罰款未繳清將由經營科在工資總額中扣除。
5.4?電焊、氣割作業分電焊和氣割兩種類型,分別使用不同的安全技術措施進行審批,嚴禁混用。若同一地點同時進行電焊和氣割作業,可統一編制一份安全技術措施進行審批,且統計為一次電焊、氣割作業。
5.5?井下所有的電焊、氣割作業只能在檢修班進行(安裝工程期間除外),且每班最多允許有2個地點進行電焊、氣割作業。生產班若出現影響安全生產必須進行電焊、氣割作業的特殊情況時,可在瓦檢員、安檢員到達現場后且經分管礦領導同意并報調度室備案后,由調度室通知帶班礦領導到達現場統一協調安排進行電焊、氣割作業,且必須補簽措施。
6?監督與考核
6.1?電焊、氣割作業安全技術措施,要按照附件的統一格式和要求進行編寫。
6.2?違反本制度進行電焊、氣割作業時,一經發現,要立即停止作業,并參照以下規定進行處罰。
6.3?違反電焊、氣割安全措施處罰標準:
6.3.1?井下需電焊、氣割施工作業時,未審批電焊、氣割作業措施私自作業的給予責任單位10000元/次罰款,并給予責任單位負責人500元/次罰款。
6.3.2?井下電焊、氣割作業時,私自修改電焊、氣割作業時間、作業地點的視為無措施施工,給予責任單位10000元/次罰款,責任單位負責人500元/次罰款。
6.3.3?施焊現場安全設施不到位的,包括(2個8Kg滅火器、引到施焊現場的消防水管、便攜式瓦檢儀),缺一項給予責任單位500元罰款。
6.3.4?氣焊工、電焊工未隨身攜帶審批措施,電焊、氣割操作人員無證上崗的遵照《葫蘆素煤礦各工種崗位不安全行為管理辦法(試行)》執行。
6.3.5?電焊、氣割作業時,作業負責人未在現場監督作業的,給予作業負責人300元罰款.
6.3.6?電焊、氣割作業時,未向調度室進行三匯報,或匯報不及時,無記錄給予責任單位2000元罰款;
6.3.7?電焊、氣割結束后,必須留有留守人員,檢查現場無遺留火種及其它安全隱患,未指派留守人員或留守時間小于1小時的給予責任單位2000元罰款,留守人員未堅守崗位給予責任人200元罰款。
6.3.8?井下施工單位私藏氣瓶、電焊機等電焊、氣割設備的,以及電焊、氣割作業完成后設備未在一個班內升井的,每次給予責任單位1000元罰款。
6.3.9?井下生產班時發生設備損壞、管路撞壞等意外事故影響安全生產,急需電焊、氣割作業時,必須向調度室匯報清楚,施工單位在征得分管礦領導同意并報調度室備案,由調度室統一協調安排組織作業,但必須在當天補簽措施,且本次施焊計入規定的審批次數范圍內。
6.3.10?施工單位1天之內未將措施貫徹及現場操作記錄交回通風隊技術組存檔,形成閉環處罰責任單位1000元/次。
6.3.11?施工單位每月電焊、氣割次數超過本制度規定,超過的次數按照2000元/次進行考核,且電焊、氣割次數一旦超過本制度規定次數,下次審批電氣焊措施前必須先繳清罰款,否則不予審批。
7?相關記錄
8?附件
8.1?井下電焊、氣割作業安全技術措施審批流程圖
8.2?井下電焊、氣割作業流程圖
8.3?葫蘆素煤礦井下電焊作業安全技術措施范本
8.4?葫蘆素煤礦井下氣割作業安全技術措施范本
篇3:施工現場氣割電焊十不燒規定
1、焊工必須持證上崗,無廣州市特種作業人員安全操作證的人員,不準進行焊、割作業。
2、凡屬一、二、三級動火范圍的焊、割作業,未經辦理動火審批手續,不準進行焊、割。
3、焊工不了解焊、割現場周圍情況,不得進行焊、割。
4、焊工不了解焊件內部是否安全時,不得進行焊、割。
5、各種裝過可燃氣體,易燃液體和有毒物質的容器,未經徹底清洗,排除危險性之前,不準進行焊、割。
6、用可燃材料作保溫層、冷卻層、隔熱設備的部位,或火星能飛濺到的地方,在未采取切實可靠的安全措施之前,不準焊、割。
7、有壓力或密閉的管道、容器,不準焊、割。
8、焊、割部位附近易燃易爆物品,在未作清理或未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之前,不準焊、割。
9、附近有與明火作業相抵觸的工種在作業時,不準焊、割。
10、與外單位相連的部位,在沒有弄清有無險情,或明知存在危險而未采取有效的措施之前,不準焊、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