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革加工作業防范化學毒物的措施
皮革業是廣東十大產業之一,主要分布于珠三角,有企業兩萬余家,其中,東莞還是我國皮革工業重要基地。但是,皮革加工業是職業病危害比較嚴重的行業,從業人員會接觸硫化氫、氨、重金屬、甲醛、苯、二甲基亞酰胺、五氯苯酚等大量有毒化學物,應有針對性地加強職業病危害防治工作。
鞣前準備工段可發生硫化氫、氨危害。硫化氫可損害人體神經系統、呼吸系統,導致肺水腫。短時間內吸入高濃度氨氣,可造成呼吸系統損害,甚至導致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鞣制工段可發生鉻等重金屬、甲醛危害。鉻及其化合物對人體具有免疫、神經、生殖和腎臟毒性及致癌性。甲醛是原漿毒物,吸入高濃度甲醛,可導致呼吸道水腫、支氣管哮喘;皮膚直接接觸甲醛,可引起皮炎、色斑、壞死。濕態染整工段可發生戊二醛、聯苯胺等危害。干態整飾工段可發生二甲基亞酰胺、苯等危害。二甲基亞酰胺會損害肝臟及泌尿、生殖等系統。苯具有遺傳毒性和血液毒性,以慢性毒性為主,被國際癌癥研究機構列為人類致癌物。
防范皮革加工過程中的職業病危害,勞動者個人要提高防護意識,遵守操作規程,正確合理使用個人防護服、防護眼鏡、防護面具、防護油膏、口罩、手套等勞動防護用品,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工作完畢,沖洗皮膚,嚴禁在車間內進食。沾染污物的口罩和工作服要經常清洗,不用手直接接觸苯等化學物,以防通過皮膚進入體內,以及對指甲和皮膚產生脫脂和腐蝕作用。企業要加強作業場所的通風,將有害作業與無害作業是否分開、高毒工作場所與其他工作場所隔離、工作場所與生活場所分開。此外,企業還要公示職業病防治的規章制度、操作規程、職業病危害應急措施和急救治措施等,依法為作業人員配備符合標準的個體防護用品,定期對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進行檢測、評價,做好從業人員上崗前、在崗期間、離崗前和應急時的職業健康檢查,并建立職業健康監護檔案。
篇2:化學毒物危害及預防措施
一、毒物的來源、形態、分類、毒性
(一)來源——生產中使用或產生的物料
1、原料、輔助材料(投入物)
2、中間產物(過程物)
3、成品、副產品、廢物(產出物)
4、夾雜物(雜質)
(二)形態與接觸機會
1、固態,塊狀、粉末狀。
2、液態,常壓下液態、加壓液化、溶液。
3、氣態,含易揮發液體的蒸氣。
4、霧,液體微粒懸浮在空氣中。
5、塵,固體微粒懸浮在空氣中。
呈現塊狀固體且不升華或液體且難揮發則不易擴散到空氣中,則接觸機會小于氣、霧、塵。
(三)分類
1、按化學性質及其用途相結合的分類
2、按作用性質分類
3、按受損害的器官、系統分類
(四)毒性——引起生物體損害的能力
1、毒性的指標
以引起實驗動物某種反應的劑量來衡量毒性大小
絕對致死劑量(LD100)或濃度(LC100)
半數致死劑量(LD50)或濃度(LC50)
最小致死劑量(MLD)或濃度(MLC)
最大耐受劑量(LD0)或濃度(LC0)
2、毒性的分級
按毒性大小為5級
(1)劇毒?(4)低毒
(2)高毒?(5)微毒
(3)中等毒
3、毒物危害程度分級
按生產與使用中危害性大小為4級
Ⅰ級(極度危害)
Ⅱ級(高度危害)
Ⅲ級(中度危害)
Ⅳ級(輕度危害)
?二、毒物對人體的危害
(一)毒物進入人體的途徑
1、經呼吸道吸入
2、經皮膚吸收
3、經消化道食入
(二)毒物在體內的過程
1、吸收,毒物進入血循環。
2、分布,隨血流分布至各器官。
3、轉化,毒物經生物化學過程轉變為代謝產謝。
4、排出,經腎、肝膽、肺、唾液腺、汗腺、乳腺排出體外。(三)損害作用中毒、局部刺激、腐蝕、致敏、致癌、致畸、致突變
(四)中毒
1、急性中毒:短時、大量毒物進入人體,發病急、變化快
2、慢性中毒:長時、少量毒物進入人體,較長時間才出現癥狀
3、亞急性中毒:介于急性與慢性之間
(五)癥狀
1、呼吸系統?2、消化系統3、心血管系統4、神經系統?5、泌尿系統6、生殖系統7、皮膚?8、其他
(六)中毒的條件及相關因素
1、中毒發生的條件:接觸劑量超過人的耐受力
2、外因
(1)接觸機會
(2)接觸狀況:接觸的方式、時間、濃度和勞動強度。
(3)毒物固有特性:毒物的化學結構、理化性質、聯合作用。
3、內因——人的耐受能力
(1)性別?(2)年齡(3)營養狀況
(4)健康狀況(5)遺傳缺陷
4、職業禁忌癥
5、職業衛生標準GBZ20**-2
三、預防中毒的措施
(一)預防中毒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實行分類管理、綜合治理。
(二)技術措施
1、工藝措施:采用無毒、低毒的工藝、物料。
2、合理布局:生產與生活分開,有毒與無毒分開、高毒隔離。
3、生產過程密閉:生產連續化、設備密閉化、輸送管道化、操作機械化、控制自動化。
4、隔離操作:通過隔離室將人與排放毒物的設備隔離。
5、通風凈化:通過風通系統將毒物排走并凈化處理。
(三)個人防護措施
1、呼吸防護
2、皮膚防護
(四)衛生保健措施
1、健康檢查
2、增強體質,提高防病能力
3、倡導良好個人衛生習慣
4、配備現場醫療救護
(五)組織管理措施
1、設立機構、配備專業人員。
2、落實責任制、健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并嚴格執行。
3、進行職業衛生教育、增加防范能力。
4、加強生產現場檢查。
5、定期監測和評價。
6、建立職業衛生檔案和健康監護檔案。
7、制定中毒事故應急救援預案、配備裝備、人員。
四、高毒作業管理
1、作業場所要求
2、特殊管理措施
3、作業人員管理
?五、急性中毒的現場搶救
1、確保救護人員安全。
2、使中毒者盡快脫離接觸,促使毒物排出。
3、呼吸、心跳停止的立即并持續進行心肺復蘇。
4、檢查有否外傷、注意保暖。
5、迅速通知醫療救護部門。
篇3:皮革加工作業防范化學毒物的措施
皮革業是廣東十大產業之一,主要分布于珠三角,有企業兩萬余家,其中,東莞還是我國皮革工業重要基地。但是,皮革加工業是職業病危害比較嚴重的行業,從業人員會接觸硫化氫、氨、重金屬、甲醛、苯、二甲基亞酰胺、五氯苯酚等大量有毒化學物,應有針對性地加強職業病危害防治工作。
鞣前準備工段可發生硫化氫、氨危害。硫化氫可損害人體神經系統、呼吸系統,導致肺水腫。短時間內吸入高濃度氨氣,可造成呼吸系統損害,甚至導致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鞣制工段可發生鉻等重金屬、甲醛危害。鉻及其化合物對人體具有免疫、神經、生殖和腎臟毒性及致癌性。甲醛是原漿毒物,吸入高濃度甲醛,可導致呼吸道水腫、支氣管哮喘;皮膚直接接觸甲醛,可引起皮炎、色斑、壞死。濕態染整工段可發生戊二醛、聯苯胺等危害。干態整飾工段可發生二甲基亞酰胺、苯等危害。二甲基亞酰胺會損害肝臟及泌尿、生殖等系統。苯具有遺傳毒性和血液毒性,以慢性毒性為主,被國際癌癥研究機構列為人類致癌物。
防范皮革加工過程中的職業病危害,勞動者個人要提高防護意識,遵守操作規程,正確合理使用個人防護服、防護眼鏡、防護面具、防護油膏、口罩、手套等勞動防護用品,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工作完畢,沖洗皮膚,嚴禁在車間內進食。沾染污物的口罩和工作服要經常清洗,不用手直接接觸苯等化學物,以防通過皮膚進入體內,以及對指甲和皮膚產生脫脂和腐蝕作用。企業要加強作業場所的通風,將有害作業與無害作業是否分開、高毒工作場所與其他工作場所隔離、工作場所與生活場所分開。此外,企業還要公示職業病防治的規章制度、操作規程、職業病危害應急措施和急救治措施等,依法為作業人員配備符合標準的個體防護用品,定期對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進行檢測、評價,做好從業人員上崗前、在崗期間、離崗前和應急時的職業健康檢查,并建立職業健康監護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