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脈血液采集作業指導書
靜脈血液采集作業指導書
1.目的
抽取靜脈血標本以做各項檢驗。
2.適用范圍
適用于本科做生化、免疫、血常規等項目所需血液標本的采集。
3.物品準備
止血帶、一次性墊巾、無菌棉簽、復合碘消毒液、一次性采血針、負壓真空管(數量和種類根據要求選取后檢查滅菌日期、有效期及有無漏氣)、試管架、編號筆、口罩。
4.檢驗申請單填寫要求
4.1 檢驗申請單用鋼筆填寫,使用正楷字,字跡清楚,填寫完整。
4.2 填寫內容包括:受檢者姓名、性別、年齡、臨床診斷、送檢標本、檢驗項目、標本采集年月日時、申請醫生及采樣者簽名。
5.操作步驟
5.1 查對檢驗申請單、受檢者姓名及是否已按醫囑準備,向受檢者解釋操作目的,以取得合作。在采血管上貼好與檢驗申請單相對應的標簽。
5.2 選擇血管,常用肘窩靜脈、肘正中靜脈、前臂內側靜脈,小兒可采用頸外靜脈、大隱靜脈。
5.3 在穿刺部位肢體下放一次性墊巾、止血帶。
5.4 用復合碘棉簽消毒穿刺部位。
5.5 在靜脈穿刺部位上方 4~7 厘米處扎止血帶,囑受檢者握緊拳頭,使靜脈充盈顯露。
5.6 穿刺:推薦使用真空采血技術。摘掉靜脈穿刺針上的保護套,進行靜脈穿刺,穿刺成功后,用貼好標簽的負壓真空管采集靜脈血,松開止血帶,受檢者松拳,用棉簽壓住進針處,拔出針頭,囑采血對象按壓 2~3 分鐘。
5.7 為受檢者整理衣袖。
5.8 采血完畢后,產生的醫療垃圾按規定分類處理。
6.注意事項
6.1 采血前應核對好姓名和檢驗項目,明確標本要求。
6.2 抗凝管收集血標本后,立即將試管輕輕顛倒 5~6 次,使血液與抗凝劑充分混勻。
6.3 一般生化、免疫檢驗用干燥非抗凝管收集標本,采樣量 3~5mL。若檢驗項目較多,應適當增加采樣量。
6.4 血常規檢驗用 EDTAK2 抗凝管收集標本,采樣量 0.5~1 毫升。
6.5 凝血四項、血紅蛋白電泳、3P 試驗用枸櫞酸鈉(0.2mL)抗凝管收集標本,采樣量必須準確,為 1.8mL。血沉用枸櫞酸鈉 0.4mL 抗凝,抽血 1.6mL。
6.6 高鐵血紅蛋白還原試驗(G6PD)以枸櫞酸鈉 0.2mL 抗凝,另加入葡萄糖 20mg,抽靜脈血 1.8mL,混勻。
6.7 糖化血紅蛋白測定需用肝素管抗凝。
6.8 血液粘度測定需同時抽取血常規、血沉和肝素抗凝血(5mL)三份樣本。
6.9 餐后,血糖、血脂可增加而影響測定結果,故一般應空腹抽血。有些食物成分:高蛋白、高脂及飲食可引起血中蛋白、血脂、尿酸增高;香蕉、咖啡等可引起尿中兒茶酚胺代謝產物的測定等。
6.10藥物影響:如異菸肼、慶大毒素、氨芐青毒素可使谷丙轉氨酶活性增高、咖啡因可使膽紅素增加。因此,建議檢查前幾天就停止使用有干擾的藥物,且申請單最好能注明近期用藥情況。
7.標本運輸及實驗前存放
:低溫條件 2~8℃或室溫運輸,1 小時內送檢。
1 小時內分離出血清,室溫放置不超過 4 小時,4℃保存不超過 8 小時,長時間保存需在冰凍條件下,且只能凍融 1 次。
8.附加檢驗項目申請
8.1 標本采集送出后需附加檢驗項目的,其申請應在標本采集當天上午 11 點 30 分以前電話通知實驗室。
8.2 附加檢驗項目申請為本檢驗科目錄外項目的需提前一天與檢驗科聯系,以便聯系其它實驗室進行檢測。
9.其它
如分析失敗,將對同一原始樣本進行檢驗。如仍不能發出報告者,分析原因并告知受檢者重新采樣檢驗。
10.相關文件
10.1采樣管理程序
10.2標本管理程序
11.相關記錄
篇2:動脈血液采集作業指導書
動脈血液采集作業指導書
1.目的
抽取動脈血標本,主要用做血氣分析。
2.適用范圍
適用于血氣分析所需血液標本的采集。
3.物品準備
止血帶、一次性墊巾、無菌棉簽、復合碘消毒液、注射器(數量和種類根據要求選取后檢查滅菌日期、有效期及有無漏氣)、試管架、編號筆、口罩。
4.檢驗申請單填寫要求
4.1 檢驗申請單用鋼筆填寫,使用正楷字,字跡清楚,填寫完整。
4.2 填寫內容包括:受檢者姓名、性別、年齡、臨床診斷、送檢標本、
檢驗項目、用藥情況、抽血時的體溫、是否用氧及其流量、標本采集年月日時、申請醫生及采樣者簽名。
5.操作步驟
5.1查對檢驗申請單、受檢者姓名及是否已按醫囑準備,向受檢者解釋操作目的,以取得合作。
5.2 采血時用 2~5mL 干燥注射器,按無菌手續抽取肝素抗凝素(lmL=1000U,生理鹽水配制)0.2mL,來回抽動針栓,使針管全部濕潤,將多余的肝素排出。
5.3 選擇血管,常用股動脈、肱動脈或橈動脈。
5.4 用復合碘棉簽消毒穿刺部位。
5.5 選擇動脈搏動最強處穿刺。
5.6穿刺
5.6.1 旋緊持針器上的針頭,摘掉穿刺針上的保護套,試穿刺針是否通暢。
5.6.2 進行動脈穿刺,穿刺成功后,采集動脈血 2mL,用棉簽壓住進針處,拔出針頭,囑采血對象按壓 2~3 分鐘。
5.7抽出后立即用一橡皮頭封閉針頭,隔絕空氣,將注射器重于手中
反復旋轉搓動即達抗凝,立即送檢。
6.注意事項
6.1 采血前應核對好姓名和檢驗項目,明確標本要求。
6.2采血中注意隔絕空氣,空氣中的氧分壓高于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低于動脈血,從而使血液中 pO2 及 pCO2 都改變而無測定價值。
6.3 立即送檢,血液不得放置過久,否則血細胞繼續新陳代謝,影響數據準確。
6.4 若靜脈采血,可將手及前臂浸人 45℃溫水中 20 分鐘,使局部靜脈血動脈化,穿刺時勿用壓脈帶,只能緩緩吸引。
6.5 也可將手指或耳垂(嬰兒取足跟、大趾或頭皮)毛細血管熱敷或按摩,充分動脈化,以容量 100µL~140µL 肝素化毛細玻管采血。針刺深度以血液自然流出為宜,收集時切忌氣泡引入毛細玻管。
7.標本運輸及實驗前存放
7.1 立即送檢。
7.2 如不能及時送檢,應放入冰水中保存(勿用冰快,以防細胞破壞溶血)。
8.其它
如分析失敗,將對同一原始樣本進行檢驗。如仍不能發出報告者,分析原因并告知受檢者重新采樣檢驗。
9.相關文件
9.1采樣管理程序
9.2標本管理程序
10.相關記錄
篇3:血液標本采集
血液標本采集
一、不同采血管的采集順序
血培養瓶;
檸檬酸鈉抗凝采血管;
血清采血管,包括含有促凝劑和/或分離膠;
含有或不含分離膠的肝素抗凝采血管;
含有或不含分離膠的 EDTA 抗凝采血管;
葡萄糖酵解抑制采血管。
注1:用于分子檢測的采血管宜置于肝素抗凝采血管前采集,避免可能的肝素污染引起PCR反應受抑。
注2:用于微量元素檢測的采血管宜充分考慮前置采血管中添加劑是否含有所檢測的微量元素,必要時單獨采集;不宜使用注射器采集。
二、真空負壓采血管類型及適用檢測范圍
三、特殊注意事項
使用蝶翼針且僅采集檸檬酸鈉抗凝標本時,宜棄去第一支采血管。被棄去的采血管用于預充采血組件的管路,無需完全充滿。
如使用注射器采血,血液從注射器轉注至真空采血管中的順序與真空采血系統的采集順序相同。不宜拔除真空采血管的膠塞,不宜對注射器針栓施加壓力,由血液自行流入采血管,直到血流停止,以確保正確的血液與添加劑比例,并減少溶血的發生。
特殊情況只能從靜脈留置管中采血時,對于凝血功能檢測宜棄去最初的5ml或6倍管腔體積的血液,對于其他檢測宜棄去最初的2倍管腔體積的血液。
含有添加劑的采血管在血液采集后宜立即輕柔顛倒混勻,混勻次數宜按照產品說明書的要求。不可劇烈震蕩混勻,以避免溶血。
四、血液標本無法正常采集時的處理
輕微調整進針位置。如采血針刺入靜脈過深,可略微抽出。如穿刺不夠,可將采血針向靜脈中略推入。不宜在不明靜脈走向時盲目探查。
如穿刺已成功,采集中途血流突然停止,可能是血管壁貼附了針孔,可將采血針旋轉半周。如懷疑真空采血管真空度不足,應及時更換采血管。
五、疑似動脈、神經損傷時的處理
在采血過程中,如穿刺部位快速形成血腫或采血管快速充盈,懷疑穿刺到動脈,立即終止采血并拔出采血針,按壓采血部位5min~10 min,直至出血停止。如需要,可在其他部位進行靜脈穿刺。
在采血過程中,如患者感到在穿刺部位近端或遠端有放射性的電擊樣疼痛、麻刺感或麻木感,懷疑穿刺到神經,立即終止采血并拔出采血針止血。如需要,可在其他部位進行靜脈穿刺。必要時可請臨床醫生對患者神經損傷程度進行評估及處理。
六、患者暈厥的應急處理
如患者在采血過程中出現暈厥,宜立即停止采血,拔出采血針止血;將患者置于平臥位,松開衣領;如疑似患者為空腹采血低血糖可予以口服糖水;觀察患者意識恢復情況及脈搏、呼吸、血壓等生命體征,如生命體征不穩定宜立即呼叫急救人員。有條件的單位可在采血點配置自動體外除顫儀,并培訓工作人員使用。
七、預防標本溶血
預防標本溶血注意事項如下:
消毒后穿刺部位自然干燥;
不可穿過血腫部位采血;
如使用注射器采血,宜確保針頭牢固地安裝在注射器上以防出現泡沫;
使用注射器時避免過度用力抽拉針栓;
輕柔顛倒混勻含有添加劑的標本。
八、拔針與穿刺點止血
先松開止血帶,從采血針/持針器上拔出最后一支采血管,從靜脈拔出采血針。拔出采血針后,在穿刺部位覆蓋無菌棉簽、棉球或紗布等,按壓穿刺點5min(止血功能異常的患者宜適當延長時間),直至出血停止。不宜曲肘按壓,會增加額外的壓力,導致出血、淤血、疼痛等情況發生風險的增加。如在正確按壓止血的前提下出現血腫或出血持續時間超過5min,可請臨床醫生對患者凝血功能進行評估及處理。
對于已形成的血腫或淤青,24h內可給予冷敷止血,避免該側肢體提拎重物,24h后可熱敷以促進淤血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