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某開發區特種設備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某開發區特種設備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2024-07-15 閱讀 2059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有效預防、及時控制和消除突發性特種設備事故的危害,最大限度地減少特種設備事故造成的損失,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發展,根據《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的要求,結合本區實際,制定本預案。

第二條本預案為衡水市質量技術監督局開發區分局處理本行政區域內特種設備事故應急救援工作的程序和組織原則。

第三條本預案所稱特種設備事故,是指在本行政區域使用特種設備的單位突然發生的,造成或可能造成重特大人身安全和財物損失的事故,包括以下事故:

(一)鍋爐爆炸事故;

(二)壓力容器(含固定、移動式)泄漏、爆炸事故;

(三)壓力管道泄漏、爆炸事故;

(四)電梯困人故障或由于剪切、墜落等原因造成人身傷亡事故;

(五)大型游樂設施人身傷亡事故;

(六)橋式起重機、門式起重機等起重設備造成的人身傷亡事故;

事故的具體標準,按國家或行業、地方的有關固定執行。

第四條特種設備事故應急處理工作,應當貫徹統一領導、專業分工、反應及時、措施果斷、依靠科學、加強合作的原則。

第五條各特種設備使用單位、有關檢驗機構,應當建立嚴格的特種設備事故防范和應急救援處理責任制,切實履行各自職責,積極配合處理事故應急搶險救援工作,保證特種設備事故應急處理工作的正常進行。

第六條在管委會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指揮中心的統一領導下,各級成員單位分工合作、各司其職、密切合作,快速、高效、有序的開展工作。

第二章?組織機構和職責

第七條衡水市質量技術監督局成立特種設備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

指揮長:孫永梅

成員:曹慧敏?童永強?

第八條指揮機構的主要職責

(一)接受市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指揮中心的領導和指導,配合中心組織調動本市特種設備事故應急救援力量和資源。

(二)組織檢查各特種設備應急救援機構的應急準備工作。

(三)組織或參與事故調查;

(四)定期組織《應急救援預案》的演練,根據變化的情況,及時提出組織機構和人員組成調整的意見,對《應急救援預案》進行修訂和補充。

第三章?預防和防范措施

第九條?電梯、大型起重機械、客運索道、大型游樂設施、鍋爐、壓力容器、壓力管道等特種設備的使用單位,應當根據本規定和本單位的實際,制訂本單位的特種設備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第十條?特種設備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應包括以下內容:

(一)本單位的特種設備數量、安裝位置分布情況;

(二)在日常運行使用過程中,可引發事故的故障類型、征兆、應對措施;

(三)進行特種設備事故應急救援指揮的組織機構、管理網絡及搶險救援隊伍;

(四)相應的設備操作人員、維修人員、部門主管、分管領導、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在處理重特大事故時的職責。

第十一條?電梯的使用單位必須委托具有電梯維修保養資格的單位對其電梯進行保養。

負責電梯日常維修保養的單位職責如下:

(一)應對其所保養電梯的日常安全運行負責;

(二)配備與其所保養電梯數量相匹配的工具、人員、交通工具,在接到電梯困人故障后30分鐘內趕到現場進行搶救;

(三)根據本單位的業務狀況、所保養電梯的技術特點制定本單位的搶險方案。

第十二條?各使用單位應根據本單位設備的特點和應急救援方案的規定,建立應急搶險救援機構并配備必要的設備、工具、救援物品等物資儲備。

第十三條?各使用單位應定期組織本單位的特種設備事故應急處理知識、技能的培訓和應急演習。

第四章?應對處理

第十四條?特種設備事故發生后,事故單位應當立即做到:

(一)按本單位應急救援預案的規定,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積極組織搶救,防止事故蔓延擴大;

(二)嚴格保護事故現場;

(三)立即向市政府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指揮中心報告,同時向市質監局特種設備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報告。報告內容為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單位、事故的簡要情況、傷亡人數、初步估計的直接經濟損失和已采取的應急措施等。

第十五條?特種設備事故發生后,事故單位的設備操作人員、維修人員、部門主管、分管領導、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應按照本單位的事故應急救援方案采取積極有效的搶救措施。事故單位主要責任人在搶險救援和事故調查處理期間不得擅離職守。

第十六條?在應急搶險救援過程中需要緊急調用物資、設備、人員和占用場地的,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阻攔和拒絕,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支持、配合并提供一切便利條件,所產生的費用原則上由事故單位負責。

第十七條?參加事故應急處理的工作人員,應當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并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進行工作。

第十八條?各單位應根據不同類型特種設備的性能、特點,和有可能發生的事故,不斷研究、探討,補充和完善專業應急措施,切實做到“安全第一,預防為主”,不斷提高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

第五章?應急救援預案的啟動程序

第十九條?分局接到報告后,應立即報告指揮長,同時向市、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和市政府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指揮中心報告,由指揮長決定啟動《應急救援預案》。

第二十條?根據指揮長的指令,立即組建現場救援組,明確現場組長、副組長及成員單位,并第一時間趕赴現場,實施現場救援工作和調查處理。

第二十一條?事故現場救援組到達后,根據市政府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指揮中心、特種設備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的命令,按照職責分工,立即開展救援工作,聽取事故發生單位的匯報,分析事故發生原因,制定搶險方案,并按分工組織實施。

第二十二條?專家組成員接到命令后,應立即趕赴現場,并為救援工作提供技術指導。

第二十三條?對于事故還在擴大,不能有效控制,特別是毒氣泄漏事故應立即報告省市政府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指揮中心。

第六章?指揮系統及通訊系統

區政府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指揮中心?

報警電話:2896116電話:2896116

市質監局特種設備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

報警電話:12365?電話:2189251

篇2:化工特種設備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化工企業特種設備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1.總則

1.1目的

為了有效預防、及時控制和消除突發性特種設備特大事故的危害,最大限度地減少風險傷害事故造成的損失,并使應急救援工作安全、有序、科學、高效的實施,特制定特種設備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1.2應急救援工作原則

特種設備事故應急救援工作應在以人為本、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前提下,貫徹統一領導、全員參與、分級負責崗位自救和社會救援相結合的原則。應急救援工作應響應及時、快速反應、規范有序、運轉高效。

1.3編制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國務院關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責任追究的規定》(國務院第302號令)、《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的決定》、《鍋爐壓力容器壓力管道特種設備事故處理規定》(國家質檢總局2號令)

1.4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特種設備,其中包括:壓力容器(反應釜)、電葫蘆、廠內車輛等特種設備可能發生的泄漏、爆炸,壓力管道泄漏、爆炸,以及電葫蘆、廠內車輛墜落、倒塌、碰撞事故。

2、事故應急處理程序

2.1組織指揮機構:

2.1.1消防安全負責人:***

2.1.2消防安全管理人員:***

2.1.3從業人員構成:***

A、滅火救援組(21)

組長:***

組員:***

職責:主要負責火場滅火、人員及物資的救援工作。

B、設備維護組(4)

組長:***

組員:***

職責:主要負責水、電、監控系統、消防設備的維修和保養、火場現場設備操作等。

C、疏散演練組(12)

組長:***

組員:***

職責:主要負責火場被困人員疏散、警戒、救護工作。

D、檢查巡查組(8)

組長:***

組員:***

職責:主要負責消防設施器材的各項檢查工作以及協助疏散組檢查火場被困人員有無疏漏及人、物救援工作。

E、宣傳培訓組(7)

組長:***

組員:***

職責:主要負責防火安全教育培訓、火場組織人員保護火災現場,防止殘火復燃,為調查火災原因提供情況等工作。

2.2消防安全管理人:由在崗人員擔任。

2.2.1任務:根據消防安全責任人的指令主要完成;

2.2.2啟動滅火設施進行撲救;

2.2.3通知有關領導前往火場進行組織指揮;

2.2.4通知其他人員帶來滅火器材、用具等前往火災現場請領任務;

2.2.5向著起火點和其他范圍發布疏散命令;

2.2.6通知場內值班電工及時切斷相關電源;

2.2.7向社會有關部門報告,請求協助和支援。

2.3廠內值班人員應確保24小時開通手機,切實做到召之即來,來之能戰。

3滅火、應急疏散預案程序

3.1報警

3.1.1任何人發現火災都必須立即報警,立即通知消防安全責任人。

3.1.2到達火警點后證實為火警的,立即用電話通知消防安全管理人。

3.1.3如果火勢已經較大,消防安全管理人應立即打開報警器或撥打119火警電話,同時通知全員。報警時應沉著冷靜、向接警人詳細提供火災的準確位置、什么物質著火、有無人員受困、目前火情、火勢情況等相關信息。如果是向消防部門報警還應報告起火點的準確位置、地址,并按照消防部門的指示通知人員消除消防車通道障礙并且到主要道路上去引導消防車進入。

4、應急疏散

4.1消防安全管理人在得知火場情況以后,必須立即作出進行部分區域或全部區域疏散命令。通知相關人員切斷電源,啟動消防泵;如果是車間發現火警,可能的情況下,應及時啟動車間排塵設備。

4.2相關人員通過廣播呼喊向疏散區域人員發出應急疏散命令,宣布疏散順序、指導疏散路線方向、安全出口位置、疏散方法和注意事項,并讓不需要疏散或未到疏散點的人員保持鎮定。

4.3各區域疏散小組成員應保持冷靜,按照指示的疏散順序引導區域人員有序的從安全出口疏散,對受傷和情緒不穩定的人提供幫助,到達安全地點注意清點人數。

4.4疏散區域外部疏散小組成員應打開安全出口,清理疏散通道上的障礙物,攜帶應急照明設備指引疏散方向。

5、火災撲救

5.1安全管理負責人到現場指揮滅火做到“三查”、“三看”。一查火場是否有人被困,二查燃燒什么物質,三查從哪里到火場最近。一看火、煙定方向、定火勢、定性質;二看建筑,定結構、定通路;三看環境,定重點、定戰力、定路線。

5.2確定火災策略、戰力分配上做到:堅持救人第一的原則,滅火救人同步進行,滅火部分主要把主力用于直接滅火上,同時以小部分力量在可能蔓延的地方,防止火勢乘隙擴大,當火勢已經擴大,就應以主力用于蔓延火勢或可能造成更大災害的方面。

6、組織全員進行滅火

6.1啟動消防水泵,滿足著火點的消防用水量,鋪設水帶做好滅火準備,視情況布置防水簾分區滅火。

6.2組織全員充分利用現有滅火設施及時開展自救工作,力爭降低財產損失。

6.3明確分工,在安全消防滅火總指揮的具體組織下,把責任落實到參加滅火的工作人員,負責引、送、查、接等工作。

6.4在消防隊剛到火場之后,全員均要聽從消防部隊領導指揮,并配合消防部隊進行供水、滅火。

6.5以上各項必須在著火后5至7分鐘內完成,并在1至3分鐘內組織現場人員對火災進行初期撲救。

7、應急方案的培訓和訓練

7.1技檢部每年12月制訂下一年度應急響應訓練計劃,報公司經理審批,并負責計劃的實施。

7.2生產技術部負責對應急小組成員以及重點防火崗位的人員進行本方案的培訓。

8、應急方案評審

8.1緊急事故發生后或演習結束后應對應急方案的適用性進行評審,視需要修改方案,報總經理審核批準后實施。

8.2安全生產委員會組織相關部門評審應急救援預案。

篇3:特種設備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特種設備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范例

為了積極應對可能發生的特種設備安全事故,高效、有序的組織事故應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的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根據《中華人民安全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總局令第2號公布的《鍋爐壓力容器管道特種設備事故處理規定》有關法律法規和晉城市特種設備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結合我*實際,特制定本預案。

一、預案范圍和事權劃分

(一)嚴重事故,是指造成死亡1―2個,或者受傷19人(含19人)以下,或者直接經濟損失50萬元(含50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以及無人員傷亡的設備事故。

(二)發生特種設備事故后,應急救援工作由事故發生地鄉(鎮)人民政府負責指揮和組織實施。縣屬企業發生特種設備事故后,應急救援工作由縣人民政府領導,企業負責指揮和組織實施,移動式特種設備在異地發生事故后,應急救援工作由事故發生地人民政府組織救援。

二、應急救援機構和職責

(一)應急救援領導組及其職責

為了加強對特種設備事故應急救援的組織,澤州縣質量技術監督局成立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領導組。

組長:縣質量技術監督局副局長

副組長:特監股股長

成員:特監股全體成員

主要職責:全面指導協調事故應急救援工作;指導制訂緊急管理辦法或特別措施;督促鄉(鎮)人民政府調用設備和人員;向縣政府和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報告事故救援情況。

(二)特種設備安全事故救援辦公室及主要職責

辦公室主任:z

主要職責:負責實施領導的決策;完成應急救援預案的日常工作;匯總報告事故情況;傳達領導組的各項指令。辦公室設在澤州縣質量技術監督局鍋檢股。組成人員為鍋檢股全體成員。

三、特種設備安全事故報告和現場保護

(一)特種設備事故發生后,事故發生單位,必須立即將發生事故的情況如實報告當地政府和縣質量技術監督局,并在12小時內寫出書面報告。

(二)事故報告內容

1、事故發生單位名稱

2、事故發生時間(年、月、日、時、分)

3、事故發生單位的行業類型,經濟類型,企業規模。

4、事故設備名稱

5、事故詳細經過,傷亡人數,直接經濟損失初步估算

6、事故原因

7、事故報告人,報告時間

(三)事故現場保護

凡與事故有關的物體、痕跡、狀態任何人不得隨意挪動和破壞。因搶救傷亡人員和防止事故擴大及疏導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動現場物體的,應通過拍照、繪圖等方式對事故現場做出標記和詳細記錄,妥善保存現場重要痕跡、書證、物證等證據。

四、應急反應

(一)特種設備事故發生后,迅速啟動應急救援預案。接到事故報告后,相關政府和縣應急救援組及有關人員必須立赴現場,迅速開展搶救工作。

(二)現場指揮由事故發生地政府領導負責,協調縣質量技術監督局和其它有關部門具體實施事故的處理工作。

(三)縣特種設備應急救援組負責搶險救援的指導工作,并向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報告搶險救援情況。

(四)縣特種設備應急救援組設立應急值班電話:3z

(五)特種設備安全發生一次死亡3―9人(含9人)或經濟損失100萬元(含100萬元)以上500萬元以下的事故,執行《山西省特種設備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發生一次死亡10人(含10人)以上或經濟損失巨大以及其它性質特別嚴重,產生重大影響的事故,執行《山西省特大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在發生特種設備安全事故后,事故發生單位應立即上報縣質量技術監督局,并配合縣局和當地政府進行組織救援工作。縣質量技術監督局根據事故情況。積極配合上級部門,組織調集特種設備技術人員和搶險機械參加現場搶險,并完成上級部門交付的其它工作任務,搞好救援工作。

五、其它事項

各特種設備使用單位要結合自身實際制訂相應預案,建立安全事故應急救援結構和隊伍,保證人員和裝備落實到位,要定期進行模擬演練,并將預案報縣特種設備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領導組備案。

在特種設備安全事故救援中,各相關單位負責人必須堅守崗位,認真履行職責。對于發生特種設備安全事故瞞報、謊報或拖延不報,造成事故進一步擴大,應追究事故單位、當地政府的責任;給國家和人民財產安全造成重大損失的,應追究其法律責任;對在應急救援中做出突出貢獻的,應給予表揚和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