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某煤礦井下火災現場處置方案

某煤礦井下火災現場處置方案

2024-07-15 閱讀 4297

1事故特征

a)礦井分為內因火災和外因火災,內因火災主要是煤層自燃,外因火災主要是設備著火。

b)內因火災多發生在采空區或通風不良的巷道中。外因火災多發生在機電硐室、采掘工作面或地面煤場中。

c)火災事故沒有季節性,一旦發生火災還可能會引起一氧化碳中毒、窒息或引發瓦斯煤塵爆炸,造成很的損失和人員傷亡。

d)火災的發生有一定的征兆一般表現為:

1)空氣溫度、濕度持續性升高,有時出現霧氣或巷道壁出汗。

2)巷道出現煤炭和坑木干餾的行列火災氣味。

3)自巷道流出的水和空氣溫度增高。

4)人體有不舒適感,如頭痛、悶熱、四肢無力等。

5)電器、電纜發熱,有膠皮味。

2應急組織與職責

a)應急自救組織形式及人員構成情況:

基層單位應急自救組織以班組為單位,由全班組人員組成。應急自救組織組長由班組長擔任,成員為全全體班組人員組成。

b)應急自救組織機構、人員的具體職責:

(1)應急自救組織組長職責

①負責察看事故性質、范圍和發生原因等情況,并快速報告給調度室。

②帶領全班組人員,開展自救、互救工作。

(2)應急自救組織成員職責

①在班組長的帶領下開展自救、互救工作。

②盡可能采取措施減少事故擴大,減小人員傷亡。

3應急處置

a)事故應急處置程序。

現場發生火災事故后,現場人員必須立即立撤退并向礦調度室匯報。

b)現場應急處置措施:

1、最先發現火災人員的處理程序

(1)最先發現火災人員應該立即根據現場情況判斷火勢情況,若現場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能立即撲滅或控制火勢,不使火災擴大時,應先救災后報告。若現場火災無法立即撲滅或火勢無法控制時,要在保證自身人身安全的情況下,盡可能查明火災性質、地點、范圍、著火原因,危害程度,威脅區域等情況,并立即匯報礦調度室?,F場不能保證人身安全時,必須立即撤離,撤離期間要切斷工作地點電源,并盡可能通知沿途受火災影響區域人員一同撤離到安全地點。人員撤離按以下路線執行:

a.掘進頭→6運輸巷→進石門→東大巷副巷→井底大車場→斜井→地面

b.掘進頭→提升下山→集中提升下山→斜井→地面

(2)撤離期間注意事項:

①事故地點進風側的人員,應迎著風流撤退;在事故地點回風側的人員,應立即戴好自救器,設法通過其它通道,盡快進入進風側或新鮮風流中。通過火煙區時,必須佩帶自救器,通過時不要飛跑和急促呼吸,應穩步走出危險區。

②盡量保持事故前的通風方式和風流方向。

③全礦井反風時,撤人路線按照如上相反方向執行。

④撤離前必須切斷事故范圍內電氣設備電源。

(3)滅火時必須注意的事項:

①不使瓦斯積聚,煤塵飛揚,以免造成爆炸事故。

②不致造成風流逆轉。

③不致危及人員安全。

④有助于阻止火勢擴大,抑制災情,創造接近火源的條件。

⑤油類著火時,嚴禁用水滅火,只能用沙子、二氧化碳干粉滅火器等滅火。

⑥撲滅電氣設備火災時,不可將人體或手持的用具觸及導線及設備,以防觸電。

c)事故報告的基本要求和內容:

報告事故時必須說明事故的地點、性質、嚴重程度、受威脅的人員數、可能影響的范圍是否擴大等。

d)報警電話:

調度室:

安全科:

篇2:井下火災事故作業現場應急處置方案

1、班組應急組織和職責

1.1班組應急組織

(1)應急小組

組?長:班長

副組長:副班長

成?員:當班上崗人員

(2)職責:

全面負責本班現場應急工作,應急措施宜貫和培訓。承擔自救、互救和避災職責,承擔第一時間報告預警信息和事故災害信息的職責,執行本班組現場預警處置和災害事故的現場應急處置方案,配合相關部門進行傷亡人員善后和安撫工作,配合有關部門進行調查處理,完成上級交辦的其他應急工作。

1.2班組人員應急崗位責任制

(1)組長

全面負責本班應急管理工作。根據相關預警處置方案,承擔第一時間報告事故預兆的職責,落實預警處置措施。在作業現場發生事故的情況下,承擔事故報告的職責,并按照相關預案的現場處置程序,承擔組織本班組現場人員的自救、互救和避災的責任。

(2)副組長

協助組長完成相關應急管理和應急處置工作;

(3)班組長

發現和報告事故預兆,落實預警處置措施。在發生事故的情況下,按照相關預案的現場處置程序,承擔組織本班組現場人員的自救、互救和避災的責任。

(4)關鍵崗位業務骨干

發現與本崗位相對的事故預兆,承擔第一時間預警信號報告的職責。在發生事故的情況下,協助現場應急指揮者進行自救和避災,不斷發現避災過程中出現的危險和危害。

2、班組作業現場應急處置方案

2.1分險分析

(1)井下火災事故災害危險性分析

火災會使風流中的氧氣濃度下降,產生大量的熱能、有毒有害氣體和粉塵;礦井火災如果發生在容易積存瓦斯的采空區、巷道高冒區,還存在誘發瓦斯爆炸的危險,嚴重威脅井下礦工的生命安全。

2.2作業現場應急處置的原則

(1)出現事故預兆和出現事故后,第一時間匯報,同時撤離人員的原則。

(2)匯報時要沉著冷靜,內容要準確完整、詳細客觀:地點、類型、影響區域、破壞程度、現場風流變化、作業人員數目、傷亡人員情況。

(3)現場班組長、重要崗位人員要承擔本班組人員撤離,自救互救和避災的現場組織指揮責任。

(4)安全撤離時要正確佩戴好自救器,迅速撤離災區,盡量低行。

(5)如因災難破壞了巷道中的避災路線指示牌、迷失了行進的方向時,撤退人員應朝著有風流通過的巷道方向撤退。

(6)在撤退沿途和所經過的巷道交叉口,應留設指示行進方向的明顯標志,以提示救援人員的注意。

(7)在唯一的出口被封堵無法撤退時,應有組織地進行災區避災,以等待救援人員的營救。

(8)進入避難硐室前,應在硐室外留設明顯標志,以便于救援人員實施救援。

(9)如硐室內,開啟壓風自救系統,可有規律地間斷地敲擊金屬物、頂幫巖石等方法,發出呼救聯絡信號,以引起救援人員的注意,指示避難人員所在的位置。

(10)積極開展自救互救,對于窒息或心跳呼吸驟停傷員,必須先復蘇、后搬運。復蘇方法為:立即將傷員移至新鮮風流中,使之盡快與有毒有害氣體隔離;將口中妨礙呼吸的東西去除,并將衣領、腰帶、上衣解開,脫掉膠靴,使呼吸系統和血液循環不致受阻;對窒息者進行人工呼吸;對出血傷員,要先止血、后搬運;對骨折傷員,要先固定、后搬運。

2.3危險源監控

(1)礦井使用裝備了KJ101N型安全監測監控系統。

(2)所有皮帶機頭回風側安裝煙霧傳感器,對皮帶運行狀況進行實施連續監測并進行早期預警。

(3)在硐室及總回風巷安設一氧化碳、溫度傳感器,對空氣溫度進行實時觀測并進行早期預警。

(4)在回風巷道安設CO、溫度傳感器,對礦井有害氣體、溫度進行實時觀測并進行早期預警。

(5)本區要對井下特別是區隊管理干部、工人要進行火災知識的教育,熟悉火災征兆如下:

①外因火災的征兆

⑴安裝帶式輸送機的巷道出現煙霧,一氧化碳濃度增加,其他氣體濃度異常。

⑵輸送機下浮煤較多的巷道出現煙霧,一氧化碳濃度增加,其他氣體濃度異常,局部溫度升高。

⑶機電硐室出現煙霧,一氧化碳濃度增加,其他氣體濃度異常,局部溫度升高。

⑷絕緣老化、漏電現象頻繁、負荷過大、溫度升高的電纜和其他電氣設備。

②內因火災的征兆

⑴巷道中出現霧氣或巷壁"掛汗".

⑵風流中出現火災氣味,如煤油味,松香味,臭味等.

⑶從煤炭自燃地點流出的水和空氣較正常的溫度高.

⑷當空氣中有毒有害氣體濃度增加時,人們有不舒服的感覺,如頭痛,頭暈,精神疲乏.

2.4預警行動

(1)外因火災比較直觀、煤層自燃發火事故初期不易發現,初期火勢較小,容易控制,現場人員應充分利用滅火器材或其它可能利用的滅火工具直接滅火;

(2)出現外因火災、煤層自燃發火事故必須及時匯報礦調度室。如果火災規模較大,現場人員不能直接撲滅火災時,應盡快將火災的地點、范圍、性質等情況向調度室匯報,并積極組織受火災威脅區域人員沿避災路線盡快撤離災區。

(3)調度室接到礦井發生井下火災事故的信息后,立即匯報值班礦領導和礦長,由礦長發布啟動應急預案的指令,通知有關部門、單位采取相應行動,預防事故發生或采取措施防止災害進一步擴大。

3、注意事項

(一)直接滅火應注意以下幾點:①要有充足的水量,應先從火源外圍逐漸向火源中心噴射水流;②要保持正常通風,并要有暢通的回風通道,以便及時將高溫氣體和蒸汽排除;③用水滅電氣設備火災時,首先要切斷電源;④不宜用水撲滅油類火災;⑤滅火人員不準在火源的回風側,以免煙氣傷人。

(二)要盡最大可能了解或判明事故的性質、地點、范圍和事故區域的巷道、通風系統、風流情況及火災煙氣蔓延的速度、方向,確定撤退路線和避災自救的方法。

(三)位于火源回風側的人員應迅速戴好自救器,盡快通過捷徑撤到新鮮風中去。佩用自救器撤離時,要求勻速行走,保持呼吸均勻,禁止狂奔和取下鼻夾、口具或通過口具講話;在佩用自救器時,因外殼碰癟,不能取出過濾罐,則帶著外殼也能呼吸,為了減輕牙齒的負荷可以用手托住罐體。

(四)如果在自救器有效作用時間內不能安全撤出時,應在設有儲存備用自救器的硐室內換用自救器后再進行撤退,或者尋找有壓風管路系統的地點,以壓縮空氣供呼吸用。

(五)撤退行動既要迅速果斷,又要快速有序,不得慌亂。撤退中應靠巷道有連通出口的一側行進,避免錯過脫離危險區的機會。

(六)如果巷道已經充滿煙霧,要迅速地辨認出發生火災的區域和風流方向,俯身摸著鐵道或鐵管有秩序地外撤。

(七)如果逆風或順風撤退都無法躲避著火巷道或火災煙氣可能造成的危害時,應迅速選擇合適的地點快速構筑臨時避難硐室,進行避災自救。

篇3:某井下火災事故現場處置方案

1事故特征

1.1火災事故,容易造成人員燒傷、窒息和中毒,燒毀設備,影響礦井或采區生產。

1.2事故發生的區域、地點

(1)外因火災發生地點主要有各類油脂及其他易燃物品存放地點、機電硐室等

(2)外因火災若發現及時,處理得當,不會造成很大的損害,若未及時發現或采取措施不得當,火災發展較迅速,可能造成嚴重的人員傷亡事故,甚至造成特別重大的事故;內因火災發生較緩慢,有明顯的征兆,一般不容易造成死亡事故。

(3)外因火災發生較突然,事故發生前,一般不會出現明顯征兆;內因火災是一個緩慢過程,事故發生前,①煤層的溫度、附近的空氣溫度和水的溫度都比正常高;②附近的氧氣濃度下降;③附近巷道的濕度增大;④附近巷道的壁面和支架表面出現水珠(煤壁出汗);⑤出現有毒有害氣體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各種碳氫化合物;⑥巷道中出現煤油、汽油、松節油和焦油等氣味;⑦人處于發火地區時有頭痛、悶熱、四肢無力等現象。

2應急組織及職責

1、當出現火災事故時,受影響區域單位的職工應在跟班隊長或班組長的帶領下將礦燈及食物集中,由有經驗的工人帶隊,沿避災路線方向迎著風流撤離災區,同時未受傷人員輪流照顧受傷人員,班組長指派專人負責沿途安全或尋找安全地點以待救援。撤離過程中,應盡量節約礦燈電量及食物,并不斷敲打管路、軌道等發出報警信號或沿途留下標記,當撤離路線堵塞人員無法撤出時,應選擇支護完整、接近水源和壓風管路的躲避硐等待救援,并不斷敲打巖幫發出報警信號等待救援。

3應急處置

3.1事故應急處置程序

當發生火災事故時,第一發現者在火災初起時期若火勢較小應立即使用現場材料進行滅火,將火源消滅,并同時通知現場負責人和其他人員,若火勢較大,無法現場撲滅火源時,現場負責人將火災信息報告給公司調度室,同時組織人員沿避災路線向安全地點撤離,調度室通知應急救援指揮部成員,啟動應急預案。

3.2現場應急處置措施

礦井中發生火災事故后,可能出現中毒、窒息、燒傷等傷員。救護隊到來之前,在場人員必須找到支護完整、通風正常的地點對這些傷員進行及時、合適的急救,其方法如下:

3.2.1對井下燒傷人員的急救:

⑴撲滅傷員身上的火,使傷員盡快脫離火源,縮短燒傷時間。

⑵保持傷員呼吸道通暢。傷員運離現場后,先放在空氣流通的安全地點,檢查呼吸和心跳情況。如有反常呼吸情況出現,可用布帶或膠布將胸廓暫時固定;口腔、鼻腔內有異物堵塞應立即清除以利通氣,必要時應進行人工呼吸等急救。

⑶糾正中樞缺氧,傷員出現煩躁不安,意識不清,嘴唇、指端紫紺等現象時應考慮為中樞缺氧,除保持呼吸通暢外,應立即給氧。

⑷止血。如有開放性損傷、骨折等,應及時加壓包扎或壓迫止血,度適當固定。

⑸鎮痛。井下瓦斯爆炸燒傷,多為淺Ⅲ度,有劇痛,條件允許時應使用鎮靜止痛劑,但必須根據傷情給藥防止掩蓋癥狀。

⑹保護創面。禁用一切衣物涂抹創面,以免燒傷水泡破損,以減少污染懷感染;尤其要注意運送過程的污染,在運送時,最好將傷員內衣脫去,用干凈衣物包裹,并注意保暖。如無條件,不要免強處理燒傷創面,在保暖的條件下急送醫院。

3.2.2對于中毒、窒息人員的急救

⑴盡快將傷員轉移通風良好的地點,取平臥位。

⑵松解傷員的衣褲,但要注意傷員的身體保暖。

⑶呼吸微弱的傷員應馬上進行人工呼吸。

⑷中毒傷員應多吸氧氣,在沒有得到氧氣之前,必須作人工呼吸。

⑸心臟停跳的傷員,應立即進行心臟擠壓搶救,以使傷員盡快復蘇。

⑹因二氧化氮、硫化氫、二氧化碳中毒人員,不能進行壓胸、壓背的人工呼吸,也不能進行施行心臟擠壓以免因傷員肺水腫而造成肺組織破壞。

⑺傷員的呼吸恢復正常后,送往醫院治療時,要用擔架抬送,要注意,傷員在未入醫院治療之前不能讓傷員自己行走。

3.3事故報告

事故報告應包括以下內容:發生事故的單位、經營類型及企業性質;事故時間、地點、類型;發生事故的簡要經過,約計遇險人數、直接經濟損失的初步估計;發生事故的原因、性質的初步判斷;事故搶救處理的情況和采取的措施;需要有關部門和單位協助事故搶救和處理的有關事宜;事故報告單位、簽發人和報告時間等。

4注意事項

4.1佩戴個人防護器具注意事項

①在井下工作時,當發現有火災時,必須立即佩用自救器,撤離現場。

②佩用自救器時,當空氣中一氧化碳濃度達到或超過0.5%,吸氣時會有些干、熱的感覺,這是自救器有效工作的正常現象。必須佩用到安全地帶,方能取下自救器,切不可因干、熱感覺而取下。

③佩用自救器撤離時,要求勻速行走,保持呼吸均勻。禁止狂奔和取下鼻夾、口具或通過口具講話。

④在佩用自救器時,因外殼碰癟,不能取出過濾罐,則帶著外殼也能呼吸,為了減輕牙齒的負荷可以用手托住罐體。

⑤平時要避免摔落、碰撞自救器,也不許當坐墊用,防止漏氣失效。

4.2使用搶險救援器材方面的注意事項

干粉滅火器使用注意事項

(1)環境溫度低于5℃時不宜使用。

(2)不得放置于高溫或劇烈振動的場所。

(3)避免直接撞擊。?

(4)非指定人員,任何人都不得隨意挪動。

(5)投擲時,不得舉過頭頂用力擲出,應垂手平投。

(6)任何時候都不能將滅火器在胸前擺弄或操作,以免造成不測。

4.3采取救援措施方面的注意事項

①在搶救過程中,應加強監測、檢查瓦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害氣體濃度的變化,應有排除有害氣體的措施,并有測風員在現場隨時進行測風和調風。保證正常的風流方向和合理的風量。

②在搶救事故期間,應隨時向礦調度室匯報災區狀況和救災工作的進展情況(如現有搶救力量,人員的情緒及身體狀況,救災的現有條件,事故發展趨勢及后果,所采取的措施及取得的效果等),并對下一步搶救工作的開展提出意見和建議。

4.4現場自救互救注意事項

①一般不在無供風條件的煙霧巷道中停留避災或建立臨時避難硐室,應佩戴自救器,采取果斷措施迅速撤離有煙霧的巷道。

②在自救器使用超過有效防護時間或無自救器時,應將毛巾潤濕后堵住嘴鼻并尋找供風地點,然后切斷或打開巷道中壓風管路閥門,或者是對著有風(必須是新鮮無害的)的風筒呼吸。

③一般情況下不要逆煙撤退。但只有逆煙撤退才有爭取生存的希望時,可以采用這種撤退方法。

④在煙霧大、視線不清的情況下,應摸著巷道壁前進,以免錯過通往新鮮風流的聯通出口。

⑤煙霧不大時,也不要直立奔跑,應盡量躬身彎腰,低著頭快速前進;煙霧大時,應貼著巷道底和巷壁,摸著鐵道或管道等快速爬行撤退。

⑥無論在多么危險的情況下,都不能驚慌失措、狂奔亂跑。應用巷道內的水浸濕毛巾、衣物或向身上淋水等辦法降溫;用隨身物件遮擋頭面部,防止高溫煙氣的刺激。

4.5現場應急處置能力確認和人員安全防護注意事項

事故發生后,現場負責人要勇敢承擔起現場救災職責,同時做到以下幾點:

①認真組織。

②沉著冷靜。

③遵循原則。

④隨機應變。

⑤及時聯絡。

⑥團結互助。

4.6應急救援結束后注意事項

應急救援結束后,應立即對災區進行一次徹底檢查,杜絕火源,并對人員進行一次全面清點,做好救援結束后的善后和安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