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泄漏事故緊急預案格式
一、險源分析
氨為二級毒性,在空氣中濃度達到0.04%,機會感到強烈的刺激性氣味,當氨的濃度在0.5~1%時,人在環境中停留30分鐘就會患重癥或死亡;當氨的濃度達到15.2~27%時,遇著明火即有爆炸的危險。
制冷裝置發生氨泄漏情況大致有兩種,一類屬于輕微漏氨,是由于零部件的磨損和填料墊片老化,以及連接螺栓松動引起的,如密封件、法蘭和氣缸等結合處的漏氨。另一類是屬于嚴重漏氨,即事故性漏氨,主要是操作者違章操作、工作失職(沒有按時巡回檢查)以及維修不當所引起的。如:嚴重的是沖程引起壓縮機損傷破裂;操作調整不當,是制冷系統壓力升高,引起管道或容器爆裂;液面指示器玻璃管受到意外碰撞或其他原因而破裂,造成大量漏氨。
二、應急計劃
1,應急組織指揮組
組長:
成員:
2,報告和聯系程序
報告程序:若遇到泄漏情況,是輕微漏氨,發現人員立即向車間主任和值班技工報告,接報人員要立即組織處理,并于處理結束后及時做好處理情況記錄。如果屬于嚴重泄漏,要立即報告動力設備水電部經理,由動力設備水電部經理組織應急指揮組成員處理,同時報告公司領導。
聯絡部門及電話:
三、預防措施
1,對操作人員進行專業技術培訓,并取得相關部門發放的特種作業操作證。
2,加強對操作人員的工作責任心和專業技能的培養,操作和維護保養過程中嚴格遵守有關安全操作規程,制冷操作工工作責任心不強的員工不得上崗。
3,制冷機房配備氨用防毒面具、橡膠手套急救護用品,并存放在專用位置。
4,配置排風設備,定期對各壓力表和安全閥進行校驗。
5,制冷機房嚴禁抽煙,在制冷機房門口張掛安全警示標識。
6,嚴格危險作業審批制度,凡在制冷機房內進行動火作業,必須經由制冷主管審批后方可實施。
四、響應措施?
1,泄漏發生后,根據泄漏點位置,立即采取措施降低泄漏點的壓力,減少泄漏,必要時停止壓縮機運行、切斷機房電源。
2,按照報告程序立即報告,組織搶險人員穿戴好防毒面具、找準部位采取有效方法,防止氨氣大面積擴散。
3,根據實際情況,切斷相關閥門,將其降壓排空。
4,待機房內氨氣濃度降到安全標準以下后再進行修理或補焊。
5,如有人因氨氣中毒,用硼酸水滴鼻、漱口,并給中毒者飲入0.5%的檸檬酸(如無檸檬酸,可用白糖水代替),切勿飲白開水,因氨易溶于水會助長氨的擴散。
6,當氨液濺到皮膚上時,用水或2%硼酸水沖洗皮膚,水溫不得超過35℃,再涂上凡士林或植物油脂。
五、現場保護
1,事故發生后應立即劃定安全警戒區域并組織相關人員認真包護事故現場,繁育事故有關的物體、痕跡、狀態均不得破壞。
2,成立總經理牽頭,由生產、動力、安全等部門人員組成的事故調查組,配合有關部門收集相關證據,分析事故原因。
篇2:某制冷車間氨泄漏應急預案
一、目的
為了預防和減少因氨泄漏導致人員傷亡或事故擴大,根據國家相關法律文件精神,特制訂本預案。
二、右砂系統基本情況
右岸砂石加工系統及砼拌和系統位于壩址下游右岸大沙溝下游側,EL.1028~EL.1130高程之間,工程于20**年元月開工,砂石加工系統和(2*3)砼拌和系統(一期工程)已于20**年12月24日全面投產。混凝土拌和系統主要承擔導流洞、泄洪洞、引水發電系統、水墊塘、二道壩等工程所需的常態混凝土和低溫混凝土的生產任務,生產總量約247.73×104m3,其中預冷砼90.43×104m3系統小時生產能力為300m3/h,設一座HZ150-F3000型(2*3)混凝土拌和站和一座HL240-4F000(4*3)型混凝土拌和樓,本制冷系統為4*3拌和樓配套設施。其中制冷系統包括制冷氨壓車間及制冰車間,制冷系統設在EL1028平臺,片冰采用風送上樓,系統總裝機容量為350×104kcal/h(-15/+30標準工況),氨液容量為12t。制冷系統消防用水由EL1070事故備用水池提供,制冷系統使用的電源為系統電源。
三、氨液的危險性辯識
氨對人體具有較大的毒性,氨會刺激人的眼睛和上呼吸器官,氨液飛濺到人體皮膚會引起腫脹以至燙傷;其次,當氨氣在空氣中濃度達到0.3%~0.6%時,人呼吸后會窒息、昏迷以至死亡。氨濃度達到16%~25%時,遇到明火會發生爆炸。根據危險程度的劃分標準,危險程度應劃分為1級。
四、應急救援組織機構
根據氨泄漏事故處置應急救援預案的特點和要求,設立應急救援指揮部。指揮部根據應急救援預案的需要設施救組、支援組、警戒組、綜合組等四個小組。氨泄漏事故處置應急救援預案組織機構見圖(略):氨泄漏事故處置應急救援指揮部各組織機構工作職責:Ⅰ、總指揮:工作職責:全面負責氨泄漏事故處置應急救援期間的各種重大決策和對外關系,負責對氨泄漏事故處置應急救援質量、安全、進度目標的實施進行控制,協調應急救援小組的關系,是氨泄漏事故處置應急救援過程中的最高指揮。Ⅱ、副總指揮:工作職責:協助總指揮全面負責氨泄漏事故處置應急救援期間各種重大決策的制訂、實施以及實戰演練過程中內外關系的協調,協助總指揮對氨泄漏事故處置應急救援的質量、安全和進度實施控制。Ⅲ、綜合組:相關要求:(1)清楚制冷車間周圍建筑格局及道路情況;(2)清楚制冷車間周圍所有消防設施的放置地點;(3)熟練掌握消防設備的保養維護與操作方法;(4)清楚氨蔓延的走勢;(5)清楚指定的逃生路線;(6)熟悉項目部通信設備的所在地和使用方法。工作職責:在組長帶領下組織搶險所用材料、器械,在現場分發臨時勞保用品;向相關單位通報事故情況,請求公司消防隊和急救中心支援,并派人引導消防車、救護車進入搶險現場;Ⅳ、警戒組:相關要求:(1)清楚制冷車間周圍建筑格局及道路情況;(2)當發生險情時,警戒人員應迅速到達警戒位置,執行警戒任務,同時疏導他人逃生;(3)在警戒線負責攔阻無關人員和車輛進入搶險現場。工作職責:在組長帶領下引導周圍人員疏散、撤離至安全區域,建立警戒區域(敷設黃黑帶,建立事故半徑100米警戒區域),對事故現場進行警戒,維護事故現場秩序,保衛事故現場。Ⅴ、支援組:相關要求:1)負責清除障礙物人員:①清楚制冷車間周圍建筑格局及道路情況;②熟練掌握消防設備的保養維護與操作方法;③清楚氨泄漏的走勢;④清楚指定的逃生路線。(2)負責水源人員:①清楚水源與抽水馬達開關所在;②清楚水壓狀況;③平時經常檢查通水管道,防止堵塞;④清楚指定的逃生路線。(3)負責電源截斷人員:①清楚項目部供配電接線情況;②清楚指定的逃生路線。工作職責:在組長帶領下清除障礙物;敷設消防水帶、安裝開花水槍,對漏氨部位進行噴水稀釋,協助施救小組進行施救工作。Ⅵ、施救組:相關要求:(1)接受應急救援工作,熟知一般人身搶救知識;(2)熟悉制冷車間工藝流程、熟練掌握各種設備、閥門、操作方法及操作程序。(3)熟練掌握空氣呼吸器等防護用具的操作和使用方法。(4)清楚指定的逃生路線。工作職責:在組長帶領下摸清事故情況,采取緊急措施,完成氨泄漏事故處置及模擬人身救援任務。五、資源配置
5.1、氨泄漏事故處置應急救援設備物資資源配置氨泄漏事故處置應急救援設備物資資源配置見表一表一?氨泄漏事故處置應急救援資源配置序號名稱型號規格單位數量備注1救援、指揮車皮卡輛1項目部2消防車輛23救護車輛1急救中心4空氣呼吸器套2項目部5防毒面具套10項目部6防護服套2項目部7開花水槍只3項目部8消防水帶米300項目部9黃黑帶米200項目部10乳膠手套雙20項目部11毛巾條100項目部12酸性飲料瓶100項目部3.2、氨泄漏事故處置應急救援人力資源配置總指揮:副總指揮:施救組:(6人)組長:成員:支援組:(12人)組長:成員:警戒組:(12人)組長:成員:綜合組:(13人)組長:成員:
六、救援程序
第一步:救援總指揮王晶文下達救援命令;第二步:救援過程制冷車間現場當班值班人員發現氨泄露立即撥打電話報現場施工調度室(電話:0883-4912063),由當班值班調度向總指揮(或副總指揮)報告氨泄漏部位及原因,同時通知EL:1045C區配電室值班人員切斷制冷系統總電源,總指揮(或副總指揮)根據險情情況,按照預案措施發布施救指令,同時召集副總指揮趕到指揮部商量對策。副總指揮王鵬、何毅、黃玲接受指令后趕赴事故現場組織施救。根據分工,副總指揮王鵬召集施救組和支援組組長布置搶險方案;副總指揮何毅召集綜合組和警戒組組長布置任務和警戒方案,副總指揮黃玲根據指示逐級向小灣建設公司報告或求援,聯絡醫療急救和消防部門。聯系電話:小灣建設公司保衛處:0872-8778110;小彎建設公司安監室:0872-8778589;小彎建設公司工程部:0872-8778165;外部急救電話:醫療急救:0872-8775120;警戒組組長韓寶臣接受警戒任務后,安排小組成員李福安和陳繼新趕赴拌和廠大門口、曾昭祥趕赴EL:1050平臺、陳國忠和謝文川趕赴EL:1010水泵房、申恩國和閻靜亮趕赴EL:1028公路處、劉杰和狄杰鵬趕赴EL:1130建立警戒區域(警戒區域內禁止吸煙、明火、無線電通訊);疏散警戒區內非施救人員,禁止閑雜人員、保證救援車輛順利進入警戒區。綜合組組長楊志指示李志強、張渝輝、陳新、倪勇剛到倉庫組織消防救護物資(裝車完畢后倪勇剛、李志強開車將消防救護物資運送到救護現場,劉經寬到指揮部待令);趙國強在指揮部負責對外聯絡;陳文建、苗振川開車引導消防車、救護車到指定位置;康應春、李晉達(郭子晗、師忠耀協作)到施救現場分發臨時勞保用品,張渝輝、陳新分別打開消防箱準備敷設消防水帶,李志強趕赴水處理車間開啟管路增壓水泵。支援組組長劉成虎接受任務后,將支援組分為三個小隊,一隊由蔣力波負責,帶領呂久文、王印敷設消防水帶(綜合組張渝輝協助,敷設完后巡視、檢查、校正水帶),布設完畢后蔣力波安裝開花水槍并持槍,呂久文協助,王印開閥門(開完閥門后,立即協助扶持水帶),立即從側小門對漏氨部位進行噴水稀釋,降低氨濃度,保護施救小組進行施救工作;二隊由許望浩負責,帶領何軍、劉全峰、敷設消防水帶(綜合組倪勇剛協助,敷設完后巡視、檢查、校正水帶),布設完畢后何軍安裝開花水槍并持槍,劉全峰協助,許望浩開閥門(開完閥門后,立即協助扶持水帶),立即從側大門對漏氨部位進行噴水稀釋,降低氨濃度,保護施救小組進行施救工作。三隊隊由萬從理負責,帶領王海軍、尹桂保、劉偉強敷設消防水帶(綜合組李志強協助,敷設完后巡視、檢查、校正水帶),布設完畢后王海軍安裝開花水槍并持槍,劉偉強、尹桂保協助,甘敏開閥門(開完閥門后,立即協助扶持水帶),立即從正門對漏氨部位進行噴水稀釋,降低氨濃度,保護施救小組進行施救工作。施救組組長王大力接受任務后(穿戴好防護服裝,佩帶好呼吸器及施救工具,按指令進行施救),將施救組分為三個小隊,周昌凱、邵山在支援一隊協作下,進入車間查漏;李子玉、管建強在支援二隊協作下,進入車間查漏,查到漏點后立即撤出車間向王大力匯報,王大力帶管建強進入車間進行止漏、堵漏,堵漏結束,事故得到有效控制,支援組繼續在車間內噴水稀釋10分鐘后,撤出車間,救援人員清理現場,救援結束。
七、社會支援當發生較大氨泄露事故,項目部無法獨立進行搶險、救援時,應及時報小灣建設公司及小灣公司保衛處,請求社會支援。
八、應急救援搶險信息發布負責人及事故評估工作
1、氨泄露應急搶險信息的發布由項目部總經理王晶文負責。
2、氨泄露事故在搶險完成后,項目部應組織專門機構對事故后的現場清除,整理并對事故進行評估。
篇3:某液氨泄漏安全事故應急預案
1.總則
1.1.為提高應對和處置突發性安全事故能力,及時、有序、科學、有效地組織應急救援,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保證企業安全,維護社會穩定。本著“自救為主、統一指揮、分工負責”的原則,根據單位實際,制訂本安全事故應急預案。
1.2.編制依據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國家安全生產事故災難應急預案》、《職業病防治法》、《消防法》、《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和《河南省安全生產條例》等法律法規及有關規定,制定本預案。
1.3.本預案適用于銅板帶廠生產過程中突發液氨泄漏安全事故的處理。
2.管理職責(略)
3.管理內容與要求(略)
4.應急響應
4.1.液氨泄漏的現象:液氨泄漏時,從泄漏處冒出大量的煙霧,周圍環境有強烈的刺激性氣味;泄漏處的設備、管線發冷,嚴重時結冰。
4.2.液氨泄漏的原因
4.2.1.液氨儲罐破損;
4.2.2.液氨儲罐的出口閥門密封不嚴泄漏;
4.2.3.各接頭及壓力表的安裝處密封不嚴泄漏。
4.3.液氨泄漏的處置措施
按程序報告公司應急救援總指揮部,報警電話:、。并立即采取:
4.3.1.疏散人員至上風口處,并隔離至氣體散盡或將泄漏控制住;
4.3.2.切斷火源,必要時切斷污染區內的電源。
4.3.3.開啟消防水及噴林裝置對泄漏部位進行噴淋。
4.3.4.應急人員佩帶好液氨專用防毒面具及手套進入現場檢查原因。
4.3.5.采取對策以切斷氣源,或將管路中的殘余部分經稀釋后由泄放管路排盡。
4.3.6.在泄漏區嚴禁使用產生火花的工具和機動車輛,嚴重時還應禁止使用通訊工具。
4.3.7.參與搶救的人員應戴防護氣勢手套和液氨專用防毒面具。
4.3.8.逃生人員應逆風逃生,并用濕毛由、口罩或衣物置于口鼻處。
4.3.9.中毒人員應立即送往通風處,進行緊急搶救并通知專業部門。
4.4.液氨儲罐泄漏處理
4.4.1.液氨儲罐的處理:液氨儲罐的出口閥門泄漏可能的原因為閥門處的填料閥門泄漏。處理方法是戴好防護面具及手套用消防水進行掩護將出口處的閥門關死如果仍然泄漏就需一直保持噴水,直到泄漏完畢。
4.4.2.連接管路泄漏處理:對從液氨儲罐之后的泄漏,必須先關死液氨儲罐的出口閥門,再進行連接處泄漏的處理,如果仍然泄漏就需用消防水進行長期噴水。
4.5.現場防護器材配置:防護服、空氣呼吸器、防護手套、液氨專用防毒面具、急救藥品等。
4.5.1.防護器材:消防水帶、水槍(霧狀水槍)、消防栓專用扳手、防護手套、液氨專用防毒面具。滅火劑可采用:霧狀水、抗溶性泡沫、二硫化碳、沙土。
4.5.2.環境要求:液氨區域嚴禁使用明火作業。
4.5.3.人員要求:作業人員懂得液氨的理化特性,嚴格按操作規程進行作業;熟悉應急處理措施,能及時有效的處理液氨的泄漏事故;消防人員須戴防毒面具,穿防護服。在上風處滅火。
4.6.大量氨泄漏危害特點
4.6.1.中毒:由于儲罐內壓力較高,泄漏到空氣中,液氨迅速蒸發,而且蒸發速度非常快,會迅速占據空間,大量氣氨在空氣中蔓延,會使人中毒。
4.6.2.著火:大量泄漏的氨氣,如遇上明火,會發生燃燒。
4.6.3.爆炸:大量泄漏的氨氣,沒有接觸到明火,或者沒有在空氣中達到爆炸極限,暫時不會爆炸。但當達到爆炸極限時,遇到明火,就會發生爆炸。
4.6.4.灼傷:液氨或高濃度氨可致眼和皮膚灼傷。
4.6.5.凍傷:液氨從容器內泄漏出來后,由于壓力變化,液氨開始氣化,同時吸收熱量,使周圍溫度下降,如接觸人員,易造成人體皮膚凍傷。
4.7.泄漏的健康危害
4.7.1.侵入途徑:吸入、凍傷。
4.7.2.健康危害:低濃度吸入對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濃度可造成組織溶解性壞死,引起化學性肺炎及灼傷。
4.7.3.急性中毒:輕度者表現為皮膚、粘膜的刺激反應,現出鼻炎、喉炎、氣管炎;可能有角膜及皮膚灼傷。重者出現喉頭水腫、聲門狹窄呼吸道粘膜細胞脫落、氣道阻塞而窒息,可有中毒性肺水腫和肝損傷。氨可引起呼吸停止。如濺入眼內,可致晶體渾濁,角膜穿孔,甚至失明。
4.8.急救措施
4.8.1.將患者移到新鮮空氣處。
4.8.2.呼叫120或者其他急救醫療服務中心。
4.8.3.皮膚或眼睛不慎于接觸到該物質要立即用清水進行沖洗至少20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