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氨泄漏安全事故應急預案格式

氨泄漏安全事故應急預案格式

2024-07-15 閱讀 4207

1目的

為提高應對和處置突發性安全事故能力,及時、有序、科學、有效地組織應急求援,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本著“自救為主、統一指揮、分工負責”的原則,根據單位實際情況,制定本安全事故應急預案。

2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本單位范圍區域突發氨泄漏安全事故的處理。

3基本情況

3.1企業情況

名稱:武漢梁子湖水產品加工有限公司

地址:武漢市江夏區大橋新區國家農業工業園

公司創于2009年6月,2011年11月投入使用,公司占地面積151畝,一期建成庫房面積2萬余平方米,設備用房1000平方米。現有員工180人。公司現有制冷設備8臺套,制冷范圍為速凍:-40℃,冷卻物儲藏間:-23℃,制冰產量:60T/D。本公司制冷使用介質為氨(R717)。

3.2危險區域

3.2.1制冷機房?設備、管道存在爆炸、液氨泄漏事故

3.2.2冷藏庫區?設備、管道存在爆炸、液氨泄漏事故

3.2.3制冰間?設備、管道存在爆炸、液氨泄漏事故

3.2.4魚糜及制品分廠?設備、管道存在爆炸、液氨泄漏事故

4組織機構

4.1組成人員

?根據公司安全領導小組成員確定(詳見公司安全領導小組名單)。為適應應急處理需要,將現場人員分為:企業主要負責人、值班負責人、當班負責人、當班員工。

4.2主要職責

4.2.1企業主要負責人(根據企業實際情況,事故現場若設現場總指揮,總指揮應由企業安全負責人擔任)

4.2.1.1指揮事故應急處理,確定在場員工每人職責,擔負營救、搶修、維持秩序、后勤服務等組織協調工作。

4.2.1.2組織營救受害人員,轉移、撤離、疏散可能受到事故危害的人員和重要財產。

4.2.1.3劃定事故現場的警戒范圍,防止事故危害擴大。

4.2.1.4必要時,向110報警或者向有關部門請求應急求援,并協助有關部門應急救援工作。

4.2.1.5決定其他重大應急救援事項。

4.2.2值班負責人

4.2.2.1協助企業主要負責人工作。

4.2.2.2企業主要負責人不在時,代行企業主要負責人職責。

4.2.3當班負責人

4.2.3.1事故發生后,查明原因、營救受害人員、控制事故等,處理可處理的事項。

4.2.3.2迅速向值班負責人或企業主要負責人報告。

4.2.3.3接受企業主要負責人指令(或現場總指揮)。

4.2.4當班員工

4.2.4.1事故發生后,營救受害人員、控制事故等,處理可處理的事項。

4.2.4.2迅速向當班負責人或值班負責人或企業主要負責人報告。

4.2.4.3服從分配、積極負責、不得逃避。

5事故報警

5.1企業內任何人一旦掌握安全事故征兆或發生安全事故的情況,應迅速向上一級或最高負責人報告;必要時,企業負責人向110報警,并應通過電話等形式向當地政府、安監、公安、質監、環保等有關部門報告。

5.2安全事故發生后,必須在第一時間上報事件的基本情況。報告內容:發生事故的企業名稱、聯系人和聯系電話;發生事故的地點和時間(年、月、日、時、分);發生事故的簡要經過、傷亡人數以及涉及范圍;發生事故的設備名稱、類別、性質、原因的初步判斷;事故搶救處理的情況和采取的措施;需要有關部門和單位協助搶救和處理的有關事宜。

6應急處理

6.1自行處理

6.1.1根據發生事故的具體情況,當班員工、當班負責人、值班負責人、企業負責人按照制定的不同事故處理方案組織開展自救,防止事故蔓延,消除事故,并及時報告和報警。

6.1.2因搶救人員、控制事故、消除事故、恢復生產而需要移動現場物件的,應當做好標志,采取拍照、攝像、繪圖等方法詳細記錄事故現場原貌,妥善保存現場重要痕跡、物證。

6.2救助處置

難以控制和消除事故,由外部單位、政府部門趕到并組織開展處理時,企業負責人及員工應積極配合;報告事故發生情況、自行處置情況、目前情況等。

7保障措施

7.1通訊保障

?當班員工、當班負責人、值班負責人、企業只要負責人和單位應配備必要的通訊設備,并確保通訊設備完好和聯絡通暢。當聯系電話號碼發生變更時,應互相通報。公示報警電話和應報告部門名稱。

7.2器材保障

配備必要人員救治、防毒、堵漏、滅火等事故用品和器材。

7.3知識保障

7.3.1接受和自行經常性地進行安全培訓教育,提高安全意識。

7.3.2定期或不定期進行事故應急演練,提高人員救治和事故處置能力。

附件:

附件1

公司電話?027-

公司領導電話?總經理?何秋生?

副總經理?黎鳴放?

公司安全責任人?肖裕寶?

附件2

報警電話

公安110消防119急救120

附件3

人員救治

一、現場營救

1、救護者應做好個人防護,進入事故區營救人員時,首先要做好個人呼吸系統和皮膚的防護,佩戴好氧氣呼吸器或防毒面具、防護衣、橡皮手套。

2、將被氨熏倒者迅速移至溫暖通風處,注意傷員身體安全,不能強拖硬拉,防止給中毒人員造成外傷。

二、中毒急救

將中毒癥頸部紐扣、胸部紐扣和腰帶松開,保持中毒者呼吸暢通,注意中毒者神態,呼吸狀況,循環系統的功能及心跳變化,同時用2%硼酸水給中毒者漱口,少喝一些檸檬酸汁或3%的乳酸溶液,對中毒嚴重不能自理的傷員,應讓其吸入1-2%檸檬酸溶液的蒸汽,對中毒休克者應迅速解開衣服進行人工呼吸,并給中毒者引用較濃的食醋。嚴禁飲水。經過以上處治的中毒人員應迅速送往醫院診治。

三、沾氨處理

1、眼:切勿揉搓,可翻開眼皮用流動水或2%硼酸水沖洗眼并迅速開閉眼睛,使水充滿全眼。

2、對于鼻腔、咽喉部位,向鼻內滴入2%硼酸水,并用硼酸水漱口,可以喝大量的0.5%檸檬酸水或食醋,以免助長氨在體內擴散。

3、對于皮膚,應脫掉占有氨的衣、褲,用水和2%硼酸水沖洗受影響的部位,被燒傷的皮膚應暴露在空氣中并涂上藥物。

經過以上處治的人員應迅速送往醫院診治。

四、人工呼吸

最好采用口對口呼吸式,其方法是搶救者用手捏住中毒者的鼻孔,以每分鐘12-16次的速度向中毒者口中吹氣,同時可以用針灸扎穴進行配合,其穴位有人中、涌泉、太沖。

人工復蘇胸外擠壓法:將患者放平仰臥在硬地或木板上,搶救者在中毒者一側或騎跨在中毒者身上,面向中毒者頭部,用雙手的沖擊式擠壓中毒胸腔下部部位,每分鐘60-70次,擠壓時應注意不可用力過大,防止中毒者肋骨骨折。

附件4

事故處理方案

一、氨壓縮機發生漏氨事故

1、氨壓縮機發生漏氨事故后,先切斷壓縮機電源,馬上關閉排氣閥、吸氣閥(雙極氨壓縮機應同時關閉二級排氣閥及二級吸氣閥)。如正在加油,應及時關閉加油閥。

2、應將機房運行的機器全部停止,操作人員發現壓縮機漏氨時立即停機并根據自己所處位置,在關閉事故機時順便將就近運行的機器斷電。

3、如漏氨事故較大,無法靠近事故機,應到室外停機,停機后立即關閉所有油氨分離器進氣閥及與事故機吸氣相連的低壓循環桶出氣閥。

4、迅速開啟氨壓縮機機房所有的事故排風扇。

5、在處理事故時,用水管噴澆漏氨部位,使氨與水溶解,注意壓縮機電機、電器的防水保護。

二、壓力容器漏氨事故

處理此類事故,原則是首先采取控制,使事故不再擴大,然后采取措施將事故容器與系統斷開,關閉設備所有閥門,漏氨嚴重不能貼近設備時要采取關閉與該設備相連接串通的其它設備閥門,用水淋澆漏氨部位,容器里氨液及時排空處理。屬于此類設備有:油氨分離器、冷凝器、高壓貯液桶、中冷、排液桶、集油器、放空氣器、低壓貯液桶等。

(一)?油氨分離器漏氨

油氨分離器漏氨后,如壓縮機正在運行工作中,應立即切斷壓縮機電源,迅速關閉該油分離器的出氣閥、進氣閥、供液閥、放油閥及關閉冷凝器進氣閥,壓縮機至油氨分離器的排氣閥。

(二)?高壓貯液桶漏氨(輔助儲氨器)

高壓貯液桶漏氨后,立即關閉高壓貯液桶的進液閥、均液閥、出液閥、放油閥及其他關聯閥門。如氨壓縮機處于運行狀態,迅速切斷壓縮機電源,在條件及環境允許時,立即開啟與低壓容器相聯的閥門進行減壓、排液,盡量減少氨液外泄損失,當高壓貯液桶壓力與低壓壓力一致時,應及時關閉減壓排液閥門。

(三)?中間冷卻器漏氨

中間冷卻器漏氨后,當壓縮機處于運行狀態,應立即切斷壓縮機電源,關閉壓縮機的一級排氣閥、二級吸氣閥及與其它設備相通的閥門,同時開啟放油閥進行排液放油減壓。

(四)?低壓貯液桶漏氨

低壓貯液桶漏氨后,當系統壓縮機處于運行中,應立即切斷壓縮機電源,關閉壓縮機吸氣閥,同時關閉低壓貯液桶的進氣、出氣、均液、放油及其它關聯閥門,開啟氨泵進液閥、出液閥及氨泵,將低壓貯液桶內氨液送至庫房蒸發器內,待低壓貯液桶內無液后關閉氨泵進液閥。

(五)?排液桶漏氨

排液桶漏氨(在沖霜、加壓、排液、放油工作中)時,應立即關閉排液桶的所有與其它設備相連閥門,根據排液桶的液位多少進行處理。如液量較少,開啟減壓閥進行減壓;如液量較多時,應盡快將桶內液體排空,減少氨的外泄量。

(六)?集油器漏氨

集油器漏氨時,或在放油過程中,都應立即關閉集油器的進油和減壓閥。

(七)?放空氣器漏氨

放空氣器路氨,應立即關閉混合氣體進氣閥、供液閥、回流閥、蒸發回氣閥。

(八)?設備玻璃管破裂、油位指示器漏氨

設備玻璃管破裂、油位指示器漏氨液時,當上、下側彈子失靈,應立即關閉顯示器上、下側的彈子角閥,盡早控制住氨液大量外泄。

(九)?氨瓶漏氨(加氨時)

氨瓶屬于移動式壓力容器,氨瓶必須按規定進行定期檢驗,使用12年應報廢。如發現瓶壁油裂紋、嚴重腐蝕、凹陷、鼓包、變形等缺陷以及未經定期檢驗,應禁止使用。在加氨過程中漏氨,應立即關閉氨瓶出液閥,加氨沾的加氨閥,用水淋澆漏氨部位,迅速將氨瓶推離加氨現場。

三、蒸發器漏氨

庫內蒸發器漏氨,處理原則:應立即關閉蒸發器供液閥、回氣閥、熱氨閥、排液閥,并及時將蒸發器內氨液排空。

如在沖霜過程中漏氨,應立即關閉沖霜熱氨閥、關閉排液閥、開啟回氣閥進行減壓。如在庫房降溫過程中漏氨,應立即關閉蒸發器供液閥、氨泵系統停止運行。確定漏氨部位后,可做臨時性處理,能打管卡的采取管卡緊固,減少氨的外泄量,并開啟排風扇強制通風,盡量減少庫房的氨濃度。

清除蒸發器內的氨,在條件、環境允許情況下,可采取適當的壓力,用熱氨沖霜的方法,將蒸發器內氨液排回排液桶,減少氨液損失和庫房空氣污染。

四、蒸發式冷凝器漏氨

蒸發式冷凝器漏氨后,如果壓縮機是處于運行狀態,應立即切斷壓縮機電源,迅速關閉所有高壓桶均壓閥和其它所有冷凝器均壓、放空氣閥,然后關閉冷凝器的進氣閥、出液閥。工藝允許時可以對事故冷凝器進行減壓。

五、閥門漏氨

發現氨閥門漏氨后,應迅速關閉事故閥門兩邊最近的控制閥,并用堵閥門泄漏專用器具進行堵漏。

如容器上的閥門漏氨,應關閉泄漏閥前最近的閥門,關閉容器的進液、進氣等閥門。在條件、環境允許時,應迅速開啟有關閥門,向低壓系統進行減壓排液。在處理泄漏事故時,應開啟排風扇進行通風換氣。

六、管道漏氨

如發現管道漏氨后,應迅速關閉事故管道兩邊最近的控制閥門,切斷氨液的來源,并采取臨時打管卡的辦法,封堵漏口和裂紋,然后對事故部位抽空。

七、加氨裝置漏氨(加氨站)

在加氨過程中,加氨裝置漏氨,應迅速關閉加氨裝置最近的閥門和氨瓶的出液閥。

八、處理漏氨事故時氨的排放

如容器設備漏氨,在容器內氨液較多的情況下,必須將容器內的氨液排放到其它容器內或排放掉。氨液排放分為向系統內排放和向系統外排放。

向系統內的排放:一般應采取設備的放油管及排液管排放,將漏氨容器的氨液排至其它壓力較低的容器內。

向系統外的排放:在特殊情況下,為了減少事故設備的氨液外泄,避免傷亡事故發生,將氨液通過串聯設備放油管與耐壓膠皮管放入水池中,以保證安全。向系統外排放氨液或氨氣時,要注意閥門不要開的過大、過猛,防止膠管連接處脫落,造成意外事故發生。

附件5

配備醫療、事故處理用品和器材

一、配備醫療用品

2%硼酸水、1-2%檸檬酸溶液、0.5%檸檬酸水或食醋等。

二、配備事故處理器材

防毒面具(自給正壓式呼吸器、過濾式)、橡皮手套、防護靴、防靜電服裝;竹簽、木塞、鉛塞、鐵絲、專用管卡、專用堵閥漏器具、橡膠墊、密封用具等;

滅火器、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砂土等滅火器材。

附件6

氨的基本知識

一、氨的基本特性

氨又稱氨氣(液氨),分子式為NH3,無色、有強烈的刺激性臭味的氣體,具有毒性。在標準狀態下,其密度為0.771kg/m3,常壓下的沸點為-33.41℃,臨界溫度為132.5℃,臨界壓力為11.48MPa。在常溫常壓下,1體積水能溶解900體積氨,溶有氨的水溶液稱為氨水,呈堿性,氨與空氣或氧氣混合能形成爆鳴性氣體,遇明火、高熱能引起燃燒爆炸,爆炸下限為15.7%,爆炸上限為27.4%,引燃溫度為651℃。

二、氨的危害

氨揮發性大,刺激性強。低濃度氨對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濃度氨可造成溶解性組織壞死。輕度中毒者出現流淚、咽痛、聲音嘶啞、咳嗽、咳痰等;眼結膜、鼻粘膜、咽部充血、水腫;胸部*線征象符合支氣管炎或支氣管周圍炎。中度中毒上述癥狀加劇,出現呼吸困難、紫紺;胸部*線征象符合肺炎或間質性肺炎。嚴重者可發生中毒性肺水腫,或有呼吸窘迫綜合癥,患者劇烈咳嗽、咳大量粉紅色泡沫痰、呼吸窘迫、譫妄、昏迷、休克等。皮膚接觸液氨會引起化學性灼傷,使皮膚生瘡糜爛。液氨濺入眼內可引起凍傷、凍僵,并變為蒼白色。

篇2:某制冷車間氨泄漏應急預案

一、目的

為了預防和減少因氨泄漏導致人員傷亡或事故擴大,根據國家相關法律文件精神,特制訂本預案。

二、右砂系統基本情況

右岸砂石加工系統及砼拌和系統位于壩址下游右岸大沙溝下游側,EL.1028~EL.1130高程之間,工程于20**年元月開工,砂石加工系統和(2*3)砼拌和系統(一期工程)已于20**年12月24日全面投產。混凝土拌和系統主要承擔導流洞、泄洪洞、引水發電系統、水墊塘、二道壩等工程所需的常態混凝土和低溫混凝土的生產任務,生產總量約247.73×104m3,其中預冷砼90.43×104m3系統小時生產能力為300m3/h,設一座HZ150-F3000型(2*3)混凝土拌和站和一座HL240-4F000(4*3)型混凝土拌和樓,本制冷系統為4*3拌和樓配套設施。其中制冷系統包括制冷氨壓車間及制冰車間,制冷系統設在EL1028平臺,片冰采用風送上樓,系統總裝機容量為350×104kcal/h(-15/+30標準工況),氨液容量為12t。制冷系統消防用水由EL1070事故備用水池提供,制冷系統使用的電源為系統電源。

三、氨液的危險性辯識

氨對人體具有較大的毒性,氨會刺激人的眼睛和上呼吸器官,氨液飛濺到人體皮膚會引起腫脹以至燙傷;其次,當氨氣在空氣中濃度達到0.3%~0.6%時,人呼吸后會窒息、昏迷以至死亡。氨濃度達到16%~25%時,遇到明火會發生爆炸。根據危險程度的劃分標準,危險程度應劃分為1級。

四、應急救援組織機構

根據氨泄漏事故處置應急救援預案的特點和要求,設立應急救援指揮部。指揮部根據應急救援預案的需要設施救組、支援組、警戒組、綜合組等四個小組。氨泄漏事故處置應急救援預案組織機構見圖(略):氨泄漏事故處置應急救援指揮部各組織機構工作職責:Ⅰ、總指揮:工作職責:全面負責氨泄漏事故處置應急救援期間的各種重大決策和對外關系,負責對氨泄漏事故處置應急救援質量、安全、進度目標的實施進行控制,協調應急救援小組的關系,是氨泄漏事故處置應急救援過程中的最高指揮。Ⅱ、副總指揮:工作職責:協助總指揮全面負責氨泄漏事故處置應急救援期間各種重大決策的制訂、實施以及實戰演練過程中內外關系的協調,協助總指揮對氨泄漏事故處置應急救援的質量、安全和進度實施控制。Ⅲ、綜合組:相關要求:(1)清楚制冷車間周圍建筑格局及道路情況;(2)清楚制冷車間周圍所有消防設施的放置地點;(3)熟練掌握消防設備的保養維護與操作方法;(4)清楚氨蔓延的走勢;(5)清楚指定的逃生路線;(6)熟悉項目部通信設備的所在地和使用方法。工作職責:在組長帶領下組織搶險所用材料、器械,在現場分發臨時勞保用品;向相關單位通報事故情況,請求公司消防隊和急救中心支援,并派人引導消防車、救護車進入搶險現場;Ⅳ、警戒組:相關要求:(1)清楚制冷車間周圍建筑格局及道路情況;(2)當發生險情時,警戒人員應迅速到達警戒位置,執行警戒任務,同時疏導他人逃生;(3)在警戒線負責攔阻無關人員和車輛進入搶險現場。工作職責:在組長帶領下引導周圍人員疏散、撤離至安全區域,建立警戒區域(敷設黃黑帶,建立事故半徑100米警戒區域),對事故現場進行警戒,維護事故現場秩序,保衛事故現場。Ⅴ、支援組:相關要求:1)負責清除障礙物人員:①清楚制冷車間周圍建筑格局及道路情況;②熟練掌握消防設備的保養維護與操作方法;③清楚氨泄漏的走勢;④清楚指定的逃生路線。(2)負責水源人員:①清楚水源與抽水馬達開關所在;②清楚水壓狀況;③平時經常檢查通水管道,防止堵塞;④清楚指定的逃生路線。(3)負責電源截斷人員:①清楚項目部供配電接線情況;②清楚指定的逃生路線。工作職責:在組長帶領下清除障礙物;敷設消防水帶、安裝開花水槍,對漏氨部位進行噴水稀釋,協助施救小組進行施救工作。Ⅵ、施救組:相關要求:(1)接受應急救援工作,熟知一般人身搶救知識;(2)熟悉制冷車間工藝流程、熟練掌握各種設備、閥門、操作方法及操作程序。(3)熟練掌握空氣呼吸器等防護用具的操作和使用方法。(4)清楚指定的逃生路線。工作職責:在組長帶領下摸清事故情況,采取緊急措施,完成氨泄漏事故處置及模擬人身救援任務。五、資源配置

5.1、氨泄漏事故處置應急救援設備物資資源配置氨泄漏事故處置應急救援設備物資資源配置見表一表一?氨泄漏事故處置應急救援資源配置序號名稱型號規格單位數量備注1救援、指揮車皮卡輛1項目部2消防車輛23救護車輛1急救中心4空氣呼吸器套2項目部5防毒面具套10項目部6防護服套2項目部7開花水槍只3項目部8消防水帶米300項目部9黃黑帶米200項目部10乳膠手套雙20項目部11毛巾條100項目部12酸性飲料瓶100項目部3.2、氨泄漏事故處置應急救援人力資源配置總指揮:副總指揮:施救組:(6人)組長:成員:支援組:(12人)組長:成員:警戒組:(12人)組長:成員:綜合組:(13人)組長:成員:

六、救援程序

第一步:救援總指揮王晶文下達救援命令;第二步:救援過程制冷車間現場當班值班人員發現氨泄露立即撥打電話報現場施工調度室(電話:0883-4912063),由當班值班調度向總指揮(或副總指揮)報告氨泄漏部位及原因,同時通知EL:1045C區配電室值班人員切斷制冷系統總電源,總指揮(或副總指揮)根據險情情況,按照預案措施發布施救指令,同時召集副總指揮趕到指揮部商量對策。副總指揮王鵬、何毅、黃玲接受指令后趕赴事故現場組織施救。根據分工,副總指揮王鵬召集施救組和支援組組長布置搶險方案;副總指揮何毅召集綜合組和警戒組組長布置任務和警戒方案,副總指揮黃玲根據指示逐級向小灣建設公司報告或求援,聯絡醫療急救和消防部門。聯系電話:小灣建設公司保衛處:0872-8778110;小彎建設公司安監室:0872-8778589;小彎建設公司工程部:0872-8778165;外部急救電話:醫療急救:0872-8775120;警戒組組長韓寶臣接受警戒任務后,安排小組成員李福安和陳繼新趕赴拌和廠大門口、曾昭祥趕赴EL:1050平臺、陳國忠和謝文川趕赴EL:1010水泵房、申恩國和閻靜亮趕赴EL:1028公路處、劉杰和狄杰鵬趕赴EL:1130建立警戒區域(警戒區域內禁止吸煙、明火、無線電通訊);疏散警戒區內非施救人員,禁止閑雜人員、保證救援車輛順利進入警戒區。綜合組組長楊志指示李志強、張渝輝、陳新、倪勇剛到倉庫組織消防救護物資(裝車完畢后倪勇剛、李志強開車將消防救護物資運送到救護現場,劉經寬到指揮部待令);趙國強在指揮部負責對外聯絡;陳文建、苗振川開車引導消防車、救護車到指定位置;康應春、李晉達(郭子晗、師忠耀協作)到施救現場分發臨時勞保用品,張渝輝、陳新分別打開消防箱準備敷設消防水帶,李志強趕赴水處理車間開啟管路增壓水泵。支援組組長劉成虎接受任務后,將支援組分為三個小隊,一隊由蔣力波負責,帶領呂久文、王印敷設消防水帶(綜合組張渝輝協助,敷設完后巡視、檢查、校正水帶),布設完畢后蔣力波安裝開花水槍并持槍,呂久文協助,王印開閥門(開完閥門后,立即協助扶持水帶),立即從側小門對漏氨部位進行噴水稀釋,降低氨濃度,保護施救小組進行施救工作;二隊由許望浩負責,帶領何軍、劉全峰、敷設消防水帶(綜合組倪勇剛協助,敷設完后巡視、檢查、校正水帶),布設完畢后何軍安裝開花水槍并持槍,劉全峰協助,許望浩開閥門(開完閥門后,立即協助扶持水帶),立即從側大門對漏氨部位進行噴水稀釋,降低氨濃度,保護施救小組進行施救工作。三隊隊由萬從理負責,帶領王海軍、尹桂保、劉偉強敷設消防水帶(綜合組李志強協助,敷設完后巡視、檢查、校正水帶),布設完畢后王海軍安裝開花水槍并持槍,劉偉強、尹桂保協助,甘敏開閥門(開完閥門后,立即協助扶持水帶),立即從正門對漏氨部位進行噴水稀釋,降低氨濃度,保護施救小組進行施救工作。施救組組長王大力接受任務后(穿戴好防護服裝,佩帶好呼吸器及施救工具,按指令進行施救),將施救組分為三個小隊,周昌凱、邵山在支援一隊協作下,進入車間查漏;李子玉、管建強在支援二隊協作下,進入車間查漏,查到漏點后立即撤出車間向王大力匯報,王大力帶管建強進入車間進行止漏、堵漏,堵漏結束,事故得到有效控制,支援組繼續在車間內噴水稀釋10分鐘后,撤出車間,救援人員清理現場,救援結束。

七、社會支援當發生較大氨泄露事故,項目部無法獨立進行搶險、救援時,應及時報小灣建設公司及小灣公司保衛處,請求社會支援。

八、應急救援搶險信息發布負責人及事故評估工作

1、氨泄露應急搶險信息的發布由項目部總經理王晶文負責。

2、氨泄露事故在搶險完成后,項目部應組織專門機構對事故后的現場清除,整理并對事故進行評估。

篇3:某液氨泄漏安全事故應急預案

1.總則

1.1.為提高應對和處置突發性安全事故能力,及時、有序、科學、有效地組織應急救援,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保證企業安全,維護社會穩定。本著“自救為主、統一指揮、分工負責”的原則,根據單位實際,制訂本安全事故應急預案。

1.2.編制依據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國家安全生產事故災難應急預案》、《職業病防治法》、《消防法》、《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和《河南省安全生產條例》等法律法規及有關規定,制定本預案。

1.3.本預案適用于銅板帶廠生產過程中突發液氨泄漏安全事故的處理。

2.管理職責(略)

3.管理內容與要求(略)

4.應急響應

4.1.液氨泄漏的現象:液氨泄漏時,從泄漏處冒出大量的煙霧,周圍環境有強烈的刺激性氣味;泄漏處的設備、管線發冷,嚴重時結冰。

4.2.液氨泄漏的原因

4.2.1.液氨儲罐破損;

4.2.2.液氨儲罐的出口閥門密封不嚴泄漏;

4.2.3.各接頭及壓力表的安裝處密封不嚴泄漏。

4.3.液氨泄漏的處置措施

按程序報告公司應急救援總指揮部,報警電話:、。并立即采取:

4.3.1.疏散人員至上風口處,并隔離至氣體散盡或將泄漏控制住;

4.3.2.切斷火源,必要時切斷污染區內的電源。

4.3.3.開啟消防水及噴林裝置對泄漏部位進行噴淋。

4.3.4.應急人員佩帶好液氨專用防毒面具及手套進入現場檢查原因。

4.3.5.采取對策以切斷氣源,或將管路中的殘余部分經稀釋后由泄放管路排盡。

4.3.6.在泄漏區嚴禁使用產生火花的工具和機動車輛,嚴重時還應禁止使用通訊工具。

4.3.7.參與搶救的人員應戴防護氣勢手套和液氨專用防毒面具。

4.3.8.逃生人員應逆風逃生,并用濕毛由、口罩或衣物置于口鼻處。

4.3.9.中毒人員應立即送往通風處,進行緊急搶救并通知專業部門。

4.4.液氨儲罐泄漏處理

4.4.1.液氨儲罐的處理:液氨儲罐的出口閥門泄漏可能的原因為閥門處的填料閥門泄漏。處理方法是戴好防護面具及手套用消防水進行掩護將出口處的閥門關死如果仍然泄漏就需一直保持噴水,直到泄漏完畢。

4.4.2.連接管路泄漏處理:對從液氨儲罐之后的泄漏,必須先關死液氨儲罐的出口閥門,再進行連接處泄漏的處理,如果仍然泄漏就需用消防水進行長期噴水。

4.5.現場防護器材配置:防護服、空氣呼吸器、防護手套、液氨專用防毒面具、急救藥品等。

4.5.1.防護器材:消防水帶、水槍(霧狀水槍)、消防栓專用扳手、防護手套、液氨專用防毒面具。滅火劑可采用:霧狀水、抗溶性泡沫、二硫化碳、沙土。

4.5.2.環境要求:液氨區域嚴禁使用明火作業。

4.5.3.人員要求:作業人員懂得液氨的理化特性,嚴格按操作規程進行作業;熟悉應急處理措施,能及時有效的處理液氨的泄漏事故;消防人員須戴防毒面具,穿防護服。在上風處滅火。

4.6.大量氨泄漏危害特點

4.6.1.中毒:由于儲罐內壓力較高,泄漏到空氣中,液氨迅速蒸發,而且蒸發速度非常快,會迅速占據空間,大量氣氨在空氣中蔓延,會使人中毒。

4.6.2.著火:大量泄漏的氨氣,如遇上明火,會發生燃燒。

4.6.3.爆炸:大量泄漏的氨氣,沒有接觸到明火,或者沒有在空氣中達到爆炸極限,暫時不會爆炸。但當達到爆炸極限時,遇到明火,就會發生爆炸。

4.6.4.灼傷:液氨或高濃度氨可致眼和皮膚灼傷。

4.6.5.凍傷:液氨從容器內泄漏出來后,由于壓力變化,液氨開始氣化,同時吸收熱量,使周圍溫度下降,如接觸人員,易造成人體皮膚凍傷。

4.7.泄漏的健康危害

4.7.1.侵入途徑:吸入、凍傷。

4.7.2.健康危害:低濃度吸入對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濃度可造成組織溶解性壞死,引起化學性肺炎及灼傷。

4.7.3.急性中毒:輕度者表現為皮膚、粘膜的刺激反應,現出鼻炎、喉炎、氣管炎;可能有角膜及皮膚灼傷。重者出現喉頭水腫、聲門狹窄呼吸道粘膜細胞脫落、氣道阻塞而窒息,可有中毒性肺水腫和肝損傷。氨可引起呼吸停止。如濺入眼內,可致晶體渾濁,角膜穿孔,甚至失明。

4.8.急救措施

4.8.1.將患者移到新鮮空氣處。

4.8.2.呼叫120或者其他急救醫療服務中心。

4.8.3.皮膚或眼睛不慎于接觸到該物質要立即用清水進行沖洗至少20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