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檔普采變更工作面支護安全技術措施
一、工程概況表1-1?工作面四鄰及上下層的采掘關系表工作面名稱60101高檔普采工作面布置方式偽傾向工作面布置地面標高+1018m井下標高775-817地面相對位置工作面地表無任何建筑物,屬丘陵地帶。井下位置及相鄰關系東臨6號煤層運輸大巷、回風立井;西臨60102工作面:60102運輸、回風順槽(未掘),北臨礦井邊界保安煤柱,南臨6號煤層軌道、運輸、回風上山,上距2號煤層采空區約為31.67m,下部未進行采掘。(詳見60101高檔普采工作面地質說明書)回采對地面設施的影響可能會對地面造成地表裂縫或塌陷表2-1頂、底板巖性表煤層頂底板情況頂底板名稱巖石名稱厚度(m)巖性特征老頂粉砂巖2.01m灰黑色,白云母片沿層面分布,夾黑色泥質包裹體,具小型交錯層理。直接頂砂質泥巖3.81m灰黑色,砂質分布不均,斷口呈參差狀,可見大量植物化石碎片,底部見煤屑。偽頂泥巖2.94m黑色,致密,細膩。斷口較平坦,產大量植物化石碎片,局部夾砂紋。直接底砂質泥巖10.9m黑色,致密,性脆,砂質分布不均,斷口分布不均,見大量植物化石碎片,底部見節理面,小型緩波狀層理發育。三、支護分析及支護方法㈠支護設計1、單體液壓支柱驗算⑴采用經驗公式計算支護強度Pt=9.81×h×r×k=9.81×1.4×2.5×6=206.01KN/㎡式中:Pt—工作面合理的支護強度?KN/㎡h—采高?mr—頂板巖石密度t/m3,取2.5k—工作面支柱應支護的上覆巖層厚度與采高之比,取6⑵支柱實際支撐能力Rt=kg×kZ×kb×kn×ka×R=(0.99×0.95×0.9×1×1×250)KN=211.6KN式中:Rt—支柱實際支撐能力Kg—工作系數Ka—傾角系數KZ—增阻系數R—支柱額定工作阻力?KNKb—不均勻系數Kn—采高系數⑶工作面合理的支護密度N=Pt/Rt=206.01/211.6=1.1根/㎡式中:N—支護密度根/㎡⑷支護設備選擇:工作面選用DW16-300/100型單體液壓支柱和2.4mπ型鋼梁。㈡普通支護:1、規格型號DW16-300/100型外注式單體液壓支柱2、支護方法采用DW16-300/100型外注式單體液壓支柱配合2.4m兀型鋼梁,錯梁直線柱交替支護,超前梁一梁二柱;錯步柱一梁三柱。頂梁布置為正懸臂,采空區側懸臂長度0.2m,排距0.6m,柱距0.5m,頂梁間距0.5m。端面距不大于0.3m。在切頂排兩基本柱中間加一根密集支柱切頂。支柱上方設木楔。(頂板破碎,壓力大時,根據實際情況,適當縮小排距)。3、工作面最大、最小控頂距及放頂距工作面機道寬1.6m,最小控頂距3.3m,最大控頂距3.9m,放頂步距0.6m㈢回柱放頂方法a、回柱方式:采用人工的方法進行回柱﹙追機作業﹚b、回柱順序:卸載→移梁→支、回柱→回收坑木c、操作方法:1、準備工作①備齊回柱工具(卸載手把,牽引繩等)②認真檢查從煤壁到采空區頂板支護情況,改正不正規支護,確保無安全隱患后,方可開始作業。③清理維護好后路,打好護身柱。2、技術要求①回柱順序:先支后回、由下向上,從采空區向煤壁回柱,嚴禁提前摘柱或進入采空區作業。②回柱時必須在頂板條件好,支護可靠的安全地帶。并必須補齊支柱后,方可回柱。如回柱地點頂板破碎,支護歪斜,需先進行維護,確認安全后,方可回柱。③采煤機割煤與放頂平行作業時,其錯距不得小于20m,支柱與放頂平行作業時,錯距不得小于15m。④回柱放頂前必須通知放頂地點15m范圍內的人員撤離。放頂時,涉及放頂范圍內不得有與放頂無關的人員工作。⑤回柱放頂至少兩人一段,一人回柱、一人觀察頂板及支護情況,兩人都必須在支柱牢固的斜上方安全地點作業。⑥實行全承載支護,回出的支柱及時整齊地靠在材料道采空區側,材料碼放整齊,確保人行道暢通。⑦回柱后局部懸頂超過沿傾向懸頂5m,走向懸頂2m時(懸頂面積達10m2),必須進行人工強制放頂。3、安全注意事項①禁止在頂板破碎,壓力大,支護狀況不好等地點分段。②回柱人員必須在頂板完整,支柱完好地點進行操作。③遇死柱時,先支好臨時支柱后,采用挑頂或臥底的方法回撤,嚴禁用炮崩或其它方法強行回撤。④回柱過程中要時刻注意頂板及支護狀況,發現異常立即停止作業,及時維護。如頂板壓力大,難以處理時,及時撤人,并及時報告調度室及相關領導。待頂板穩定后,維護好再回柱。⑤當頂板壓力較大時,卸載手把必須使用牽引繩進行遠距離操作,緩慢卸載。⑥嚴禁使用其他工具代替卸載手把操作。㈣特殊支柱1.單排密集切頂。正常回采期間,采空區用單排密集切頂,切頂密集柱在放頂一側,與正規柱一樣,打成直線,迎山有勁,初撐力不小于90KN。2.抬棚。初放、頂板壓力較大、頂板破碎、過斷層破碎帶等情況下支設。3.叢柱。當工作面過斷層時,斷層上、下盤各支兩組;叢柱支護間距為400×400mm,用4根。㈤鋪設菱形網1.工作面頂板進行鋪網,鋪網要求:鋪網前必須調整好工作面工程質量,達到三直(煤臂直、溜子直、支柱直)二平(頂底板平),采高不超過1.4米,盡量割平工作面頂板。鋪網前要調整好支柱間距,不得出現擠柱現象,支柱不歪不倒。鋪網前把π型梁全部收到位置,鋪網期間要防止π型梁和液壓支。菱形金屬網規格:長×寬=10000mm×800mm網格規格:長×寬=50×50mm,菱形網采用12#鐵絲編織,網片搭接長度為100mm,每200mm聯網一道。連網時,用14#扎絲連網,扭結不小于3圈,確保連網質量。鋪網時,網的鋪設方法為與工作面的走向一致,即長邊沿工作面方向鋪設,短邊沿走向鋪設,網邊、網間搭接長度為300mm,搭接時前網在上,后網在下構成順茬雙層網,網中、網邊扎一排鐵絲,扎絲間距采用三眼兩扣。2、在頂板破碎易冒的局部地段,為了有效地防止頂板矸石冒落,可在實施平行、垂直工作面煤壁護頂措施的同時,配合鋪雙層金屬網的護頂措施。鋪網范圍要根據實際需要來確定。㈥備用支護材料數量及存放地點工作面備用單體液壓柱、∏型梁數量不小于基本支護的10%,用料應整齊存放在運輸順槽兩側,運輸順槽內距工作面30m一50m范圍內,必須經常存放有備用材料,其中,單體液壓支柱200根,3mπ型梁20根,柱帽100塊,背板材料100塊,材料必須隨用隨補,嚴禁短缺。工作面每日所需材料應根據當時工作面情況及時運到,并在運輸順槽內分類掛牌碼放整齊,不得影響行人、運料和通風。四、技術經濟指標表4-1?工作面經濟指標序號項目單位指標1采煤方法走向長壁、高檔普采2頂板管理全部垮落3走向長度m1004傾斜長度m2035煤層傾角度4°~10°6采高m1.47煤厚m1.068煤體容重t/m31.39960101工作面可采儲量萬t2.810支護方式單體液壓柱、π型梁11作業方式兩班采煤,一班準備12循環產量t10313日產量t41214日進刀數刀415日出勤工效t/工4.9616π型梁根20017單體液壓支柱根800注:π型梁及液壓支柱未加入備用20%材料。表2勞動組織序號工種班次合計備注夜早中1隊長112會計113領料員114技術員225煤機司機3366支、回柱1414287開車工4488電工22489移溜拉料工44810班組長332812管路工11213支柱管理11214看庫、泵站工11215溜則工66合計33381283五、安全技術措施㈠采支措施1.工作面嚴禁空頂作業,嚴禁在傘檐下工作,工作面開切眼內全部替換完新支柱后,方可進行推幫。2.嚴格執行敲幫問頂制度,上下工作面要做到出口暢通,保證行人、通風、運料暢通,并設專人負責。3.工作面交替停采期間,必須經常觀察頂板動態,壓力大時要及時采取措施、加強支護。4.初采老頂跨落以前,貼幫柱柱距0.75m。5.初次放頂前,必須首先維護好工作面安全出口,工作面人行道及所有退路,使之始終保持支柱完整、行人暢通。6.初次放頂時嚴禁與割煤平行作業。7.采煤機正常割煤時,超前摘貼幫柱和滯后打貼幫柱與采煤機相距不得超過10米。8.頂板不好時,采煤機每割2~3米,必須停機打柱。9.采煤機割煤后打正規支柱時,滯后距離不得超過20m。10.采支各工序必須兩人配合作業,一人注意觀察頂板及輸送機內大塊煤及物料等,發現異常必須及時通知機道內人員躲避或撤離;支柱時人員站在斜上方,下方2米范圍內不得有人;支柱要升緊升牢,升柱時要觀察支護情況,以防發生意外。11.采、支工作面前必須將所需支護材料準備齊全。㈡端頭支護、超前支護及臨時支護工作面所有支柱必須升緊、升牢。端頭及超前支護用單體液壓支柱配合π型梁支護。工作面端頭,超前支護和出口必須加強支護,并設專人負責管理。嚴格保證支護質量、數量;支柱上方必須使用柱帽接頂,支柱支在底板實處,升緊升牢,打好迎山角,排成直線,并留有不小于0.8m的人行通道。臨時支護:進入工作面后,要及時支設臨時支護,柱距不大于1m,頂板變化時,適當縮小柱距,嚴禁空頂作業。㈢特殊地質構造帶措施1.斷層裂逢上下5m范圍內要重點監護,嚴格執行“敲幫問頂”制度,加強支護,適當縮小柱距,并加強支柱支護斷層面;斷層處頂板破碎帶使用π型梁柱棚支護,背實、背嚴頂板。2.過斷層期間,要加強現場管理,重點守護;加強瓦斯檢查,不得有倒柱、空頂現象;斷層處煤底松軟時,為防止支柱鉆底、頂板下沉,上下4m范圍內支柱應穿鞋。3.確需挑頂或壓底處理時,爆破要放小炮,即眼深不超1m,每眼裝藥量不超過1卷。㈣回柱放頂及措施1.回柱放頂順序必須嚴格執行先支后回、由里向外的原則。2.回柱放頂必須兩人配合,一人觀察頂板、一人放頂;放頂前必須先觀察頂板及周圍支柱情況,并預先清好退路及支好放頂地點上下5米范圍的支柱,使之迎山有勁,支設牢固,確保安全后方可正常放頂。回柱人員撤柱時,必須站在所撤支柱斜上方,并時刻保持后路暢通。3.放頂各分段距離不得小于15m。各分段處必須留有收口,還要加打臨時支柱。分段接茬要設在頂板完整且采空區頂板已垮落的地點。嚴禁設在斷層、頂板破碎、壓力大、采高過低的地點。4.工作面頂板壓力較大或不安全時,不得替換支柱;若必須替換,必須先打好臨時支柱,確保安全后方可替換。5.放頂前必須通知放頂地點15m范圍內的人員撤離。放頂時,涉及放頂范圍內,不得有與放頂無關的人員工作。6.在頂板破碎或壓力大的地段放頂時,人員要站在斜上方安全處,必須使用長柄工具操作,以防發生事故。放頂回收的物料不得亂放,要在材料道內分類碼放整齊,嚴禁進入采空區內回收物料。7.放頂時若頂板明顯來壓,必須停止工作,撤離人員,待頂板穩定,確認無危險后方可恢復正常工作。8.當采空區內出現懸頂時,按初次來壓時處理懸頂的措施執行。9.工作面所有支柱必須升緊升牢。㈤防止冒頂安全技術措施1.放炮及割煤后要及時敲幫問頂,并及時支護,嚴禁空頂作業。2.頂板破碎,壓力大或偽頂較厚的地段,必須及時靠煤壁支設臨時支柱。3.采煤機割煤后嚴禁留傘檐。采高較大、片幫嚴重時,要用棚板背幫。4.工作面實行全承載管理,放頂回出的支柱要及時打在新切頂線內側。㈥特殊條件下的頂板管理1.派專人做好初次來壓和周期來壓期間的頂板壓力記錄。2.割煤和放頂工作中,必須首先檢查并時刻注意頂板及周圍情況,若發現明顯來壓現象,必須停止割煤和放頂工作,撤出人員,確認無危險后,方可進行維護及其它工作。3.如果隨回柱采空區不跨落,當其懸頂沿走向達2m,傾向5m(10m2)時,在切頂線靠采空區側每隔10m打一信號柱,每班派一名有經驗的專職人員巡查頂板,并組織進行人工強制放頂。在偏采空區一側打一排炮眼,間距3m,眼深1.5m,裝藥0.6kg,用黃土炮泥充填封實炮眼,充填長度不小于0.6m,裝一次藥放一次炮,直到頂板自行垮落為止,掌握好炮眼角度,防止崩倒支柱。㈦過斷層及特殊地質構造帶安全技術措施1.增加每節1-2根2.4mπ型梁。2.機組過去即時移梁,梁頭頂住煤幫。3.對斷層帶提前鋪設金屬網。4.漏、冒頂區域,π型梁網上密排棚板,防止漏、冒頂范圍擴大。5.漏、冒頂嚴重區域提前掏梁窩竄梁。其它執行《高檔普采工作面回采作業規程》和《煤礦安全規程》中有關規定。
篇2:掘進工作面采用錨噴噴漿支護規定
(1)錨噴或噴漿支護的端頭與掘進工作面的距離,錨桿的形式、規格、安裝角度,混凝土標號、厚度,掛網采用的金屬網的形狀、規格,以及圍巖涌水的處理等,都必須在施工組織設計或作業規程中規定。
(2)采用鉆爆法掘進的巖石巷道,一般都應采用光面爆破。
(3)打錨桿眼前,必須首先敲幫問頂,將活矸處理掉,方可進行打眼。如果處理活矸可能發生危險時,必須先設置臨時支護。
(4)使用鋼筋(或其它桿體)砂漿錨桿時,眼孔必須清洗干凈,再灌滿灌實砂漿。
(5)噴射應采用潮噴或濕噴。噴射前,必須沖洗巖幫。噴射后應有養護措施。工作人員必須戴勞動保護用品。
(6)對錨桿必須按規定做拉力試驗。對噴射混凝土應做厚度和強度檢查,并有檢查和試驗記錄。在井下做錨固力試驗時,應有安全措施。
(7)錨桿的托板必須緊貼巷壁,并用緊固件擰緊。
(8)對錨噴或噴漿支護的巷道,在施工過程中,質量必須符合設計要求。施工完畢后,還應指定人員經常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9)巖幫的涌水地點,必須進行處理,防止噴射混凝土在有涌水的巖幫處脫落。
(10)處理堵塞的噴射管路時,在噴槍口的前方及其附近,嚴禁有其他人員,防止突然噴射和管路跳動傷人。
篇3:工作面液壓支護安全管理制度
一、概述
為保證煤礦回采工作面單體液壓支柱(以下簡稱支柱)符合相關技術要求,確保煤礦生產工作安全。需對單體液壓支柱進行日常維修、大修、技術要求和檢驗等工作,結合煤礦實際,根據煤炭工業部發布的《MT76液壓支架用乳化油》、《MT112礦用單體液壓支柱》使用和維護標準,特制定本日常維修規程。請有關部門審批,維修人員嚴格按審批、貫徹后的本規程進行操作。
二、適用范圍
本規程適用于煤礦井下使用的所有單體液壓支柱的日常維修工作。
三、維修規程
(一)、維修總則
1、煤礦建立維修車間,負責支柱的日常修理。支柱需要大修時,聯系生產廠家派遣專業技術人員到煤礦進行指導和修理工作。
2、根據支柱用量配備維修工,一般每使用200根支柱配備一人。
3、維修人員須經必要的培訓,全面了解支柱結構、性能、使用、檢驗,故障原因及處理方法等,只有經考試合格的維修工才能上崗。
4、維修車間配備專業技術人員。
5、除三用閥、頂蓋、接長管、卸載裝置可在井下更換外,支柱修理一律在地面維修車間進行。
6、維修后的支柱應按本規程有關規定進行檢驗,任何性能指標不合格的支柱不允許下井。
7、維修車間建立維修卡片,詳細記錄每根支柱編號、下井日期、升井日期、維修日期、故障、維修內容、檢驗情況、維修人等。
8、經過大修后的支柱應有檢驗合格證,方可入井使用。
(二)、日常維修
1、升井支柱首先應進行操作試驗和高、低壓密封試驗,檢查支柱是否損壞、故障部位及原因。
2、日常損壞或有故障的支柱應及時維修。
3、日常維修主要是更換損壞的零部件,清洗、更換橡膠密封件等。
4、凡升井的內注式支柱無論是否損壞,均需清洗通氣裝置,補充液壓油。
(三)、支柱大修
1、大修主要是修理油缸、活柱體,改制支柱,全面檢查零部件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等。
2、大修時應更換所有橡膠密封件、塑料件,內注式支柱還需更換工作液。
3、油缸、活柱應選用經正式鑒定、技術成熟的工藝修理。無論研制還是檢修中心首次采用何種工藝修復的油缸、活柱都應經國家煤礦支護設備檢測中心按MT112中6.2和8.2.3的規定(壽命試驗為1000次)檢測合格后,方可組織生產。
(四)、技術要求
1、標準件、密封件、外購件應選用部定點廠產品,并由質檢部門驗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2、自制零件(包括外協件)或改制零件必須符合圖紙要求。
3、支柱焊縫開裂或滲漏需要補焊時,焊縫應符合MT112標準中5.3.6、5.3.7條的規定。
4、內注式支柱非承壓焊縫修復后,不允許出現常壓下滲漏。
5、零件修復精度應符合以下規定:
6、油缸內徑公差和直線度允許比圖紙要求降一級,如圖紙規定油缸內徑公差為H10修復時按H11檢查。
7、油缸工作行程內,內孔表面不允許存在銹蝕和麻坑,內孔表面粗糙度應達到。
8、活柱直線度、外徑公差允許比圖紙要求降兩級。
9、其他零件配合面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比圖紙要求降一級。
10、活柱表面修復后應進行防腐蝕處理,表面無凸出部位,表面允許留有輕微凹坑或劃痕#深度小于0.5mm,但凹坑處必須有鍍層覆蓋,不露基體。
11、所有零件檢驗合格后方可組裝,對于因拆卸、保管不當而造成變形、擦傷等影響產品質量的零件不得用于裝配。
12、零件配裝前應仔細清洗,嚴禁用棉紗或棉織物擦拭密封面。
13、按圖紙及有關技術文件進行組裝。
14、維修好的外注式支柱,應將內腔乳化液放盡。三用閥注液孔、柱頭孔用塑料堵堵好,以防臟物進入。
15、支柱維修后應將活柱降到底,垂直或傾斜放置,存放在氣溫不低于0℃、空氣干燥的室內。
(五)、檢驗
1、檢驗項目分全檢(每根支柱都應檢驗)和抽檢。壓力-時間特性和清潔度每月抽查五根,其余抽檢數量按月維修量的2%檢驗。
2、檢驗方法應符合MT112標準中第6章有關試驗方法的規定。密封試驗時待壓力穩定1min以后開始考核。
3、檢驗項目及性能要求見檢驗項目及性能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