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面支護安全技術措施
⑴工作面支護為綜采支架支護,根據工作面長度變化端頭輔助單體進行支護。
⑵支架操作工應熟悉支架的結構、液壓控制系統工作原理。
⑶保持支架內外整潔,及時清除浮煤、浮矸及雜物。
⑷移架前必須清除影響移架的障礙物,檢查管路,不得被矸石擠卡和埋壓。
⑸移架時頂梁不宜下降太多,一般150~200mm即可。頂板易破碎時可以采用擦頂帶壓移架,端面距≤340mm。相鄰支架高差≤頂梁側護板高的2/3,不擠不咬,架間空隙<200mm。支架頂梁與頂板平行支設,其仰俯角<7°。支架移成直線,偏差≤50mm。支架中心距偏差≤±100mm。支架垂直頂底板,歪斜<±5°。
⑹移架時速度要快,要隨時調整支架,不得歪斜,架間空隙<200mm。移架后必須成一條直線。移架采用追機作業,移架距離采煤機后滾筒4~6架,若移架速度趕不上采煤機運行時,要控制采煤機速度。如果頂煤破碎則必須停機移架或超前移架。
⑺移架時要注意觀察、保護管路和電纜,防止擠壞、拉斷或折成死彎。
⑻移架工應站在架箱內,本架操作面向煤壁操作,嚴禁蹬在底座前以及上下相鄰支架間,防止拉超前架或閥組失靈擠人。移架前方和下方不得有任何人工作或停留,并及時伸出側護板防止架間掉矸。
⑼要經常觀察頂板情況,支架與頂板接觸要嚴密,支架初撐力≮24MPa。
⑽支架操作完成后手把必須打至零位。
⑾要經常檢查油管、接頭、管路、支柱是否漏液和自動卸載,及時檢修;情況嚴重的,必須先臨時支護。
⑿處理本架漏液時必須將操作閥置零位,同時關閉本架高壓截止閥,然后方可拔插液管,嚴禁用鐵絲代替"U"型銷。
⒀拔插管接頭和拆卸其它零部件時,禁止用錘、鏟、釬硬行敲打。
⒁更換主閥及立柱時,應提前做好頂板支護工作,同時用單體支柱和木料將支架頂梁撐住,然后方可降架。降架后確認臨時支柱無問題后方可拆卸主閥及立柱。
⒂支架拉不動或升不起來時,要詳細檢查和分析原因,以免損壞設備。
⒃工作面嚴禁空頂作業,杜絕接頂不實現象。
⒄工作面出口必須有固定專業維護組超前維護。必須從煤壁線往外至少40m,往里至切頂線,采取加強支護措施。采用鉸接頂梁架棚支護時,鉸接頂梁圓銷大頭朝向巷道兩幫。若架棚梁均為金屬材料時,必須有防滑措施。所有超前支護單體液壓支柱初撐力不得小于50KN,并有防倒措施。出口高度和寬度必須符合《煤礦安全規程》規定,其斷面必須滿足通風的要求,出口內無雜物,并且留有不小于0.7m寬的人行道。
其它未盡款項:液壓支架工按2003年10月第一版《江蘇煤礦安全技術操作規程》采煤分冊液壓支架工操作規程執行。液壓支架檢修工按2003年10月第一版《江蘇煤礦安全技術操作規程》機電分冊液壓支架井下檢修工操作規程執行。
篇2:掘進工作面采用錨噴噴漿支護規定
(1)錨噴或噴漿支護的端頭與掘進工作面的距離,錨桿的形式、規格、安裝角度,混凝土標號、厚度,掛網采用的金屬網的形狀、規格,以及圍巖涌水的處理等,都必須在施工組織設計或作業規程中規定。
(2)采用鉆爆法掘進的巖石巷道,一般都應采用光面爆破。
(3)打錨桿眼前,必須首先敲幫問頂,將活矸處理掉,方可進行打眼。如果處理活矸可能發生危險時,必須先設置臨時支護。
(4)使用鋼筋(或其它桿體)砂漿錨桿時,眼孔必須清洗干凈,再灌滿灌實砂漿。
(5)噴射應采用潮噴或濕噴。噴射前,必須沖洗巖幫。噴射后應有養護措施。工作人員必須戴勞動保護用品。
(6)對錨桿必須按規定做拉力試驗。對噴射混凝土應做厚度和強度檢查,并有檢查和試驗記錄。在井下做錨固力試驗時,應有安全措施。
(7)錨桿的托板必須緊貼巷壁,并用緊固件擰緊。
(8)對錨噴或噴漿支護的巷道,在施工過程中,質量必須符合設計要求。施工完畢后,還應指定人員經常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9)巖幫的涌水地點,必須進行處理,防止噴射混凝土在有涌水的巖幫處脫落。
(10)處理堵塞的噴射管路時,在噴槍口的前方及其附近,嚴禁有其他人員,防止突然噴射和管路跳動傷人。
篇3:工作面液壓支護安全管理制度
一、概述
為保證煤礦回采工作面單體液壓支柱(以下簡稱支柱)符合相關技術要求,確保煤礦生產工作安全。需對單體液壓支柱進行日常維修、大修、技術要求和檢驗等工作,結合煤礦實際,根據煤炭工業部發布的《MT76液壓支架用乳化油》、《MT112礦用單體液壓支柱》使用和維護標準,特制定本日常維修規程。請有關部門審批,維修人員嚴格按審批、貫徹后的本規程進行操作。
二、適用范圍
本規程適用于煤礦井下使用的所有單體液壓支柱的日常維修工作。
三、維修規程
(一)、維修總則
1、煤礦建立維修車間,負責支柱的日常修理。支柱需要大修時,聯系生產廠家派遣專業技術人員到煤礦進行指導和修理工作。
2、根據支柱用量配備維修工,一般每使用200根支柱配備一人。
3、維修人員須經必要的培訓,全面了解支柱結構、性能、使用、檢驗,故障原因及處理方法等,只有經考試合格的維修工才能上崗。
4、維修車間配備專業技術人員。
5、除三用閥、頂蓋、接長管、卸載裝置可在井下更換外,支柱修理一律在地面維修車間進行。
6、維修后的支柱應按本規程有關規定進行檢驗,任何性能指標不合格的支柱不允許下井。
7、維修車間建立維修卡片,詳細記錄每根支柱編號、下井日期、升井日期、維修日期、故障、維修內容、檢驗情況、維修人等。
8、經過大修后的支柱應有檢驗合格證,方可入井使用。
(二)、日常維修
1、升井支柱首先應進行操作試驗和高、低壓密封試驗,檢查支柱是否損壞、故障部位及原因。
2、日常損壞或有故障的支柱應及時維修。
3、日常維修主要是更換損壞的零部件,清洗、更換橡膠密封件等。
4、凡升井的內注式支柱無論是否損壞,均需清洗通氣裝置,補充液壓油。
(三)、支柱大修
1、大修主要是修理油缸、活柱體,改制支柱,全面檢查零部件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等。
2、大修時應更換所有橡膠密封件、塑料件,內注式支柱還需更換工作液。
3、油缸、活柱應選用經正式鑒定、技術成熟的工藝修理。無論研制還是檢修中心首次采用何種工藝修復的油缸、活柱都應經國家煤礦支護設備檢測中心按MT112中6.2和8.2.3的規定(壽命試驗為1000次)檢測合格后,方可組織生產。
(四)、技術要求
1、標準件、密封件、外購件應選用部定點廠產品,并由質檢部門驗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2、自制零件(包括外協件)或改制零件必須符合圖紙要求。
3、支柱焊縫開裂或滲漏需要補焊時,焊縫應符合MT112標準中5.3.6、5.3.7條的規定。
4、內注式支柱非承壓焊縫修復后,不允許出現常壓下滲漏。
5、零件修復精度應符合以下規定:
6、油缸內徑公差和直線度允許比圖紙要求降一級,如圖紙規定油缸內徑公差為H10修復時按H11檢查。
7、油缸工作行程內,內孔表面不允許存在銹蝕和麻坑,內孔表面粗糙度應達到。
8、活柱直線度、外徑公差允許比圖紙要求降兩級。
9、其他零件配合面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比圖紙要求降一級。
10、活柱表面修復后應進行防腐蝕處理,表面無凸出部位,表面允許留有輕微凹坑或劃痕#深度小于0.5mm,但凹坑處必須有鍍層覆蓋,不露基體。
11、所有零件檢驗合格后方可組裝,對于因拆卸、保管不當而造成變形、擦傷等影響產品質量的零件不得用于裝配。
12、零件配裝前應仔細清洗,嚴禁用棉紗或棉織物擦拭密封面。
13、按圖紙及有關技術文件進行組裝。
14、維修好的外注式支柱,應將內腔乳化液放盡。三用閥注液孔、柱頭孔用塑料堵堵好,以防臟物進入。
15、支柱維修后應將活柱降到底,垂直或傾斜放置,存放在氣溫不低于0℃、空氣干燥的室內。
(五)、檢驗
1、檢驗項目分全檢(每根支柱都應檢驗)和抽檢。壓力-時間特性和清潔度每月抽查五根,其余抽檢數量按月維修量的2%檢驗。
2、檢驗方法應符合MT112標準中第6章有關試驗方法的規定。密封試驗時待壓力穩定1min以后開始考核。
3、檢驗項目及性能要求見檢驗項目及性能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