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河小學教育科研工作條例
第二小學教育科研工作條例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在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下,堅持科學發展觀,全面、協調、可持續地開展學校教育科研工作。
第二條教育科研工作要有利于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有利于學校各項工作的開展,有利于學校可持續發展。
第三條教育科研工作“以人為本”、“一切為了學生”,既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也促進教師的和諧發展。
第二章科研工作的管理準則
第四條學校教育科研工作由校長直接領導,科研室具體負責。
科研室工作如下:
1、宣傳“科教興校”的思想,幫助并指導全校教師開展科研工作;
2、研究制訂學校教育科研的發展計劃并組織實施;
3、參與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培訓工作,為教師提高科研能力做好服務工作;
4、組織科研課題的申報、論證、審批,管理好各課題的研究;
5、組織科研成果的鑒定、評獎和推廣,并負責向上級部門推薦優秀科研論文、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
6、負責科研經費的申報、核實、報批、發放和管理。
第五條由校資深教師組成校學術領導小組,負責學校科研課題的審議、鑒定及評獎工作。
第三章科研課題的申報及管理
第六條教研組、年級組應積極申報科研課題,要求各組室常年有研究課題。
第七條每位教師應養成邊工作邊研究的習慣,以工作促科研,以科研領工作,每學年度結束時交一篇教學或教育一得,有課題研究的可交科研論文。
第八條科研的內容應屬于中學教育的范疇,研究的類型可以是理論研究、教育調查、教育實驗、科學的經驗總結等。
第九條每年十月為申報校級課題月,申報時須填“申請書”(“申請書”見附),經科研室審核,交學校學術領導小組審批。
第十條凡列入校級課題的項目可以在適當時候由科研室負責有選擇地申報區級課題;凡列入區級課題的項目可爭取申報市級課題或更高層次的課題。
第十一條凡經批準的科研課題都可獲得專項研究經費,經費的使用必須經科研室的核算、校長的批準。
第十二條凡列入校級或校級以上的課題都必須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研究,力爭按時結題。凡未正常進行研究的課題或無法完成的課題,可視情況及時處理,或調整力量,或予以注銷。
第四章科研成果的鑒定與評獎
第十三條學校每學年結束時評定科研成果一次,并給予適當的獎勵。
第十四條凡本校教職員工在本學年度進行的科研成果均可申報科研室參加評選,一般不重復申報。
第十五條申報的科研成果形式一般是各類研究報告,包括實驗報告、調查報告、經驗總結、學術論文等。無論哪種形式,必須是自己研究的成果。
第十六條科研成果的評選由科研室初審,校學術領導小組審定,最后由校長批準,公布表彰并發獎。
第十七條科研成果獎的等第為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和鼓勵獎四種,對獲獎者發給證書和獎金,證書的副本入研究者的業務檔案,作為業務考評晉升評優的依據。一、二等獎的成果將推薦參加區級評獎。
第十八條每兩年評選科研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一次,凡科研上有突出成績的集體和個人都可申報,由科研室審核,報學校領導批準,獲獎者發給獎狀,以資鼓勵。
第五章條例的審批與實施
第十九條本條例自教代會通過之日起實施。
篇2:小學教育科研管理規章條例
為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優化師資水平,根據學校教育科研與教學改革工作的需要,特制定本條例。
第一部分:教科室的工作職責
教科室是校長直接領導下的教育研究機構,它與學校的教導處、德育室并行,負責管理學校的教育科研工作,向校長負責,它所布置的工作任務是行政性的,全校的教職工應認真執行。
其主要職責是:
一、制定和實施學校的教科研工作計劃,收集國內外教科研、教學管理工作的情報,為校長決策提供信息和依據,為提高教師的教科研水平服務。
二、開展對學校課堂教學動態和改革方向的研究與指導工作,編擬學校課程教材改革方案和校本課程標準,并指導改革的實驗與推廣。研究與編寫教育的教學資料,匯編教學、教改經驗和動態資料;負責研究擬訂與課程教材改革相配套的教學軟件建設計劃和相應的學具、教具標準。
三、對學校教育教學質量進行分析,對課程教材方案實施的情況進行調研,并提出對策和建議;研究并承擔學業評價的改革與實施工作,指導各學科教學和教師教育教學研究,承擔教學、教改經驗的總結和推廣工作。
四、積極開展教育科研和教改實驗,建立對教育教學有較大現實意義的課題組,組織各教研組、課題組認真開展教科研活動。
五、收集教科研成果并進入檔案。為教師考核、職稱評定,為推薦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特級教師提供準確詳實的事實材料。為校長對教師作出客觀、公正的評價提供依據。
六、組織教師學習國內外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轉變教育觀念,探索現代教學模式和教學規律,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和改革效率。開展教師繼續教育和校本培訓工作。
七、主持學校現代技術教育工作,推動多媒體輔助教學的開展和運用。
第二部分:教科研制度
1、領導定期研究和親自承擔課題制度。學校領導每學期要針對教科研工作進行三次例行研究,要親自承擔或參加一項課題的研究。
2、校內教科研組織和網絡制度。
成立有主管領導負責、有專職和兼職人員組成的教科室;建立顧問團和教科研骨干隊伍,骨干隊伍由教研組長、省級、市級、縣級和校級重點課題負責人組成。教科室下設校級優秀教育科研與教學改革實驗成果評審委員會。
3、教科常規工作制度。
(1)學校有近期、遠期科研工作計劃。近期:(學期、學年科研工作計劃);遠期:三年以上科研規劃。
(2)教科室負責對校級以上課題的管理,具體檢查計劃的實施情況。
(3)編輯學校教育科研與教學改革實驗成果集和編發教科研簡報。
4、履行各級教師職責,承擔和參加科研課題制度。所有教職員要承擔或參加一項科研課題,開展課題研究.
5、教研組長承擔科研課題制度。
教研組長和年級組長要親自承擔本教研組和年級組的科研課題并將本組課題加以分解,合理分工給本組教職員,并負責本組各子課題的管理。
6、課題的申報、認定制度。每項課題的承擔者首先要向教科室申報,然后由教科室對各項課題進行認定。
7、教科室對各課題組提供服務與指導、進行驗收評獎。由教科室負責對各項課題組提供服務與方法指導,舉辦科研方法講座,發放教科研信息。
教科室負責對各項校級以下課題的驗收與評獎。
篇3:Z小學教育科研管理條例
為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優化師資水平,根據學校教育科研與教學改革工作的需要,特制定本條例。
第一部分:教科室的工作職責
教科室是校長直接領導下的教育研究機構,它與學校的教導處、德育室并行,負責管理學校的教育科研工作,向校長負責,它所布置的工作任務是行政性的,全校的教職工應認真執行。
其主要職責是:
一、制定和實施學校的教科研工作計劃,收集國內外教科研、教學管理工作的情報,為校長決策提供信息和依據,為提高教師的教科研水平服務。
二、開展對學校課堂教學動態和改革方向的研究與指導工作,編擬學校課程教材改革方案和校本課程標準,并指導改革的實驗與推廣。研究與編寫教育的教學資料,匯編教學、教改經驗和動態資料;負責研究擬訂與課程教材改革相配套的教學軟件建設計劃和相應的學具、教具標準。
三、對學校教育教學質量進行分析,對課程教材方案實施的情況進行調研,并提出對策和建議;研究并承擔學業評價的改革與實施工作,指導各學科教學和教師教育教學研究,承擔教學、教改經驗的總結和推廣工作。
四、積極開展教育科研和教改實驗,建立對教育教學有較大現實意義的課題組,組織各教研組、課題組認真開展教科研活動。
五、收集教科研成果并進入檔案。為教師考核、職稱評定,為推薦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特級教師提供準確詳實的事實材料。為校長對教師作出客觀、公正的評價提供依據。
六、組織教師學習國內外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轉變教育觀念,探索現代教學模式和教學規律,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和改革效率。開展教師繼續教育和校本培訓工作。
七、主持學校現代技術教育工作,推動多媒體輔助教學的開展和運用。
第二部分:教科研制度
1、領導定期研究和親自承擔課題制度。學校領導每學期要針對教科研工作進行三次例行研究,要親自承擔或參加一項課題的研究。
2、校內教科研組織和網絡制度。
成立有主管領導負責、有專職和兼職人員組成的教科室;建立顧問團和教科研骨干隊伍,骨干隊伍由教研組長、省級、市級、縣級和校級重點課題負責人組成。教科室下設校級優秀教育科研與教學改革實驗成果評審委員會。
3、教科常規工作制度。
(1)學校有近期、遠期科研工作計劃。近期:(學期、學年科研工作計劃);遠期:三年以上科研規劃。
(2)教科室負責對校級以上課題的管理,具體檢查計劃的實施情況。
(3)編輯學校教育科研與教學改革實驗成果集和編發教科研簡報。
4、履行各級教師職責,承擔和參加科研課題制度。所有教職員要承擔或參加一項科研課題,開展課題研究.
5、教研組長承擔科研課題制度。
教研組長和年級組長要親自承擔本教研組和年級組的科研課題并將本組課題加以分解,合理分工給本組教職員,并負責本組各子課題的管理。
6、課題的申報、認定制度。每項課題的承擔者首先要向教科室申報,然后由教科室對各項課題進行認定。
7、教科室對各課題組提供服務與指導、進行驗收評獎。由教科室負責對各項課題組提供服務與方法指導,舉辦科研方法講座,發放教科研信息。
教科室負責對各項校級以下課題的驗收與評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