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小學在教育科研成果推廣制度
安洲小學在教育科研成果推廣應用過程中,特制定以下制度:
一、成果推廣工作由校長室總負責,由學校教科室和教導處負責落實和管理。
二、由學校教科室牽頭組織有關專家對學校課題研究成果從學術價值和社會價值兩方面進行評價,然后根據學校實際,篩選出部分優秀成果作為全校進行推廣的研究成果。
三、開展全校性的優秀課題研究成果信息發布會,由課題負責人進行經驗介紹和成果展示。
四、組織進行推廣優秀課題研究成果的教學觀摩活動,并邀請觀摩的老師對科研成果推廣的可行性進行研討和交流。
五、教科室負責做好優秀課題研究成果推廣的相應培訓工作,由原成果擁有人具體指導科研成果的操作方法與要領。引導教師對原成果的觀點、內容進行討論,促使教師對原成果的理解和形成正確的教育觀念。
六、從參與推廣科研成果的教師的教學水平、學生水平等各種實際出發,在聽取教師意見的基礎上制定切實可行的課題成果推廣應用計劃。
七、在成果推廣的實踐中,積極引導參與推廣應用的教師對科研成果進行后續研究,逐步建立一套科學的評估后效的方法,使成果推廣工作健康開展。
八、學校教科室定期對各類成果的推廣工作進行檢查。注意引導參與推廣科研成果的教師,不搞模式化,鼓勵創造性,使推廣成果工作成為促進教改工作深入和教育質量提高的重要渠道。
九、參加成果推廣工作的老師每學期至少應上一堂跟研究成果相關的研究課,及時將成果推廣的情況記錄下來,并撰寫推廣總結。
十、學校教科室在本校科研成果推廣工作取得成效的基礎上,負責向上級有關部門進行推薦,力爭擴大科研成果的推廣面和影響力。
篇2:X學校科研成果榮譽稱號獎勵辦法
**學校科研成果與榮譽稱號獎勵辦法
***學校科技成果及榮譽稱號獎勵辦法
為推動學校綜合實力和辦學水平的進一步提高,促進學校科研工作的健康發展,努力營造積極向上的良好風氣,本著“倡導科研、鼓勵先進”的原則,參考兄弟院校的做法,對學校職工取得科研成果、獲得各級各類榮譽實行校內獎勵。具體辦法如下:
一、獎勵范圍
學校職工具備下列情況之一者,均在獎勵范圍內:
1、參加上級下達的各類科研課題,或獨立從事科研、設計與開發,取得各級各類科研成果者;
2、參加上級或行業、系統組織的各類業務比賽、技能競賽,取得優異成績、獲得各類獎勵者;
3、撰寫并正式發表論文、出版著作,或獲得符合有關要求的優秀論文獎勵、優秀著作獎勵者;
4、獲得上級授予的各級各類榮譽稱號,或受到上級表彰、獎勵者;
5、為學校爭得榮譽的其他情況。
二、獎勵辦法
對于參加科研項目、撰寫論文著作者,定期進行匯總、統計,給予公示表揚;對于獲得各級各類獎勵者,給予口頭或書面表揚。在此基礎上,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
三、獎勵的組織與申報
科技成果及榮譽稱號的獎勵由學校人事部門組織實施。
每年的11月底,為本年度科技成果及榮譽稱號獎勵的申報截止日期。學校職工符合上述獎勵范圍者,在每年的11月底之前,持成果原件、獲獎證書等相關證明材料,到人事部門辦理登記手續。超過11月底的,在下一年度進行申報。
人事部門在每年12月底之前,完成對本年度學校職工獎勵申報的組織認定、統計、匯總等工作,并將認定結果公示2周,如無異議,則提出獎勵意見,報校長辦公會討論審批。
四、獎勵標準
1、取得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科技進步等成果獎獎勵標準
國家級
省部級
地市級以下
一等獎
10000元
8000元
5000元
二等獎
8000元
5000元
3000元
三等獎
5000元
3000元
1000元
其他獎
500~1000元
300~800元
100~500元
2、參加各類比賽的獎勵標準
一等獎
二等獎
三等獎
其他獎
個人
團體
個人
團體
個人
團體
個人
團體
全國比賽
500元
1000元
400元
800元
300元
600元
200元
400元
省級比賽
400元
800元
300元
600元
[1][2][3]下一頁
**學校科研成果與榮譽稱號獎勵辦法
200元
400元
100元
200元
市級比賽
300元
600元
200元
400元
150元
200元
100元
100元
3、撰寫學術著作、科研論文獎勵標準
①個人撰寫的學術專著(含譯著),由省級以上出版社出版,30萬字以上每部獎勵2500元;30萬字以下每部獎勵1500元;
②與他人合著的著作(含譯著),由省級以上出版社出版,其中個人撰寫部分10萬字以上,獎勵1000元;10萬字以下5萬字以上,獎勵500元;5萬字以下,獎勵300元。
③在國內外報刊雜志上發表科研論文,按照論文的篇幅、報刊的級別分別給予不同標準的獎勵:
國家級
省部級
地市級
獎勵
標準
5千字以上,每百字20元;3~5千字,每百字15元;1~3千字,每百字12元;1千字以下,每百字10元。
5千字以上,每百字10元;3~5千字,每百字8元;1~3千字,每百字6元;千字以下,每百字5元。
5千字以上,每百字5元;3~5千字,每百字4元;1~3千字,每百字3元;千字以下,每百字2元。
個人著作、論文獲得符合有關要求的優秀作品獎,校內獎勵標準參照取得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科技進步等成果獎獎勵標準執行。
4、受到上級表彰、獎勵,獲得上級授予榮譽稱號獎勵標準
國家級
省部級
地市級
個人
團體
個人
團體
個人
團體
獎勵標準
2000元
5000元
1000元
3000元
500元
1000元
五、科研成果的級別認定標準
1、職工取得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科技進步等成果獎,按照其成果獎的級別認定。
2、職工在報刊上發表文章的級別按下列標準認定:
國家級:
①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經濟日報、工人日報、農民日報、解放軍報、求是、黨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黨建研究、中國工運等報刊上發表的文章,以及在上述報刊的定期內刊上刊登的文章;
②由*中央、國務院、全國人大、全國政協和*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中紀委、中宣部、中組部、中央統戰部、中央政法委、新華社等部門主辦的刊物和定期出版的內刊上刊登的文章。參與上述機關組織編寫由出版社正式出版的著作,以及由上述機關組織召開的理論研討會上宣讀并獲等級獎的文章;
③全國重點大學學報上發表的文章;
④省部級作品獲得上述第②條所列各部門評定的等級獎的,相當于國家級。
省部級:
①在河北日報、河北工人報、河北學刊、河北教育、河北社科論壇等省級報刊上發表的文章,以及在其定期內刊上刊登的文章;
②在中央和國務院各部委及國家直屬人民團體主辦的報刊或定期出版的內刊上刊登的文章;
③在省委、省政府、省人大、省政協和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省紀委、省委組織部、省委宣傳部、省委統戰部、省委研究室、省政法委等部門主辦的刊物或定期出版的內刊上刊登的文章。參加由上述部門組織編寫由出版社正式出版的著作,以及由上述部門組織召開的理論研討會上宣讀并獲等級獎的文章;
④本科院校學報上發表的文章;
⑤地市級作品獲得上述第③條所列各部門評定的等級獎的,相當于省部級;
⑥在核心期刊上發表的文章相當于省部級。
地市級:
①在省直各部委廳局和人民團體以及中央各部委直屬的人民團體主辦的刊物上發表的文章;
②在市級報刊上發表的文章;
③在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協和市委辦公廳、市政府辦公廳、市紀委、市委組織部、市委宣傳部、市委統戰部、市委研究室、市政法委等部門主辦的刊物或定期出版的內刊上刊登的文章。參加由上述部門組織編寫由出版社正式出版的著作,以及由上述部門組織召開的理論研討會上宣讀并獲等級獎的文章;
④專科院校學報上發表的文章。
核心期刊:
由于期刊種類繁多,核心期刊難于一一認定。以國際國內都認可、知名度較高的北京大學圖書館中文核心期刊目錄、中華人民大學核心期刊目錄為基本范圍,參照河北省政工專業職務評審細則規定的核心期刊目錄,界定核心期刊范圍。凡屬上述目錄收入的刊物,均認定為核心期刊。(三種目錄見附件)
上一頁[1][2][3]下一頁
**學校科研成果與榮譽稱號獎勵辦法
六、榮譽稱號的級別認定標準
職工受到上級表彰、獎勵,或獲得上級授予榮譽稱號,按下列標準認定級別:
國家級:
①由*中央、國務院、全國人大、全國政協、中央軍委和*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中紀委、中宣部、中組部、中央統戰部、中央政法委等部門授予的先進單位、文明單位、優秀基層黨組織、先進工作者、優秀黨員、優秀黨務工作者、勞動模范以及同類稱號;
②由全國總工會、全國婦聯、團中央等部門授予的五一勞動獎章、“三八”紅旗手、新長征突擊手、十大杰出青年等同類稱號。
省部級:
①省委、省政府、省人大、省政協和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省紀委、省委組織部、省委宣傳部、省委統戰部、省政法委,中央和國務院直屬各部委授予的先進單位、文明單位、優秀基層黨組織、先進工作者、優秀黨員、優秀黨務工作者、勞動模范以及同類稱號;
②由省總工會、省婦聯、團省委等部門授予的五一勞動獎章、“三八”紅旗手、新長征突擊手、十大杰出青年等同類稱號。
地市級:
①由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協和市委辦公廳、市政府辦公廳、市紀委、市委組織部、市委宣傳部、市委統戰部、市政法委,省直各部委廳局授予的先進單位、文明單位、優秀基層黨組織、先進工作者、優秀黨員、優秀黨務工作者、勞動模范以及同類稱號;
②由市總工會、市婦聯、團市委等部門授予的五一勞動獎章、“三八”紅旗手、新長征突擊手、十大杰出青年等同類稱號。
七、相關說明
1、職工參加各類比賽獲獎的級別,依據組織比賽的部門級別、參賽單位的范圍等進行認定。其部門的級別參照本辦法第六條“榮譽稱號的級別認定標準”中規定的部門級別。
2、職工撰寫文章的認定說明:
①一文多人署名的,只認定前三名作者;
②文章署筆名的,不認定為個人作品;
③文章署集體名的,不認定為個人作品;
④著作中任編委,未注明為撰稿人或所著章節者,不認定為其作品;
⑤電臺、電視臺廣播稿、非正式出版物和非定期出版物上刊登文章,不認定為有效作品;
⑥由出版社匯集多名作者的多篇文章的圖書,由雜志社匯集多名作者的多篇文章的增刊,不認定為省級以上文章(按原發表報刊級別認定)。
⑦五名以上作者合著的著作,不認定為專著。
3、職工獲得榮譽稱號的認定說明:
①榮譽稱號以文件、證書等為依據,錦旗、獎牌等需另加證明材料。
②單項活動獎的級別認定下推一檔認定。如單項臨時性工作獎等。
4、對職工獲得上級各類榮譽稱號者,學校給予校內獎勵不影響職工獲得上級給予的物質獎勵。
5、對于職工取得科技成果及榮譽稱號的級別認定工作,由學校成立專門的審定委員會進行認定。職工個人對認定結果有異議者,可在結果公布的2周內,向人事部門反映,由人事部門統一報學校研究確定。
6、本辦法的解釋權在學校人事保衛科。
7、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執行。
上一頁[1][2][3]
上一頁[1][2][3]
篇3:Z小學在教育科研成果推廣制度
安洲小學在教育科研成果推廣應用過程中,特制定以下制度:
一、成果推廣工作由校長室總負責,由學校教科室和教導處負責落實和管理。
二、由學校教科室牽頭組織有關專家對學校課題研究成果從學術價值和社會價值兩方面進行評價,然后根據學校實際,篩選出部分優秀成果作為全校進行推廣的研究成果。
三、開展全校性的優秀課題研究成果信息發布會,由課題負責人進行經驗介紹和成果展示。
四、組織進行推廣優秀課題研究成果的教學觀摩活動,并邀請觀摩的老師對科研成果推廣的可行性進行研討和交流。
五、教科室負責做好優秀課題研究成果推廣的相應培訓工作,由原成果擁有人具體指導科研成果的操作方法與要領。引導教師對原成果的觀點、內容進行討論,促使教師對原成果的理解和形成正確的教育觀念。
六、從參與推廣科研成果的教師的教學水平、學生水平等各種實際出發,在聽取教師意見的基礎上制定切實可行的課題成果推廣應用計劃。
七、在成果推廣的實踐中,積極引導參與推廣應用的教師對科研成果進行后續研究,逐步建立一套科學的評估后效的方法,使成果推廣工作健康開展。
八、學校教科室定期對各類成果的推廣工作進行檢查。注意引導參與推廣科研成果的教師,不搞模式化,鼓勵創造性,使推廣成果工作成為促進教改工作深入和教育質量提高的重要渠道。
九、參加成果推廣工作的老師每學期至少應上一堂跟研究成果相關的研究課,及時將成果推廣的情況記錄下來,并撰寫推廣總結。
十、學校教科室在本校科研成果推廣工作取得成效的基礎上,負責向上級有關部門進行推薦,力爭擴大科研成果的推廣面和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