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制鞋職業中毒預防措施

制鞋職業中毒預防措施

2024-07-14 閱讀 2172

全國各地相繼發生了多起苯及其化合物職業中毒事故,如河北省白溝鎮箱包加工企業發生苯中毒致6人死亡,浙江溫嶺制鞋企業發生正己烷中毒4人,北京某包裝廠發生20人苯中毒致1人死亡1人病危,等等。中毒事故多發生在制鞋、家具制造、玩具制造、皮革、箱包、包裝、涂料等行業,以上行業中所使用的膠粘劑、油漆大多含有苯及化合物等。

這些事故現象應該引起人們的關注和重視,中毒事故的共同特點是:作業人員大多是農民工,盲目無知,缺乏職業防護意識;生產企業多為家庭作坊或小型加工企業,技術水平低、工藝落后,作業環境條件差,無職業防護措施等。

臨床表現:

1、急性中毒一般見于生產環境中意外事故如爆炸、燃燒等或在通風不良的條件下進行苯作業,而又缺乏有效的個人防護等。(1)、急性輕度中毒,表現為頭痛、頭暈、咳嗽、胸悶、興奮、步態蹣跚等。(2)、急性重度中毒,表現為神志模糊、血壓下降,肌肉震顫,呼吸淺快、脈搏快而弱。搶救及時經數小時或數天可恢復健康,但嚴重者也可因呼吸中樞麻痹死亡。

2、慢性中毒表現為癥狀逐漸出現,以血液系統和神經衰弱癥候群為主,表現為血白細胞、血小板和紅細胞減少、頭暈、頭痛、記憶力下降、失眠等。嚴重者可發生再生障礙性貧血,甚至白血病、死亡。

治療原則:

1、急性中毒,應迅速將中毒者移至空氣新鮮處,脫去被毒物污染的衣服,用溫水清洗皮膚并注意保暖。必要時吸氧,若呼吸停止,應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出現眼睛被灼傷的,應立即用清水徹底沖洗,并涂敷可的松眼藥膏。另以對癥處理預防腦水腫的發生,機制不明可用大量維生素C等。

2、慢性中毒,治療主要針對改善神經衰弱或出血癥狀,以及升白細胞及血小板治療,另給予改善循環、營養神經等對癥支持治療。

預防措施:

1、加強對涂料、粘膠劑等的使用和管理,用毒性較低的物質代替苯作溶劑,避免使用劣質原料,生產車間應安裝通風和排毒設施。

2、對農民工應做就業前的體檢,每年體檢一次;檢查白細胞計數和血紅蛋白定量。必要時可做血小板計數、白細胞分類和骨髓象檢查。

3、對農民工應加強健康教育,增加農民工的自我防護意識。

篇2:制鞋廠設備管理規程

鞋廠設備管理規程

1、目的:確保設備滿足產品加工質量特性的要求,保證產品質量特性的實現,不出現能力不足的情況,并使設備能力不過剩。

2、適用范圍:生產設備的管理,如設備的采購、維護和能力認可等。

3、職責:設備機修負責生產設備的管理。

4、工作流程

4.1設備增加和改造

a)設備部門會同生產部編制設備增加和改造計劃。內容應包括增加或改造的原因和理由,

增加設備的技術參數要求或改造后應達到的性能,并提供建議供貨方名單;

b)根據設備計劃,對購的設備要進行技術經濟可行性分析,確保設備質量并滿足產品生產能力和質量要求;

c)設備部門應參加設計造型、考查和驗收,在采購合同中,應提出設備可靠性、維護和

經濟性等方面要求。備品備件,潤滑油品,操作維護人員的培訓的以及設備安裝和維修

所需的技術資料等要求也應規定;

d)新設備到貨后,設備部門應同生產進行驗收,包括隨設備應提交的文件和資料的驗證,

外觀及零部件、備件、備品清點齊全后進行設備的安裝、調試,經有關人員檢驗合格后,

方可投入使用,驗證結果填入《設備管理卡》中。

4.2生產設備管理

a)應對操作人員進行上崗培訓,包括設備性能、維護知識、操作方法和技能等,培訓后應考核,考核合格后發操作證;

b)操作者必須憑操作證按操作規程上崗操作,不得違章操作設備,如操作時間發現問題,應按規程要求停機或其他處理,并報設備部門;

c)設備轉移或移動必須符合工藝路線的合理要求,生產部提出設備轉移方案或圖紙并填寫《設備移動單》后,經品管科審核并公司主管領導批準后,才可移動;

d)根據生產設備重要程度實行分級管理,將高精度、大型以及保證生產并考慮到設備的價值需要用重點維修手段的設備,分別列為精、大、重點設備。

4.3設備的維護保養

4.3.1日常維護保養

a)對每臺設備、設備部門應制定日常維護保養的項目和有關合格要求;

b)班前由操作者對設備進行日檢查,下班前對設備進行清掃、按試、涂油。發現問題及時反映處理。

4.3.2一級保養

a)一級保養每日進行以操作者為主,維修人員輔助,按一級保養的內容規定進行保養,可不作記錄。

4.3.3二級保養

a)設備部門每半月對設備進行一次二級保養,保養項目按二級保養記錄表上規定執行,保養情況記錄在設備保養記錄表上。

b)二級保養以維修人員為主,操作者為輔助進行;

c)必要時對設備進行部分解體檢查、修理、局部恢復與產品質量特性有關精度,以達到有關的工藝要求。

4.3.4項大修。

a)對生產流水線上的通用設備,主要靠二級保養結合項修來恢復其與工序質量特性相關的特性;

b)大修主要針對生產工藝不確定的設備和專用設備,修理情況記錄在《設備管理卡》中。

4.4巡回檢查

a)設備管理人員每天下廠巡回檢查,發現隱患及時處理,并填寫檢查記錄和處理記錄;

b)設備部門每日主要生產設備檢查,并做好記錄;

c)如發生設備事故,應及時進行調查,組織有關人員進行分析,提出處理意見,并落實到具體責任人進行處理;

d)維修人員每天上班后,對所管設備進行巡回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解決,處理并做好記錄。

4.5計劃修理與檢測

設備檢修計劃主要包括:

a)主要生產設備年、季、月度中修(項修)計劃;

b)生產設備年度二級保養計劃;

①生產設備大、中(項)修后,負責修理的單位或部門應認真填寫設備精度性能檢查記錄及設備修理驗收單,經有關檢查人員檢查合格后,由使用部門和品管科驗收。

②設備二級保養和定期檢驗完工后,保養單位或部門填寫二級保養完工單位檢查記錄。

5、質量記錄

5.1設備定期檢查記錄(保存于設備部門,保存期為3年)

5.2設備管理卡(保存于設備部門,保存期為長期)

5.3設備保養記錄(保存于設備部門,保存期為3年)

5.4設備保養計劃

5.5設備一覽表

篇3:制鞋公司原材料倉庫管理條例

鞋業公司原材料倉庫管理條例

1.總則

1.1.為切實加強公司原材料倉庫管理,并有效建立公司原材料倉管理的標準化、規范化作業流程,使公司原材料倉庫管理之所有作業均有所遵循,進而維護公司利益并確保公司生產作業之順利進行,特制訂本管理條例。

1.2.本條例所稱之原材料是指直接應用于生產的原輔材料,包括面料、輔料、底料、委外加工材料、包裝材料、化工材料、五金材料、安全庫存材料等,不包括機器零配件、辦公用品和食堂物資、物品等。

1.3.原材料倉隸屬于公司生產副總經理直接管理,設主管1人(組長級),倉管員若干人,全面負責公司所有生產用原材料的倉庫管理。原材料倉庫管理員享受職員級待遇。

1.4.原材料倉管理的主要任務是:

(1)根據本條例有關規定,處理原材料的入庫點收工作,維護公司利益,確保所點收材料準確無誤;

(2)根據本條例有關規定,處理原材料的入庫、出庫作業,;

(3)根據本條例有關規定,做好所管轄之原材料的倉儲管理;

(4)根據本條例有關規定,協助財務處理所管轄之原材料的盤點作業。

(5)根據本條例有關規定,建立所管轄原材料之帳目。

1.5.倉庫管理人員任職的基本條件是:

(1)高中以上(含)文化程度,有較強的數字觀念,以中專、技校之財會專業畢業生為佳;

(2)年齡20周歲以上,有一年以上企業倉庫管理經驗或對制鞋材料有充分認識者為佳;

(3)熟悉電腦操作,對企業電腦化管理有一定認識者為佳;

(4)品行端正,敬業忠誠,做事認真細致;

(5)無殘疾、無色盲,無不良嗜好(如酗酒、賭博、吸煙等);

(6)有公司組長級(含)以上主管擔保;

(7)符合《職工管理條例》規定的其它任職條件。

2.點收管理

2.1.所有外購、委外加工、借入材料送抵后,其倉管人員必須先行點收。

2.2.材料點收作業流程:

2.2.1.確認廠商所送材料為公司訂購材料或借入,如非公司訂購材料/借入材料或廠商免費贈予材料,一律予以拒收。

2.2.2.確認廠商《送貨單》所列材料與實際所送材料是否完全一致。如有不同,必須馬上告知廠商送貨人員,并視情形決定接收或拒收。材料顏色、材料厚度、分SIZE材料之SIZE等與所訂購材料不同時,予以拒收;如僅為材料寬幅不同,在不影響材料品質和基本使用情況下,且為生產急需或沒有足夠時間進行更換時,經公司主管生產之副總經理同意后,可予接收。

2.2.3.仔細清點所送材料數量。注意:

(1)點收時,負責材料點收人員首先應按材料包裝清點件數,然后再按材料之采購單位清點具體數量。

(2)大宗材料實行抽點,抽點比例應不小于送貨數量的10%,小宗材料和分SIZE材料則應全點。

(3)抽點時,如發現抽點總數中有10%或以上的包裝所標記數量與實際清點數量有較大出入(標記數量與實際清點數量有3%或以上差距),原則上該物料應予全點。如廠商同意,也可按抽點件數的平均數量計作實收數量。

(4)需要借助儀器設備方能進行數量確認之材料,如皮料、布類材料等,在公司不擁有計量設備情況下,需先建立該廠商材料數量誠信檔案,不定期將該廠商所提供之不同批次材料送有條件測定之第三方進行測定,并將測定結果如實記錄于案。未測定前,按送貨數量作為其點收數量。

(5)倉庫主管應不定期對業經倉管人員點收過之材料進行復點,每月對每一倉管人員之復點次數應不少于三次。

2.2.4.點收完成并確認廠商所送材料、數量均與《送貨單》上所標明之材料、數量無誤后,倉管員在廠商《送貨單》上簽字并交倉庫主管簽名確認。如有任何異常,倉管員均應在廠商《送貨單》上注明。

2.2.5.簽字完成后,向廠商索取一聯《送貨單》并妥為保管。

2.3.倉管員收料完成后,應將物品置于材料待檢區,并向品管部門發出《材料待檢通知》。電腦倉庫管理系統實施后,則應將收料資料及時輸入電腦,

2.4.品管部門應在接獲《材料待檢通知》后12小時內完成其材料之品質檢驗,倉庫同時完成正式入庫動作。

2.5.倉管人員點收數量高于材料實際數量,將視情節輕重,給予該倉管人員警告以上處分。

3.入庫管理

3.1.原則上,所有外購材料、委外加工材料、借入材料在未經檢驗前均不得正式入庫。如有特殊原因未經檢驗而需直接入庫或領用時,必須經主管副總經理或以上級別主管特別批準。原材料品質檢驗之有關規定見《品質管理作業規定》。

3.2.倉管人員在接獲品檢人員開出之《驗收入庫單》時,應再次核對入庫材料之品名、規格、數量等,確認無誤后在《驗收入庫單》上簽名確認。如有任何疑問,應及時與該《驗收入庫單》材料之檢驗人員進行交涉。否則,材料一俟入庫,除材料品質問題外,其后發生之任何其它問題,均由倉管人員承擔主要責任。

3.3.《驗收入庫單》一式五聯,其中品檢部門一聯,倉庫一聯,廠商二聯(一聯請款使用,一聯出廠使用),財務一聯。應送廠商、財務之《驗收入庫單》由倉管部門呈送。

3.4.材料進入倉庫后,倉管人員應及時入帳。電腦倉庫管理系統實施后,則應于系統中及時確認,以確保電腦庫存數據的最新性和準確性。

3.5.現場材料退料入庫及其它非公司訂購材料之入庫由倉庫管理人員在核對數量無誤后直接入庫,并開立《入庫單》。

3.6.因特殊原因,外購材料、委外材料、借入材料等直接進入生產現場的,倉庫管理人員應同時辦理其材料的入庫和出庫手續。

3.7.客戶來料按外購材料入庫流程辦理入庫手續。

3.8.所有材料的入庫憑證,倉庫管理人員應妥善保管,不可丟失。入庫憑整保存年限為二年。

3.9.材料之驗收入庫數量不得大于訂購數量加該材料的超交允收數量,除非該材料為廠商免費贈送。

3.10.不區分SIZE材料之超交允收比率為訂購數量的1%,區分SIZE材料不允許超交,除非總經理特別批準或廠商免費贈送。

3.11.供應商請款數量最多為訂購數量加超交允收數量。超過部分一律不得請款。

4.出庫管理

4.1.倉庫發料時應遵循下列原則:

(1)公司所有材料出庫,均需憑有效之出庫通知,否

則不得出庫。公司材料出庫的有效單據為:

A.業經公司生產經理或以上級別之生產主管簽準的訂單正批生產材料《領料單》;

B.業經補料部門主管副總或以上級別主管簽準的訂單補制生產材料《領料單》;

C.業經主管采購之副總或以上主管簽準的材料外包加工《領料單》;

D.業經主管生產之副總或以上主管簽準的訂單外包加工《領料單》;

E.業經品質主管、采購主管審核,主管采購副總或以上主管簽準的材料《退貨單》和《不良品退回單》;

F.業經主管開發之副總經理或以上主管簽準的樣品開發《領料單》;

G.業經總經理或以上主管簽準的材料外賣《領料單》;

H.業經總經理簽準的材料外借《領料單》;

I.業經主管副總經理簽準的材料歸還《領料單》;

J.業經總經理或以上主管簽準的其他《領料單》。

(2)倉庫管理人員在接獲相關領料單據時應認真審核,如有任何問題,應告知領料人員和咨詢該領料單據之核準人。否則,不得發料。領料單審核內容主要包括:

A.單據的有效性,即單據是否已經按流程核準,如單據未被規定的核準人核準,則該單據為無效單據。

B.領用材料的正確性,即所開立的材料名稱、規格、顏色等是否正確,如為訂單領料,則還需與《訂單生產指令》進行核對。

C.領用材料數字的準確性,如為訂單領料,領料數量不得超過《訂單生產指令》中材料的核發量。

(3)嚴格按核準的領料單發放材料,確保發放材料的準確性。

(4)以訂單正批方式訂購或以訂單采購計劃訂購之材料按訂單或計劃發放,未經品管主管和主管生產的副總經理簽準,不得將其挪用給其他訂單或計劃使用。

(5)非訂單生產之領料,如樣品開發領料、外借等均應在余料中發放。非經總經理批準,不得使用訂單或計劃之正批材料。

(6)非按訂單方式訂購或非按訂單采購計劃方式訂購之材料及安全庫存材料,按“先進先出”原則發放。

(7)以長度單位“碼”“米”為計量單位的材料,原則上發出數量不得多于核準之領料數量;以面積單位“坪(尺)”或以“張”“塊”為計量單位的材料,如核準領料數量不能以整數發出,則發出數量以最多超過申領數量一張或一塊的數量為限;以“雙”“只”“個”“套”等為計量單位的材料,出庫數量不得多于申領數量(取整數);

(8)車線、補強帶、織帶、膠水等,出庫時應盡量以訂單合并方式領料,并盡可能合并成整數。

(9)其它未明確規定的材料,發出數量原則上不能超出核準申領數量的一個單位。特殊情況,需報公司權責主管確定。

4.2.發料人必須與領料人辦理交接,當面點交清楚并簽字確認。領料人員簽名后,表明確認材料數量無誤,倉庫人員不再承擔數量差異責任。

4.3.錯發、錯領材料之當事人雙方,將視情節輕重給予當事人警告以上處罰。如已造成公司經濟損失,當事人必須各承擔損失50%之賠償責任。

4.4.材料出庫后,倉管人員應及時入帳。電腦管理系統實施后,則應將出庫資料及時輸入電腦系統,確保電腦庫存資料的最新性和準確性。

4.5.緊急情況或無法辦理完備出庫手續的特殊情況,倉管人員必須征求公司權責主管或總經理的口頭同意方能辦理出庫,并手工填寫《材料領料單》交領用人簽名。事后,倉管人員必須在第一時間將《材料領料單》交由口頭同意該材料出庫的主管簽名確認。否則,該領料單將視為無效單據。

4.6.倉管人員未接獲有效之出庫通知而擅自將材料進行出庫,小過處理。如因此導致公司財產流失,以侵占公司財產論處。

4.7.所有發料憑證,倉庫管理人員應妥善保管,不可丟失。《領料單》保存年限為二年。

5.倉儲管理

5.1.原材料倉只保管公司所有的原輔材料,未經公司權責主管同意,不得代其他企業、單位、團體或自然人保管原輔材料和物品。

5.2.原材料倉庫應按材料類別分倉位存放。公司原材料倉可視需要分為如下倉位或倉庫:

(1)皮料倉或真皮倉、人造皮倉;

(2)布料倉(副料倉);

(3)輔料倉(針車輔料倉、成型輔料倉);

(4)包裝材料倉;

(5)五金倉;

(6)底料倉(或大底倉);

(7)化工倉;

(8)膠水倉等。

5.3.化工材料及其它危險物品獨立存放于化工材料倉,不得與其它材料放置于同一倉庫。

5.4.物料存儲應注意防火、防盜、防潮、防塵、防銹、防霉爛變質等工作,發現問題要及時采取相應措施,并上報公司主管領導。

5.5.原材料倉庫材料之堆放原則如下:

(1)分類擺放。即先按材料大類、再細類進行擺放。原則上,不得將同一材料擺放在不同的倉位。同類物資堆放,要考慮先進先出,發貨方便,留有回旋余地。

(2)整齊擺放。入倉材料不得亂擺亂放,應整齊地擺放在指定的位置。原則上應做到過目見數,檢點方便,成行成列,文明整齊。

(3)遵循“上輕下重”原則擺放。即應將單位重量比較輕的物料(如泡棉等)擺放在貨架的上層,而單位重量大的材料(如皮料)置于貨架之中、下層。

(4)面部材料及易受潮、易變質材料不得直接擺在地上。

(5)易變形、易損壞材料不得疊放,并應盡量置于貨架上。

(6)不得將危險品、易燃品與一般材料混放。

(7)合格品與不合格品應分開堆放,不得混放。

(8)訂單正批材料與余料分開堆放。

(9)材料不得放置于緊靠電線或線槽處。

5.6.材料入庫后,倉管人員應在每一材料包裝上掛上或貼上材料標識,明確標示該材料之名稱、規格、數量、采購計劃號及使用之訂單號。如有變動,則當及時更新之,以確保材料標識中的數量與實物數量相符。

5.7.每一倉位應有材料卡,詳細記載該倉位材料之品名、規格、顏色和數量等。如有變動,則當及時更新,確保材料卡之材料、數量與實物相符。

5.8.訂單生產完成后,倉管人員應及時將訂單領料進行結案處理,將其余料放置到余料區。

5.9.在公司倉庫未實行電腦管理前,公司原材料倉至少應有材料分類總賬、訂單或計劃材料進出帳二個帳本。實施電腦系統后,則取消手工賬本,一律以電腦賬為準。手工賬目必須使用鋼筆或簽字筆書寫,不得使用原子筆和鉛筆記帳。

5.10.倉管人員于做帳時,必須特別認真、仔

細,確保帳本數字準確、清晰,如有涂改,必須于涂改處簽名確認。保管臺賬帳載數字如有涂改而未蓋章、簽章、簽證等憑證可查,或憑證未整理難以查核,或有虛構數字者,一律處以大過懲罰。

5.11.在未實施倉庫電腦化管理前,倉管人員必須于每月最后一天將管轄之材料帳目進行整理,并在下個月的第一個工作日上午九點前將業經倉庫主管簽認的《材料月份庫存報告》呈報予財務及主管副總經理、總經理。

5.12.倉管人員保管之臺賬帳載數量如因漏帳、記錯、算錯、未結帳或帳面記載不清者,將對倉管人員處小過或以上處罰。

5.13.原材料倉庫為公司重地,禁止閑雜人員和無關人員進入。擅自帶入閑雜人員進入倉庫,小過處罰。

5.14.進入倉庫人員不得攜帶火種,不得抽煙。違者大過處罰!如因此造成公司原材料倉失火,立即開除。如有觸犯刑律,則交公安機關依法處理。

5.15.倉管人員于下班時,應確保倉庫之窗戶、電燈等均已關閉,并鎖上庫門,切實做好倉庫的防火、防盜工作。

5.16.任何人員不得在倉庫內睡覺、大聲喧嘩和嘻戲。

5.17.倉庫應在顯著的位置放置安全消防器材,并確保安全消防器材藥物的有效性和取用的方便性。

5.18.倉庫庫門及倉庫內墻上,應掛上顯著的防火標志,其中化工材料倉之庫門上還須貼上危險標志。

5.19.倉庫管理人員及倉庫主管應對倉庫進行經常性的巡察,發現安全隱患必須及時報告公司權責主管,以便公司作出及時處理。

5.20.倉庫管理人員如有以下情形之一者,除賠償經濟損失外,還將視情節輕重給予記過,直至開除處罰。

(1)盜賣或化公為私等營私舞弊者;

(2)與供應商坑糜一氣,以次充好,調換所保管之材料者;

(3)未經報準而擅自移轉、撥借或損壞不報告者;

(4)未盡妥善保管責任或由于過失致使財物遭受被竊、損失或盤虧者。

6.盤點管理

6.1.原材料倉材料庫存之盤點原則為:月底小盤一次,年底大盤一次。如有需要,經公司權責主管批準,財務部門有權對倉庫隨時進行盤點。

6.2.盤點時間:每月小盤時間為每月最后一天下午。年底大盤時間為每年12月31日。如月末最后一天正好為星期日,則提前一天進行盤點。

6.3.月底小盤以抽盤為盤點形式,每月抽盤之材料種類應不少于總庫存材料的1/3。月底小盤的監盤人為財務主管,會點人由財務委派,倉管員為盤點人。

6.4.月底小盤之作業流程:

(1)財務部門于月末盤點當天指定應盤點的材料類別;

(2)倉管人員應在盤點日上午下班前結束當日材料的所有出庫、入庫工作,并將財務指定類別之材料庫存資料列印出來交予財務盤點人員。

(3)財務人員協同倉管人員進行實物盤點,并如實記錄實物的盤點數量,共同簽署《盤點表》。

(4)盤點完成后,由財務部門做出《盤點差異明細表》,分析盤點差異原因,并就盤點的差異處理提出建議。

(5)公司權責主管核準《盤點差異表》。

(6)倉管員和財務部門據核準的《盤點差異表》進行賬務處理。

6.5.年終盤點為全面盤點,必須對倉庫所有材料進行盤點。

6.6.公司財產盤點的有關規定見《**鞋業財產盤點管理制度》。

7.附則

7.1.本規定由總經理簽署后頒布執行。

7.2.本規定由總經理室負責解釋、修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