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塵作業安全防護措施
一粉塵的種類及特性
1.粉塵的種類
按粉塵的成分可分為無機粉塵、有機粉塵和混合性粉塵;按粉塵的顆粒大小可分為可見粉塵粒徑大于10微米,顯微粉塵粒徑為0.25~10微米,起顯微粉塵粒徑小于0.25微米;按燃燒和爆炸性質可分為易燃易爆粉塵和非易燃易爆粉塵按衛生角度可分為呼吸性粉塵和非呼吸粉塵,呼吸性粉塵粒徑小于5微米,能進入人的細支氣管到達細胞,對人體健康危害最大。
2.粉塵特性
(1)粉塵的粒徑分布
粉塵的粒徑分布是指粉塵中各種粒徑的粉塵所占質量或數量的百分數。粉塵的粒徑分布也做分散度。按質量計的稱為質量粒徑分布,按數量計的稱為計數粒徑分布;在除塵中通常用質量粒徑分布,粉塵的分散度不同,對人體的危害以及除塵機理和所采取的除塵方式也不同,掌握粉塵的分散度是評價粉塵危害程度,評價除塵器性能和選擇除塵器的基本條件。
(2)粉塵的堆積密度和真實密度
粉塵在自然狀態下是不密實的,顆粒之間與顆粒內部都存在空隙。自然堆積狀態下單位體積粉塵的質量稱為堆積密度或稱容積密度,它是設計灰斗和運輸設備的依據。已去除所含氣體和液體即密實狀態下的單位體積粉塵的質量稱為真實密度或稱塵粒密度,它對機械類除塵器的工作效率具有較大的影響。
(3)粉塵的爆炸性
當粉塵的表面積大為增加時,其化學活潑性會迅速加強,在一定的溫度和濃度下會發生爆炸。對于有爆炸危險的粉塵,在設計除塵系統時必須按照設計規范進行,采取必要的防爆措施。
(4)粉塵的荷電性及比電阻
懸浮在空氣中的塵粒,由于相互磨擦、碰撞和吸附會帶有一定的電荷,處在不均勻電場中的塵粒也會因電暈放電而荷電,這種性質稱為荷電性。粉塵比電阻是指面積為1cm2、厚度為1cm的粉塵層所具有的電阻值,電除塵器就是專門利用粉塵能荷電的特性從含塵氣流中捕集粉塵的,比電阻過低或過高都會使除塵效率顯著下降,最適宜的范圍為104~5×1010cm
(5)粉塵的濕潤性
有的粉塵容易被水濕潤,與水接觸后會發生凝聚、增重,有利于粉塵從氣流中分離,這種粉塵稱為親水性粉塵;有的粉塵雖然親水,但一旦被水濕潤就粘結變硬,這種粉塵稱為水硬性粉塵。
二防塵技術措施
1.工藝措施
(1)改革工藝設備和工藝操作方法,采用新技術。
(2)避免選用危害較大的原材料或生產工藝路線,是消除和減少粉塵危害的根本途徑。
(3)工藝設備和生產流程的布局應使主要工作地點和操作人員多的工段位于車間內通風良好和空氣較為清潔的地方,有嚴重粉塵污染的工段應放在常年主導風向的下風側。
2.濕式作業
這是一種簡便、經濟有效的防塵措施,在生產和工藝條件許可的情況下,應首先考慮采用。如將物料的干法破碎、研磨、篩分、混合改為濕法操作,在物料的裝卸、轉運過程中往物料上加水,可以減少粉塵的產生和飛揚,在車間內用水沖洗地面,墻壁、設備外罩、建筑構件,能有效防止二次揚塵。
3.建筑措施
建筑的合理設計,不但能減少防塵投資,而使防塵效果顯著增加。它主要包括廠房的位置、朝向、平面形式和剖面設計等。
4.密閉措施
密閉塵源,使生產過程管道化、機械化、自動化,是防止粉塵外逸的有效措施,還可以大大改善勞動條件,減輕勞動強度,避免粉塵與人體直接接觸,達到防塵目的。
5.通風除塵
這是一種應用廣泛、效果較好的技術措施。隨著近年來技術水平的提高,各行業通風除塵設備的改進更新,通風除塵系統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
6.個體防護措施
從事粉塵作業的人員按規定佩戴符合技術要求的防塵口罩、防塵面具、防塵頭盔、防護服等防護用品,這也是防止粉塵進入人體的最后一道防線。
三粉塵作業現代勞動保護管理
1.一級預防
(1)綜合防塵:改革生產工藝、生產設備、盡量將手工操作變為機械化、密閉化、自動化和遙控化操作,盡可能采用不含或含游離二氧化硅低的材料代替含游離二氧化硅高的材料,在工藝要求許可的條件下,盡可能采用濕法作業,使用個人防塵用品,做好個人防護。
(2)定期檢測作業環境的粉塵濃度,使作業環境的粉塵濃度達到國家標準規定的允許范圍之內。
(3)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對員工進行就業前的健康體檢,對患有職業禁忌癥,未成年人員、女員工不得安排其從事禁忌范圍的工作。
(4)加強宣傳教育,普及防塵的基本知識。
(5)加強對除塵系統的維護和管理,使除塵系統處于完好、有效狀態。
2.二級預防
(1)建立專人負責的防塵機構,制定防塵規劃和各項規章制度。
(2)對新從事粉塵作業的員工,必須進行健康檢查。
(3)對在職的從事粉塵作業的員工必須定期進行健康檢查,發現不宜從事粉塵工作的員工要及時調離。
3.三級預防
對已確診為塵肺病的員工應及時調離原工作崗位,安排合理的治療或療養,患者的社會保險待遇,按國家有關規定辦理。
篇2:粉塵作業場所安全防護技術規范制度
為了加強防塵措施的科學管理,保護職工的安全和健康,促進生產發展,特制訂本規范。
1、建筑結構
生產場所不得設置在危房或違章建筑內,生產場所有兩個以上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疏散門向外開啟;通道確保暢通,兩層以上(含兩層)不得設置防盜窗。存在可燃爆粉塵的車間宜設置在相對獨立的單層建筑中,屋頂宜用輕型結構,如設置在多層建筑中,多層建筑物宜為框架結構;墻面處應多開門窗或開口,其中作業面積在30平方以下的,不少于兩對門窗,30平方以上50平方以下的不少于3對門窗,且門窗開啟方向應向外。
2、通風除塵
采用機械式通風除塵,安裝相對獨立的通風除塵裝置和設置收塵設施,嚴禁直排,推薦采用布袋收塵或濕式收塵裝置,收塵設施宜設置在建筑物外露天場所,離明火產生處不少于6米,回收的粉塵應儲存在獨立的堆放場所。要保證生產車間粉塵吸收裝置的良好運行。對生產過程,應逐步實行自動化、連續化、密閉化控制,以減少粉塵的產生。
3、清潔制度
每天上下班都要對生產車間進行清理,視塵量及時對收塵裝置進行清理,使作業場所積累的粉塵量降至最低,禁止使用壓縮空氣進行吹掃。清潔時必須停止拋光等產生粉塵的作業。
4、禁火措施
粉塵爆炸危險場所嚴禁各類明火。在粉塵爆炸危險場所進行明火作業時,必須辦理動火審批;停止拋光作業,采取相應防護措施。檢修時應使用防爆工具,不應敲擊各金屬部件。生產車間應保持良好的通風,在易揚塵場所設置安全警示標志。
5、器材配備
根據不同的作業條件與環境配備消防器材和個人勞動防護用品。配備1立方米的消防沙,可燃爆粉塵燃燒時必須使用消防沙滅火,滅火時應防止粉塵揚起形成粉塵云。嚴禁使用普通滅火器滅火。
6、電氣電路
存在可燃爆粉塵的車間的電器線路采用鍍鋅鋼管套管保護;在車間外安裝空氣開關和漏電保護器;設備、電源開關應采用防爆防靜電措施;嚴禁亂拉私接臨時電線。電氣線路符合行業標準。
7、培訓教育
配備專兼職安全管理人員;有安全管理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企業負責人、員工要定期參加安全教育培訓;企業應做好粉塵爆炸安全生產教育;危險崗位的職工應進行專門的安全技術和業務培訓并經考試合格方準上崗。
8、安全檢查
制定企業粉塵防爆實施細則和安全檢查表,安全管理員每周進行一次粉塵防爆檢查并做好記錄。
9、勞動保護
企業應采取綜合防治措施,不斷改善勞動條件,督促員工正確佩戴防塵口罩,做好職業健康防護工作,保障員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企業應安排接觸粉塵作業的從業人員參加職業健康檢查,并建立員工職業健康監護檔案。由職業健康管理部門負責本單位粉塵作業防護管理制度的實施與監督。
10、預案演練
企業應配備必須的急救器材和藥品,編制好《粉塵爆炸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并定期組織演練。
11、檢測評價
企業對易產生粉塵的作業場所應委托專業技術服務機構每年至少進行一次檢測評價,對存在的問題及時整改,消除安全隱患,并通過技術革新手段不斷提高粉塵作業安全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