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槽挖補專項安全方案
為了道路坑、槽挖補正常施工,預防和減少事故發生,保護人身安全,提高工程施工進度與效益,根據本單項施工特點并結合實際情況制定了以下專項施工方案。
一、?本工程的交通安全目標:杜絕交通安全責任事故,杜絕重傷以及人身傷害事故。
二、制度保證
1、貫徹執行國家安全生產、勞動保護方面的方針、政策。對職工進行安全教育,牢固樹立“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政策。
2、建立健全安全生產保證體系,建立和實施安全生產責任制。項目經理是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經理部設立安全生產領導小組,并設專職安全員,工區設專(兼)職安全員。
①根據工程實際情況,我項目部編制了切實可行的安全技術措施,組織職工認真學習、落實,抓好“安全五同時”(即:在計劃、布置、檢查、總結、評比生產的同時)和“三級安全教育”。
②嚴格執行交接班制度,堅持班前講安全、施工中檢查安全、下班后評安全活動。
③每一工道序開工前,對施工人員做好安全技術交底,并在施工過程中督促檢查,嚴格執行。
④堅持特殊工種持證上崗。
⑤堅持定期安全檢查制度。項目部每月檢查一次,工段每半個月檢查一次,班組每天檢查一次,發現不安全因素,立即指定專人限期整改。
⑥設立安全專項基金,對安全生產好的班組和個人給予獎勵,對違章指揮、違章操作忽視安全的行為給予重罰,對造成安全事故者視其情節嚴肅處理。
⑦加強安全教育,提高員工安全意識,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培養安全生產所必須具備的操作技能。
⑧做好新工人、變換工種工人、特種作業人員的安全教育,未經三級教育不得上崗。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及技術難度復雜的作業和危險較大的作業,要進行專門的安全教育,并采取可靠的保證措施。堅持每個安全活動日的安全學習活動。規范執行安全檢查制度。項目經理部保證檢查制度的落實,規定檢查時間和參加檢查的人員。經理部每月檢查一次,作業班組每天檢查一次,非定期檢查視工程情況進行,在施工準備前、危險性大、季節變化、節假日前后等情況下必須進行安全檢查。
⑨對檢查發現的安全隱患,進行登記、整改。定措施、定完成日期,在隱患沒有消除前,必須采取可靠的防護措施。如有危及人身安全的險情,立即停止施工,隱患解除驗收合格后方可施工。
三、安全防范與保護措施
1、坑、槽挖補施工時實行作業區全封閉施工,在施工區段內除進出村莊的小型車外大中型客運、貨運車輛一律繞行新大濟路。各出入口設專人管理。施工路段擬進行全封閉交通管理時間:自2014年4月25日起至6月30日止。
2、坑、槽挖補施工時作業區村莊內小型機動車輛邊通車邊施工路段安全措施
臨近村莊各交叉口根據《施工區域外各類交叉通道口標志標牌設置辦法》在距施工點300米處設置“前方施工300米”標志,距離施工點50米處設置“道路施工”、“車輛慢行”標志,在距離施工點30米處設置“限速10碼”。
路線村道相交處,在施工點50米處設置道路施工、車輛慢行標志,允許通行的交叉口在距離施工點10米設置“停車讓行標志”。
交通管理的好壞,直接影響到行車安全及工程能否順利進行。嚴格按照標準設立交通安全標志,在施工車輛通行各路口、交叉口、人員密集地段設置交通安全警示標牌,必要時在施工期間每天安排專人在各主要道口、交叉口及交通繁忙人員密集地段進行車輛的通行指揮,以確保行車及人員安全。
2、路面大修坑、槽挖補施工時作業區村莊路段小型機動車輛分段出行保證措施
在路面施工及附屬工程施工期間,在不影響施工進度的情況下,合理安排村莊內小型車輛的出行路線及時間。在施工路段的兩端設置“道路封閉”、“改道行駛”的標志牌,在施工段前方樹立“正在施工”的警告標志,夜間加設施工標志燈。
3、坑、槽挖補用施工機械及人員安全保證措施
(1)運輸車輛駕駛員與現場施工人員,必須嚴格遵守道路交通有關法規,積極配合交警和交通管理部門,服從指揮。認真貫徹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駕駛運輸車輛駕駛員及現場作業人員的法規意識。必要設置現場交通指揮人員,嚴禁施工車輛及人員跨越或超出安全施工區域規定的范圍,并不得隨意在車輛通行的車道上停留。
(2)坑、槽挖補施工時所有進入施工現場的運輸車輛必須“三證”齊全。現場施工車輛必須按規定裝載,嚴禁超載、超速,行車途中不得有拋、灑、滴、漏等現象。施工現場使用的機械經檢測合格確認狀況良好后方可運行。各運輸車輛駕駛員與機械操作手,認真做好車輛、機械的保養工作,確保車況良好。車輛必須做到轉向、燈光設施良好,整車性能良好,車輛不得帶病上路作業,車輛標志標牌等必須清晰醒目并具有反光能力。施工運輸車輛必須懸掛統一的施工標志,干燥季節運輸粉狀或有揮發性村料時必須覆蓋蓬布。嚴格遵守交通規則,禁止在暴雨、強風、昏暗等不安全因素的條件下施工。各交叉路面及現場施工路段,必須設立明顯的警示標牌。
(3)施工車輛途經狹窄及情況復雜路段時駕駛人員應注意觀察周邊情況,及時行車讓道,途經道口、交叉口時,要做到“一停、二看、三通過”。車輛機械進入施工區域時,要觀察路面情況,注意來往車輛與行人,進入視角盲區,要鳴喇叭禁示,確認安全后方可行駛。
機械設備在施工現場集中停放。嚴禁對運轉中的機械設備進行檢修、保養。機械作業的指揮人員,指揮信號必須準確,操作人員必須聽從指揮,嚴禁違章作業。對機械設備、各種車輛定期檢查,對查出的隱患按“三不放過”的原則進行處理,并制定防范措施,防止發生機械傷害事故。
(4)做好交通安全宣傳工作,與運輸車輛駕駛員和機械操作工簽訂安全生產責任書,以明確責任。
4、發生事故的現場處置程序
(1)當發生交通安全事故時,現場作業人員與駕駛員應立即報告項目部有關負責人,同時撥打110或交警隊電話報警,項目部有關負責人,必須立即趕到現場,組織自救,采取一切措施防止事故的擴大和蔓延。
(2)應急救援人員到達現場后,首先查明現場有沒有傷亡人員,并以最快的速度將其救離事故現場,交由急救中心的醫務人員或急送醫院進行救治。
(3)積極配合交警部門進行事故調查處理,查清事故原因,不得以各種理由干擾或阻撓交警辦案。
(4)事故處理結束后,項目部應當及時組織力量進行檢修,及早恢復生產,減少損失。
四、文明施工
1、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環保工作“三同時”的制度,執行環保工作法規規定,并從思想上高度重視,抓好建設中環保工作,確保當地人民的身心健康。
2、尊重當地風俗習慣,提倡入鄉隨俗,公司要求員工盡快適應新環境,主動和群眾搞好關系,增進團結。
3、要求職工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職業紀律,樹立文明施工的良好企業形象。
4、做好工地管理,開展健康的文體活動和勞動競賽。
5、確保施工范圍內場地整潔,對廢棄的材料及垃圾集中堆放,并及時運往有關部門指定地點。
6、施工現場封閉交通的標志、欄桿、彩旗等擺放整齊,前后場設警示牌派專人指揮,疏導車輛。現場設備在指定位置擺放整齊。
五、環境保護措施
環境保護是生態平衡的保證,是我國重要國策,為了減少或避免施工對環境的破壞,杜絕污水、粉塵污染,減少噪音污染,嚴格控制水土流失,扎扎實實抓好環保工作,采取如下措施:
1、督促全體職工自覺做好環境保護工作,并認真接受建設單位和環保部門的監督指導。
2、加強施工管理,實行文明施工,對環境有污染的廢棄物,需排放時,必須經過處理,并經有關部門同意后送到指定地點掩埋或銷毀,施工的工程廢料、垃圾及時清理,并運棄于規定地點進行處理。
3、不亂挖亂棄,夏季天氣干燥,配備專用灑水車,注重施工道路灑水養護,降低粉塵對環境的污染,雨季做好溝渠疏通,防止填料因雨水剝離造成污染。
4、為減少粉塵對周圍居民及農作物的影響,對施工運輸道路及便道每天要定時進行灑水以減少粉塵污染。
5、對施工機械和運輸車輛,經常進行維修和保養,使其噪音降低到低限度,施工現場要科學合理安排各道工序的作業時間,盡量減少夜間作業,如確需夜間施工的,將施工方案報監理工程師,經批準后方可進行夜間施工。
6、坑、槽挖補工程竣工后,認真清理沿線雜物,并將垃圾棄至指定地點。
7、營造良好的生活環境,對施工現場的生活區,設置足夠的臨時衛生設施,經常進行衛生清理。
?
篇2:坑槽挖補安全施工方案
瀝青路面養護的基本要求:
對瀝青路面必須進行預防性、經常性和周期性養護,要加路況巡視,掌握路面的使用情況。
瀝青路面的養護必須加強計劃及施工管理,根據計劃做好安排、人員組織、物資設備供應,確保養護工作按照計劃實施。
瀝青路面宜采用機械化養護,提高養護工程質量和服務水平。
瀝青路面養護必須貫徹文明施工、安全生產的方針,制定技術安全措施,加強安全教育,嚴格執行安全操作規程,確保安全生產。
?編制依據
?根據《公路瀝青路面施工規范》、《公路瀝青路面養護規范》、《公路養護技術規范》、《公路養護安全作業規程》進行編制。
一、確定工程量
根據統計員提供的瀝青路面損壞調查表、巡查記錄等確定病害處理(具體樁號)數量,計算工程量,填制路面坑槽集中挖補統計表中。
二、集中切割
機械設備配備
①施工車輛4輛;
②切割機?配套設備:200L水桶一個,10L水桶一個。
③安全標志2套(前方施工標志4塊、右道封閉2塊、導向標志2塊、會車讓行標志2塊、錐形標100個)。
⑤劃線設施1套(方尺1把、劃線筆5根、鋼卷尺3米1把、鋼板尺1把、計算器、記錄本)
⑥生產工具(洋鎬6把、鐵锨6張、掃帚6把)
人員配備(6人)
按一臺切割機準備,需配備6人:其中司機1人,切割機操作2人,劃線記錄2人,其他1人。
3、切割工作流程
按照行車方向,確定施工場地。
擺放標志
車輛駛至坑槽附近靠右側停車后,施工人員5人迅速確定作業區域,根據作業區域長度,計算出各種安全標志需擺放的距離后,全部人員進行標志擺放。
卸下切割機,切割機操作手(2人)負責切割機的啟動、加水等準備工作。
確定坑槽切割厚度(其他3人)
測量坑槽深度,用鋼板尺在坑槽中間最深處量取坑槽深度。
(4)劃線
2人劃線,1人記錄并計算用量。劃線時要遵循“圓坑方補、斜坑正補、淺坑深補、小坑大補”的原則,用方尺和劃筆確定合理、正確的坑槽挖補區域,挖補線應超過病害范圍10-15cm,挖補形狀為與路中心線平行或垂直的正方形或長方形。如下面層有損壞時,應先劃上面層范圍線,然后沿四周擴大10cm再劃下面層挖補線。使下面層與上面層呈階梯狀。
(5)切割
由2人輪換切割,切割時要沿劃線規范切割。注意:切線四角不要超出劃線范圍,切割厚度根據路面坑槽深度確定。
(6)轉移施工現場
切割的同時,另外3名施工人員攜帶另一套安全標志進入下一作業區域內,進行安全標志的擺放,病害范圍的確定等工作。車輛回到切割地點,待切割結束后,攜帶施工標志及切割機進入下一作業區域進行施工。
三、集中開挖、攤鋪
根據工程量,配備人員、機械,以滿足施工需要。開挖回填時間宜控制在上午九點至下午四點前進行施工。
集中開挖、攤鋪工作流程:
(1)擺放安全標志
車輛駛至切割好的坑槽附近靠路右側停車后,施工人員迅速確定作業區域,根據作業區域長度,計算出各種安全標志需擺放的距離后,全部人員進行標志擺放。
(2)、施工人員迅速將作業區所需工具設備擺放在施工區域內右側已做備用。
(3)、試驗員查看切割線邊緣是否損壞,如有損壞,應及時重新切割,切割邊緣應將損壞部位完全切掉。
(4)、開槽:由2人負責風鎬使用,3人清理廢料物,開槽時由風鎬先從中間開槽,廢料直接裝車。開槽時要注意不能傷及邊線。根據切割時記錄深度,確定開槽深度,如基層也有問題時,應連基層一并挖補,先處理基層,再回填瀝青面層清理時要注意要將槽底和槽壁松動的瀝青料清理干凈,邊角等清不凈的死角,要用斧子和錘小心清除,用掃帚和鐵锨將坑槽清理后,再用鼓風機將槽底、槽壁的廢塵吹干凈,用抹布或噴燈對切割后的水跡進行處理。清理完畢后進入下一作業區域內。
(5)、校核工程量:待清理結束后,技術員負責用鋼卷尺和三米直尺測量坑槽的長、寬、深計算出所需用混合料,直接填寫到病害處理記錄中,要將其所在樁號,位置,尺寸記錄準確,司機配合其工作。
(6)、集中開挖開機時間,應在當天提前進行
(7)、攤鋪:1人負責坑槽內的再次清理,攤鋪3人,待開挖數量已滿足施工需要時,前場負責人提前告知后場負責人工程量準備開始出料,待出料后,后場負責人應告知前場負責人,前場人員要做好準備,1人提前10分鐘開始刷粘結油,刷油時注意,先將槽壁、槽底的灰塵再次清理后,計算出該坑槽所需粘結油數量。
四、壓實
1、機械設備的配備
壓路機一臺,平板夯1臺
2、人員的配備
(1)施工員1人?負責撒養護料及刷邊角油
(2)灑水1人?負責往壓路機里加水
(3)施工員1人?負責平板夯的使用
(4)壓路機機械手1人負責壓路機
3、注意事項
(1)、挖補面積較小,壓路機無法壓實時,應先用平板從四周向中間進行夯實,夯至3-4遍時。上面層由壓路機進行碾壓。
(2)、壓實時應按照先四周后中間,先弱震后強震的原則。壓路機靜壓1遍,開始碾壓的溫度應不低于130℃,壓路機應以1/3的輪跡緩慢而均勻的碾壓,壓路機的速度應控制在1.5-2km/h,壓路機的路線及碾壓方向不應突然改變。靜壓結束后起振進行碾壓,壓實遍數一般為3遍,壓實速度宜用2.5-3.5km/h進行。
(3)、壓實過程中,壓路機不得在攤鋪位置剎車、停留、起震、關震。確保坑槽高出原有路面5-7mm,且無輪跡。對于壓路機壓不到邊緣的,應由平板夯進行夯實處理。
(4)封邊:碾壓完成后,及時對坑槽四邊刷油灌縫,灑養護料,待溫度冷卻至室溫時,方可通行。
五、質檢
1、機械設備配備
(1)取芯機一臺
(2)運輸車一輛
(3)20L備用水壺1個
(4)三米直尺1套(塞尺1把)
(5)鋼板尺1把
(6)卡鉗1個
2、人員配備
取芯4人(其中扶機器2人、記錄1人,司機1人)
六、確保工程質量、安全的措施方案及工期保障措施
1、確保工程質量措施
⑴、成立質量管理小組:質量管理領導小組是整個工程質量的最高領導機構。由項目負責人、項目副負責人、養護管理部負責人等共同組成,指定整個標段工程質量創優規化、方針、措施。
⑵、對各養護工區長進行招標,并簽定目標責任書。責任到人。制定合理獎罰制度,養護管理部不定期下路檢查指導,對檢查情況和處理結果要記錄在案,及時對小修保養、中修、大修工程抽查,加強養護技術管理。
?⑶、依據《公路養護百分考核辦法》進行考核,依考核情況對各工區進行獎罰和工資發放。
⑷、養護管理部督促各養護工區正常養護工作、及時性養護和臨時性任務的安排,列入工作計劃,其檢查和驗收要記錄在案,并作為年終工作考評的依據。
⑸、認真做好道工業務培訓和道德教育。
2、確保工程安全措施
⑴、公司成立勞動安全部,實行安全責任制,貫穿安全第一,質量至上,預防為主的方針,并建立、健全各級部門的安全生產責任制,對每個養護工作制定固定的安全員,責任落實到人。
⑵、要經常對職工進行安全教育,增強安全生產意識。
⑶、用電設備要有專人看護,專人負責接線符合要求。
⑷、養護工上路作業必著裝整齊,對路面病害處理工作,嚴格安全管理制度,現場設置明顯施工標志,文明施工,安全施工,施工人員應著安全標志服,持證上崗。
⑸、對養護機械司機每月進行安全教育,投入一定財力,購置滅火器,安全警示牌等安全設施。
3、工期保障措施:
⑴、根據計劃總工期要求,控制好各分項工程,并制定每月工作計劃,逐層落實,周密安排施工計劃,科學組織施工。
⑵、技術部和養護管理部組織人員通過定期和不定期檢查,及早發現和糾正大修養護中的質量隱患,提高勞動效率;及時處理養護中存在問題,確保養護工作順利實施。
⑶、加強時間意識,保證質量前提下,最大限度的加快大修養護施工進度。⑷、隨時根據季節情況,合理安排施工,雨季到來前,對沿線排水設施進
行修復、疏通。
。
篇3:坑槽挖補專項安全方案
為了道路坑、槽挖補正常施工,預防和減少事故發生,保護人身安全,提高工程施工進度與效益,根據本單項施工特點并結合實際情況制定了以下專項施工方案。
一、?本工程的交通安全目標:杜絕交通安全責任事故,杜絕重傷以及人身傷害事故。
二、制度保證
1、貫徹執行國家安全生產、勞動保護方面的方針、政策。對職工進行安全教育,牢固樹立“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政策。
2、建立健全安全生產保證體系,建立和實施安全生產責任制。項目經理是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經理部設立安全生產領導小組,并設專職安全員,工區設專(兼)職安全員。
①根據工程實際情況,我項目部編制了切實可行的安全技術措施,組織職工認真學習、落實,抓好“安全五同時”(即:在計劃、布置、檢查、總結、評比生產的同時)和“三級安全教育”。
②嚴格執行交接班制度,堅持班前講安全、施工中檢查安全、下班后評安全活動。
③每一工道序開工前,對施工人員做好安全技術交底,并在施工過程中督促檢查,嚴格執行。
④堅持特殊工種持證上崗。
⑤堅持定期安全檢查制度。項目部每月檢查一次,工段每半個月檢查一次,班組每天檢查一次,發現不安全因素,立即指定專人限期整改。
⑥設立安全專項基金,對安全生產好的班組和個人給予獎勵,對違章指揮、違章操作忽視安全的行為給予重罰,對造成安全事故者視其情節嚴肅處理。
⑦加強安全教育,提高員工安全意識,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培養安全生產所必須具備的操作技能。
⑧做好新工人、變換工種工人、特種作業人員的安全教育,未經三級教育不得上崗。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及技術難度復雜的作業和危險較大的作業,要進行專門的安全教育,并采取可靠的保證措施。堅持每個安全活動日的安全學習活動。規范執行安全檢查制度。項目經理部保證檢查制度的落實,規定檢查時間和參加檢查的人員。經理部每月檢查一次,作業班組每天檢查一次,非定期檢查視工程情況進行,在施工準備前、危險性大、季節變化、節假日前后等情況下必須進行安全檢查。
⑨對檢查發現的安全隱患,進行登記、整改。定措施、定完成日期,在隱患沒有消除前,必須采取可靠的防護措施。如有危及人身安全的險情,立即停止施工,隱患解除驗收合格后方可施工。
三、安全防范與保護措施
1、坑、槽挖補施工時實行作業區全封閉施工,在施工區段內除進出村莊的小型車外大中型客運、貨運車輛一律繞行新大濟路。各出入口設專人管理。施工路段擬進行全封閉交通管理時間:自2014年4月25日起至6月30日止。
2、坑、槽挖補施工時作業區村莊內小型機動車輛邊通車邊施工路段安全措施
臨近村莊各交叉口根據《施工區域外各類交叉通道口標志標牌設置辦法》在距施工點300米處設置“前方施工300米”標志,距離施工點50米處設置“道路施工”、“車輛慢行”標志,在距離施工點30米處設置“限速10碼”。
路線村道相交處,在施工點50米處設置道路施工、車輛慢行標志,允許通行的交叉口在距離施工點10米設置“停車讓行標志”。
交通管理的好壞,直接影響到行車安全及工程能否順利進行。嚴格按照標準設立交通安全標志,在施工車輛通行各路口、交叉口、人員密集地段設置交通安全警示標牌,必要時在施工期間每天安排專人在各主要道口、交叉口及交通繁忙人員密集地段進行車輛的通行指揮,以確保行車及人員安全。
2、路面大修坑、槽挖補施工時作業區村莊路段小型機動車輛分段出行保證措施
在路面施工及附屬工程施工期間,在不影響施工進度的情況下,合理安排村莊內小型車輛的出行路線及時間。在施工路段的兩端設置“道路封閉”、“改道行駛”的標志牌,在施工段前方樹立“正在施工”的警告標志,夜間加設施工標志燈。
3、坑、槽挖補用施工機械及人員安全保證措施
(1)運輸車輛駕駛員與現場施工人員,必須嚴格遵守道路交通有關法規,積極配合交警和交通管理部門,服從指揮。認真貫徹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駕駛運輸車輛駕駛員及現場作業人員的法規意識。必要設置現場交通指揮人員,嚴禁施工車輛及人員跨越或超出安全施工區域規定的范圍,并不得隨意在車輛通行的車道上停留。
(2)坑、槽挖補施工時所有進入施工現場的運輸車輛必須“三證”齊全。現場施工車輛必須按規定裝載,嚴禁超載、超速,行車途中不得有拋、灑、滴、漏等現象。施工現場使用的機械經檢測合格確認狀況良好后方可運行。各運輸車輛駕駛員與機械操作手,認真做好車輛、機械的保養工作,確保車況良好。車輛必須做到轉向、燈光設施良好,整車性能良好,車輛不得帶病上路作業,車輛標志標牌等必須清晰醒目并具有反光能力。施工運輸車輛必須懸掛統一的施工標志,干燥季節運輸粉狀或有揮發性村料時必須覆蓋蓬布。嚴格遵守交通規則,禁止在暴雨、強風、昏暗等不安全因素的條件下施工。各交叉路面及現場施工路段,必須設立明顯的警示標牌。
(3)施工車輛途經狹窄及情況復雜路段時駕駛人員應注意觀察周邊情況,及時行車讓道,途經道口、交叉口時,要做到“一停、二看、三通過”。車輛機械進入施工區域時,要觀察路面情況,注意來往車輛與行人,進入視角盲區,要鳴喇叭禁示,確認安全后方可行駛。
機械設備在施工現場集中停放。嚴禁對運轉中的機械設備進行檢修、保養。機械作業的指揮人員,指揮信號必須準確,操作人員必須聽從指揮,嚴禁違章作業。對機械設備、各種車輛定期檢查,對查出的隱患按“三不放過”的原則進行處理,并制定防范措施,防止發生機械傷害事故。
(4)做好交通安全宣傳工作,與運輸車輛駕駛員和機械操作工簽訂安全生產責任書,以明確責任。
4、發生事故的現場處置程序
(1)當發生交通安全事故時,現場作業人員與駕駛員應立即報告項目部有關負責人,同時撥打110或交警隊電話報警,項目部有關負責人,必須立即趕到現場,組織自救,采取一切措施防止事故的擴大和蔓延。
(2)應急救援人員到達現場后,首先查明現場有沒有傷亡人員,并以最快的速度將其救離事故現場,交由急救中心的醫務人員或急送醫院進行救治。
(3)積極配合交警部門進行事故調查處理,查清事故原因,不得以各種理由干擾或阻撓交警辦案。
(4)事故處理結束后,項目部應當及時組織力量進行檢修,及早恢復生產,減少損失。
四、文明施工
1、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環保工作“三同時”的制度,執行環保工作法規規定,并從思想上高度重視,抓好建設中環保工作,確保當地人民的身心健康。
2、尊重當地風俗習慣,提倡入鄉隨俗,公司要求員工盡快適應新環境,主動和群眾搞好關系,增進團結。
3、要求職工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職業紀律,樹立文明施工的良好企業形象。
4、做好工地管理,開展健康的文體活動和勞動競賽。
5、確保施工范圍內場地整潔,對廢棄的材料及垃圾集中堆放,并及時運往有關部門指定地點。
6、施工現場封閉交通的標志、欄桿、彩旗等擺放整齊,前后場設警示牌派專人指揮,疏導車輛。現場設備在指定位置擺放整齊。
五、環境保護措施
環境保護是生態平衡的保證,是我國重要國策,為了減少或避免施工對環境的破壞,杜絕污水、粉塵污染,減少噪音污染,嚴格控制水土流失,扎扎實實抓好環保工作,采取如下措施:
1、督促全體職工自覺做好環境保護工作,并認真接受建設單位和環保部門的監督指導。
2、加強施工管理,實行文明施工,對環境有污染的廢棄物,需排放時,必須經過處理,并經有關部門同意后送到指定地點掩埋或銷毀,施工的工程廢料、垃圾及時清理,并運棄于規定地點進行處理。
3、不亂挖亂棄,夏季天氣干燥,配備專用灑水車,注重施工道路灑水養護,降低粉塵對環境的污染,雨季做好溝渠疏通,防止填料因雨水剝離造成污染。
4、為減少粉塵對周圍居民及農作物的影響,對施工運輸道路及便道每天要定時進行灑水以減少粉塵污染。
5、對施工機械和運輸車輛,經常進行維修和保養,使其噪音降低到低限度,施工現場要科學合理安排各道工序的作業時間,盡量減少夜間作業,如確需夜間施工的,將施工方案報監理工程師,經批準后方可進行夜間施工。
6、坑、槽挖補工程竣工后,認真清理沿線雜物,并將垃圾棄至指定地點。
7、營造良好的生活環境,對施工現場的生活區,設置足夠的臨時衛生設施,經常進行衛生清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