濃硫酸貯罐檢修安全方案
一、情況介紹:
吉林化纖股份有限公司有立式濃硫酸貯罐三臺,規格相同,材質為普通碳鋼,外部尺寸為Φ8000mm×10000mm,側壁厚16mm,頂板厚8mm,現底部有約300mm厚的含硫酸污泥。進行設備檢修,需要在貯罐頂部開一個直徑約2000mm的泄爆口,作業過程中涉及的危化品包括濃硫酸、氫氣、二氧化硫等。
二、過程危害性:
1、濃硫酸:
六大無機強酸之一,不揮發,具有強氧化性,在加熱條件下能與絕大多數金屬發生化學反應,生成高價硫酸鹽和二氧化硫。
濃硫酸在加熱條件下與碳鋼中的鐵能發生化學反應,生成二氧化硫(或氫氣),反應方程式如下:
2Fe+6H2SO4(濃)=△=Fe2(SO4)3+3SO2↑+6H2O
2Fe+6H2SO4=Fe2(SO4)3+3H2↑
理論上,應該是發生第一種化學反應,最終生成二氧化硫,但根據以往處理硫酸貯罐或管路時,會有燃爆現象發生,所以本次處理應按第二種化學反應來對待。
2、氫氣:
燃點:580℃;
氣體密度(101.325kPa,0℃):0.0899g/L(空氣密度1.293g/L,是空氣密度的1/14);
爆炸范圍4.0%~74.2%;
最低點火能量:0.02mJ。
3、二氧化硫:
不燃,窒息性氣體,有刺激性氣味。
密度:2.551g/L。
另據硫酸廠相關人員介紹,硫酸貯罐的酸性污泥中會含有硫化氫,硫化氫的理化性質如下:
4、硫化氫
爆炸范圍:4.3%~45.5%;
燃點:260℃;
自燃點:292℃;
密度:相對空氣密度1.54g/L。
氣味:有刺激性(臭雞蛋)氣味;
毒性:劇毒。
但硫化氫作為強還原劑是能夠與強氧化劑濃硫酸反應的,方程式如下:
H2S+H2SO4(濃)=SO2↑+S↓+2H2O
三、作業方式:
1、用手鉆排布鉆眼開口,此方法耗時較長,一個人作業全部完成大約需要十天以上的時間。
2、用砂輪或無齒鋸開口,耗時稍短,一個人作業需要三天以上。
3、用氣焊開口,耗時最短,一個人作業半個工作日即可。
三種方法都不能解決高溫鐵屑落入酸泥的問題,但使用氣焊作業用時最短,由于冬季在室外高處作業也具有一定風險,所以決定認真研究制定并落實安全措施后,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進行氣焊作業。
四、安全措施:
為確保絕對安全,本次作業須一并考慮氫氣和硫化氫的危害;二氧化硫密度較大,只能積累在貯罐底部,不會對本次作業造成危害,故不作考慮。
1、打開貯罐上部人孔,使產生的氫氣直接進入大氣;
2、作業人員佩戴防毒用具;
3、上罐頂人員只限兩人,一人動火,一人監護;
4、清理貯罐上方雜物,保持作業現場無妨礙物;
5、確認罐頂護欄安全可靠;
6、氧氣瓶和乙炔瓶放置在圍堰外,并確認氧氣帶、乙炔帶可靠連接;
7、作業范圍內禁止其他工藝處理和設備檢修;
8、設隔離帶,禁止無關人員靠近作業現場;
9、每臺貯罐作業前,對貯罐內部硫化氫濃度進行取樣化驗,在貯罐下部取樣,濃度在硫化氫爆炸下限的1/50以下方可動火(硫化氫爆炸下限為65.28g/m3,所以濃度在1.3g/m3以下可以確保安全);
10、對第一臺貯罐進行切割之前,將一小塊鐵燒紅,投入貯罐,2分鐘后再次對貯罐內部硫化氫含量進行取樣化驗,并確認安全;
11、切割過程中采取間斷切割方式,一是切割點不連續,二是切割時間不連續;
12、第一臺貯罐切割一半時,進行硫化氫濃度化驗,如無明顯上升,其余兩臺可不再做化驗;
13、切割最后部分應留在爬梯處,監護人員先行撤離貯罐,頂板掉落后,作業人員迅速撤離。
五、其它事項:
1、因為氫氣極易燃,在氣割處產生之后立即燃燒,不存在積累形成爆炸性氣體的可能,其危害性在可承受范圍內;而且其燃燒速度極快,故罐頂可不設滅火器材,給作業人員留出盡可能大的閃避空間;
2、濃硫酸遇水后即與鐵發生劇烈反應,產生大量氫氣,反而增加危險性,故現場可不設消防水;
3、取樣時應考慮貯罐高度,保證取樣結果真實可靠;
4、氣焊作業人員的作業資質必須符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
5、安全措施和作業所需材料由相關雙方協商后分別落實;
6、作業過程中現場發生的本方案之外狀況,立即停止作業,由相關雙方研究安全措施并落實后方可繼續作業。
篇2:各種貯罐槽車塔及密封設備內進行檢修安全規定
第一條工作前承修單位必須熟悉現場情況,制定施工安全措施,持有合格的進塔入
罐證方可組織施工。
第二條設備所屬單位在工作前應制定好系統的隔離置換方案,置換分析規程。向承修單位詳細交底,講清進出物料的性質、連通管線、設備結構、材料性質及內外其它情況,做到設備安全交出。
第三條工作前,檢修項目負責人必須對作業人員進行安全教育,使之全面了解工作性質、防護、監護辦法及其它安全注意事項。
第四條檢修人員應服從檢修負責人及監護人員的指揮。只有在安全措施落實、檢修負責人同意、監護人員在場、護具齊全時方能進入設備。進入時間不宜過長,由監護人控制,體弱者不準進入設備。
第五條工作前,檢修負責人會同設備交出負責人全面檢查安全措施落實情況,包括閥門開閉、盲板安插、人孔打開、分析數據、通風裝置及勞護器具等項目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第六條在設備內部或外部進行動火及其它產生火花的作業時,必須按動火規定,予先辦理動火許可證。
第七條承修單位必須設置兩人以上監護者應掌握監護及搶救技術,嚴守崗位,嚴密監視,按予定信號定時聯系,備好自身護具及搶救器材,需要時立即進行救護作業。發現工作者私自卸去腰帶、面具等違章行為時,要立即停止其工作。危險性大的進塔入罐作業,須由氣防員監護。
第八條進行設備內的清理、防腐、補焊等作業,必須采取強制通風措施,及時排除作業中產生的粉塵、毒物,人員佩戴好相應的勞動用品及護具。
第九條如因某種原因置換不干凈、分析不合格,或需緊急搶救、搶修時,人員必須腰系安全帶、佩戴長管面具,經廠長或總工程師批準,方可進入設備。
佩戴面具人員,必須熟悉防護器材性能和使用方法,用前要作氣密性檢查。長管進氣口,應放在上風口,離地面5厘米以上,并令人看守。使用中不準摘下面具,在酸罐內作業應穿耐酸衣、鞋。
作業中若感不適,應立即退出設備休息或就醫治療。
進入容器,禁止使用過濾式面具。
第十條同一設備內不宜兩個人以上同時作業;如必須幾個人同時作業,事先應周密研究,采取可靠安全措施,方可進入設備。
第十一條進行氣焊作業時,嚴禁向設備內排放氧氣、乙炔。電、氣焊工具應隨人帶入帶出。
第十二條設備內照明,應使用12V防爆型安全行燈或防爆型干電池燈。
第十三條設備內所用的工具、器具,應放置整齊;不用的材料禁止帶入設備。
第十四條設備內盡量避免使用油料;如必須使用時,須經本車間主任批準,用專用容器存放,禁止噴灑傾倒,杜絕火源。工作完畢應及時清理油污、棉紗雜物,嚴防燃爆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