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季電氣安全防雷技術措施
一、雨季安全技術措施
?(一)防漏電、防觸電措施
1、雨季施工前,對現場配電線路、電機絕緣、設備(配電箱)
的防雨性能等進行一次全面的檢查,并做好記錄;現場設有防雷保護的設備,應檢查避雷針、引下線的連接質量,并檢測接地裝置的接地電阻值,做好記錄。雨季施工中,要求現場每周必進行一次定期檢查;雨后必經過巡視檢查,認為合格后,設備方能投入運行。
2、設雨季電氣安全管理小組,做好設雨季電氣安全管理和電氣
安全知識的宣傳工作。
3、現場配電箱的管理(拉閘設備斷電、關箱門加鎖、清理箱內
及周圍雜草雜物)、電氣設備防雨覆蓋等實行歸口責任管理(由使用者負責管理);電工負責公共配電箱的管理及所有配電箱、開關、線路的安裝和維修工作,其他人員不可亂動。
4、在高壓帶電區域內部分停電工作時,人與帶電部分保持安全
距離,并有人監護。
5、接地線應用截面不小于25mm2的多股軟裸銅線和專用線夾,
嚴禁用纏繞的方法進行接地和短路。
6、施工現場架設的低壓線路不得用裸導線,所架設的高壓線應
距建筑物水平距離10m以外,垂直距離離地面7m以上,跨越交通要放下道時,需要安全保護裝置。現場夜間照明電線用燈具,高度不應低于2.5m。凡工程工期超過3個月者,電氣設備及線路,均應按正式工程的要求設置。
7、行燈電壓不得超過36V,在潮濕場所或金屬容器內工作時,
行燈電壓不得超過12V。
8、使用高溫燈具,如碘鎢燈、高壓水銀燈,200W以上的白熾
燈等,要遠離易燃物品,最低不得小于100cm;距離易爆物在3m以上。一般電燈泡距易燃物不少于30cm,室外照明應裝防雨罩。
9、現場機械設備及電動工具應設置漏電保護器,每機應單獨設
置,不得共用,以保證用電安全。
10、現場變電室應配有滅火器及高壓安全用具,如接地線棒、接
地卡、高壓低電筆、絕緣拉桿、膠靴、手套等,并每年試驗一次
(二)雨季電氣防雷技術措施
(1)雨季防雷措施
1}人身防雷措施:
a)雷雨時,停止野外露天作業。
b)雷雨時,盡量離開鐵絲網、金屬曬衣繩、煙囪、孤樹等。
c)雷雨時,應關閉門窗,防止球形雷進入室內。盡量離開各種進戶線1.5m以外。
2)高大設施的防雷措施:高度在20m以上的建筑物四周的塔吊、豎井架、腳手架均需作避雷針、防雷接地引下線,其接地裝置可利用在建工程的基礎鋼筋;引下線可單獨敷設Φ8圓鋼或利用在建工程的防雷接地引下柱子主筋或利用可靠連接的設備和金屬結構體。經常檢測接地裝置的接地電阻,并做好記錄。
3)高層建筑施工作業層的防雷措施:可采用加高一層在建工程的防雷接地引下線柱子主筋做避雷針,實現臨時防雷的方法。此時一定要校驗操作層(面)上的設備、腳手架等是否在其有效保護范圍內。
二、冬季安全技術措施
(一)防煤氣中毒措施
(1)、每個生煤火的房內必須設通風品,小間一個,大間兩個
(2)、煤火嚴禁在任何時候敞開火品取暖。
(3)、應不定期地清除煙囪內的積灰,確保暢通。
(4)、項目安排專職值班人員,每夜24小時、2小時、4小時各巡視一次,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二)現場防電氣防火措施
(1)、施工現場
1)、使用電氣焊必須開具動火證明,度經審批后方能施工,動火證由各作業隊的主管工長填寫,施焊人簽字,消防保衛負責人簽字審批。在施焊過程中,項目安全員必須驗證防范措施的有交性。凡未開具動火證而施焊的人員每發現一次罰款100元,防范措施不落實每發現一次罰款100元。
2)、在操作電焊時,地線必須可靠連接(電氣連接),防止打火;施焊結束后電焊機必須拉閘斷電,否則每發現一次罰款50元。
3)、在操作面上吸煙每發現一次罰款100元,在指定吸煙室吸煙,煙頭未采取熄滅措施的罰款50元。
4)、操作面上的碘鎢燈應遠離易燃物,距離可燃物不能小于50CM,未經值班電工許可碘鎢燈不允許移動。
5)、草簾等易燃物必須及時清理、收集、并妥善保管。
6)、施工現場動明火,必須制定專項防火安全措施,經審批并落實防火用品、用具后,方準施工。
(2)、攪拌站
1)、冷水加熱設施必須設專人負責,停止施工后采取可靠的閉火、蓋火措施,煙囪中嚴禁冒明火。
2)、設備操作作者及其他優秀作品人在攪拌站棚內嚴禁吸煙,違者罰款100元。
3)、攪拌站棚內嚴禁使用高熱燈具,燈具距可燃物的距離必須符合安全標準規定。
(3)、電鋸場地
1)、嚴禁吸煙,嚴禁煙火。違者罰款10元。
2)、鋸末應及時清理,具體分工,由工長安排。
3)、木材存放地必須采取必要的防火隔離措施,懸掛嚴禁煙火的標志牌。
(4)、材料庫
1)、易燃品、可燃品必須采取可靠的防火隔離措施,具體事宜由材料負責人安排,經工長、技術、安全部門驗收后,采取經常性的防洪措施。
2)、材料包裝等易燃雜物,必須及時清理。
3)、嚴禁設置必要的滅火設施,并經常檢查其有交性。
4)、柴油等易燃品、易爆品必有采取有交的防范隔離措施,設專人負責,懸掛嚴禁煙火的標志牌。
5)、氧氣、乙炔瓶設專人管理,距離明火不能小于10M或采取可靠的隔離措施。
(5)、生活區
1)、嚴禁使用1KW以上的高熱燈具照明,嚴禁使用電爐取暖,特殊部位經審批后使用的必須采取可靠的防火隔離措施。
2)、嚴禁使用電褥子,被批準使用的必須有權威部門的認證,無人時必須采取斷電措施。
3)、嚴禁使用碘鎢燈管燒水,違者罰款100元。
4)、各室內煤火設專人管理,采取可靠蓋火品措施。
5)、室內煤火嚴禁敞口取暖,防煤氣中毒、防火災發生。
6)、取暖煙囪距可燃物的距離必有符合安全標準規定。
(三)操作面、通道防滑措施;
三、夏季安全技術措施
主要是防中暑措施、防中暑用品計劃。中暑是人在較熱的環境下由于身體熱量不能及時散發,體溫失調而引起的一種疾病,嚴重時能使人昏迷。用冬瓜50克煮湯3大碗,一日分3次服用,可治中暑;將西紅柿切片熬湯當茶飲,可清熱防暑。
本措施自下發之日起執行。
篇2:燃氣防雷技術規范
1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城鎮燃氣的術語和定義、基本規定、燃氣場站及設施、燃氣金屬管道及附件、電力系統及安全報警系統的防雷技術要求等內容。
本標準適用于新建、改建、擴建和現有城鎮燃氣系統的防雷設計和施工。
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標準。然而,鼓勵根據本標準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標準。
GB50016《建筑設計防火規范》
GB50028-2006城鎮燃氣設計規范
GB50057-94(2000年版)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
GB50058-92爆炸和火災危險環境電力裝置設計規范
3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標準
3.1城鎮燃氣citygas
從城市、鄉鎮或居民點中的地區性氣源點,通過輸配系統供給居民生活、商業、工業企業生產、采暖通風和空調等各類用戶公用性質的,且符合本規范氣質量要求的可燃氣體。城鎮燃氣一般包括天然氣、液化石油氣和人工煤氣。
【GB50028-2006,定義2.0.1】
3.2低壓儲氣罐lowpressuregasholder
工作壓力(表壓)在10kPa以下,依靠容積變化儲存燃氣的儲氣罐、分為濕式儲氣罐和干式儲氣罐兩種。【GB50028-2006,定義2.0.20】
3.3高壓儲氣罐highpressuregasholder
工作壓力(表壓)大于0.4MPa,依靠壓力變化儲存燃氣的儲氣罐。又稱為固定容積儲氣罐。
【GB50028-2006,定義2.0.21】
3.4調壓裝置regulatordevice
將較高燃氣壓力降至所需的較低壓力調壓單元總稱。包括調壓器及其附屬設備。
【GB50028-2006,定義2.0.22】
3.5調壓站regulatorstation
將調壓裝置放置于專用的調壓建(構)筑物中,承擔用氣壓力的調節。包括調壓裝置及調壓室的建筑物或構筑物等。
【GB50028-2006,定義2.0.23】
3.6調壓箱(調壓柜)regulatorbo*
將調壓裝置放置于專用箱體,設于用氣建筑物附近,承擔用氣壓力的調節。包括調壓裝置和箱體。懸掛式和地下式箱成為調壓箱,落地式箱稱為調壓柜。
【GB50028-2006,定義2.0.24】
3.7引入管servicepipe
室外配氣支管與用戶室內燃氣進口管總閥門(當無總閥門時,指距室內地面1m高處)之間的管道。
【GB50028-2006,定義2.0.48】
3.8管道暗埋pipingembedment
管道直接埋設在墻體、地面內。
【GB50028-2006,定義2.0.49】
3.9管道暗封pipingconcealment
管道敷設在管道井、吊頂、管溝、裝飾層內。
【GB50028-2006,定義2.0.49】
3.10防雷區Lightningprotectionzone,LPZ
需要規定和控制雷擊電磁環境的那些區。
【GB50057-94(2000年版),附錄八】
4基本規定
4.1城鎮燃氣的防雷設計,應在認真調查地理、地質、土壤、氣象、環境等條件和雷電活動規律以及城鎮燃氣特點等的基礎上進行,按工程整體要求,進行全面規劃,做到預防為主、安全可靠、技術先進、經濟合理。
4.2新建城鎮燃氣系統場站應根據雷電災害風險評估預評估中雷電時空分布特征、雷電流散流情況、雷電災害易損性分析和大氣雷電環境狀況等內容,選擇合適的地址及合理地進行功能分區布局。
4.3城鎮燃氣防雷工程的設計、施工應由具備相應資質等級的單位實施。防雷工程的設計、施工必須符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和技術規范的要求。
4.4防雷技術評價機構應根據相關技術規范對城鎮燃氣系統的防雷設計進行評價,并及時提出評價意見,以供該工程設計參考。
4.5城鎮燃氣防雷工程的施工和驗收應按照相關技術規范要求實施,并應根據施工進度,適時進行防雷隱蔽工程分段驗收,確保防雷工程質量。
4.6城鎮燃氣防雷工程竣工后,應將雷電災害風險評估報告、設計及技術評價意見、安裝、隱蔽工程圖紙、檢測測試記錄等資料及時歸檔并移交城建檔案館。
4.7城鎮燃氣管理單位應根據《雷電災害風險評估技術規范》要求,組織開展風險評估,并根據防雷安全評估情況,建立雷電災害應急處置預案。
4.8城鎮燃氣系統的防雷裝置應定期開展防雷安全檢測。
4.9城鎮燃氣管理單位應對防雷裝置定期檢查、維護與維修。發生雷電災害事故后,應及時向防雷主管部門報告,并協助做好雷電災害調查與鑒定工作。
5燃氣場站及設施
5.1一般規定
5.1.1儲氣罐和壓縮機室、調壓劑量室等處于燃燒爆炸危險環境的生產用房,其防雷設計應符合現行的國家標準《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GB50057的“第二類防雷建筑物”的規定,生產管理、后勤服務及生活用建筑物,其防雷設計應符合現行的國家標準《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GB50057的“第三類防雷建筑物”的規定。
5.1.2門站和儲配站室內電氣防爆等級應符合現行的國家標準《爆炸和火災危險環境電力裝置設計規范》GB50058的“1區”設計的規定;站區內可能產生靜電危害的設備、管道以及管道分支處均應采取防靜電接地措施,應符合現行的化工標準《化工企業靜電接地裝置設計規范》HGJ28的規定。
5.1.3站區內儲氣罐、罐區、露天工藝裝置及建構筑物之間,以及與站外建構筑物之間的防火間距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2006)和《城鎮燃氣設計規范》(GB50028-2006)的有關規定。
5.2儲罐區
5.2.1獨立避雷針、架空避雷線(網)的保護范圍,應包括整個儲罐區。
5.2.2當儲罐頂板厚度等于或大于4mm時,可以用頂板作為接閃器;若儲罐頂板厚度小于4mm時,則須裝設防直擊雷裝置。但在雷擊區,即使儲罐頂板厚度大于4mm時,仍需裝設防直擊雷裝置。
5.2.3浮頂罐、內浮頂罐不應直接在罐體上安裝避雷針(線),但應將浮頂與罐體用兩根導線作電氣連接。浮頂罐連接導線應選用截面積不小于25mm2的軟銅復絞線。對于內浮頂罐,鋼質浮盤的連接導線應選用截面積不小于16mm2的軟銅復絞線;鋁質浮盤的連接導線應選用直徑不小于1.8㎜的不銹鋼鋼絲繩。
5.2.4鋼儲罐防雷接地引下線不應少于2根,并應沿罐周均勻或對稱布置,其間距不宜大于30m。
5.2.5防雷接地裝置沖擊接地電阻不應大于10Ω,當鋼儲罐僅做防感應雷接地時,沖擊接地電阻不應大于30Ω。
5.2.6罐區內儲罐頂法蘭盤等金屬構件應與罐體可靠電氣連接,放散塔頂的金屬構件亦應與放散塔可靠電氣連接。
5.2.7當液化石油氣罐的陰極防腐采取下列措施時,可不再單獨設置防雷和防靜電接地裝置:
液化石油氣罐采用犧牲陽極法進行陰極防腐時,犧牲陽極的接地電阻不應大于10Ω,陽極與儲罐的銅芯連線截面積不應小于16mm2;液化石油氣罐采用強制電流法進行陰極防腐時,接地電極必須用鋅棒或鎂鋅復合棒,接地電阻不應大于10Ω,接地電極與儲罐的銅芯連線截面積不應小于16mm2。
5.3調壓計量區
5.3.1設于空曠地帶的調壓站及采用高架遙測天線的調壓站應單獨設置避雷裝置,其接地電阻值應小于10Ω。
5.3.2當調壓站內、外燃氣金屬管道為絕緣連接時,調壓器及其附屬設備必須接地,接地電阻應小于10Ω。
5.4其他
5.4.1站區內所有正常不帶電的金屬物體,均應就近接地,且接地的設備、管道等均應設接地端頭,接地端頭與接地線之間,可采用螺栓緊固連接。對有振動、位移的設備和管道,其連接處應加撓性連接線過渡。
5.4.2進出站區的金屬管道、電纜的金屬外皮、所穿鋼管或架空電纜金屬槽,在站區外側應做一處接地,接地裝置應與保護接地裝置及避雷帶(網)接地裝置合用。如存在遠端至站區的金屬管道、軌道等長金屬物,則應在進入站區前端每隔25米接地一次,以防止雷電感應電流沿輸氣管道進入配氣站。
5.4.3電絕緣裝置應埋地設置于站場防雷防靜電接地區域外,使配管區(設備撬)及進出站管道能夠置于同一防雷防靜電接地網中。
5.4.4站區內處于燃燒爆炸危險環境的生產用房應采用40×4鍍鋅扁鋼或同等規格的其他金屬材料構成避雷網格,并敷設明式避雷帶。其引下線不應少于2根,并應沿建筑物四周均勻對稱布置,間距不應大于18m,網格不應大于10m×10m或12m×8m。
5.4.5除獨立防直擊雷裝置外,該項目的防雷接地、防靜電接地、電氣設備的工作接地、保護接地等可共用同一接地系統,其接地電阻不大于4Ω,宜小于1Ω。如各類接地不共用,則各類接地之間的距離應符合規范要求。
6燃氣金屬管道及附件
6.1一般規定
6.1.1平行敷設于地上或管溝的燃氣金屬管道,其凈距小于100mm時,應用金屬線跨接,跨接點的間距不應大于30m。管道交叉點凈距小于100mm時,其交叉點應用金屬線跨接。
6.1.2架空或埋地敷設的燃氣金屬管道的始端、末端、分支處以及直線段每隔200~300m處,應設置接地裝置,其接地電阻不應大于30Ω,接地點應設置在固定管墩(架)處。距離建筑物100m內的管道,應每隔25m左右接地一次,其沖擊接地電阻不應大于10Ω。
6.1.3燃氣金屬管道在進出建筑物處,應與防雷電感應的接地裝置相連,并宜利用金屬支架或鋼筋混凝土支架的焊接、綁扎鋼筋網作為引下線,其鋼筋混凝土基礎宜作為接地裝置。
6.2屋面燃氣金屬管道
6.2.1屋面燃氣金屬管道、放散管、排煙管、鍋爐等燃氣設施宜設置在建筑物防雷保護范圍之內。應盡量遠離建筑物的屋角、檐角、女兒墻的上方、屋脊等雷擊率較高的部位。
6.2.2屋面工業燃氣金屬管道在最高處應設放散管和放散閥。屋面燃氣金屬管道末端和放散管應分別與樓頂防雷網相連接,并應在放散管或排煙管處加裝阻火器或燃氣金屬管道防雷絕緣接頭,對燃氣金屬管道防雷絕緣接頭兩端的金屬管道做好接地處理。
6.2.3屋面燃氣金屬管道與避雷網(帶)(或埋地燃氣金屬管道與防雷接地裝置)至少應有兩處采用金屬線跨接,且跨接點的間距不應大于30m。當屋面燃氣金屬管道與避雷網(帶)(或埋地燃氣金屬管道與防雷接地裝置)的水平、垂直凈距小于100mm時,也應跨接。
6.2.4屋面燃氣管與避雷網之間的金屬跨接線可采用圓鋼或扁鋼,圓鋼直徑不應小于8mm,扁鋼截面積不應小于48mm2,其厚度不應小于4mm,應優先選用圓鋼。
篇3:防雷技術措施
防雷建筑物分類
建筑物按其火災和爆炸的危險性、人身傷亡的危險性、政治經濟價值分為三類。第一類防雷建筑物指制造、使用或貯存炸藥、火藥、起爆藥、火工品等大量危險物質,遇電火花會引起爆炸,從而造成巨大破壞或人身傷亡的建筑物;第二類防雷建筑物指對國家政治或國民經濟有重要意義的建筑物以及制造,使用和貯存爆炸危險物質,但電火花不易引起爆炸,或不致造成巨大破壞和人身傷亡的建筑物;第三類防雷建筑物指需要防雷的除第一類、第二類防雷建筑物以外需要防雷的建筑物。不同類別的建筑物有不同的防雷要求。
2.直擊雷防護
對于第一類防雷建筑物、第二類防雷建筑物、第三類防雷建筑物的易受雷擊部位,遭受雷擊后果比較嚴重的設施或堆料,高壓架空電力線路、發電廠和變電站等.應采取防直擊雷的措施。
裝設避雷針、避雷線、避雷網、避雷帶是直擊雷防護的主要措施。避雷針分獨立避雷針和附設避雷針。獨立避雷針不應設在人經常通行的地方。避雷針的保護范圍按滾球法計算。
3.二次放電防護
為了防止二次放電,不論是空氣中或地下,都必須保證接閃器、引下線、接地裝置與鄰近導體之間有足夠的安全距離。在任何情況下,第一類防雷建筑物防止二次放電的最小距離不得小于3m,第二類防雷建筑物防止二次放電的最小距離不得小于2m.不能滿足間距要求時應予跨接。
4.感應雷防護
有爆炸和火災危臉的建筑物、重要的電力設施應考慮感應雷防護。為了防止靜電感應雷的危險,應將建筑物內不帶電的金屬裝備、金屬結構連成整體并予以接地。為了防止電磁感應雷的危險,應將平行管道、相距不到100mm的管道用金屬線跨接起來。
5.雷電沖擊波防護
對于變配電裝置、可能有雷電沖擊波進入室內的建筑物應考慮雷電沖擊波防護。為了防止雷電沖擊波侵入變配電裝置,可在線路引入端安裝閥型避雷器。閥型避雷器上端接在架空線路上,下端接地。正常時避雷器對地保持絕緣狀態;當雷電沖擊波到來時,避雷器被擊穿,將雷電引入大地,沖擊渡過去后.避雷器自動恢復絕緣狀態。
6.人身防雷
雷暴時.應盡量減少在戶外或野外逗留;在戶外或野外最好穿塑料等不浸水的雨衣;如有條件,可進入有寬大金屬構架或有防雷設施的建筑物、汽車或船只。雷暴時,還應盡量離開小山、小丘、隆起的小道,離開海濱、湖濱、河邊、池塘旁,避開鐵絲網、金屬曬衣繩以及旗桿、煙囪、寶塔、孤獨的樹木以及沒有防雷保護的小建筑物或其他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