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內的馬登筋布置措施
板內的馬登筋的布置
關于板內的馬登筋的布置,什么樣式布置的鋼筋形式板內才會去設馬登筋,馬登筋的形式是什么樣的,一般布置多大的?
三種馬凳筋參數圖在什么情況下使用如果選擇:根據施工方案來定
1、當基礎厚度較大時(大于800mm)不宜用馬凳,馬凳鋼筋一般圖紙上不注,只有個別設計者設計馬凳,大都由項目工程師在施工組織設計中詳細標明其規格、長度和間距,通常馬凳的規格比板受力筋小一個級別,如板筋直徑ф12可用直徑為ф10的鋼筋做馬凳,當然也可與板筋相同。縱向和橫向的間距一般為1米。不過具體問題還得具體對待,如果是雙層雙向的板筋為ф8,鋼筋剛度較低,需要縮小馬凳之間的距離,如間距為@800*800,如果是雙層雙向的板筋為ф6馬凳間距則為@500*500。有的板鋼筋規格較大,如采用直徑ф14,那么馬凳間距可適當放大。總之馬凳設置的原則是固定牢上層鋼筋網,能承受各種施工活動荷載,確保上層鋼筋的保護層在規范規定的范圍內。板厚很小時可不配置馬凳,如小于100MM的板馬凳的高度小于50mm,無法加工,可以用短鋼筋頭或其它材料代替。總而言之,馬凳的設置要符合夠用適度的原則,既能滿足要求又要節約資源。定額對馬凳的規定有些地方定額對馬凳筋的計算有明確規定,那么按定額規則計算,但這個計算結果只能用于預算和結算不能用于施工下料,因為它僅僅是個重量,而不是從它本身的功能和受力特征來計算,如浙江定額規定:設計無規定時,馬凳的材料應比底板鋼筋降低一個規格,長度按底板厚2倍加0.2米計算,每平方米1個,計算鋼筋總量。山西省的定額規定按照1根/m2計算,直徑按照Φ12計算,很顯然它不適用于施工。馬凳筋的根數如何計算可按面積計算根數,馬凳筋個數=板面積/馬凳筋橫向間距*縱向間距,如果板筋設計成底筋加支座負筋的形式,且沒有溫度筋時那么馬凳個數必須扣除中空部分。梁可以起到馬凳筋作用,所以馬凳個數須扣梁。電梯井、樓梯間和板洞部位無需馬凳不應計算,樓梯馬凳另行計算。馬凳筋的長度如何計算馬凳高度=板厚-2*保護層-Σ(上部板筋與板最下排鋼筋直徑之和)。上平直段為板筋間距+50mm(也可以是80mm,馬凳上放一根上部鋼筋),下左平直段為板筋間距+50mm,下右平直段為100,這樣馬凳的上部能放置二根鋼筋,下部三點平穩地支承在板的下部鋼筋上。馬凳筋不能接觸模板,防止馬凳筋返銹。馬凳筋的規格:當板厚≤140mm,板受力筋和分布筋≤10,時馬凳筋直徑可采用ф8;當140mm 2、可按面積計算根數,馬凳筋個數=板面積/馬凳筋橫向間距*縱向間距,如果板筋設計成底筋加支座負筋的形式,且沒有溫度筋時那么馬凳個數必須扣除中空部分。梁可以起到馬凳筋作用,所以馬凳個數須扣梁。電梯井、樓梯間和板洞部位無需馬凳不應計算,樓梯馬凳另行計算。馬凳筋的長度如何計算馬凳高度=板厚-2*保護層-Σ(上部板筋與板最下排鋼筋直徑之和)。上平直段為板筋間距+50mm(也可以是80mm,馬凳上放一根上部鋼筋),下左平直段為板筋間距+50mm,下右平直段為100,這樣馬凳的上部能放置二根鋼筋,下部三點平穩地支承在板的下部鋼筋上。馬凳筋不能接觸模板,防止馬凳筋返銹。馬凳筋的規格:當板厚≤140mm,板受力筋和分布筋≤10,時馬凳筋直徑可采用ф8;當140mm 3、間距:縱、橫向每米設置一個,即一平米設置一個馬凳筋。 鋼筋直徑:當板厚小于等于30cm時,可選擇8--10mm。 當板厚在30cm--50cm時,可選擇12--14mm。 當板厚大于50cm時,可選擇16--18mm。 4、L1、L2、L3長度:L1長度一般在300--400mm。L2的長度是板厚減去上下二個保護層厚度。L3的長度一般在100mm左右。 有些設置了馬凳筋板沒有計算馬凳筋,你的這個地方馬凳筋上面是不是一整垮的板負筋,如果是的話建議你改為跨板受力筋,你計算一下會有馬凳筋的,其它的面積大的板比面積小的板馬凳筋根數還要少些,你也看看是不是這個原因,像這種跨板負筋你如果按負筋布置的話軟件是不算馬蹬筋的,必須要按跨板受力筋布置。 馬凳筋選擇,看施工方案,要是在設計階段,按照板厚度選擇。小于100的一型,小于200的2型,大于200的用3型,先預估上去。 1雙層雙向布筋:需要在板的屬性里輸入馬凳筋信息,當布置雙層雙向時,鋼筋才會出來 2板底受力筋+負筋:需要在板的屬性里輸入馬凳筋信息,需要在負筋里面確定馬凳筋排數,鋼筋計算的才會正確 篇2:板內的馬登筋布置措施 板內的馬登筋的布置 關于板內的馬登筋的布置,什么樣式布置的鋼筋形式板內才會去設馬登筋,馬登筋的形式是什么樣的,一般布置多大的? 三種馬凳筋參數圖在什么情況下使用如果選擇:根據施工方案來定 1、當基礎厚度較大時(大于800mm)不宜用馬凳,馬凳鋼筋一般圖紙上不注,只有個別設計者設計馬凳,大都由項目工程師在施工組織設計中詳細標明其規格、長度和間距,通常馬凳的規格比板受力筋小一個級別,如板筋直徑ф12可用直徑為ф10的鋼筋做馬凳,當然也可與板筋相同。縱向和橫向的間距一般為1米。不過具體問題還得具體對待,如果是雙層雙向的板筋為ф8,鋼筋剛度較低,需要縮小馬凳之間的距離,如間距為@800*800,如果是雙層雙向的板筋為ф6馬凳間距則為@500*500。有的板鋼筋規格較大,如采用直徑ф14,那么馬凳間距可適當放大。總之馬凳設置的原則是固定牢上層鋼筋網,能承受各種施工活動荷載,確保上層鋼筋的保護層在規范規定的范圍內。板厚很小時可不配置馬凳,如小于100MM的板馬凳的高度小于50mm,無法加工,可以用短鋼筋頭或其它材料代替。總而言之,馬凳的設置要符合夠用適度的原則,既能滿足要求又要節約資源。定額對馬凳的規定有些地方定額對馬凳筋的計算有明確規定,那么按定額規則計算,但這個計算結果只能用于預算和結算不能用于施工下料,因為它僅僅是個重量,而不是從它本身的功能和受力特征來計算,如浙江定額規定:設計無規定時,馬凳的材料應比底板鋼筋降低一個規格,長度按底板厚2倍加0.2米計算,每平方米1個,計算鋼筋總量。山西省的定額規定按照1根/m2計算,直徑按照Φ12計算,很顯然它不適用于施工。馬凳筋的根數如何計算可按面積計算根數,馬凳筋個數=板面積/馬凳筋橫向間距*縱向間距,如果板筋設計成底筋加支座負筋的形式,且沒有溫度筋時那么馬凳個數必須扣除中空部分。梁可以起到馬凳筋作用,所以馬凳個數須扣梁。電梯井、樓梯間和板洞部位無需馬凳不應計算,樓梯馬凳另行計算。馬凳筋的長度如何計算馬凳高度=板厚-2*保護層-Σ(上部板筋與板最下排鋼筋直徑之和)。上平直段為板筋間距+50mm(也可以是80mm,馬凳上放一根上部鋼筋),下左平直段為板筋間距+50mm,下右平直段為100,這樣馬凳的上部能放置二根鋼筋,下部三點平穩地支承在板的下部鋼筋上。馬凳筋不能接觸模板,防止馬凳筋返銹。馬凳筋的規格:當板厚≤140mm,板受力筋和分布筋≤10,時馬凳筋直徑可采用ф8;當140mm 2、可按面積計算根數,馬凳筋個數=板面積/馬凳筋橫向間距*縱向間距,如果板筋設計成底筋加支座負筋的形式,且沒有溫度筋時那么馬凳個數必須扣除中空部分。梁可以起到馬凳筋作用,所以馬凳個數須扣梁。電梯井、樓梯間和板洞部位無需馬凳不應計算,樓梯馬凳另行計算。馬凳筋的長度如何計算馬凳高度=板厚-2*保護層-Σ(上部板筋與板最下排鋼筋直徑之和)。上平直段為板筋間距+50mm(也可以是80mm,馬凳上放一根上部鋼筋),下左平直段為板筋間距+50mm,下右平直段為100,這樣馬凳的上部能放置二根鋼筋,下部三點平穩地支承在板的下部鋼筋上。馬凳筋不能接觸模板,防止馬凳筋返銹。馬凳筋的規格:當板厚≤140mm,板受力筋和分布筋≤10,時馬凳筋直徑可采用ф8;當140mm 3、間距:縱、橫向每米設置一個,即一平米設置一個馬凳筋。 鋼筋直徑:當板厚小于等于30cm時,可選擇8--10mm。 當板厚在30cm--50cm時,可選擇12--14mm。 當板厚大于50cm時,可選擇16--18mm。 4、L1、L2、L3長度:L1長度一般在300--400mm。L2的長度是板厚減去上下二個保護層厚度。L3的長度一般在100mm左右。 有些設置了馬凳筋板沒有計算馬凳筋,你的這個地方馬凳筋上面是不是一整垮的板負筋,如果是的話建議你改為跨板受力筋,你計算一下會有馬凳筋的,其它的面積大的板比面積小的板馬凳筋根數還要少些,你也看看是不是這個原因,像這種跨板負筋你如果按負筋布置的話軟件是不算馬蹬筋的,必須要按跨板受力筋布置。 馬凳筋選擇,看施工方案,要是在設計階段,按照板厚度選擇。小于100的一型,小于200的2型,大于200的用3型,先預估上去。 1雙層雙向布筋:需要在板的屬性里輸入馬凳筋信息,當布置雙層雙向時,鋼筋才會出來 2板底受力筋+負筋:需要在板的屬性里輸入馬凳筋信息,需要在負筋里面確定馬凳筋排數,鋼筋計算的才會正確 篇3:小學作業布置指導細則 小學作業布置指導細則一 一、務必全批全改的: 1、語文:低年級:寫字、默字、補充習題、習字冊 中高年級:默字、大作文、小作文、補充習題、習字冊、讀書筆記 2、數學:課堂作業、補充習題。 3、英語:課堂作業、補充習題。 4、科學:科學習作指導(或課堂作業) 5、品社:品德與社會學習指導(或課堂作業) 6、美術:課堂作業。 7、教研室發的單元練習要隨章節測試,全批全改。 二、提倡全批全改的: 練習冊提倡教師全批全改,也可以批改一部分,其余的提倡學生幫助批改:讓學生結對子,一幫一,一幫幾批改的方式。發揮“小老師”作用,讓好學生幫助學困生批改,一定要讓好學生給學困生講清楚,一定讓學困生真懂,再讓好學生出幾題同一類型的題目,讓學困生會為止。 三、只要教師布置的作業,均要有檢查,有批改,有總結反饋。四、作業量規定:精心選擇,控制總量――語、數、外、科回家作業量。一二年級不安排家庭書面作業,三四年級不超過半小時書面作業,五六年級不超過1小時書面作業。 四、批改作業:逐題親自全批,力爭無差錯,注明批閱時間、評價等第,一般不晚于第二個工作日;適量面批。 五、作業訂正:一般要求當日訂正,并對訂正者有二次批閱(或不晚于下一次作業前),不漏一個,一抓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