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橋挖孔樁施工方法工藝
大橋挖孔樁的施工方法及工藝
1.1施工準備
清除坡面危石浮土;定出樁孔準確位置;設置護樁并經常檢查核對;孔口做好排水系統,并搭好孔口雨棚;安裝提升設備,布置好出碴道路;合理堆放材料和機具,使其不增加孔壁壓力、不影響施工。井口周圍用混凝土制成鎖口予以圍護,防止土、石、雜物滾入孔內傷人。若井口地層有較大的滲水量時,用井點法降低地下水位。
1.2成孔工藝
成孔方式可根據土質軟硬采取人工直接挖掘或鑿眼爆破,在井口架設三角架,用人工轆轤或10kN~20kN慢速卷揚機提升出碴。
成孔順序:挖掘程序將以土層性質確定,土層緊密、地下水位不大者,同一個墩臺基礎的所有樁孔可同時開挖、集中一孔抽水,以降低其它孔水位。土層松軟、地下水位較高者,采用對角開挖,避免孔間間隔層太薄造成坍塌。
工藝要求:控制孔壁襯砌,以增加樁的摩擦力;樁孔誤差平面位置不大于50mm,傾斜度不超過1%,孔徑、孔深要符合設計要求;為防止坍孔,支護要及時,挖孔及支撐護壁兩道工序連續作業,每一米為一節段。
對需要爆破的樁孔巖石,采用導爆管起爆,并設置上下方便的設施。炮眼數目、位置、斜插方向,按巖層結構進行爆破設計,嚴禁裸露藥包;嚴格控制用藥量,以松動為主。炮眼附近的支撐要加固或設保護措施。一個孔內進行爆破作業,其他孔內的施工人員也要到安全處躲避。放炮后用高壓風管迅速進行排煙、除塵后,再進入孔內施工。
1.3支撐護壁
支撐護壁采用外齒式混凝土護壁,該種形式的護壁,其抗塌孔的性能好,又便于人工用鋼釬搗實混凝土,增大了樁的摩擦阻力。
1.4排水
孔內滲水量不大時,可用鐵皮桶盛水,人工提引排走;滲水量大時,可用水泵排水。孔深小于水泵吸程時,水泵可設在孔外;孔深大于水泵吸程,須將水泵吊入孔內抽水。
1.5終孔檢查處理
挖孔達到設計標高后,進行孔底處理。做到平整,無松渣、污泥及沉渣等軟層。入巖深度符合設計要求。
1.6鋼筋骨架制作及安裝
根據施工條件,挖孔灌注樁鋼筋骨架可在孔外預綁扎后吊入孔內或也可以在孔內綁扎。為使鋼筋骨架正確牢固定位,除主筋上安設鋼筋“耳環”或混凝土墊塊外,可在孔壁上打入鋼釬,用鋼絲與主筋綁扎使其牢固定位。
1.7灌注混凝土
樁孔只有小量滲水時,可采用干灌混凝土的工藝。孔內混凝土一次連續灌注完畢。若孔內滲水量較大時,影響灌注質量時,采用水下灌注混凝土的施工工藝。
篇2:某某大廈人工挖孔樁工程施工方法
某大廈人工挖孔樁工程施工方法
一、測量放線(基坑支護挖孔樁編號圖見附圖五)
根據建設單位提供的設計總平面圖和現場實際情況,設置測量控制網,根據甲方給定的控制點,擬采用全站儀先定出基坑上控制點,再定出基坑內的軸線控制網點,經反復校核無誤后,可利用經緯儀和鋼卷尺定出每個具體樁位中心點。根據中心點,沿縱橫軸線適當距離(大于該孔樁半徑)設4個短木樁,以便施工時定出中心線。標高則利用水準儀,從給定點引測至基坑坡腳附近,便于測設基坑內樁頂標高。當第一節護壁作好后,立即將樁位"+"字中心線和標高點標測在第一節護壁混凝土內表面上,以便作為成孔過程中及成孔后工程質量檢查驗收實測的依據。以井口上的四個軸線標志點的連結線交點為樁中心點,用以控制樁位的垂直度,樁的垂直度偏差小于0.5%L(L為挖孔樁長),樁位中心允許偏差±50mm,樁孔徑允許偏差±50mm,護壁砼厚度允許偏差±30mm。挖孔樁護壁每節校核一次中線。
二、人工挖孔樁施工程序
平整場地--樁定位放線--挖第一節樁土方、支模、澆搗第一節砼護壁--在護壁上二次投測標高及樁位十字軸線--安裝活動井蓋,設置垂直運輸架和卷揚機(吊機)吊土,安設水泵、鼓風機、照明設施等--第二節樁身挖土--清理樁孔四壁,校核樁孔垂直度和直徑--拆上節樁鋼模板,支第二節樁模板,澆搗第二節樁砼護壁--重復第二節樁挖土、支模、澆砼護壁工序,循環工作直至設計深度,檢查持力層后--對樁孔垂直度和直徑、深度、持力層進行全面的檢查驗收,清理廢土,排除孔底積水--砼封樁底--鋼筋就位--澆搗樁身砼--樁身砼用振動器分層振搗密實至設計標高(按實際情況另加100高的浮漿高--供以后鑿除)。
三、開挖孔樁及出土
本工程分二批成孔成樁,第一批15根,第二批14根。每批挖孔樁出土每二井口用一臺0.5t(3KW)移動式提升吊機,吊桶容積為0.1m3,共配備提升吊機10臺(其中2臺備用),吊桶10個,每臺提升機平均配3人作業組。挖孔時采用短
篇3:建筑基礎人工挖孔樁施工方法(2)
建筑基礎工程人工挖孔樁施工方法(二)
一、施工準備:
(一)、材料:
1.水泥:宜用425號礦渣水泥或普通硅酸鹽水泥;
2.砂:中砂或粗砂,含泥量不大于5%;
3.石子:卵石或碎石,粒徑5~32MM,含泥量不大于2%;
4.鋼筋:品種和規格符合設計規定,并有出廠合格證或試驗報告;
5.墊塊:用1:3水泥砂漿埋18~22號鐵絲并提前預制;
6.外加劑、摻合料根據施工需要通過試驗確定。
(二)、工具:樁口蓋板、護壁模板、滑車(三木搭)、大繩、麻袋、鐵鍬、小車、長棒振搗器;
(三)、作業條件:
1.地上地下障礙物處理完畢,達到三通一平,施工用的臨時設施準備就緒;
2.根據設計圖紙放出軸線及樁位,并經過預檢簽證,在各個樁位作中心十字線;
3.分段制作好鋼筋籠;
4.施工前應做成孔試驗數量不少于2根。
二、操作工藝
1.分步挖土:由各樁的十字中心線找中、吊直、放樁外徑線(在澆第一步護壁時,在護壁上埋入鐵釘,做中心線標志),利用"三木搭"人工分步挖土(每步深度1M),上小下大,保證混凝土護壁厚度10CM;
2.分步支模:隨挖土隨支每步的專用工具式鐵皮護壁模板;
3.分步澆護壁混凝土:隨支護壁模板隨澆護壁混凝土,護壁混凝土為C20,坍落度8~10CM;
4.分步拆除護壁模板:混凝土強度達到100N/cm?時,方可拆模;
5.驗樁:樁孔挖至規定標高后,設計和勘探人員共同驗樁,決定是否加深;
6.擴孔:根據設計的具體要求決定是否擴孔;
7.吊放鋼筋籠:綁扎墊塊后,對準樁孔,吊直扶穩,緩慢下沉,防止鋼筋扭轉、彎曲、碰撞孔壁;(可采用"兩木塔),架子高度應為鋼筋籠總長的2/3以上)就位固定,為保證樁頂露出鋼筋長度準確可在放鋼筋籠前先灌一層100~200MM厚的混凝土墊層;
8.澆灌混凝土:采用圓形漏斗支承于鋼筋籠內進行連續澆灌,分層振搗(一般≯1M),氣溫0度以下加熱保溫,氣溫30度以上采取緩凝的方法,雨期防止成孔灌水、塌孔。
三、質量標準
(一)、保證項目:
1.灌筑的混凝土強度及其原材料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和施工規范的規定;
2.樁深必須符合設計要求,樁底土清理干凈;
3.實際澆筑混凝土量嚴禁小于計算體積;
4.澆筑后的樁頂標高及浮漿處理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和施工規范的規定;
5.大口徑樁的樁體有效直徑必須滿足設計要求;
(二)、允許偏差項目:
鋼筋籠主筋間距+10MM;
鋼筋籠箍筋間距+20M;
鋼筋籠直徑+10MM;
鋼筋籠長度+100MM樁的位置偏移:
垂直于樁基中心線d/6且≯200MM;
沿樁基中心線d/4且≯300MM
樁體垂直度為H/100;
樁孔直徑+100MM、-50MM;
注:d為樁的直徑,H為樁長。
四、成品保護
1.鋼筋籠在制作、運輸和安裝過程中,應采取措施防止變形,放入鉆孔時應有保護墊塊或墊板;
2.鋼筋籠入孔時不得碰撞孔壁,灌混凝土時應將其固定;
3.已完樁的基坑開挖應制定合理的施工順序和技術措施,防止樁的位移和傾斜;
4.成孔放入鋼筋后,及時灌混凝土,并及時清理鋼筋籠上的泥漿;
5.施工中應注意保護好現場的軸線樁和高程樁及各樁位中心十字線;
6.樁頭外留的主筋插鐵要妥善保護,不得任意彎折或壓斷,并防止銹蝕;
7.樁頭在強度沒有達到5Mpa時,不得輾壓,以免樁頭損壞。
五、應注意的質量問題
1.孔底土清理不凈,被擾動;
2.鋼筋籠綁扎不符合要求;
3.鋼筋籠變形;
4.樁身混凝土有空洞、夾渣,振搗不充分;
5.護壁拆早了,土質有變化造成塌孔;
6.樁孔灌水。
六、技術、安全節約措施:
1.為節約水泥,在混凝土中加入適量粉煤灰;
2.混凝土摻減水劑(木鈣粉或建I型)降低水泥用量;
3.操作時精神集中,不得嘻笑打鬧,防止發生意外事故;
4.樁位成孔后及時蓋上孔口蓋板;
5.樁井內使用安全照明;
6.所有"三木搭"、滑輪、大繩等提升設備每班使用前都必須仔細檢查,不合格的及時更換,嚴禁用滑車拉人上、下;
7.準備鼓風機、引風管為深井通風;
8.遇流砂層,分步改為0.5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