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研究制度
校本研究制度
一、建立以校為本的研究制度,校長是第一責任人,是學校教育教學研究的身體力行者。校長要為教師參加教育教學研究提供條件支持,如建立融匯校內外研究資源的信息庫,直接服務于教師發展的、開放的學校研究網絡;要建立研究激勵機制,定期獎勵有研究成果的教師;要給教師以人文關懷,尊重和保護教師的專業自主,為教師的研究和教學改革排憂解難;要為教師,教研人員和研究者獲得經常性的溝通和聯系,創造良好的環境條件,使教師的困惑能及時得到解決,教師的經驗能及時得到關注和分享。
二、以課題實驗為載體,使教師帶著問題進行教學和思考,在實驗中、在教學中,自覺學習理論,積極聽取講座,搜集資料,認真開展研討,歸納總結,提煉成果,全方位地提高教學能力、科研能力、實踐能力、創新精神及業務素質。
教師要養成學習與反思的習慣,增強研究意識,以研究者的眼光審視、反思、分析和解決自己在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問題,把日常教學工作與教學研究、課堂實驗融為一體。
三、以研究沙龍為載體,建立領導與教師,教師與教師“平等對話、合作交流”的“研究沙龍”模式。
教師之間要主動進行專業切磋、協調與合作,互相學習,彼此支持,共同分享經驗。學校要形成對話機制,為教師之間進行信息交流、經驗分享和專題討論提供平臺,倡導科學精神和實事求是的態度,營造求真、務實、嚴謹的研究氛圍。
四、以案例分析為載體,引導教師在敘說自己或他人的教育生活經驗和教育生活體驗中認識自我、反思自我、改變自我,案例分析的樸實風格使教師真正體會到“教學過程即研究過程”。
五、以教學為基礎,將教育教學活動中遇到的教育教學問題、解決的過程、解決后的效果、體會與反思以故事或隨筆的形式記載下來,使大家討論、分享、學習與提高。
六、小組教研活動每周兩節課排入課表,在教研組長領導下,積極開展新課程環境下的教研活動,活動時要思想集中,不做與教研活動無關的事。
各教研組要組織教師有計劃、有目的地積極開展教學專題研究,開展教學專題研究,開展教學改革。每個教師必須自選一到二個專題加以研究,爭取有所收獲、有所提高。每次活動要有計劃性,讓每一位教師明確主題,中心發言人要提前做好專題發言準備。
教研組長要及時總結教研、教改經驗,并加以推廣應用,爭取教研有所創新、有所發展。
七、教法要立足于改革,不斷提高教學效率。每年度每個教師至少要進行一次試驗教學。每次試驗教學要有明確的目的要求,教前要充分研究,教后要認真評議,以使集思廣益,共同提高。要積極參加各科基本功競賽活動和評優課活動。
八、要努力形成虛心學習相互切磋的良好教研氣氛,領導、教師積極參加聽課、評課等教育研究活動。
九、要積極參加教育科研活動,學習教育理論,勇于實踐,探索教育教學的規律,注意總結經驗。每位教師要做好教育、教學理論學習筆記,每年撰寫教學論文不少于一篇。要積極參加各科學術交流活動,不斷地提高自己的學術水平,中青年教師要爭當學科教改帶頭人。
十、要認真進修業務,不斷提高業務水平,首先要熟悉本科的課程標準,所執教的教材體系,還要不斷學習新的科學成就,充實自己的教學內容,進修要寫進修筆記和進修小結。學歷未達標的教師要積極參加合格教育或各類進修,已達標的教師也要重視業務進修,注意知識更新,力爭做到一專多能,積極輔導學生開展課外興趣小組和研究小組活動,積極開設各種選修課和活動課。加強自身修養,努力提高教學業務水平。
十一、建立校本考評制度與獎勵制度,提倡教師一專多能,鼓勵拔尖人才。每學年開展評選優秀教師、優秀論文、優秀教案、優質課、特長班、優秀輔導員的活動,鼓勵教師在自己崗位上積極地進行創造性的工作。
篇2:小學校本教研工作制度
小學校本教研工作制度
一、指導思想
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十六”大精神為指導,堅持“科研興校”的方針。以新一輪課程改革為契機,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以教科研課題研究為先導,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堅持教育科研與新課程改革相結合,切實轉變教師的教育觀念,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和教育教學能力,努力為學校的進一步發展服務,努力為學校的再創輝煌作出貢獻。
二、主要目標
1、圍繞學校工作目標,明確課程改革的目標和任務,以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為中心,以大力推進課堂教學改革為契機,從功能、結構、內容、實施過程、評價、管理等方面,不斷更新理念,拓野視野,改革方法,提高要求,進而確立適應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新型課程價值觀。
2、不斷探索切實可行地校本教研工作途徑、方式、方法。
3、認真開展課題研究工作,著重組織好學術沙龍活動,不斷提高教師的教科研能力,不斷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認真做好學校課程改革實驗的一系列配套工作,圓滿完成學校下達的各項任務
4、繼續開展好“十?五”立項課題的研究,扎實推進課題的深入實施工作。
5、繼續開展好新課程的研究活動,學習新思想,實踐新理念,建設一支教師隊伍。
6、抓好校本教研的各項管理工作及資料建檔工作。
三、主要工作
(一)、加強學習,提高認識,切實轉變教育觀念
隨著人類社會進入信息時代,知識更新步伐的加快,學習將顯得更為重要。作為傳播文化知識、傳播人類文明的教師只有加強學習,才能與時俱進,不做時代的落伍者。因此,在當前的條件下,我們主要要學習好現代教育理論,尤其是新課程改革的理論,提高教師的思想認識,切實轉變教師的教育觀念,調整教師的教育行為。本學期,擬從以下幾方面和廣大教師一起學習。
1、邀請有關專家來校作專題講座,拓寬教師的知識視野。
2、組織教師閱讀好一本理論書籍,夯實教師的理論基礎知識。
4、繼續組織好教師的業務學習,提升教師的教育理念。
5、結合教育改革實踐,由學校骨干教師上示范課、研討課,進行課堂教學改革的探討、交流。
(二)開展活動,提高實效,切實推進教育科研
教育科研作為提升學校教育的助推器,在學校的教育改革和發展中具有先導性、基礎性和全局性的作用。面對日趨激烈的教育競爭,不進則退,小進也是退,因此只有更積極地開展好教育科研活動,不斷地提高教育科研的實效性,在全市教育科研中奮勇爭先,才能把我校的教育教學工作不斷地推向新的高峰。
1、著力推進新課程的研究活動。新課程的實施,已在我市大規模推開,做為城區的一所小學,我們只有扎扎實實地按照新課程的要求,不斷的進行探索、研究,才會贏得主動。本學期中我們將分課題組、教研組開展學術沙龍活動,做好課程的評價改革工作和綜合實踐活動的研究工作,同時全面落實校本課程的開發實施工作。
2、扎實開展課題研究活動。目前,我校有市級以上課題2個,這些課題都是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與教育的發展趨勢而制定的,都已有一定的研究過程了。本學期,根據上級部門的要求及課題的研究要求,我們將做好以下工作:①各課題組在集體討論的基礎上,制定好學期活動計劃;②根據計劃,各課題組要認真落實有關研究活動,要求至少圍繞課題開展一次研究活動,形式不拘。③每人不少于一次課堂教學研討活動,研討課要有先進的理念,要有必要的信息技術手段的運用,要使每一個學生都能生動活潑地發展。④做好課題的月匯報制度,要通過不斷的反思來調整課題實施計劃,提高研究的實效性。⑤各課題組要及時地做好活動的記錄工作和資料的整理工作,以便資料的歸檔。
3、加強教育科研陣地建設活動。①繼續做好枝江市教研室刊物《枝江教研》的組稿工作。②利用校園網和學校主頁,積極引導教師參與論壇的討論、交流。④舉辦1~2期“教科沙龍”活動,讓教師的智慧在碰撞中迸發火花。
(三)、嚴格考核,有效激勵教師科研的積極性。
課題組制定研究計劃,要求各研究老師按著計劃和資料目錄開展研究工作和進行資料積累,把研究過程中的計劃、實施情況、研究感悟、學生個案記錄、階段總結、論文、研究成果等積累并上交課題組,學期結束課題組將從研究過程、研究成效、取得成績等方面考核,促進課題管理工作的科學性和規范性、提高教師課題研究的積極性。
四、具體安排:
二月份:
1、制定教科工作計劃。
2、召開課題組長工作會議進行課題選題工作,明確各課題負責人和研究人員。制定課題組活動計劃。
3、召開教科工作會議,教師制定個人課題研究計劃。
4、新課程理論學習。
5、做好創建學校網站的教科方
面的準備工作。
三月份:
1、召開課題組第一次月會,各課題組開展活動。
2、“走進新課程”課題課堂觀摩研討活動。
四月份:
1、召開第二次月會,各課題組進行資料交流活動。
2、開展課改質量月系列月活動
3、完成教育理論筆記。
五月份:
1、課題組長例會。
2、課題中期研討活動。
3、教師學習筆記交流活動。
4、做好論文、課題的相關統計工作。
六月份:
1、完成各級課題的研究階段工作及學校教科的資料歸檔工作。
2、做好課程改革實驗階段性總結和評估。
3、做好對教師的各項考核工作。
篇3:校本研究制度
校本研究制度
一、建立以校為本的研究制度,校長是第一責任人,是學校教育教學研究的身體力行者。校長要為教師參加教育教學研究提供條件支持,如建立融匯校內外研究資源的信息庫,直接服務于教師發展的、開放的學校研究網絡;要建立研究激勵機制,定期獎勵有研究成果的教師;要給教師以人文關懷,尊重和保護教師的專業自主,為教師的研究和教學改革排憂解難;要為教師,教研人員和研究者獲得經常性的溝通和聯系,創造良好的環境條件,使教師的困惑能及時得到解決,教師的經驗能及時得到關注和分享。
二、以課題實驗為載體,使教師帶著問題進行教學和思考,在實驗中、在教學中,自覺學習理論,積極聽取講座,搜集資料,認真開展研討,歸納總結,提煉成果,全方位地提高教學能力、科研能力、實踐能力、創新精神及業務素質。
教師要養成學習與反思的習慣,增強研究意識,以研究者的眼光審視、反思、分析和解決自己在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問題,把日常教學工作與教學研究、課堂實驗融為一體。
三、以研究沙龍為載體,建立領導與教師,教師與教師“平等對話、合作交流”的“研究沙龍”模式。
教師之間要主動進行專業切磋、協調與合作,互相學習,彼此支持,共同分享經驗。學校要形成對話機制,為教師之間進行信息交流、經驗分享和專題討論提供平臺,倡導科學精神和實事求是的態度,營造求真、務實、嚴謹的研究氛圍。
四、以案例分析為載體,引導教師在敘說自己或他人的教育生活經驗和教育生活體驗中認識自我、反思自我、改變自我,案例分析的樸實風格使教師真正體會到“教學過程即研究過程”。
五、以教學為基礎,將教育教學活動中遇到的教育教學問題、解決的過程、解決后的效果、體會與反思以故事或隨筆的形式記載下來,使大家討論、分享、學習與提高。
六、小組教研活動每周兩節課排入課表,在教研組長領導下,積極開展新課程環境下的教研活動,活動時要思想集中,不做與教研活動無關的事。
各教研組要組織教師有計劃、有目的地積極開展教學專題研究,開展教學專題研究,開展教學改革。每個教師必須自選一到二個專題加以研究,爭取有所收獲、有所提高。每次活動要有計劃性,讓每一位教師明確主題,中心發言人要提前做好專題發言準備。
教研組長要及時總結教研、教改經驗,并加以推廣應用,爭取教研有所創新、有所發展。
七、教法要立足于改革,不斷提高教學效率。每年度每個教師至少要進行一次試驗教學。每次試驗教學要有明確的目的要求,教前要充分研究,教后要認真評議,以使集思廣益,共同提高。要積極參加各科基本功競賽活動和評優課活動。
八、要努力形成虛心學習相互切磋的良好教研氣氛,領導、教師積極參加聽課、評課等教育研究活動。
九、要積極參加教育科研活動,學習教育理論,勇于實踐,探索教育教學的規律,注意總結經驗。每位教師要做好教育、教學理論學習筆記,每年撰寫教學論文不少于一篇。要積極參加各科學術交流活動,不斷地提高自己的學術水平,中青年教師要爭當學科教改帶頭人。
十、要認真進修業務,不斷提高業務水平,首先要熟悉本科的課程標準,所執教的教材體系,還要不斷學習新的科學成就,充實自己的教學內容,進修要寫進修筆記和進修小結。學歷未達標的教師要積極參加合格教育或各類進修,已達標的教師也要重視業務進修,注意知識更新,力爭做到一專多能,積極輔導學生開展課外興趣小組和研究小組活動,積極開設各種選修課和活動課。加強自身修養,努力提高教學業務水平。
十一、建立校本考評制度與獎勵制度,提倡教師一專多能,鼓勵拔尖人才。每學年開展評選優秀教師、優秀論文、優秀教案、優質課、特長班、優秀輔導員的活動,鼓勵教師在自己崗位上積極地進行創造性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