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工業統計基礎數據質量工作制度

工業統計基礎數據質量工作制度

2024-07-30 閱讀 1884

牡丹江市愛民區統計局工業統計基礎數據質量工作制度

數據采集和數據匯總上報制度

為強化工業統計基礎工作,規范數據采集程序,提高統計數據質量,更好地發揮統計的信息、咨詢和監督作用,提升統計服務功能,結合工作實際,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條工業統計基層數據采集范圍是年主營業務收入在2000萬元及以上并已納入名錄庫管理的工業企業法人單位,對轄區內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法人單位按照在地原則進行數據采集。

第二條統一對納入企業一套表范圍的調查單位進行數據采集,要求基層企業獨立、自行上報各類統計報表,不得虛報、瞞報和代報,嚴格執行工業統計報表制度以及地方政府統計機構的相關要求,全面、準確、及時地上報各種工業統計報表。

第三條基層企業根據工業統計報表制度要求,利用工業“企業一套表”聯網直報數據采集平臺,按規定時間分年度、季度、月度自行上報相關數據,每一個報表企業需要填報多種表式,進行集中采集。

第四條要及時對沒有報表的企業進行催報,并做好催報記錄,對不配合報表及屢次遲報的企業要通過重點執法檢查予以理順,在數據采集時排除人為干擾,從源頭上保證數據質量,平臺數據,要做到隨報隨審,對發現有問題的數據,要及時進行查詢,確?;鶎訑祿蠄筚|量。

第五條基層企業作為統計數據采集對象,要按照統計法律法規要求設置原始記錄和統計臺帳,做到臺帳數據與統計報表數據、原始記錄相互銜接一致,帳內相關指標數據必須合乎邏輯。

1、原始記錄包括:產品(商品)生產(經營、銷售)方面的記錄;商品購進(成本、運費)方面的記錄;原材料、燃料、動力、商品購進方面的記錄;財務收支方面的記錄等。

2、統計臺帳包括:生產、銷售總值統計臺帳;產品產量或銷售類值臺帳;主要經濟指標統計臺帳;工業增加值統計臺帳;原材料、庫存材料臺帳;財務收支統計臺帳等。企業應創造條件建立電子統計臺帳。

第六條企業報表人員應具備一定的電腦、網絡知識和操作技術,能熟悉使用電腦設備登陸工業“企業一套表”系統,平臺數據在國家局審定通過后,自行打印紙介質報表,由報表人、統計負責人、單位負責人簽字,加蓋單位公章存檔備案。

第七條基層企業應建立健全工業統計電腦使用規章制度,安裝防火墻,維護電腦設備和定期殺毒,保證報表期間電腦設備的穩定運行和上報工業統計數據的安全。

第八條工業企業聯網直報要堅持不在基本單位名錄庫的企業不得填報數據,堅持由企業獨立報送真實的統計數據,堅持由企業自己上報聯網直報數據,堅持由企業修改差錯或填補不完整報表的原始數據。

在數據上報前,一般報表由分管局長審核后進行上報。重要報表、重要數據報由局長審核后上報。

第十條對上報的各期工業統計數據,在未經國家局審核認定前,一律不得對外提供和使用,特別是涉及到企業單家的數據不得對外提供。

基層業務人員培訓制度

為及時傳達和布置國家、省、市工業統計報表及其相關工作的新變化和新要求,使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報表人員掌握和了解報表任務和各項工作標準,提升基層工業統計人員業務素質,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條區統計局工業專業對轄區內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報表人員保證每年至少一次以上的業務培訓(包括年報會)。

第二條培訓前需將轄區內應報表企業的詳細名稱、企業地址、聯系方式、負責人、報表人等項目進行重新整理,可采用發文通知或電話通知的方式通知到報表企業,同時要做好相關記錄和記載。

第三條充分做好培訓資料和培訓內容的準備工作,制定培訓方案,對報表表式、報表制度、填報說明、時間要求、注意事項等要分類準備,明確培訓主題,突出培訓重點,保證培訓效果,確保參訓人員對培訓內容應知應會。

第四條培訓可采取現場培訓和視頻培訓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對培訓遺漏企業要進行再布置、再培訓,對無故不參加培訓的企業及個人,按照統計法律、法規做以相關處理,保證對基層業務人員及報表企業的培訓到位。

第五條做好參訓人員的簽到和登記,對企業名稱、聯系方式、報表人員等信息有變更的,要及時做好單位名錄信息的調整和整理。

第六條對基層業務培訓內容包括數據采集、數據審核、數據評估、數據處理、軟件操作和數據分析等主要環節。明確工業統計指標的口徑范圍、計算方法和報表時間及注意事項等。如有其他方面培訓,內容可根據實際情況而定。

數據審核評估制度

為有效提高工業統計數據質量,全面、準確、及時地提供可靠的統計數據,結合工作實際,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條基層企業各期上報表種要齊全,指標填報要齊全,不應有缺項、漏項;本月同期數應等于上年上報的當月數,本月累計同期數應等于上年上報的當月累計數;各表間關系應合理、計量單位要準確、數據增減幅度不無故大起大落。

第二條數據質量審核

1、機器審核。各地應按照報表程序中的審核關系和查詢模板,并可根據本地區實際增加審核公式,完成對填報單位數據的審核工作。

2、人工審核。通過程序的“數據查詢”功能,將轄區內各填報單位的質量控制重點指標過錄輸出,通過數據排序以及計算增(減)速、平均值、相對數等方法,結合經驗判斷,進行極大(小)值、平均值、相對數的比較審核。極值、平均值、相對值異常的,須向下逐級或直接檢查至企業,進行查詢修改或說明。

①奇異值排查。根據工業專業特點,結合重點指標,對奇異值進行排查。

②重點單位核查。對重點填報單位的主要統計指標數據進行核實,并對這些填報單位數據的合理性進行分析。

3.查詢核實。對計算機和人工審核時列出的錯誤清單,應立即要求填報單位重新核實。

4.修改訂正。調查對象數據經核實如確屬調查對象填報錯誤的,將問題數據最終退回調查對象,由調查對象核實后進行修改并在規定時間內重新上報。

5.數據驗收。在報表規定的時間內,對上報無誤的基層統計數據進行數據驗收。

第三條基層企業能源消費量與產值、產量的變動趨勢應當一致,即產值、產量增加則能源消費量也增加,反之,產值、產量減少則能源消費量也減少。應保持本地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能源消費總量與產值總量、用電總量變動趨勢的協調性和合理性。

第四條工業綜合數據主要指標應符合“數據協調”。即收入、利潤等財務主要指標與工業增加值、價格、有關部門統計數據變動趨勢和程度大體一致。

1、主營業務收入增速與工業增加值增速。主營業務收入與工業增加值月度間變動趨勢基本相同。即,當工業增加值增速加快時,主營業務收入增速也相應加快;當工業增加值增速放緩時,主營業務收入增速也相應放緩。且兩者間變動的差異與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產成品存貨的變動相協調。

2、利潤總額與主營業務收入。利潤增速月度間的變化趨勢,應與主營業務收入月度間增速變化大體一致。即,當主營業務收入增長加快時,利潤增長也相應加快,或虧損增長放緩;當主營業務收入增速放緩時,利潤總額增速也相應放緩,或虧損增長加快。利潤總額增速受同期基數影響較大,但利潤總額兩年平均增速不應與主營業務收入兩年平均增速差異較大。利潤總額增速可與當地增速趨勢進行比對。

3、利潤、收入與其他部門數據。利潤總額、主營業務收入(或營業收入)增速應與國稅部門工業企業所得稅變化趨勢基本一致。

篇2:生產質量管理的統計方法

生產質量管理的統計方法

1.質量是反映產品滿足明確和隱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總和。產品質量可表述或轉化為一組全面反映顧客需要的數量指標。測量質量指標所得的數值,就是反映質量特性的數據,簡稱數據。

2.數據是質量管理的基礎,為對產品的質量物質特性和工作質量進行統計分析,首先必須進行數據收集。在質量管理中,收集數據可以實現以下目的:(1)了解生產現狀;(2)用于分析某一特定質量問題;(3)用于生產現場控制;(4)用于生產現場的調查;(5)用于工藝過程的調整;(6)用于判斷產品質量。

3.數據反映產品的質量特性,質量管理中的數據可以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分類:

(1)根據質量指標統計特性可將數據分為:A.計量值數據;B.計數值數據。

(2)根據數據的用途可將用途分為:A.分析用數據;B.管理用數據;C.檢驗用數據;D.推斷用數據。

4.質量管理統計方法研究的主要問題是控制數據,亦即質量特性值的波動,縮小或衰減數據波動引起的制品質量特性值的波動,并盡量減少波動造成的質量損失。

5.出現質量波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大體有人、機、料、法、環、測等六大方面的因素。按引起數據波動原因的性質,可分為兩類:

(1)系統性因素,指在特定情況下發生的,可以避免或消除的因素。系統性因素造成質量特性值的異常波動,對質量特性值的影響較大,但系統性因素易于識別和查找,且可采用相應技術,組織措施予以消除。

(2)隨機性因素,指經常性的、不可避免的,具有隨機規律的因素。隨機性因素造成質量特性的正常波動,對質量特性質的影響較小,但這種因素卻難于避免或在技術上予以消除。

6.母體,又稱總體,是指某一次統計分析中研究對象的全體。構成母體的基本單位,稱為個體,按母體包含個體的數量可將母體劃分為有限母體和無限母體。

7.子樣,又稱樣本,是指從母體中隨機抽取的、一部分個體的集合。構成子樣的每個個體,稱為樣品。抽樣檢查是統計質量管理的一個基本方法。子樣的質量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母體的質量特性。對子樣(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的目的,是為了判斷母體的質量特性,而不是為了給子樣下結論。

8.隨機抽樣,是指在抽取子樣時,要保證使母體中的每一個個體都有同樣可能的機會被抽到,從而使子樣具有代表性。從母體中隨機抽取的一部分個體的集合稱為隨機子樣。

9.頻數指隨機事件在相同條件下進行n次試驗,其中某一事件出現的次數。頻率是頻數與試驗次數的比值。頻率則是在相同條件下,隨機事件出現次數所具有的統計規律性。

10.平均值,又稱算術平均值,是子樣各樣品數值的和除以子樣樣品個數之商,計算公式為

11.極差,又稱范圍,指子樣數據中最大值與最小值之差,計算公式為:R=*ma*-*min。極差是表示數據離散程度的各統計特征數中計算最簡單的一種。標準差,是子樣方差的正平方根,計算公式為:

12.在生產現場,引起質量波動的因素主要來源于操作者、機器設備、材料、方法、環境和測量,統稱5MIE。在穩定的生產狀態下,受隨機性因素影響的綜合結果,其計量值數據即制品質量特性值是正態分布。

13.工序能力,又稱工程能力或加工精度,是工序在一定時間內,處于控制(穩定)狀態下的實際加工能力,亦即,工序處于控制(穩定)狀態下,表現出來的保證制品質量的能力,一般用6個標準差(即:±3

篇3:建筑工程質量統計計劃應用控制程序

建筑工程質量統計計劃應用控制

(1)由項目總工程師制定具體統計技術應用計劃,計劃中應包括資料收集辦法、統計人員培訓中、統計技術應用以及統計技術成果等。

(2)一般情況下,在分析質量問題時,采用因果分析圖、直方圖,在評定檢驗批質量時,采用方差分析、相關分析,在對獲取數據進行整理、分析時,采用調查表、排列圖等。

(3)統計技術應用貫穿工程施工始終,對得到的結論應嚴格按照“糾正和預防措施控制”執行確保工程質量。

(4)統計技術應用后形成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