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煤廠三年規劃
前言*x選煤廠隸屬于霍州煤電集團***,原設計能力為1.80mt/a的煉焦煤選煤廠,主要入洗本礦井原煤與集團公司內部部分礦點原煤。~年入洗能力計劃2.10mt,超設計能力17%。截止上半年已入洗107萬噸,完成年計劃的51.39%,年底有望完成計劃,甚至突破計劃,其能力利用率達預計可達119.91%。但是,隨著本礦礦井資源的變化,以及集團公司內部洗煤系統整體形勢的發展,選煤廠面臨著資源量缺乏、入洗結構調整、洗煤效率偏低、環節能力不適應及整體發展后勁不足等一系列矛盾。為此,根據礦井三年規劃生產能力及洗煤廠的實際情況,對洗煤廠后三年的整體發展進行了規劃,整體規劃從選煤廠可入洗資源量、工藝現狀入手,著重分析了后三年入洗原料煤來源及其可選性,工藝存在的問題及改造的必要性,環節配套改造,投資、成本、產出等,明確的提出了核心工藝改造方案為全重介工藝,進一步完善工藝及其配套系統,提高選煤廠的生產能力、裝備水平和競爭實力,確保選煤廠的可持續發展。第一章***選煤廠現狀一、概況***選煤廠是*x方式合作開發。位于**之間,距霍州市4km,通過地方公路與大(同)運(城)干線公路相連,有3.828km的鐵路專用線在圣佛車站與南同蒲鐵路接軌。選煤廠設計年入洗能力180萬噸,屬煉焦煤選煤廠,現行工工藝采用跳汰三產品、煤泥濃縮浮選、尾煤壓濾回收。目前,入選原煤除來自本礦礦井1#、2#、10#、11#原煤外(入洗比例40%),還包括集團公司*2#煤、*10#煤、*x2#煤、*2#煤、*2#、10#煤等(入洗比例60%),生產產品主要包括8--11級1/3焦煤和肥煤。二、原煤系統選煤廠原煤除來自本礦斜井和平峒,大部分入選原煤來自本集團公司內部附近其他礦井。斜井通過皮帶運輸;平峒通過1t礦車運輸,同兩個翻車機房受煤,每個翻車機房下各設有一個緩沖倉。內部調煤通過汽車運輸至儲煤場,推土機送入受煤坑,經回煤暗道進入原煤準備系統篩分、破碎處理后進入原煤配煤倉,配煤倉下設有自動配煤系統。現選煤廠儲煤場包括113煤場(*m2)、228煤場(*m2)、101煤場(*m2),配煤倉為3個φ12m、各倉容量1300t的圓筒倉。原煤準備為雙系統,設有預先篩分、選擇性破碎、手選、塊原煤破碎等生產環節,能夠滿足生產要求。三、工藝系統原設計生產工藝采用0―50mm原煤脫除煤泥后跳汰主洗、中煤重介旋流器再洗、煤泥濃縮浮選、尾煤壓濾回收、洗水閉路循環的聯合工藝流程。其中:跳汰為雙系統;中煤重介再選系統自19*試生產以來,一直未能投入使用。后經改造,現行生產工藝采用不分級跳汰、浮選聯合工藝流程。另外,設計采用選前脫泥作業由于跑粗原因,實際生產中只把該作業改為跳汰分選前預先潤濕和輸送用。同時針對浮選入料灰分投產后超過設計一倍(原設計17.5%,實際35%),浮選精煤無法達標的問題,對浮選工藝進行了改造,將原一段浮選改為一段粗選二段精選工藝。四、儲裝運系統選煤廠現有6個φ12m、各倉容量1300t的圓筒精煤倉,倉下配有自動配煤系統,3個φ12m、各倉容量1300t的圓筒中煤倉。并設有精煤裝車站和中煤裝車站各1個。五、供配電和自動化1、電氣系統目前選煤廠使用bfc型低壓配電屏,屏內主要元件dzx10系列斷路器(飛弧距離大)和cj10系列交流接觸器(已淘汰),不適合在單元組合配電屏中使用。現場觀察,各電氣元件安裝距離偏小,各單元之間和屏與屏之間無可靠隔離。一個回路發生故障時,不能可靠分斷故障回路而造成整個單元電氣元件燒毀,甚至波及整塊配電屏和相鄰屏,造成更多的電氣設備損壞,影響配電系統安全正常工作。2、自動化選煤廠設有以plc(modicon984系列)為基礎的集中控制裝置。現橫塊區有損壞,集控裝置處于帶電停運狀態。其他自動化包括:跳汰機采用數控風閥控制,并設有自動排料裝置;原煤精煤倉下自動配煤系統;501精煤皮帶zz-89型在線測灰儀自動檢測。六、~年選煤廠生產能力計劃~年入洗原煤計劃210萬噸,超設計能力17%;生產精煤計劃103萬噸,同比增幅29%;外運總量149萬噸,同比增幅%;各指標情況見表1。~年洗精煤及副產品生產計劃表1第二章煤源、煤質及可選性分析一、煤源概況1、煤源~--~年預計入洗煤源主要包括本礦井生產的1#、2#、10#、11#原煤和集團公司內部調撥原煤,由于李雅莊選煤廠、回坡底選煤廠的相續投產,內調原煤相對困難,資源不足,預測只能調***礦2#、10#原煤。截止~年6月末,本礦礦井剩余可采儲量1550.2萬噸,圈定可采儲量1557.2萬噸。礦井產量規劃~年80萬噸、~年120萬噸、~年150萬噸,分井口、分采區的礦井三年產量規劃見表2。礦井三年(~--~年)產量規劃表2內調煤(暫定為***礦井)可調運量能確保每年100萬噸。根據資源可采產量確定選煤廠三年入洗能力見表3,其中:10#原煤入洗比例達%;11#原煤入洗比例達%;1#2#原煤入洗比例達;11#原煤入洗比例預計達%選煤廠三年(~--~)入洗量規劃表32、煤層特性入洗原煤以1/3焦煤為主,有時也有偏肥煤。本部礦井可采煤層
主要有:1#、2#、5#、6#、9#、10#、10下#和11#煤。目前,礦井開采煤層為1#、2#、10#、和11#煤,其中上組煤1#、2#屬中灰低硫煤,下組煤中除11#煤硫分較低外,6#、9#、10#煤中含硫含量較高,硫分賦存狀態以硫化物硫和有機硫為主。二、煤質及可選性分析㈠各礦點煤質及可選性1、*x2#原煤根據白龍2#原煤大樣資料分析結合日常生產技術檢查得表4:白龍2#原煤浮沉試驗綜合結果表。本礦礦井2#原煤粒度組成較好,末煤含量低,煤泥含量12.46%,各級別理論分選比重偏高,9級1.55、10級1.60、11級1.65,可選性較好。2、*10#原煤根據白龍10#原煤大樣資料分析結合日常生產技術檢查得表5:白龍10#原煤浮沉試驗綜合結果表。本礦礦井10#原煤粒度組成較好,末煤含量低,煤泥含量12.46%,各級別理論分選比重偏高,9級1.55、10級1.60、11級1.65,可選性較好。3、*11#原煤根據白龍11#原煤大樣資料分析結合日常生產技術檢查得表6:白龍11#原煤浮沉試驗綜合結果表。本礦礦井11#原煤粒度組成較好,末煤含量低,煤泥含量12.46%,各級別理論分選比重偏高,9級1.55、10級1.60、11級1.65,可選性較好。4、***2#煤根據***2#原煤大樣資料分析結合日常生產技術檢查得表7:***2#原煤浮沉試驗綜合結果表。本礦礦井2#原煤粒度組成較好,末煤含量低,煤泥含量12.46%,各級別理論分選比重偏高,9級1.55、10級1.60、11級1.65,可選性較好。5、***10#煤根據***2#原煤大樣資料分析結合日常生產技術檢查得表8:***2#原煤浮沉試驗綜合結果表。本礦礦井2#原煤粒度組成較好,末煤含量低,煤泥含量12.46%,各級別理論分選比重偏高,9級1.55、10級1.60、11級1.65,可選性較好。從上述各煤層的性質分析看,各點原煤可選性差異較大,分選比重和產率相差很大,實際生產中應以配煤入洗為主,以便綜合利用資源,達到最佳分選效果。㈡綜合煤質及可選性根據近幾年配煤入洗的配比和各煤層資源情況,本規劃預計各來煤比例:1#2#原煤占%、10#原煤占%、11#原煤占(11#原煤單洗100%)。根據配比得入洗原煤浮沉組成表9(預計組成情況)。入洗原煤綜合浮沉組成表9由浮沉組成情況可知:主導級為密度級,產率達,其次為+1.8密度級,產率達%,說明可見矸較多。綜合1.3~1.4密度級分析,產率達34.81%,本級灰分達%,說明入洗原煤內灰較高,生產低灰精煤的可選性較難。繪制可選性曲線,當精煤灰分要求9.5%時,其理論分選密度為kg/l,±0.1含量達%,可選性為。當精煤灰分要求10%時,其理論分選密度為kg/l,±0.1含量達%,可選性為。當精煤灰分要求10.5%時,其理論分選密度為kg/l,±0.1含量達%,可選性為。第三章工藝系統規劃及環節改造一、現階段存在的主要問題㈠工藝方面1、從煤質指標、生產技術指標、產品指標,結合精煤最大產率原則及最大經濟效益的取得的角度考慮,現行生產工藝存在以下問題:⑴、目前入洗原煤煤質變化大,末煤含量大大增加,跳汰機分選效果變差,從近幾年的生產指標來看,中煤帶煤損失較高22-25%,矸石污染>8%,精煤損失大,影響了選煤廠的經濟效益。⑵、11#原煤灰分在29-35%范圍內,屬較高灰分,-13mm級原煤含量近60%,原煤易碎。煤泥含量達15%左右,含量適中,其中浮沉煤泥占本級含量2-3%,原煤不易泥化;-1.40密度級含量40-45%,灰分9.65%-9.90%,矸石含量20-30%,矸石含量較高。從其可選性來看,11#煤精煤灰分10.5%時,δp±0.1=48.3%,理論回收率為58.83%,屬極難選煤。采用跳汰工藝,很難生產9-11級精煤,精煤產率無法保障,若單獨入洗11#原煤,則精煤產率僅為28-33%,產率極低;若與2#、10#原煤混合入洗,則由于煤質性質的不同,影響精煤最大產率的取得和產品質量的穩定。2、洗煤廠工藝現狀洗煤廠原設計工藝流程為跳汰主洗-中煤重介及濃縮浮選工藝流程,設計工藝上包括中煤重介再選系統,共有機電設備臺,投入萬元。現在凈值萬元。由于設計時間為1984年,當時重介質旋流器洗選工藝不十分成熟,設備可靠性、適應性較差,投產后一直沒有應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方面的原因:⑴、原設計工藝中,生產產品包括1#(8.16%)精煤、2#(10.85%)精煤、中煤和矸石,其中:跳汰中煤產率26.49%、灰分26.78%,經重介分選、脫介、脫泥后,2#精煤產率8.29%、灰分10.85%,中煤產率25.32%、灰分34.65%。實際生產中,隨著原煤條件及洗選產品結構的變化,現洗煤廠生產8-11級精煤,副產品中煤產率20-23%,灰分達30-35%,熱值為4200-4800大卡/kg,灰分較高,已無必要進行分選即可排放,否則重介分選后,其中煤灰分將大于45%,只能作為矸石排放,精煤灰分達15%以上,其產品數質量關系如下表11:入洗原料及加工費:60萬噸/年×11元/噸+60萬噸/年×780元/噸=5
340萬元產品銷售收入:60萬噸/年×25元/噸×180元/噸=4320萬元,由以上分析可知,中煤重介若投入每年減少銷售收入1000萬元⑵、工藝落后、選型設備可靠性差中煤重介工藝采用中煤篩分破碎后無壓給入兩產品旋流器,分選后經過兩次脫介、離心機脫水,脫介及介質調節系統選用傳統的振動篩和磁選機,主要設備存在以下問題:a.所選φ600重介質旋流器不是定型產品,其工作的可靠性及設備耐磨問題沒有解決,沒有大范圍內的推廣應用。b.脫介系統跑粗嚴重,沒有把關環節。c.vc-48型離心脫水機,運行中脫水效率低,磨損嚴重,該設備在全國推廣沒有成功的范例。b.選用的介質調節系統不可靠,不能正常運行。c.部分環節沒有安裝調試完畢,如介質準備、粗介質回收等沒有形成系統。d.由于中煤重介系統設備閑置14余年,盡管采取了封存、保護等一系列措施,但現有設備嚴重腐蝕無法使用,進行技術改造基本已無利用價值。e.洗煤廠投產以來,進行過多次技術改造,部分管道已占用或折除,并且部分管道已經磨損,更換數次已無法恢復。f.就地控制系統中的電纜線及部分配電盤,由于現場環境潮濕,腐蝕嚴重,沒有利用的價值,但配電室中高低配電柜可以利用。綜上所述,重介選煤工藝經過十余年的發展,從工藝、設備已經發生了質的飛躍,利用十五年前陳舊的工藝及設備,入洗極難選煤能否達到預期的效果,需經過專家小組重新評價。㈡環節配套方面1、脫水系統精煤水分的高低主要是由洗煤工藝和脫水方法決定的。目前,選煤廠的洗煤工藝是全跳汰-浮選工藝,脫水方法分兩種:一是跳汰精煤用離心機脫水,產品水分7--8%,基本能滿足用戶要求;二是浮選精煤用pg116和gp120過濾機脫水,產品水分26--28%,遠大用戶要求7%,是產品水分高的主要原因。它約點總精煤的10%,影響總精煤水分2.44%。雖經倉儲脫水,精煤水分仍達不到用戶要求。~年上半年商品煤實際水分為8.76%,若對該水分不采取措施,年將損失運費106.1萬元。2、自動化控制水平低,生產效率低自動化控制是高效選煤廠的必然途徑,是減人提效,降低加工成本,獲得最大經濟效益的有效措施。目前,選煤廠在自動化控制方面,只是在運輸系統采用了plc(modicon984系統)為基礎的集中控制,且投產后因綜合保護不全等原因沒有調試,采用的就地手動開車(目前,主機接口板已損壞)。用人多,生產效率低,~年上半年全員效率噸/工,比高效選煤廠的標準噸/工差噸/工,應逐步進行自動改造。二、整體規劃㈠核心工藝規劃1、工藝現狀生產實踐表明,全跳汰工藝只能適應于易選煤或中等可選煤,對難選、極難選煤采用跳汰洗煤方法,效率和產率極低,經濟效益極差。如現選煤廠采用的跳汰選煤方法,生產9級、10級、11級精煤,原煤理論±0.1含量偏高、較難選。表是選煤廠近期時間以來的技術指標。跳汰選煤方法技術指標表12生產9級精煤時±0.1含量達21.5%,屬較難選煤,導致分選效率極低,達75.34%,精煤產率47.18%,精煤在中煤中的損失超過了28%,矸石污染達9%,有25~30%的中煤混入精煤,15~25%的矸石混入中煤,影響了產品質量的穩定,嚴重損失了洗煤廠的經濟效益。在生產10級、11級精煤時,±0.1含量分別為17.5%和14.8%,屬中等可選煤,雖然適用于跳汰分選,但分選效率也僅達到80.34%和85.34%,精煤產率達51.58%和56.13%,精煤在中煤中的損失仍達18~20%,矸石污染在8%左右,得不到最佳經濟效益。若同樣的原煤采用重介洗煤方法,效果將明顯提高(見表12、表13),分選效率分別提高14.05%、12.07%、8.5%,達到89.39%、92.41%、93.84%。精煤產率分別增加8.80%、7.75%和5.59%,分別達到55.96%、59.33%、61.72%,精煤在中煤內的損失降到10%以下,矸石污染降到2%左右,經濟效益明顯提高。重介選煤方法技術指標表13全跳汰與全重介工藝產率、效率對比表14~年上半年共入洗原煤72.5萬噸,生產精煤31.77萬噸,比全重介少生產精煤6.73萬噸(其中:9級1.61萬噸、10級0.36萬噸、11級0.15萬噸),綜合產品50.19萬噸,比全重介多1.77萬噸。按***礦上半年累計產品價格(精煤9級220元、10級215元、11級200元,原混80元、洗混70元)測算,全重介增加加工費2.04元/噸原煤,今年上半年損失利潤萬元即噸原煤損失元,噸精煤損失元,因此,對核心工藝進行改造是非常必要的。現工藝損失精煤效益分析表152、改造規劃根據選煤廠實際,我們認為應首先對影響精煤產率和效益較大的跳汰工藝進行改造。⑴選煤方法的確定選煤方法和工藝流程是選煤廠的核心問題,它決定著選煤廠經濟效益水平發揮的高低。根據選煤廠入選原煤資料,我們對四種工藝方案進行了說盡的計算比選(見表16、表17)全跳汰工藝精煤產率最低,中間產品產率最大,經濟效益最差。全重介工藝精煤產率最高,中間產品產率最低,經濟效益最優。其次是精煤重介,再次是中煤重介工藝。綜上分析,核心工藝改造選擇全重介工藝,其工藝技術已經成熟,便于集中控制,易于管理。⑵工藝流程布置①原則:保留全跳汰工藝,實施全重介工藝改造。充分利用原有生產系統,力求生產工藝簡單、靈活,可實現全跳汰和全重介兩種工藝靈活切換。②具體布置:見附圖:工藝原則流程圖。恢復原有脫泥作業,在脫泥篩前溜槽內加切換裝置。也就是可以實現全重介和全跳汰的切換。篩上物進入破碎機破碎至25mm以下,再進入混料桶。為了解決脫泥篩跑粗問題,脫泥篩篩下水經0.5mm篩縫的弧形篩回收粗煤泥后再進入煤泥水系統,粗煤泥進入重介分選系統。混料桶將原煤和循環介質混合后,經泵進至三產品旋流器分選。精煤產品利用原中煤重介系統的兩臺精煤脫介篩(恢復)和跳汰系統兩臺脫泥篩(加
弧形篩)脫介,中煤產品進入原中煤重介脫介篩脫介,矸石產品進入跳汰系統除雜篩(改造并在其前加弧形篩)脫介,矸石產品進入跳汰系統除雜篩(改造并在其前加弧形篩)脫介。稀介質分別進入精煤稀介桶和中煤矸石稀介桶,再分別進入不同的磁選系統回收磁介質。精煤磁選機的尾礦在經過弧形篩與電磁高頻篩網振動篩回收了粗精煤泥后,進入煤泥水系統。中煤矸石稀介質經磁選機后進入尾煤回收系統。③最終產品平衡(見表18:最終產品平衡表)⑶主要設備選型設備選型原則上選用國內先進可靠的設備分選設備:采用技術過關的3nzx710/500有壓給料三產品重介旋流器(晉陽選煤廠使用良好)。入料上限控制在25mm。破碎設備:選用具有篩分功能的mmd系統篩分破碎機,有利于減少次生煤泥。脫介設備:采用技術成熟、運行可靠的zkx型振動篩。粗煤泥回收:采用弧形篩與mvs電磁振動高頻振網篩配合回收。該設備振動頻率高達3000次/分,有利于粗煤泥脫水降灰,灰分降低約2~3%,水分21~22%。介質回收:中煤、矸石稀介質選用原有的3臺xctb-1050x2100磁選機。精煤稀介質選用磁場強度高的1030型磁選機。泵類:采用石家莊工業泵廠的渣漿泵。介質制備:恢復原有的介質制備系統⑷技術經濟①投資:估算總投資1000.0萬元,其中設備450萬元,土建50萬元,安裝270萬元,預備費(8%)61.7萬元。②生產成本增加,年增加307.07萬元,噸原煤2.04萬元③效益:按全年精煤計劃100萬噸,測算(見表19),精煤產率增加9.49%,中煤產率降低11.45%,綜合產率降低1.96%,外運量減少20.68萬噸,年增收利潤577萬元。④投資回收期:在確保原產品結構、煤價與原煤煤質的條件下,1.44年可收回投資。㈡、配套環節規劃1、浮精脫水系統改造⑴工藝選擇經過綜合對比,調查了解,現適用于浮選精煤、煤泥脫水效果較好的為加壓過濾機及配套工藝,其工藝技術日趨成熟,成功應用并取得巨大經濟效益的洗煤廠有西山煤電西曲選煤廠、西山煤電鎮城底選煤廠等多家單位,其技術特點主要表現為:加壓過濾機是一種高效、節能、全自動操作的新型脫水設備,與真空過濾機相比具有數倍過濾推動力,因而不僅具有很大的生產能力,而且具有很低的濾餅水份和清潔的濾液,全過程采用計算機自動控制。生產能力高:0.25~0.35mpa時,產量可達300~800kg/m2.h,比真空過濾機提高4--8倍。濾餅水分低,浮選精煤脫水,工作壓力為0.25~0.35mpa時,濾餅水分為20%以下,比真空過濾機濾餅水分降低10~13%。能耗低:工作壓力為0.25mpa時,電耗只有真空過濾機的1/2左右,節省了大量的電力,具有很高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全自動化操作:整機(包括部分輔機)由計算機控制,運行情況調出不同的畫面進行直觀的顯示,該機的啟動、停止以及特殊情況下短時等待均為自動操作,液位、料位自動調整和控制;具有故障自動報警及停止運轉等安全裝置。根據工作狀態變化和要求的改變,自動程序可以很容易地調整。濾液濃度低,通常情況下為5~15g/l;噪音低:為62.5db。⑵改造方案初步設計①拆除主廠房三層原1臺pg116型過濾機(412),在原基礎上安裝1臺加壓過濾機(包括加壓倉、過濾機、刮板運輸機),并增建控制室15m3,在控制室布置相應的控制柜及控制平臺。②在主廠房二層安裝排料裝置及卸料料斗,并布置高、低壓風機。③在主廠房一層安裝1臺b=1000mm的浮精運輸刮板,將浮精轉載入4291運輸皮帶。④在地下室增建浮精緩沖入料池≥50m3,并安裝2臺渣漿泵。改造平面布置示意圖及剖面示意圖見附圖⑶預計投資總投資445萬元,其中:設備購置394萬元(主機320萬元、配套設備74萬元),土建安裝及其它費用51萬元。⑷預期效益及投資回收期①該項技術為國內煤泥水過濾處理先進技術,可根據現場實際選擇、設計,對主機的工作參數和配套設備的型號及規格進行確定,自動化操作減少勞動強度和勞動用工,大大地改善了工作環境。②浮精水分可由28--32%降到18--20%,總精煤水分可由11%降到9.5%以下,經倉儲及路途脫水,基本可滿足用戶對產品水分的要求,同時可減少運費損失和超水扣噸損失,年預計可減少運費損失136.92萬元。③浮選精煤摻入總精煤量可大大提高,小時浮精處理量提高4~8倍,減少了因過濾作業處理不及時,造成的浮選機跑料,浮精產率損失,預計可提高浮精抽出率10%,增加總精煤產率0.75%,按~年入洗210萬噸原煤計算,可創效210×0.75%×(220.63-182.98)元/噸=59.29萬元。3、可減少推土機作業、回煤溜子作業等不必要的成本投入及用工投入,每年可少消耗近10萬元。4、投資回收期約為2.16年5、從預期效益及投資回收期來看,投資回收期預計2年多既可收回,回收期雖較長,但改造的后期效益是不可估量的,必然會給洗煤生產工藝的良性循環帶來無窮的動力。2、自動化系統⑴在盡量使用現有集控設計的前提下,更換和補充一些控制元件,以現場總線的控制方式實現工藝設備的集中控制,并完善保護設施。⑵建立以現場總線為基礎的控管聯合的綜合信息調控系統,即調度監控及自動化系統,該系統在完成主要工藝數據如入選煤量、各產品煤量、精煤灰分、浮選工藝參數以及重介懸浮液密度值等的采集處理并形成歷史趨勢曲線外,還完成浮選工藝參數、重介懸浮液密度值和各介質桶桶位的自動調控及中煤配煤和精煤的配煤調控。⑶對大功率設備和主要工藝設備的工作電流采集處理并形成報警和歷史趨勢曲線,為設備運行和檢修提供依據。⑷效果提高選煤廠技術管理水平,將形成綜合信息調控系統,降低加工成本,提高生產效率,達到高效選煤廠水平。㈢其它規劃1、煤泥量大,產率達7%~8%,灰分50.30%、熱值*大卡,為此積極尋求煤泥綜合利用新途徑。4、引進設備配件的問題,一些引進設備所帶配件已用完,國產化效果差,下一步引進配件也將是一件較難的工作。5、提高管理手段,實現局域網,開發各種管理軟件也將是我們工作的一個重點。
篇2:選煤廠三年規劃
前言*x選煤廠隸屬于霍州煤電集團***,原設計能力為1.80mt/a的煉焦煤選煤廠,主要入洗本礦井原煤與集團公司內部部分礦點原煤。~年入洗能力計劃2.10mt,超設計能力17%。截止上半年已入洗107萬噸,完成年計劃的51.39%,年底有望完成計劃,甚至突破計劃,其能力利用率達預計可達119.91%。但是,隨著本礦礦井資源的變化,以及集團公司內部洗煤系統整體形勢的發展,選煤廠面臨著資源量缺乏、入洗結構調整、洗煤效率偏低、環節能力不適應及整體發展后勁不足等一系列矛盾。為此,根據礦井三年規劃生產能力及洗煤廠的實際情況,對洗煤廠后三年的整體發展進行了規劃,整體規劃從選煤廠可入洗資源量、工藝現狀入手,著重分析了后三年入洗原料煤來源及其可選性,工藝存在的問題及改造的必要性,環節配套改造,投資、成本、產出等,明確的提出了核心工藝改造方案為全重介工藝,進一步完善工藝及其配套系統,提高選煤廠的生產能力、裝備水平和競爭實力,確保選煤廠的可持續發展。第一章***選煤廠現狀一、概況***選煤廠是*x方式合作開發。位于**之間,距霍州市4km,通過地方公路與大(同)運(城)干線公路相連,有3.828km的鐵路專用線在圣佛車站與南同蒲鐵路接軌。選煤廠設計年入洗能力180萬噸,屬煉焦煤選煤廠,現行工工藝采用跳汰三產品、煤泥濃縮浮選、尾煤壓濾回收。目前,入選原煤除來自本礦礦井1#、2#、10#、11#原煤外(入洗比例40%),還包括集團公司*2#煤、*10#煤、*x2#煤、*2#煤、*2#、10#煤等(入洗比例60%),生產產品主要包括8--11級1/3焦煤和肥煤。二、原煤系統選煤廠原煤除來自本礦斜井和平峒,大部分入選原煤來自本集團公司內部附近其他礦井。斜井通過皮帶運輸;平峒通過1t礦車運輸,同兩個翻車機房受煤,每個翻車機房下各設有一個緩沖倉。內部調煤通過汽車運輸至儲煤場,推土機送入受煤坑,經回煤暗道進入原煤準備系統篩分、破碎處理后進入原煤配煤倉,配煤倉下設有自動配煤系統。現選煤廠儲煤場包括113煤場(*m2)、228煤場(*m2)、101煤場(*m2),配煤倉為3個φ12m、各倉容量1300t的圓筒倉。原煤準備為雙系統,設有預先篩分、選擇性破碎、手選、塊原煤破碎等生產環節,能夠滿足生產要求。三、工藝系統原設計生產工藝采用0―50mm原煤脫除煤泥后跳汰主洗、中煤重介旋流器再洗、煤泥濃縮浮選、尾煤壓濾回收、洗水閉路循環的聯合工藝流程。其中:跳汰為雙系統;中煤重介再選系統自19*試生產以來,一直未能投入使用。后經改造,現行生產工藝采用不分級跳汰、浮選聯合工藝流程。另外,設計采用選前脫泥作業由于跑粗原因,實際生產中只把該作業改為跳汰分選前預先潤濕和輸送用。同時針對浮選入料灰分投產后超過設計一倍(原設計17.5%,實際35%),浮選精煤無法達標的問題,對浮選工藝進行了改造,將原一段浮選改為一段粗選二段精選工藝。四、儲裝運系統選煤廠現有6個φ12m、各倉容量1300t的圓筒精煤倉,倉下配有自動配煤系統,3個φ12m、各倉容量1300t的圓筒中煤倉。并設有精煤裝車站和中煤裝車站各1個。五、供配電和自動化1、電氣系統目前選煤廠使用bfc型低壓配電屏,屏內主要元件dzx10系列斷路器(飛弧距離大)和cj10系列交流接觸器(已淘汰),不適合在單元組合配電屏中使用。現場觀察,各電氣元件安裝距離偏小,各單元之間和屏與屏之間無可靠隔離。一個回路發生故障時,不能可靠分斷故障回路而造成整個單元電氣元件燒毀,甚至波及整塊配電屏和相鄰屏,造成更多的電氣設備損壞,影響配電系統安全正常工作。2、自動化選煤廠設有以plc(modicon984系列)為基礎的集中控制裝置。現橫塊區有損壞,集控裝置處于帶電停運狀態。其他自動化包括:跳汰機采用數控風閥控制,并設有自動排料裝置;原煤精煤倉下自動配煤系統;501精煤皮帶zz-89型在線測灰儀自動檢測。六、~年選煤廠生產能力計劃~年入洗原煤計劃210萬噸,超設計能力17%;生產精煤計劃103萬噸,同比增幅29%;外運總量149萬噸,同比增幅%;各指標情況見表1。~年洗精煤及副產品生產計劃表1第二章煤源、煤質及可選性分析一、煤源概況1、煤源~--~年預計入洗煤源主要包括本礦井生產的1#、2#、10#、11#原煤和集團公司內部調撥原煤,由于李雅莊選煤廠、回坡底選煤廠的相續投產,內調原煤相對困難,資源不足,預測只能調***礦2#、10#原煤。截止~年6月末,本礦礦井剩余可采儲量1550.2萬噸,圈定可采儲量1557.2萬噸。礦井產量規劃~年80萬噸、~年120萬噸、~年150萬噸,分井口、分采區的礦井三年產量規劃見表2。礦井三年(~--~年)產量規劃表2內調煤(暫定為***礦井)可調運量能確保每年100萬噸。根據資源可采產量確定選煤廠三年入洗能力見表3,其中:10#原煤入洗比例達%;11#原煤入洗比例達%;1#2#原煤入洗比例達;11#原煤入洗比例預計達%選煤廠三年(~--~)入洗量規劃表32、煤層特性入洗原煤以1/3焦煤為主,有時也有偏肥煤。本部礦井可采煤層
主要有:1#、2#、5#、6#、9#、10#、10下#和11#煤。目前,礦井開采煤層為1#、2#、10#、和11#煤,其中上組煤1#、2#屬中灰低硫煤,下組煤中除11#煤硫分較低外,6#、9#、10#煤中含硫含量較高,硫分賦存狀態以硫化物硫和有機硫為主。二、煤質及可選性分析㈠各礦點煤質及可選性1、*x2#原煤根據白龍2#原煤大樣資料分析結合日常生產技術檢查得表4:白龍2#原煤浮沉試驗綜合結果表。本礦礦井2#原煤粒度組成較好,末煤含量低,煤泥含量12.46%,各級別理論分選比重偏高,9級1.55、10級1.60、11級1.65,可選性較好。2、*10#原煤根據白龍10#原煤大樣資料分析結合日常生產技術檢查得表5:白龍10#原煤浮沉試驗綜合結果表。本礦礦井10#原煤粒度組成較好,末煤含量低,煤泥含量12.46%,各級別理論分選比重偏高,9級1.55、10級1.60、11級1.65,可選性較好。3、*11#原煤根據白龍11#原煤大樣資料分析結合日常生產技術檢查得表6:白龍11#原煤浮沉試驗綜合結果表。本礦礦井11#原煤粒度組成較好,末煤含量低,煤泥含量12.46%,各級別理論分選比重偏高,9級1.55、10級1.60、11級1.65,可選性較好。4、***2#煤根據***2#原煤大樣資料分析結合日常生產技術檢查得表7:***2#原煤浮沉試驗綜合結果表。本礦礦井2#原煤粒度組成較好,末煤含量低,煤泥含量12.46%,各級別理論分選比重偏高,9級1.55、10級1.60、11級1.65,可選性較好。5、***10#煤根據***2#原煤大樣資料分析結合日常生產技術檢查得表8:***2#原煤浮沉試驗綜合結果表。本礦礦井2#原煤粒度組成較好,末煤含量低,煤泥含量12.46%,各級別理論分選比重偏高,9級1.55、10級1.60、11級1.65,可選性較好。從上述各煤層的性質分析看,各點原煤可選性差異較大,分選比重和產率相差很大,實際生產中應以配煤入洗為主,以便綜合利用資源,達到最佳分選效果。㈡綜合煤質及可選性根據近幾年配煤入洗的配比和各煤層資源情況,本規劃預計各來煤比例:1#2#原煤占%、10#原煤占%、11#原煤占(11#原煤單洗100%)。根據配比得入洗原煤浮沉組成表9(預計組成情況)。入洗原煤綜合浮沉組成表9由浮沉組成情況可知:主導級為密度級,產率達,其次為+1.8密度級,產率達%,說明可見矸較多。綜合1.3~1.4密度級分析,產率達34.81%,本級灰分達%,說明入洗原煤內灰較高,生產低灰精煤的可選性較難。繪制可選性曲線,當精煤灰分要求9.5%時,其理論分選密度為kg/l,±0.1含量達%,可選性為。當精煤灰分要求10%時,其理論分選密度為kg/l,±0.1含量達%,可選性為。當精煤灰分要求10.5%時,其理論分選密度為kg/l,±0.1含量達%,可選性為。第三章工藝系統規劃及環節改造一、現階段存在的主要問題㈠工藝方面1、從煤質指標、生產技術指標、產品指標,結合精煤最大產率原則及最大經濟效益的取得的角度考慮,現行生產工藝存在以下問題:⑴、目前入洗原煤煤質變化大,末煤含量大大增加,跳汰機分選效果變差,從近幾年的生產指標來看,中煤帶煤損失較高22-25%,矸石污染>8%,精煤損失大,影響了選煤廠的經濟效益。⑵、11#原煤灰分在29-35%范圍內,屬較高灰分,-13mm級原煤含量近60%,原煤易碎。煤泥含量達15%左右,含量適中,其中浮沉煤泥占本級含量2-3%,原煤不易泥化;-1.40密度級含量40-45%,灰分9.65%-9.90%,矸石含量20-30%,矸石含量較高。從其可選性來看,11#煤精煤灰分10.5%時,δp±0.1=48.3%,理論回收率為58.83%,屬極難選煤。采用跳汰工藝,很難生產9-11級精煤,精煤產率無法保障,若單獨入洗11#原煤,則精煤產率僅為28-33%,產率極低;若與2#、10#原煤混合入洗,則由于煤質性質的不同,影響精煤最大產率的取得和產品質量的穩定。2、洗煤廠工藝現狀洗煤廠原設計工藝流程為跳汰主洗-中煤重介及濃縮浮選工藝流程,設計工藝上包括中煤重介再選系統,共有機電設備臺,投入萬元。現在凈值萬元。由于設計時間為1984年,當時重介質旋流器洗選工藝不十分成熟,設備可靠性、適應性較差,投產后一直沒有應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方面的原因:⑴、原設計工藝中,生產產品包括1#(8.16%)精煤、2#(10.85%)精煤、中煤和矸石,其中:跳汰中煤產率26.49%、灰分26.78%,經重介分選、脫介、脫泥后,2#精煤產率8.29%、灰分10.85%,中煤產率25.32%、灰分34.65%。實際生產中,隨著原煤條件及洗選產品結構的變化,現洗煤廠生產8-11級精煤,副產品中煤產率20-23%,灰分達30-35%,熱值為4200-4800大卡/kg,灰分較高,已無必要進行分選即可排放,否則重介分選后,其中煤灰分將大于45%,只能作為矸石排放,精煤灰分達15%以上,其產品數質量關系如下表11:入洗原料及加工費:60萬噸/年×11元/噸+60萬噸/年×780元/噸=5
340萬元產品銷售收入:60萬噸/年×25元/噸×180元/噸=4320萬元,由以上分析可知,中煤重介若投入每年減少銷售收入1000萬元⑵、工藝落后、選型設備可靠性差中煤重介工藝采用中煤篩分破碎后無壓給入兩產品旋流器,分選后經過兩次脫介、離心機脫水,脫介及介質調節系統選用傳統的振動篩和磁選機,主要設備存在以下問題:a.所選φ600重介質旋流器不是定型產品,其工作的可靠性及設備耐磨問題沒有解決,沒有大范圍內的推廣應用。b.脫介系統跑粗嚴重,沒有把關環節。c.vc-48型離心脫水機,運行中脫水效率低,磨損嚴重,該設備在全國推廣沒有成功的范例。b.選用的介質調節系統不可靠,不能正常運行。c.部分環節沒有安裝調試完畢,如介質準備、粗介質回收等沒有形成系統。d.由于中煤重介系統設備閑置14余年,盡管采取了封存、保護等一系列措施,但現有設備嚴重腐蝕無法使用,進行技術改造基本已無利用價值。e.洗煤廠投產以來,進行過多次技術改造,部分管道已占用或折除,并且部分管道已經磨損,更換數次已無法恢復。f.就地控制系統中的電纜線及部分配電盤,由于現場環境潮濕,腐蝕嚴重,沒有利用的價值,但配電室中高低配電柜可以利用。綜上所述,重介選煤工藝經過十余年的發展,從工藝、設備已經發生了質的飛躍,利用十五年前陳舊的工藝及設備,入洗極難選煤能否達到預期的效果,需經過專家小組重新評價。㈡環節配套方面1、脫水系統精煤水分的高低主要是由洗煤工藝和脫水方法決定的。目前,選煤廠的洗煤工藝是全跳汰-浮選工藝,脫水方法分兩種:一是跳汰精煤用離心機脫水,產品水分7--8%,基本能滿足用戶要求;二是浮選精煤用pg116和gp120過濾機脫水,產品水分26--28%,遠大用戶要求7%,是產品水分高的主要原因。它約點總精煤的10%,影響總精煤水分2.44%。雖經倉儲脫水,精煤水分仍達不到用戶要求。~年上半年商品煤實際水分為8.76%,若對該水分不采取措施,年將損失運費106.1萬元。2、自動化控制水平低,生產效率低自動化控制是高效選煤廠的必然途徑,是減人提效,降低加工成本,獲得最大經濟效益的有效措施。目前,選煤廠在自動化控制方面,只是在運輸系統采用了plc(modicon984系統)為基礎的集中控制,且投產后因綜合保護不全等原因沒有調試,采用的就地手動開車(目前,主機接口板已損壞)。用人多,生產效率低,~年上半年全員效率噸/工,比高效選煤廠的標準噸/工差噸/工,應逐步進行自動改造。二、整體規劃㈠核心工藝規劃1、工藝現狀生產實踐表明,全跳汰工藝只能適應于易選煤或中等可選煤,對難選、極難選煤采用跳汰洗煤方法,效率和產率極低,經濟效益極差。如現選煤廠采用的跳汰選煤方法,生產9級、10級、11級精煤,原煤理論±0.1含量偏高、較難選。表是選煤廠近期時間以來的技術指標。跳汰選煤方法技術指標表12生產9級精煤時±0.1含量達21.5%,屬較難選煤,導致分選效率極低,達75.34%,精煤產率47.18%,精煤在中煤中的損失超過了28%,矸石污染達9%,有25~30%的中煤混入精煤,15~25%的矸石混入中煤,影響了產品質量的穩定,嚴重損失了洗煤廠的經濟效益。在生產10級、11級精煤時,±0.1含量分別為17.5%和14.8%,屬中等可選煤,雖然適用于跳汰分選,但分選效率也僅達到80.34%和85.34%,精煤產率達51.58%和56.13%,精煤在中煤中的損失仍達18~20%,矸石污染在8%左右,得不到最佳經濟效益。若同樣的原煤采用重介洗煤方法,效果將明顯提高(見表12、表13),分選效率分別提高14.05%、12.07%、8.5%,達到89.39%、92.41%、93.84%。精煤產率分別增加8.80%、7.75%和5.59%,分別達到55.96%、59.33%、61.72%,精煤在中煤內的損失降到10%以下,矸石污染降到2%左右,經濟效益明顯提高。重介選煤方法技術指標表13全跳汰與全重介工藝產率、效率對比表14~年上半年共入洗原煤72.5萬噸,生產精煤31.77萬噸,比全重介少生產精煤6.73萬噸(其中:9級1.61萬噸、10級0.36萬噸、11級0.15萬噸),綜合產品50.19萬噸,比全重介多1.77萬噸。按***礦上半年累計產品價格(精煤9級220元、10級215元、11級200元,原混80元、洗混70元)測算,全重介增加加工費2.04元/噸原煤,今年上半年損失利潤萬元即噸原煤損失元,噸精煤損失元,因此,對核心工藝進行改造是非常必要的。現工藝損失精煤效益分析表152、改造規劃根據選煤廠實際,我們認為應首先對影響精煤產率和效益較大的跳汰工藝進行改造。⑴選煤方法的確定選煤方法和工藝流程是選煤廠的核心問題,它決定著選煤廠經濟效益水平發揮的高低。根據選煤廠入選原煤資料,我們對四種工藝方案進行了說盡的計算比選(見表16、表17)全跳汰工藝精煤產率最低,中間產品產率最大,經濟效益最差。全重介工藝精煤產率最高,中間產品產率最低,經濟效益最優。其次是精煤重介,再次是中煤重介工藝。綜上分析,核心工藝改造選擇全重介工藝,其工藝技術已經成熟,便于集中控制,易于管理。⑵工藝流程布置①原則:保留全跳汰工藝,實施全重介工藝改造。充分利用原有生產系統,力求生產工藝簡單、靈活,可實現全跳汰和全重介兩種工藝靈活切換。②具體布置:見附圖:工藝原則流程圖。恢復原有脫泥作業,在脫泥篩前溜槽內加切換裝置。也就是可以實現全重介和全跳汰的切換。篩上物進入破碎機破碎至25mm以下,再進入混料桶。為了解決脫泥篩跑粗問題,脫泥篩篩下水經0.5mm篩縫的弧形篩回收粗煤泥后再進入煤泥水系統,粗煤泥進入重介分選系統。混料桶將原煤和循環介質混合后,經泵進至三產品旋流器分選。精煤產品利用原中煤重介系統的兩臺精煤脫介篩(恢復)和跳汰系統兩臺脫泥篩(加
弧形篩)脫介,中煤產品進入原中煤重介脫介篩脫介,矸石產品進入跳汰系統除雜篩(改造并在其前加弧形篩)脫介,矸石產品進入跳汰系統除雜篩(改造并在其前加弧形篩)脫介。稀介質分別進入精煤稀介桶和中煤矸石稀介桶,再分別進入不同的磁選系統回收磁介質。精煤磁選機的尾礦在經過弧形篩與電磁高頻篩網振動篩回收了粗精煤泥后,進入煤泥水系統。中煤矸石稀介質經磁選機后進入尾煤回收系統。③最終產品平衡(見表18:最終產品平衡表)⑶主要設備選型設備選型原則上選用國內先進可靠的設備分選設備:采用技術過關的3nzx710/500有壓給料三產品重介旋流器(晉陽選煤廠使用良好)。入料上限控制在25mm。破碎設備:選用具有篩分功能的mmd系統篩分破碎機,有利于減少次生煤泥。脫介設備:采用技術成熟、運行可靠的zkx型振動篩。粗煤泥回收:采用弧形篩與mvs電磁振動高頻振網篩配合回收。該設備振動頻率高達3000次/分,有利于粗煤泥脫水降灰,灰分降低約2~3%,水分21~22%。介質回收:中煤、矸石稀介質選用原有的3臺xctb-1050x2100磁選機。精煤稀介質選用磁場強度高的1030型磁選機。泵類:采用石家莊工業泵廠的渣漿泵。介質制備:恢復原有的介質制備系統⑷技術經濟①投資:估算總投資1000.0萬元,其中設備450萬元,土建50萬元,安裝270萬元,預備費(8%)61.7萬元。②生產成本增加,年增加307.07萬元,噸原煤2.04萬元③效益:按全年精煤計劃100萬噸,測算(見表19),精煤產率增加9.49%,中煤產率降低11.45%,綜合產率降低1.96%,外運量減少20.68萬噸,年增收利潤577萬元。④投資回收期:在確保原產品結構、煤價與原煤煤質的條件下,1.44年可收回投資。㈡、配套環節規劃1、浮精脫水系統改造⑴工藝選擇經過綜合對比,調查了解,現適用于浮選精煤、煤泥脫水效果較好的為加壓過濾機及配套工藝,其工藝技術日趨成熟,成功應用并取得巨大經濟效益的洗煤廠有西山煤電西曲選煤廠、西山煤電鎮城底選煤廠等多家單位,其技術特點主要表現為:加壓過濾機是一種高效、節能、全自動操作的新型脫水設備,與真空過濾機相比具有數倍過濾推動力,因而不僅具有很大的生產能力,而且具有很低的濾餅水份和清潔的濾液,全過程采用計算機自動控制。生產能力高:0.25~0.35mpa時,產量可達300~800kg/m2.h,比真空過濾機提高4--8倍。濾餅水分低,浮選精煤脫水,工作壓力為0.25~0.35mpa時,濾餅水分為20%以下,比真空過濾機濾餅水分降低10~13%。能耗低:工作壓力為0.25mpa時,電耗只有真空過濾機的1/2左右,節省了大量的電力,具有很高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全自動化操作:整機(包括部分輔機)由計算機控制,運行情況調出不同的畫面進行直觀的顯示,該機的啟動、停止以及特殊情況下短時等待均為自動操作,液位、料位自動調整和控制;具有故障自動報警及停止運轉等安全裝置。根據工作狀態變化和要求的改變,自動程序可以很容易地調整。濾液濃度低,通常情況下為5~15g/l;噪音低:為62.5db。⑵改造方案初步設計①拆除主廠房三層原1臺pg116型過濾機(412),在原基礎上安裝1臺加壓過濾機(包括加壓倉、過濾機、刮板運輸機),并增建控制室15m3,在控制室布置相應的控制柜及控制平臺。②在主廠房二層安裝排料裝置及卸料料斗,并布置高、低壓風機。③在主廠房一層安裝1臺b=1000mm的浮精運輸刮板,將浮精轉載入4291運輸皮帶。④在地下室增建浮精緩沖入料池≥50m3,并安裝2臺渣漿泵。改造平面布置示意圖及剖面示意圖見附圖⑶預計投資總投資445萬元,其中:設備購置394萬元(主機320萬元、配套設備74萬元),土建安裝及其它費用51萬元。⑷預期效益及投資回收期①該項技術為國內煤泥水過濾處理先進技術,可根據現場實際選擇、設計,對主機的工作參數和配套設備的型號及規格進行確定,自動化操作減少勞動強度和勞動用工,大大地改善了工作環境。②浮精水分可由28--32%降到18--20%,總精煤水分可由11%降到9.5%以下,經倉儲及路途脫水,基本可滿足用戶對產品水分的要求,同時可減少運費損失和超水扣噸損失,年預計可減少運費損失136.92萬元。③浮選精煤摻入總精煤量可大大提高,小時浮精處理量提高4~8倍,減少了因過濾作業處理不及時,造成的浮選機跑料,浮精產率損失,預計可提高浮精抽出率10%,增加總精煤產率0.75%,按~年入洗210萬噸原煤計算,可創效210×0.75%×(220.63-182.98)元/噸=59.29萬元。3、可減少推土機作業、回煤溜子作業等不必要的成本投入及用工投入,每年可少消耗近10萬元。4、投資回收期約為2.16年5、從預期效益及投資回收期來看,投資回收期預計2年多既可收回,回收期雖較長,但改造的后期效益是不可估量的,必然會給洗煤生產工藝的良性循環帶來無窮的動力。2、自動化系統⑴在盡量使用現有集控設計的前提下,更換和補充一些控制元件,以現場總線的控制方式實現工藝設備的集中控制,并完善保護設施。⑵建立以現場總線為基礎的控管聯合的綜合信息調控系統,即調度監控及自動化系統,該系統在完成主要工藝數據如入選煤量、各產品煤量、精煤灰分、浮選工藝參數以及重介懸浮液密度值等的采集處理并形成歷史趨勢曲線外,還完成浮選工藝參數、重介懸浮液密度值和各介質桶桶位的自動調控及中煤配煤和精煤的配煤調控。⑶對大功率設備和主要工藝設備的工作電流采集處理并形成報警和歷史趨勢曲線,為設備運行和檢修提供依據。⑷效果提高選煤廠技術管理水平,將形成綜合信息調控系統,降低加工成本,提高生產效率,達到高效選煤廠水平。㈢其它規劃1、煤泥量大,產率達7%~8%,灰分50.30%、熱值*大卡,為此積極尋求煤泥綜合利用新途徑。4、引進設備配件的問題,一些引進設備所帶配件已用完,國產化效果差,下一步引進配件也將是一件較難的工作。5、提高管理手段,實現局域網,開發各種管理軟件也將是我們工作的一個重點。
篇3:山東省城鄉規劃法實施細則
山東省城鄉規劃法實施細則最新版全文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科學地制定城市規劃,保證城市規劃的實施,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以下簡稱《城市規劃法》),結合本省實際情況,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在本省行政區域內按國家行政建制設立的市、鎮制定和實施城市規劃,在城市規劃區內進行建設,必須遵守《城市規劃法》和本辦法。
第三條本辦法所稱城市規劃區,是指城市市區、近郊區以及在城市行政區域內因城市建設和發展需要確定的機場、港口、重要交通設施、城市水源地、風景名勝旅游區、歷史文化遺存區等規劃控制區。
城市規劃區的具體范圍,由城市人民政府在編制的城市總體規劃中劃定。
第四條編制和實施城市規劃必須從實際出發,正確處理城市與鄉村、近期與遠期、整體與局部的關系,達到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統一。
在城市規劃區內進行建設,必須堅持適用、經濟、美觀的原則,貫徹合理用地、節約用地和勤儉建國的方針。
第五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重視城市規劃事業的發展,鼓勵城市規劃科學技術研究,推廣先進技術,提高城市規劃科學技術水平。城市規劃工作所必需的經費,由城市人民政府從城市維護建設資金中安排解決。
第六條省人民政府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主管全省的城市規劃工作。設市城市和縣人民政府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的城市規劃工作。
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的主要職責是貫徹執行城市規劃的法律、法規、規章和方針政策;負責城市規劃的編制和實施;查處城市規劃違法案件。
第七條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遵守城市規劃的義務,有權對城市規劃的編制和實施提出建議并進行監督,有權對違反城市規劃的行為進行檢舉和控告。
第二章城市規劃的制定
第八條省人民政府負責組織編制全省的城鎮體系規劃,用以指導城市規劃的編制。
第九條城市人民政府負責組織編制城市規劃。縣人民政府所在地鎮的城市規劃,由縣人民政府負責組織編制。
城市規劃區內的村莊和占地面積較大的單位,應當按照城市規劃的要求編制建設規劃。
第十條城市規劃的具體編制工作,應當由具備相應資格的規劃設計單位承擔。
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城市規劃設計單位的資質審查,并統一管理城市規劃的設計工作。
第十一條編制城市規劃應當采用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認可的城市勘察、測量資料。
編制城市規劃所必需的基礎資料,有關部門和單位必須提供。
第十二條編制城市規劃應當廣泛征求人民群眾和有關部門的意見,進行多方案比較和經濟技術論證。
第十三條編制城市規劃一般分為總體規劃和詳細規劃兩個階段進行。在編制總體規劃前,可先編制總體規劃綱要。大城市和中等城市可根據需要在總體規劃的基礎上,編制分區規劃。
第十四條城市總體規劃應當包括:城市的性質、發展目標和發展規模,城市主要建設標準和定額指標,城市建設用地布局、功能分區和各項建設的總體部署以及各項專業規劃、近期建設規劃。
設市城市和縣人民政府所在地鎮的總體規劃,應當包括市或者縣的行政區域的城鎮體系規劃。
第十五條城市總體規劃中的各項專業規劃的編制,應當由有關專業部門提出規劃意見,經城市人民政府組織有關單位進行綜合和協調后,納入城市總體規劃。
近期建設規劃的編制,應當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相協調。近期建設規劃確定的建設項目,必須按照國家基本建設程序的規定,分期分批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年度計劃。
第十六條國務院和省人民政府確定的歷史文化名城、風景名勝區應當編制專項規劃,并納入城市總體規劃。
第十七條城市詳細規劃應當在城市總體規劃或者分區規劃的基礎上,對城市近期建設區域內各項建設作出具體規劃。
城市詳細規劃應當包括:規劃地段各項建設的具體用地范圍,建筑密度和高度等控制指標,總平面布置、工程管線綜合規劃和豎向規劃。
第十八條城市總體規劃的審批權限:
(一)城市人口在一百萬以上的城市及國務院指定的其他城市的總體規劃,由省人民政府審查同意后,報國務院審批。
(二)前項規定以外的設市城市和縣人民政府所在地鎮的總體規劃,報省人民政府審批,其中市管轄的縣人民政府所在地鎮的總體規劃,報市人民政府審批。
(三)前項規定以外的其他建制鎮的總體規劃,報縣級人民政府審批。
城市人民政府和縣人民政府在向上級人民政府報請審批城市總體規劃前,須經同級人民代表大會或者其常務委員會審查同意。
城市總體規劃批準后,由批準機關的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報上一級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第十九條城市分區規劃由城市人民政府審批,并報省人民政府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第二十條城市詳細規劃由城市人民政府審批,其中縣人民政府所在地鎮的城市詳細規劃由縣人民政府審批;編制分區規劃的城市的詳細規劃,除重要的詳細規劃由城市人民政府審批外,由城市人民政府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審批。
第二十一條城市規劃區內的村莊和占地面積較大的單位的建設規劃,由當地城市人民政府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或者縣人民政府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審批。
第二十二條單獨編制的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風景名勝區規劃,按國家有關規定審批;省級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風景名勝區規劃,由省人民政府審批。
單獨編制的城市近期建設規劃和各項專業規劃,除國家和省另有規定外,由城市人民政府審批。
第二十三條城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據城市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對城市總體規劃進行局部調整,報同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原批準機關備案;但有下列重大變更之一的,須經同級人民代表大會或者其常務委員會審查同意后報原批準機關審批:
(一)規劃期限變更的;
(二)城市性質發生變化的;
(三)城市人口或用地規模的變更量,大城市超過百分之二十五,中等城市超過百分之四十,小城市超過百分之五十的;
(四)城市用地發展方向改變的;
(五)城市主要功能分區使用性質改變的;
(六)城市中心區、對外交通樞紐位置改變的;
(七)城市主干道改變走向或寬度變更量超過三分之一的。
分區規劃和詳細規劃經批準后,一般不得變更;確需局部調整時,由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審批,重大變更按審批權限重新報批。
第三章城市新區開發和舊區改建
第二十四條城市新區開發和舊區改建必須堅持統一規劃、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綜合開發、配套建設的原則,由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劃定位置和范圍,按照先地下、后地上的開發程序進行建設。
第二十五條城市新區開發和舊區改建應當符合城市防火、防洪、防爆、抗震、交通、人民防空建設等規劃要求,控制建筑密度,限制零星插建,注意城市風貌,提高綜合效益。
第二十六條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開發和建設,應當符合城市規劃。
第二十七條新建鐵路編組站、鐵路貨運干線、過境公路、機場和重要軍事設施等應當避開市區;已經在市區的,應根據城市規劃逐步加以調整。
城市港口設施的建設,應當兼顧城市岸線的合理分配和利用,保障城市生活岸線用地。
第二十八條城市舊區改建應以改善生活居住條件,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建設為重點,對城市的危房區、棚戶區和市政公用設施簡陋、交通阻塞、環境污染嚴重地區及影響城市重要景觀的地段應當進行綜合整治。
第二十九條城市規劃確定搬遷的單位,應在城市人民政府的統一組織下,逐步搬遷;城市規劃確定限制發展的單位,不得在原地新建、擴建和改建。
第三十條在城市人民政府批準改建的地區,不得進行與改建規劃不符的建設活動。
第三十一條城市舊區改建,必須采取有效措施,切實保護具有重要歷史意義、革命紀念意義、文化藝術和科學價值的文物古跡、風景名勝和古樹名木;應有計劃、有選擇地保護一定數量的代表城市傳統風貌的街區和建筑物、構筑物。
第四章城市規劃的實施
第三十二條城市規劃經批準后,城市人民政府應按有關規定予以公布,廣泛宣傳。
第三十三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對本行政區域內的城市總體規劃實施情況進行定期檢查,并向同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批準機關寫出報告。
第三十四條城市規劃區內的土地利用和各項建設必須符合城市規劃,服從城市規劃管理。
第三十五條在城市規劃區內的建設工程的選址和布局必須符合城市規劃;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階段,應有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參加;設計任務書報請批準時,必須附有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的選址意見書。
選址意見書按下列程序辦理:
(一)建設單位持項目建議書批準文件向當地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提出選址申請;
(二)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根據城市規劃要求和建設項目的性質、規模,提出項目選址建議和規劃條件,作為項目可行性研究的依據;
(三)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確認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符合城市規劃選址要求后,核發選址意見書。
屬于國家和省的大、中型建設項目和區域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選址和布局,還必須附有省人民政府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的審查意見。
第三十六條在城市規劃區內進行建設需要使用土地的,按下列程序辦理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
(一)建設單位或個人持國家批準建設項目的有關文件,向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提出定點申請;
(二)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根據建設項目的性質、規模,按照城市規劃的要求,經實地勘察,初步選定建設項目的用地位置和界限,并向建設單位或個人提供建設用地的規劃設計條件;
(三)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審查建設單位或個人提交的規劃設計總圖,確定用地位置和界限,核發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
建設單位或者個人,在領取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后,方可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提出用地申請,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審查批準后,由土地管理部門劃撥土地。
在辦理征用、劃撥建設用地的過程中,如確需改變建設用地位置和界限,須經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同意,并辦理變更手續。
第三十七條在城市規劃區內新建、擴建和改建建筑物、構筑物、道路、管線和其他工程設施,必須按照下列程序辦理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
(一)建設單位或個人持建設項目批準文件和建設用地證件等有關文件向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提出建設申請;
(二)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根據城市規劃,提出建設工程規劃設計要求,作為工程設計的依據;
(三)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審查建設項目設計方案;
(四)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確認建設工程施工圖符合城市規劃要求后,核發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
建設單位或個人在取得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和其他有關批準文件后,方可申請辦理開工手續;經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現場驗線后,方可正式施工。
第三十八條建設單位或個人必須按照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規定的內容進行建設,一般不得變更;確需變更的,必須經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同意,并辦理變更手續。
第三十九條建設工程竣工后,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應參加建設工程的竣工驗收,并簽署意見。
建設單位或個人,應在竣工驗收后六個月內向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或城建檔案館(室)報送有關竣工資料。
第四十條在城市規劃區內進行臨時建設,必須在批準的使用期限內拆除。臨時建設和臨時用地的具體規劃管理辦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
禁止在批準臨時使用的土地上建設永久性建筑物、構筑物和其他設施。
第四十一條任何單位和個人必須服從城市人民政府根據城市規劃作出的調整用地決定。
第四十二條城市規劃區內的各項建設工程,必須符合城市建設用地布局和功能分區,保護和改善城市環境;不得占用風景名勝區、綠地、道路、廣場、河道溝渠、市政管線等城市基礎設施用地及大型公共設施的預留地。
第四十三條建筑物、構筑物后退道路紅線的距離及建筑間距,由城市人民政府按照有關規定確定。
第四十四條在城市規劃區內設置城市雕塑、建筑小品和大型廣告牌等,必須經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批準。
第四十五條在城市規劃區內進行挖取砂石、土方,圍填水面,設置生產、生活廢棄物堆放場所等改變地形、地貌的活動,必須經有關主管部門批準。
第四十六條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有權對城市規劃區內的建設工程是否符合規劃要求進行檢查。被檢查者應當如實提供情況和必要的資料,檢查者有責任為被檢查者保守技術秘密和業務秘密。
第四十七條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在核發選址意見書,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和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時,可以收取工本費用。收費的具體辦法,由省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會同省物價部門、省財政部門另行制定。
第五章法律責任
第四十八條在城市規劃區內,未取得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而取得用地批準文件、占用土地的,批準文件無效,占用的土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責令退回。
第四十九條在城市規劃區內,未取得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或者違反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的規定進行建設,嚴重影響城市規劃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建設、限期拆除或者沒收違法建筑物、構筑物或者其他設施;影響城市規劃,尚可采取改正措施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并處以土建工程造價的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十的罰款。
第五十條對未取得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或者違反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的規定進行建設的單位的有關責任人員,可以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主管機關給予行政處分。
第五十一條違反本辦法第四十條第二款規定,在批準臨時使用的土地上建設永久性建筑物、構筑物和其他設施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建設,限期拆除或者沒收所建工程設施。
第五十二條違反本辦法第四十四條規定,未經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批準,在城市規劃區內設置城市雕塑、建筑小品和大型廣告牌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拆除、恢復原狀。
第五十三條當事人對城市人民政府和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處罰決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作出處罰決定的機關的上一級機關申請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復議決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也可以在接到處罰決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逾期不申請復議,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訴,又不履行處罰決定的,由作出處罰決定的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第五十四條城市人民政府和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的工作人員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機關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章附則
第五十五條本辦法具體應用中的問題,由省人民政府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負責解釋。
第五十六條本辦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城市規劃工作內容
1、收集和調查基礎資料。研究滿足城市發展目標的條件和措施。
2、研究城市發展戰略,預測發展規模,擬定城市分期建設的技術經濟指標。
3、確定城市功能的空間布局,合理選擇城市的各項用地,并考慮城市空間的長遠發展方向。
4、提出市域城鎮體系規劃,確定區域性基礎設施的規劃原則。
5、擬定新區開發和舊城區利用、改造的原則、步驟和方法。
6、確定城市各項市政設施和工程設施的原則和技術方案。
7、擬定城市建設藝術布局的原則和要求。
8、根據城市基本建設的計劃,安排城市各項重要的近期建設項目,為各項工程設計提供依據。
9、根據建設的需要和可能,提出實施規劃的措施和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