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局社會管理創新方案
根據市委、市政府《關于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決定》精神,我局涉及“圍繞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加強環境影響評價源頭管理。深化重點區域、行業、企業污染治理,確保區域環境安全”的工作任務,研究制定了如下貫徹落實措施。
(一)圍繞年成功創建為國家級生態市的目標,狠抓生態細胞建設,在縣成功創建省級生態縣,全市個鄉鎮成功創建省級生態鄉鎮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創建工作力度,不斷加快創建步伐。同時,加快完成《市生態系統規劃》編制工作,做好《規劃》實施有關工作,為我市加快建設現代生態田園城市提供生態環境支撐。
(二)環境影響評價是環保服務經濟的主要途徑,也是從源頭上控制污染的關鍵環節。在環評管理上,對保增長、保民生的重大建設項目,要提前介入,主動服務;對符合產業政策的招商引資項目,要主動跟進,提供支持;對高能耗、高排放及產能過剩項目,要積極做好解釋疏導工作,把好準入關口。
(三)抓好家重點工業污染企業和家規模化畜禽養殖企業限期治理,做到責任落實、時間落實、措施落實、投入落實、監管落實,確保按時完成整治任務。
(四)深化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定量考核,加快推進機動車排氣污染檢測市場化運營,加強機動車環保標志管理。積極推進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廠建設、提標和垃圾處理廠滲濾液處理設置建設工作,加強規范管理。加強縣城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監管,確保飲用水安全。
(五)加強重點小流域和湖庫污染治理,開展船山區保升鄉連片環境整治,積極推進鄉鎮生活污水、生活垃圾處置,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健康飲水活動”,對部分鄉鎮飲用水源地存在水質超標和水源保護區內工業企業、垃圾堆放、排污口進行調查、整治和取締。
(六)強化核與輻射環境監管,規范全市各類放射源的管理和使用。妥善處理群眾對電磁輻射的環境投訴。
(七)嚴格環境監察執法,重點檢查城市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嚴厲查處涉重、化工、造紙、電力、鋼鐵等行業的違法行為,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進一步強化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置能力,完善應急協調處置機制,加強應急能力建設和物資儲備。清理信訪積案,開展環境信訪大排查、大調解,及時處置和化解環境糾紛和群體性環境隱患。
篇2:改革創新社會管理制度體系
構建新型社會管理制度體系,是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關鍵。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加快構建健全的新型社會管理制度體系的主要任務是,著力從源頭治理、動態協調和應急處置三個層面,構建相互聯系、相互支持的一整套規范、機制和制度體系,盡可能減少社會問題,及時化解社會矛盾,果斷處置社會沖突與社會對抗,最大限度地激發社會創造活力,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諧因素和減少不和諧因素,最大限度地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
加強源頭治理體系建設
源頭治理是治本之舉。加強源頭治理,從根本上講,就是要在黨的領導下,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堅持在發展中解決問題,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建設,特別是要著力解決好民生、民主、民心問題,促進社會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從社會管理本身講,就是要構建源頭治理體系,使關口前移,盡可能防止、減少、弱化嚴重社會問題和社會沖突的產生。這不僅是社會管理部門的職責,也是各部門、全社會的共同責任。
強化動態協調機制建設
社會管理不是也不可能消滅所有社會矛盾。抓好源頭治理可以盡可能地減少社會問題,但不可能解決所有問題,仍然會有大量社會問題和社會矛盾存在,舊的矛盾和問題解決了,又會出現新的矛盾和問題。為此,必須構建動態調節和化解機制,以使社會矛盾和問題不斷得到及時化解和向好的方面轉化,盡最大可能做到不積累、不激化、不蔓延、不升級、不向壞的方面轉化,使社會處于動態平衡、動態優化、井然有序、健康運行的狀態。
推進應急管理體制建設
當前我國正處于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時期,即便抓好源頭治理和動態協調,仍然會發生一些突發事件,加上自然災害引發的突發事件,應急管理任務十分艱巨,需要構建應急管理體制。
篇3:環保局社會管理創新方案
根據市委、市政府《關于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決定》精神,我局涉及“圍繞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加強環境影響評價源頭管理。深化重點區域、行業、企業污染治理,確保區域環境安全”的工作任務,研究制定了如下貫徹落實措施。
(一)圍繞年成功創建為國家級生態市的目標,狠抓生態細胞建設,在縣成功創建省級生態縣,全市個鄉鎮成功創建省級生態鄉鎮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創建工作力度,不斷加快創建步伐。同時,加快完成《市生態系統規劃》編制工作,做好《規劃》實施有關工作,為我市加快建設現代生態田園城市提供生態環境支撐。
(二)環境影響評價是環保服務經濟的主要途徑,也是從源頭上控制污染的關鍵環節。在環評管理上,對保增長、保民生的重大建設項目,要提前介入,主動服務;對符合產業政策的招商引資項目,要主動跟進,提供支持;對高能耗、高排放及產能過剩項目,要積極做好解釋疏導工作,把好準入關口。
(三)抓好家重點工業污染企業和家規模化畜禽養殖企業限期治理,做到責任落實、時間落實、措施落實、投入落實、監管落實,確保按時完成整治任務。
(四)深化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定量考核,加快推進機動車排氣污染檢測市場化運營,加強機動車環保標志管理。積極推進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廠建設、提標和垃圾處理廠滲濾液處理設置建設工作,加強規范管理。加強縣城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監管,確保飲用水安全。
(五)加強重點小流域和湖庫污染治理,開展船山區保升鄉連片環境整治,積極推進鄉鎮生活污水、生活垃圾處置,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健康飲水活動”,對部分鄉鎮飲用水源地存在水質超標和水源保護區內工業企業、垃圾堆放、排污口進行調查、整治和取締。
(六)強化核與輻射環境監管,規范全市各類放射源的管理和使用。妥善處理群眾對電磁輻射的環境投訴。
(七)嚴格環境監察執法,重點檢查城市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嚴厲查處涉重、化工、造紙、電力、鋼鐵等行業的違法行為,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進一步強化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置能力,完善應急協調處置機制,加強應急能力建設和物資儲備。清理信訪積案,開展環境信訪大排查、大調解,及時處置和化解環境糾紛和群體性環境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