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在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合理使用電教手段

在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合理使用電教手段

2024-07-31 閱讀 1074

在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合理使用電教手段

安圖縣第二實驗小學樸英花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電腦知識的普及以及電腦設備的更新換代,多媒體教學在小學課堂中的應用越來越普遍和廣泛。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引導學生通過實踐性學習,在實踐中自主提出問題,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來嘗試解決問題,體驗問題解決的過程,基于此,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合理使用電化教學,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電教手段的合理使用,使綜合實踐活動課由單一匯報走向百花齊放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明確提出,“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如今的校園,實行了網絡化班級,電腦網絡班班通,課件制作無須太費神,網上下載方便快捷。一下子拓寬了學生收集資料的途徑,擴大了學生的眼界。這時,我們還用原來的單一的制作手抄報,或單純地小組匯報來呈現自己的綜合實踐成果,則比較單調,且不夠直觀。綜合實踐活動也要與時俱進,跟進時代的脈搏,跟進學生的步伐。

例如:在進行六年級有關月亮的綜合實踐活動課時,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利用2-3課時進行擬定活動方案、收集整理資料、確定小組的匯報形式,在成果展示時,學生的匯報方式比較多樣化,超出了老師的想象:有視頻資料,展示月亮的變化過程;有課件制作,講述月亮的多種傳說故事;有以小品、三句半等文藝形式,介紹月亮的特點;還有的自己拍攝了自己眼中的月亮,更直觀地了解了月亮……綜合實踐教師在課堂中真正是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恰到好處地點撥引導,適時激勵揚長避短,讓學生個性化地展示自己親身體驗。

二、多媒體的播放,使學生的實踐活動由淺嘗輒止走向深度體驗

學校的綜合實踐活動在其實施過程中經歷了由關注結果到關注過程,兼顧結果這樣一個實質性的轉變。

起初,由于在各種活動中我們觀摩到的都是綜合實踐活動的總結交流階段,因此綜合實踐的工作重點就放在了其結果匯報的形式上,強調其形式的多種多樣,如研究報告、現場表演、圖表圖案、制作模型等等,而對這些結果的來歷即活動過程相對忽略。隨著綜合實踐活動逐步進入正常軌道,我校的工作重點也轉移到關注過程,兼顧結果上。

如針對學生缺乏開展實踐活動必備的常識這一點,我校加強了必要方法的學習和訓練,在活動過程中針對研究《家鄉風景名勝》這個小組的同學在網上查詢資料時,就先教給他們如何從風景區的介紹、路線、設施、宣傳、圖片等幾個方面將資料分類保存。到圖書室教給他們進行文獻檢索和資料查閱的方法,并要指導他們對資料進行分析比較,歸類整理。此外,在實施過程中,教師及時了解學生開展活動的情況,有針對性的指導、點撥、督促,并指導學生寫好研究日記,及時記載研究情況,真實記錄個人體驗,為以后進行總結和評價提供依據。學生也可在教師的協助下,對身邊的風景名勝進行片斷式錄像,再由電教老師進行剪輯等。

通過一系列由扶到放的嘗試,我深深地體會到:實踐活動無所謂好壞,只要實實在在,學生在能力、態度、情感等各方面有了一定的收獲,情商得到了培養,就是一種成功,而我們的老師要在綜合實踐活動中適時插入電教手段,教會學生使用多媒體,使書本知識在社會與生活中得到檢驗和創新,使學生從學會走向會學,從傳承走向創新。

三、電子備課網絡查詢,使教師備課由傳統教案走向活頁教案

面對綜合實踐活動這門“無教材的”新課程,起初教師們感到壓力很大,因此學校就為每個學年的綜合實踐活動都規定了相應的主題。但在活動過程中我們發現,將每個年級的活動主題作硬性規定后,指導教師只能引導學生圍繞這些主題來開展活動,結果活動主題受限制,學生活動的方式也相應受到局限。這樣的活動主題往往不利于培養學生開放的思維方式,不利于形成學生對自然、對社會、對自我關系的整體認識。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主題應該蘊藏于學生好奇的天性和教師敏銳的思維之中。有句詩說得好,“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資源就是動態變化的,它處于一個不斷生成的狀態,它是一種“活頁資源”,主題的確立就應該來源于學生的生活實際。

基于此,我校便采取電子備課,讓教師充分運用網絡資源,查找相應的資料,在查詢中不斷豐富自己,最后由教師引導學生提出自己感興趣又值得研究的問題來確立主題,形成課案,電腦輸出。這樣,綜合實踐活動雖然沒有固定模式,但卻有基本思路,比如:一要選題,二要制定方案,三要過程體驗,四要交流成果。因此,我們將在實踐基礎上整理出一些較有成效的主題方案匯編成冊,作為綜合實踐活動活頁教案,在活頁教案的不斷充實和完善中,使綜合實踐活動更具可操作性,逐步實現由“傳統教案”向“活頁教案”過渡。相信只要這樣堅持下去,不同年級、不同年段的學生才會呈現出不同領域中的豐富多彩的活動主題。

在電化教學手段輔助教學過程中,多媒體發揮了它強大的作用,起到了很好的輔助教學的作用,使學校的綜合實踐活動更加豐富多彩。

篇2:合理運用電教手段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

合理運用電教手段,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

【摘要】:素質教育的核心就是創造能力和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創新精神,是現代教育的目的。思維是人腦對客觀現實間接、概括的反映,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質和內在的規律性,是人類認識的高級階段。思維實現著從現象到本質、從感性到理性的轉化,使人達到對客觀事物的理性認識。人們通過思維,可以更深刻地把握事物,預見事物的發展進程和結果。小學生的思維是其智力的核心部分,小學生思維的發展,是其智力發展的標志和縮影。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從中體會到,合理運用電教手段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關鍵字】電教手段;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多媒體

素質教育的核心就是創造能力和創新精神,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創新精神,是現代教育的目的。小學生思維發展的基本特點是從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逐步過渡到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要形式,但這種抽象邏輯思維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與感性經驗相聯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體形象性。思維是人腦對客觀現實間接、概括的反映,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質和內在的規律性,是人類認識的高級階段。思維實現著從現象到本質、從感性到理性的轉化,使人達到對客觀事物的理性認識。人們通過思維,可以更深刻地把握事物,預見事物的發展進程和結果。小學生的思維是其智力的核心部分,小學生思維的發展,是其智力發展的標志和縮影。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從中體會到,合理運用電教手段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運用電教手段,培養學生思維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最好老師,它能激發求知欲望,促進思維的活躍,保持學習的持久。贊可夫認為,學生有了愉悅的情感,歡快的情緒,可以使大腦皮層區于興奮狀態,精神振奮,思維活躍;反之,厭煩的情緒能抑制學生的智力活動。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尋求,設計能夠吸引學生的興趣點。而電教媒體就如一位神氣的"魔術師",化遠為近,化虛為實,把大量的感性材料直接展現在學生眼前,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使他們產生極大興趣。如在教《皮球掉進池塘了》一課時,上課伊始,屏幕上出現茂盛的大樹,碧綠的草地,清澈的池水,活潑可愛的小猴……生動的畫面配上輕松悅耳的音樂,為學生營造出和諧歡快的學習氛圍。接著,教師指導學生由景到猴到事,一一觀察,說說畫面大意,使學生對故事的前因后果有一個整體了解。進而啟發引導:"我們能想到小猴是用什么辦法撈起皮球的嗎?"饒有興趣的問題進一步激起學生說的欲望。教師告訴學生:這節課我們要開動腦筋,幫助小猴想出更多的好辦法,并且把這個故事完整地講給大家聽。比一比,看誰的辦法多,誰的辦法好,誰講的故事完整。這樣進一步激發學生參與到學習中來的興趣,為下一步的學習創設了良好的氛圍。這樣,縮短了教材與學生的距離,排除了學生思維上的障礙,從而對課文內容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激發了思維的積極性。

二、運用電教手段,培養空間思維能力

思維是人腦對客觀現實間接、概括的反映,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質和內在的規律性,是人類認識的高級階段。思維實現著從現象到本質、從感性到理性的轉化,使人達到對客觀事物的理性認識。人們通過思維,可以更深刻地把握事物,預見事物的發展進程和結果。小學生的思維是其智力的核心部分,小學生思維的發展,是其智力發展的標志和縮影。發展小學生的智力,主要應培養和訓練他們的思維能力。小學生形象思維能力較強,邏輯思維能力較差,空間概念不易形成。在教學過程中適時合理地運用用電教手段直觀性的特點,制作多媒體課件,幫助學生樹立空間概念。如:教學長方體、正方體體積之后,出示這樣一題:把一個棱長為3厘米的正方體表面全部涂上紅色,然后將此紅色正方體切割成體積是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小塊,一共可切多少塊?其中一面、兩面、三面有紅色的各為幾塊?還有幾塊一面紅色也沒有的?由于學生缺乏一定的空間想象能力,解答起來還是比較困難的。這時,通過多媒體課件在屏幕上呈現“切割”、“旋轉”、“提取”等動態過程,使學生一目了然,這其間既發展了學生的想象思維和抽象思維能力,也培養了他們的空間想象能力。總之,電教媒體具有形象、直觀、生動,聲、光、色、形兼備,靜動結合等諸多優點,確有利于優化教學效果,提高教學效益。

篇3:運用電教手段促進學生學習能力培養和提高

運用電教手段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和提高

【摘要】電化教育是現代化科學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運用,它以形、聲、光、色等表現手段,形象、直觀、生動地創設一種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在愉悅、自由的氣氛中接受知識,使他們愛學、樂學,達到學會的目的。在小學教學中,注意恰當運用電化教育手段,不僅能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還能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和提高。

【關鍵字】電教手段;培養;能力;提高學習效率

隨著多媒體技術的迅猛發展,給教育教學帶來了無限生機。同時也為我們教師帶來了豐富的教育教學資源,加速了教學手段的現代化。近年來,隨著我校電腦教學的普及和學校多媒體設備的日益完善,多媒體課件被逐步應用于我校教師的課堂教學中,使學校課程資源得到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有利于學生的智力開發。傳統的課堂教學多依賴于教師的講授,側重于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而多媒體教學的加入則使學生的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達到最佳結合,有利于學生的智力開發。多媒體教學向學生傳授知識和信息的方式,主要是以圖象符號為主,不僅化抽象的語言為形象生動的畫面,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而且在單位時間內傳遞的信息量,也比語言文字大得多。在小學教學中,注意恰當運用電化教育手段,不僅能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還能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

一、運用電教手段,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思維是人腦對客觀現實間接、概括的反映,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質和內在的規律性,是人類認識的高級階段。思維實現著從現象到本質、從感性到理性的轉化,使人達到對客觀事物的理性認識。思維能力是各種能力發展的基礎,教學中必須重視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運用電化教學手段,不僅是為了給學生提供認知的感性材料,使之建立表象,更是為了在學生對學習上遇到困難時再現情境,以啟發學生對表象進行分析、綜合、概括,促使其思維向深層發展。

小學生形象思維能力較強,邏輯思維能力較差,空間概念不易形成。在教學過程中適時合理地運用用電教手段直觀性的特點,制作多媒體課件,幫助學生樹立空間概念。如:教學長方體、正方體體積之后,出示這樣一題:把一個棱長為3厘米的正方體表面全部涂上紅色,然后將此紅色正方體切割成體積是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小塊,一共可切多少塊?其中一面、兩面、三面有紅色的各為幾塊?還有幾塊一面紅色也沒有的?由于學生缺乏一定的空間想象能力,解答起來還是比較困難的。這時,通過多媒體課件在屏幕上呈現“切割”、“旋轉”、“提取”等動態過程,使學生一目了然,這其間既發展了學生的想象思維和抽象思維能力,也培養了他們的空間想象能力。高爾基說過:“想象可以補充事實的鏈條中不足的和沒有發現的環節。”教材中有些文章言雖盡而意未完,可以引導學生按照文章的思路進行合理的想象,把它補充出來。總之,電教媒體具有形象、直觀、生動,聲、光、色、形兼備,靜動結合等諸多優點,確有利于優化教學效果,使學生思維整體結構獲得優化,同時,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會更加濃厚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