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校教育教學中現代教育技術作用
在學校教育教學中現代教育技術的作用
伊通縣教師進修學校劉東吉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以及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我們學校的教育教學也發生了深刻的變革。現代教育技術的逐步普及與發展,為學科教學開拓了廣闊的天地。現代教育技術優化了教與學信息的傳輸過程,改變了應試教育的傳統模式。現代教育技術在學校教育教學中的廣泛應用對促進教育教學的改革與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1.現代教育技術是現代化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21世紀是一個信息化的時代,信息已成為科技進步和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資源。為適應21世紀對人才的要求,必須實現教育現代化。教育現代化包含許多內容,比如教育思想、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和技術等。其中,教育技術現代化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在當前,就是要加快教育信息化的進程,實現教育的信息化,必須發揮現代教育技術的作用。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領域全面深入地運用以多媒體計算機與網絡通信技術為基礎的信息技術,促進教育改革和現代化的過程。其目的在于推動教育現代化,培養創新人才。教育信息化不能僅理解為一種硬件設施建設,更不能用新技術把教科書和黑板搬到屏幕上和網絡上,而必須是在現代教育理論指導下,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對現行教育系統進行全方位改造,從而大大提高教育的質量和效益。教育信息化是一種極其復雜的系統工程,它包括了從宏觀教育規劃、戰略、管理的信息化,到微觀學習環境、學習模式、課程、教學、評價模式的信息化等教育系統的各個層面。
2.現代教育技術是新型教師必備的素質
教師對多媒體技術的認識不足,就當前我國多媒體技術普及教育的整體狀況看,還存在著不少問題,主要表現在多媒體技術普及教育的效率低、教學效果差等方面,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從理論研究的角度看,對多媒體技術普及教育缺乏深入的研究,對其教學目標及內容缺乏足夠的認識和恰當的選擇,對其教學規律、策略、方法等缺乏必要的探討,對現有的經驗也缺乏理論上的提升,更談不上形成相應的教育理論體系。許多學校花費大量資金購買的計算機僅用來學習簡單的計算機操作和繁瑣的程序語言,或是把書本上的內容般上屏幕。近年來,一些電腦公司為了贏利把各種應考“電子題庫”劈頭蓋腦地壓向早已厭倦的學生,結果當然不會受到廣大師生的歡迎。現代教育觀念相對滯后,對多媒體技術帶來的信息化教學的不適應,這上千年的教育史,都是以傳統的方式來實施教育過程的,在教學手段上基本沒有變化。現在一下子要變過來,有部分教師,尤其是從事學科教育的老教師們,難以適應多媒體技術帶來的信息化教學觀念的轉變,仍然偏愛他們用慣了的粉筆與黑板、同計算機世界幾乎處于“絕緣”狀態。
信息素養概念是從圖書檢索技能演變發展而來。傳統圖書檢索技能中,包含許多實用的文獻資料查找方法,計算機網絡的發展,使這種能力同當代信息技術結合,成為信息時代的每個公民必備的信息素質。因此,這個概念迅速從圖書情報界擴展到教育界乃至社會各界,在人才的選拔和培養中受到越來越廣泛的重視。各國的研究機構和各級各類學校紛紛圍繞如何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展開了實踐探索和理論研究,并且制定了信息素養的評價標準。概括地說,信息素養應包括:信息意識、信息知識、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信息能力主要包括:獲取信息的能力;處理信息的能力;發送信息的能力和信息免疫能力。
3.現代教育技術是實現終身教育、全民教育的重要手段
終身教育與全民教育是當前影響廣泛的教育思潮,前者強調是一個人應不斷學習、終身學習,后者強調的是要給每一個人提供學習的機會。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提供的新的傳播手段和方法,使更多的人獲得學習的機會。為此,中國的教育者首先要提高對信息化的重要地位的認識,加快建設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現代化教學環境,培養一支熟練掌握信息技術的教師隊伍;其次,要重視教學信息資源中心的建設,大力發展網絡技術,把信息技術廣泛應用于教學過程,以培養適應信息化建設所需要的人才。切實解決好路(硬件設施)、車(網站、軟件平臺)、貨(資源庫)、駕駛員(信息人才)和交通法規(技術標準)的關系,充分發揮教育技術對教育改革的支持作用,使教育技術真正成為信息時代的教育通向現代化的橋梁。
篇2:幼兒園信息教育技術在培養幼兒創造性思維上作用
幼兒園信息教育技術在培養幼兒創造性思維上的作用
甘肅省臨澤縣第二幼兒園趙榮
美國當代著名的心理學家斯滕伯格提出了著名的成功智力理論。他認為,成功智力包括分析性智力、創造性智力和實踐性智力三個方面,而創造性智力是成功智力中極為重要的方面。斯滕伯格認為個體具備成功智力意味著能夠很好的從三個不同方面進行思維:那就是分析性、創造性的和實踐性的。其中創造性思維可以幫助我們一開始就形成好的問題和思想,是思維活動向實際行動轉化的第一步。
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是創造性教育的首要內容。一般來說,創造性思維是從思維的智力品質角度劃分出來的,它區別于常規思維,它是重新組織已有的知識經驗,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創造出新的思維成果的思維方式。因而,創造性思維是創造力的核心,在創造性教育中要開發受教育者的創造力和培養創造精神,最重要的是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幼兒教育是人終生教育的起始階段,在這一時期對幼兒進行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對于人的一生成長具有重要作用,隨著信息時代快速的發展,計算機技術日新月異,其網絡、多媒體、人工智能特性正影響和改變著人們的思維方式,成為推動人類創造性思維發展的工具。近些年信息技術在幼兒園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對于促進幼兒園管理、教育等各方面發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尤其在教學中輔助教學及信息技術學習為幼兒創造性思維的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一)運用多媒體課件和網絡,呈現多樣信息,激發幼兒學習興趣,培養創造性思維。
信息技術在幼兒教育領域的應用表現為多種媒體結合的特性。所謂多媒體的結合指的是信息技術在于學習者進行人機對話時把印刷品、照片、電影和聲音等媒體結合起來的潛在能力。多媒體教學是教學手段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幼兒創新意識的培養中具有其它手段無可比擬的優勢。采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教育,既便于老師的操作,又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而由于幼兒興趣的提高,自然而然地萌發他們的創造欲望和靈感,促使其智力潛能得到很好
運用計算機提供的各種聲像媒體來調動幼兒的主動能動性,。適時、適量、適度地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能活躍課堂教學氛圍,幫助突破教學難度,大大提高教學的靈活性,發揮幼兒的學習自主性,有利于教師發揮課堂應變能力,有助于幼兒對教學內容的感受個理解,從而激發幼兒創造的火花。幼兒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利用富于動態、伴隨音響效果的多媒體課件,一下就能吸引他們的注意,激發他們參與活動的興趣。例如,在制作多媒體軟件時,可以制作一些動畫,同時配上音樂,來模擬一些事物的動態變化發展過程。把靜的化為動的,把無聲變為有聲的,這樣,既符合幼兒的思維特點,又激起了幼兒的好奇心,就能激發起幼兒學習的興趣和熱情。
從心理學的觀點來看,人們的學習、對知識的掌握主要通過眼、耳、手等各種感官把外界信息傳遞給大腦中樞而形成的。現代信息技術正是借助于聲、形、光、色的刺激作用,通過動態畫面的展示,為兒童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教學內容形象、具體、直觀,充分調動幼兒多種感官共同參與,開闊了他們的視野,為他們進行創造性活動提供了豐富的背景。在各種感觀刺激的作用下,幼兒形成形象思維于抽象思維的快速轉換,并不斷促使其思維積極發散,使得他們對同一問題能快速、敏捷地從不同角度、不同方面進行思考,或以相似與相反的方式對表象進行聯想,并不斷地觸發靈感,促進產生新的思維方法,形成創造性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