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信息技術環境下培養學生說話能力探究
在現代信息技術環境下培養學生說話能力的探究
關鍵詞語:信息技術多媒體情境培養說話能力
內容摘要:本文從一個農村小學教師的角度看待在現代信息技術環境下培養學生說話能力的方法的探究。
從教育發展的趨勢來看:語文新大綱指出:“口語交際要講究文明禮貌。聽人說話能領會主要內容。堅持說普通話,能用普通話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意思。”說話能力是學生在成長、發展過程中的一種必備的素質。在這個高信息化、高社交化的時代,交流溝通需要語言,鼓動、宣傳要借助語言,教導、學習需要借助語言、展示自我也需要語言……新課程提出的合作探究、培養價值觀等理念需要語言。因此,說話能力的培養是學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學生終身發展的需要。
從學校環境來看,我們學校地處農村,學生都來自農村,他們大都樸實,相對于見多識廣的城鎮學校的學生來說,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相對狹窄、信息量少,表達長期處于被動的狀況。如何使我們的學生在課堂上課后也能適時適度地把握自己、表現自己,在樸素的外表下也能自信地、恰到好處地談吐,大方地交流,我們在思考并實踐著。因此如何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提高小學生說話能力,已成為一個難題。在教學中,我進行了一些探索,下面我就如何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說話能力的訓練,談談自己的做法:
一、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創設視聽情境、創設表演情境、模擬生活情境等多種情境平臺,充分調動小學生參加的說的氛圍。
1、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創設視聽情境,融看、聽、說于一體,有助于激發學生交際的興趣,引導他們在語言交際環境中感受、學習、運用語言,增強說話能力。如教學《春天在哪里》一課,課前教師先布置學生去觀察春天。上課伊始,教師先播放春天景象的課件和《春天在哪里》的配樂讓學生欣賞,再以生動的語言進行描述:“大地從睡夢中醒來了,迎春花吹起小喇叭,小草換上了綠衣裳,小燕子向人們報告著春天的訊息,多美的春天啊!同學們,你們看到的、聽到的春天又是什么樣的呢?你愿意告訴大家嗎?”這樣一來,孩子們都爭著舉手發言:“花兒笑了,在等小蜜蜂來親嘴呢!”“風兒像把大梳子,把柳樹的長發梳呀梳。”“小鳥嘰嘰喳喳,小雨滴滴答答,她們唱著歡樂的歌。”……這種形象直觀的視聽情境,啟發了學生的心智,使他們的語言變得絢麗多彩。最后,教師還請學生把春天畫下來、唱出來,從而使口語交際課堂更活潑、更生動。
2、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構建表演平臺,讓學生邊表演邊交際,效果甚佳。如在《該怎么辦》一課的教學中,教師一邊播放畫面,一邊提出話題,這樣學生自然進入口語交際的情境,并討論小明該怎么辦,再請學生在小組里把整個過程編成小品分角色表演出來,接著再請幾組同學上臺表演,最后進行集體評價。整個活動過程中,學生的熱情高漲,想出了許多不錯的辦法,表演得也很投入,在訓練口語交際能力的同時,也提高了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合作意識。
3、利用網絡資源模擬生活情境,能更好地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使他們興趣盎然地進行交際。我們經常創設如接待客人、買賣商品、導游觀光、看望病人、求助他人、調查訪問、主持會議、慶賀生日等情境,讓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聯系生活積累進行交際,這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也使他們進一步豐富了生活經驗、掌握了一些生活技能。
二、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培養學生的說話能力
篇2:在信息技術環境下有效教學策略和方法
在信息技術環境下有效教學策略和方法
[內容摘要]
現代化的教育技術正越來越多地應用在課堂教學之中,把多媒體課件作為現代教育技術引入課堂教學過程,必將對傳統的教育思想、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課程體系產生巨大的影響。運用信息技術,使教育教學資源更加豐富;運用信息技術,改變固有的教育教學模式;運用信息技術,優化教育教學。
[關鍵詞]
信息技術教育教學應用資源促進發展
[正文]
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現代教育技術在學校教育教學中的地位逐漸提高,作用越來越明顯,并成為學校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教學內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仍在繼續縱深推進,新、舊教育體制正在逐步過度,學生素質更待進一步提高,在這基礎教育課程發展的關鍵時期,作為素質教育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教育教學”,已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關注的熱點問題。以計算機為中心的多媒體技術在教育教學領域中得到了廣泛應用,有效的促進了教育教學的健康迅速地發展。使教與學內容、思想及方法得到空前的發展和新的飛躍。
一、運用信息技術,使教育教學資源更加豐富
信息技術進入課堂在學校教學中普及的越來越廣,拓展了學生視野,培養學生學生自主學習、協作學習的精神,給學生們一種全新的開放式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在信息技術的雙向傳播和動態性的教學中都越來越多地得到了體現,多年的教學經驗告訴我如果恰當地使用多媒體不僅有利于學生展開聯想,把難以觀察、體驗的知識或現象讓他們通過圖片、課件直觀感受,還可以將靜態的事物變為動態的發展過程,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后就可以激發他們的探究欲望和交流的機會。同時有效地運用多媒體與學科課程之間的整合,是逐步實行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優化課堂教學模式的重要手段,多媒體課件的設計與應用優化了課堂結構,有利于實施素質教育。
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這樣提出:教師成長=經驗+反思,反思可以促進我們豐富教學經驗,在學校現代遠程教育資源網上我收獲的不僅是教學資源,更多的是對教學的改進與思考,在蘇教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冷和熱對物體的影響》一課中,我按照“聚焦
篇3:信息技術環境下SPSS統計軟件對試卷質量信度分析
信息技術環境下SPSS統計軟件對試卷質量的信度分析
摘要:隨著科技的進步、教學理念的發展進步,教學與信息技術的結合已經成為教育界一種新的發展趨勢,世界各國都在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加強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也必將成為我國教學改革的一個方向,SPSS的應用就是其中之一。SPSS(StatisticalPackageforSocialScience)是目前國際最流行并具有權威性的統計分析軟件之一,利用SPSS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處理具有簡單、方便、準確等特點。完整的試卷質量分析,必須把涉及總體分析的效度、信度和涉及分項分析的難度、區分度及成績分布等指標結合起來綜合考查。本文就從信度角度對試卷進行質量分析,挖掘考試結果中蘊藏的大量信息,以期試卷與試題的選擇更為科學合理,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使得考試能穩定反應學生實際水平,同時為教師在試題與試卷的選擇上提供一定的借鑒與參考。
關鍵詞:信息技術;SPSS軟件;試卷質量;信度分析;
1、引言
教學是一所學校存在的核心,而教學評價則是衡量一所學校教育質量的標志。一般情況下,衡量一所學校教育質量的很大比重要看教學效果,即教學成績的優劣,而教學成績的檢測來自于試卷,通過對試題和試卷進行定量分析,衡量其優劣,掌握科學的數據,全面了解教與學兩方面的信息,及時發現教學活動中出現的問題,從而對教學做出合乎邏輯的調整,使教學活動保持最佳狀態,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學質量。因此,在編制或選用試題和試卷時,通常要采用信度、效度、難度和區分度等指標來衡量試題和試卷的優劣,以增加測試的科學性。通過對學生各項測試得分的統計分析,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幫助和指導教師在今后的教學中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使教學工作更加富于實效。有效的試卷分析工作能客觀地反映教學的水平與效果,可以幫助教師和學生發現教學活動中的薄弱環節,改進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
2、SPSS介紹
2.1試卷分析的重要性
試卷分析是教學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每個教師必須完成的工作。通過對試卷進行分析,可以反饋學生學習結果和教師教學效果,幫助教師發現教學活動中的薄弱環節,提高教學質量。全面的試卷質量分析工作量很大,目前尚無較好的試卷質量分析軟件。我們嘗試用SPSS軟件進行分析,該軟件能夠滿足試卷分析的全部指標。
2.2SPSS的發展歷程
SPSS的全稱是:statisticalProgramforsocialsciences,即社會科學統計程序。SPSS原是為大型計算機開發的,其版本為SPSSx。20世紀80年代初,微機開始普及以后,它率先推出了微機版本(版本為SPSS/PC+x…x)。80年代末,Microsoft發表Windows后,SPSS迅速向Windows移植。至1993年6月,正式推出SPSSforWindows6.0版本。該版本修正了以前版本的不足,使運行速度大大提高,根據統計理論與技術的發展,增加了許多新的統計分析方法,使之功能更加完善。與以往的SPSSfordos版本相比,SPSSforWindows顯得更加直觀易用。它采用現代的電子表格形式作為數據管理器,使用戶變量命名、定義數據格式、數據輸入與修改等過程一氣呵成;采用菜單方式選擇統計分析命令,簡明快捷;采用對象連接和嵌入技術,使計算結果能被其他軟件調用,實現數據共享,提高工作效率。目前我國正在使用的用戶中,絕大部分是使用9.0、10.0、11.0或13.0等版本。
2.3SPSS的使用方法
2.3.1SPSS的運行環境
SPSS對微機的軟硬件環境要求不高,其支持平臺為Windows95或以上版本即可,內存(RAM)為16MB以上,硬盤50MB及以上磁盤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