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效率信息技術高效課堂教學模式
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效率淺談信息技術高效課堂教學模式
通化興華教育集團通鋼二中王大偉
【內容摘要】:在素質教育大背景下,在新一輪課改不斷深入的情況下,高效課堂模式應運而生,信息技術高效課堂教學模式能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效率,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有重大意義。信息技術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要真正把信息技術高效課堂落到實處,關鍵是教學模式和師生角色轉變,教師應把自己從課堂的“主導者”變成“引導者”,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教師只是其中的引導者,參與者和服務者,重點在于把每一名學生視作鮮活的個體,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給學生以充分的發(fā)揮時間和空間,使其樂于、愛與、踴于參與課堂教學,這樣才能構建高效的信息技術課堂。
【關鍵字】:信息技術教學高效課堂教學模式
在素質教育的今天,新課改不斷深入的情況下,怎么打造教學過程最優(yōu)化,教學效果最大化的高效課堂是每個老師不斷追求的目標。作為信息技術教師,怎么推進信息技術課堂的高效教學至關重要,經過信息技術組所有老師多年的教學摸索、探究和總結,現(xiàn)在我校的信息技術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是:導入新課、出示學習任務,小組協(xié)作完成任務、作品展示,綜合評價和課堂小結,知識整理完善四大部分。下面就結合我校的教學實際淺談下這種信息技術高效課堂教學模式。
一、導入新課
導入的精彩程度直接影響到同學們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一個優(yōu)秀的導入能激發(fā)同學們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對教學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短短兩三分鐘的導入,需要教師在課前備課時反復思考、精心推敲、不斷完善才能達到好的效果。比如在講《EXCEL圖表應用》這節(jié)課的時候,我就設計了這樣的導入:把同學們按機房布局每排一組分成兩大組,然后給每組同學分發(fā)電子材料,一個組的材料是用EXCEL表格統(tǒng)計的他們班10個同學的身高,另一個組的材料是用EXCEL柱形圖表形式統(tǒng)計的同樣10個同學的身高,讓每個組同學瀏覽10秒,然后關閉材料,迅速搶答這10個同學中身高最高和最低分別是誰。顯而易見材料是柱形圖表的第二組的同學回答的又快又準,這樣兩個組的同學就都產生了疑問,第一組的同學會想第二組的同學怎么回答那么快且準確呢?而第二組的同學也會想,第一組的同學怎么反應那么慢呢?當他們兩個組的同學看到另外一組的材料時才恍然大悟,從而導入本節(jié)課EXCEL圖表的學習,而同學們的學習情緒也得到充分調動,都想馬上動手完成一個圖表的創(chuàng)建。從而達到了導入的目的。
二、出示學習任務,小組協(xié)作完成任務
在學習過程中,小組配置很重要,既要考慮到小組的人數,還要考慮到小組的實力。小組的人數太多,協(xié)作學習過程中就得離開座位,大范圍走動,課堂教學就顯得亂、無序,難把控;小組的實力很弱的話容易在完成任務過程中遇到都不會全軍覆沒的狀況,從而打擊學習的積極性。我的做法是把相鄰最近的四個同學分為一個小組,每個小組至少有一名高手,這樣小組成員不需要離開座位就能協(xié)作學習,保證了學習效率和學習的積極性。
任務設置至關重要,任務設置要與生活實際相關又要讓同學們感興趣,而且還要滲透德育教育,考慮和其它學科整合并且任務設置還要有梯度,這樣同學們在完成任務的時候才會積極主動,遇到不會的問題他才會愿意去求教別人而不是放棄。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時,比以前傳統(tǒng)教學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比如我在講授EXCEL《利用編輯公式計算表格中的數據》這節(jié)課的時候就以“成就英雄”為目標,設置了五個大任務,分別是:
1、初學咋練:
這個任務是教材上的基本教學內容,利用加法運算計算數據,是為后面的任務打基礎的,同學們參考教材基本能獨立完成。同時這個任務也告訴同學們:堅實的基礎是成功的保證。
2、小有所成:
這個任務在上一個任務的基礎上增加了難度,涉及到了加、乘混合運算,并且是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因此同學們都能主動的來解決這個問題。同時這個任務也告訴同學們:要學會關心幫助他人,助人為樂。
3、名聲大振:
篇2: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提高小學信息技術課教學質量
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提高小學信息技術課教學質量
【摘要】: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使學生具有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技術手段的能力,在小學階段,要更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與信息能力;把計算機作為信息技術教學的工具,使學生掌握這種工具的使用方法,并借助于這一工具來幫助他們學習,提高學生的信息素質,培養(yǎng)他們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各種能力。傳統(tǒng)的電腦課重知識輕能力的教學目標、講授型的課堂教學模式已經不適應新課程的需要,這需要我們積極探索一些新型的教學模式,采用啟發(fā)式、探索式、研究式等教學方法,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積極主動發(fā)展的空間,培養(yǎng)學生運用信息技術進行學習和工作的能力、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能力,為終身學習打好基礎。
【關鍵詞】:小學信息技術課探索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
【正文】:隨著時代的迅速發(fā)展,信息技術教學越來越顯得重要。一方面,信息技術的教學可以培養(yǎng)學生使用計算機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的基本知識和技能,了解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及其應用對人類日常生活的深刻影響,使學生緊跟時代的發(fā)展步伐。另一方面信息技術教學可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yǎng),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工具,為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奠定必要的基礎。我在此介紹和分析自己在信息技術課教學實踐中探索創(chuàng)新的一些做法共其參考。
一、創(chuàng)設生活場景,幫助學生加深對計算機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思維活動水平基本上處在具體形象思維階段,因此,小學生是通過對實物、模型及形象性言語的直接感知、對學習材料的直接操作來獲取知識和技能的。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尤其要注意充分利用計算機的固有特征,采用形象、直觀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加深對計算機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在給學生上《文件與文件夾》這一課時,我以C盤為例,舉例C盤好比一個新華書店,書店里有上下兩層,相當于它下面有兩個文件夾;書店的每一層有放著不同種類書籍的櫥子,相當于“每一層”的子文件夾,櫥子里放著各種各樣的書籍,櫥子下面的“書籍”就相當于文件了。
接著我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媽媽叫小明去新華書店第一層買一本兒童文學《安徒生童話》,小明在書店里一下子就找到了。
現(xiàn)在,請小朋友們把C盤“音樂”目錄下“大陸男歌手”子目錄下的“郭峰”目錄下的“讓世界充滿愛.MP3”文件找出來,好不好找?小朋友都回答說“好找”。果然小朋友一下就找到了這個文件。
二、利用小組合作,縮小個體之間的差異。
信息技術課是一門操作性很強的學科,估計沒有哪個學科在體現(xiàn)學生的差異方面有信息技術課這樣明顯。種種主客觀原因造成在計算機課上,有些學生可以說是一點就通、舉一反三,而又有不少學生基礎較弱,學有困難。這就給我們的教學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如果教學內容太淺了,基礎好的學生就不能很好地配合,而稍微加深一點,基礎差的學生便不能接受。為了解決這個實際矛盾,我主要采取了小組協(xié)作學習的方式,組與組之間資源共享。
具體方法是將不同層次的學生搭配編組,推選基礎較好的同學做小組長,平時上課時由小組長負責檢查、指導組員的學習。雖然是兩人一機,但有些基礎差的同學還是跟不上老師的教學進程,這時就由小組長擔當起小老師的角色。在完成一些綜合性較強的任務時,不僅同組同學要互幫互助,組與組之間也要利用局域網的便利,進行資源共享。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習效率,而且讓孩子們懂得協(xié)作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