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班班通資源鑄造農村高效語文課堂
利用班班通資源,鑄造農村高效語文課堂
摘要:在現代技術還不完全成熟的條件下,尤其是在我們這樣偏遠的農村學校,要想提套我們的課堂效益,讓學生動起來,我認為,最好將班班通與傳統的教學方法完美的結合起來。班班通在農村小學教學中的推廣運用,為農村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帶來了無限的生機和活力,它能夠從根本上改變我們農村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促進教學形式的靈活多樣、優化教學過程的組合,以它教學的直觀性,激發學生對語文教學的學習興趣,以它特有的優勢拓寬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渠道,更好的表現出傳統教學技術所不能表述的內容,取得傳統教學手段所不能達到的效果,為優化語文高效課堂教學服務,讓學生輕松、愉快、主動、有效地學習,把學生領入多姿多彩的語文世界,全面提高語文教學質量以及學生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班班通教學語文課堂質量
課程改革的核心是課程實施,而課程實施的基本途徑是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效率,提高教學質量是一個永恒的課題。班班通資源的配備,讓教師能更好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加強學科的整合,提高教學質量,為課堂注入了新的活力。結合語文學科的性質,利用互聯網信息廣、資源多的特點,發揮多媒體集文字、圖像、動畫等功能于一體的優勢,能夠多角度、全方位地調動學生的興趣、情感和注意力,為學生創設了一個直觀的學習環境,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興趣
創設一種使學生主體參與,興趣濃厚的課堂教學氛圍,是喚起和增強學生主體參與意識的前提和保障,也是培養提高學生獨立思考的先決條件。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興趣,學生主體參與的活動將是勉強的。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調動學習積極性起決定作用,一旦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就能喚起他們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例如在教學《地震中的父與子》一課時,揭題時采用了觀看唐山大地震的電影片段。在播放過程中,學生表現出極大的興趣,眼睛緊緊地盯著屏幕,生怕看漏了什么,然后讓學生談論《唐山大地震》中,地震所帶來的危害,感動著地震中人們所表現的鎮定,堅強,大愛……學生因而變得非常專注,對于教師的問題顯得很感興趣,這時教師適機地深入提問點拔,學生們暢所欲言,把老師的問題較輕松地回答了,對于文章的內容也有了較清晰的認識。達到了教育教學的目的,在這次教學活動中,不僅學生們有了較新的感受、參與教師也有同感。有的教師說:“這樣的課堂,時時有動畫相伴,節節有音樂相隨,孩子們又怎么不極感興趣呢?”。
二、改變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方式
小學語文教學目標中其一是教給學生中國民族最優秀的語言文字,二是使學生們繼承發楊我國人民的優良傳統、既包含素質能力訓練,又是學生道德品質發展的一個過程。這樣一來,語文的學習過程實際上就是學生借助自己的智慧努力探索,不斷建構的過程,是一個需要學生的理智和思維參與的過程。教學中必須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這樣才能加深學生對道德認識的理解,促進道德內化。如在教學《圓明園的毀滅》一課時,由于圓明園的遺跡遭破壞嚴重,很難再見原始的圓明園,見證它真正的輝煌。我也不可能帶學生到北京參觀圓明園的遺址,單憑學生看書中的插圖,根本就不可能對圓明園有清晰的認識。為了幫助學生理解,我在課前就布置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已查找有關這篇課文的資料。另一方面,我利用班班通觀看有關圓明園的現在遺址及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片段。當學生看到這清晰的畫面,他們不由自主地感受到圓明園的輝煌和毀滅過程。我在設計課件時,充分考慮了學生們主體地位,課文內容中的圖片以學生的需求而點擊出現,可謂時機適當,讓學生觀察畫面談感受,學生的思維非常活躍,發言也非常踴躍,紛紛談了自己對課文的認識,并把自己課前找到的資料都派上用場。通過學習,學生不但能充分想象到當時清朝的無能、國力的衰敗,還提高了對勿
篇2:利用網絡環境資源班班通為語文教學插上騰飛翅膀
利用網絡環境資源班班通為語文教學插上騰飛的翅膀
忠路民族小學何化南
摘要:信息迅猛發展的今天,班班通輔助教學已深入課堂,現代教育技術班班通的巧妙運用,打破了“一個黑板+一只粉筆”的原有的傳統教學模式。“班班通”是通過多媒體使學校每個班級具備了與外界進行交流的能力,實現信息技術與學科日常教學的有效整合,促進教師語文教學方式和學生語文學習方式的變革,最終促進學生的發展。自從班班通走進我們的語文課堂,我們的語文教學就平添了生機與活力。形象生動的畫面、悅耳動聽的音樂、功能各異的感性材料,強大的超文本功能,多渠道的信息傳遞,撥動了學生的心弦、蕩起了思維的火花,讓學生在輕松愉悅中以最佳狀態投入學習。
關鍵詞:網絡環境資源閱讀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去年秋季,自從班班通走進教室來到語文課堂,我們的語文教學就平添了生機與活力。形象生動的畫面、悅耳動聽的音樂、功能各異的感性材料,強大的超文本功能,多渠道的信息傳遞,撥動了學生的心弦、蕩起了思維的火花,讓學生在輕松愉悅中以最佳狀態投入學習。班班通為語文教學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一、利用“班班通”教學的直觀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教學中,我適時利用多媒體將課文中抽象的內容、教學的重難點化難為易,為具體,融圖、文、聲、像于一體,把難以理解的內容或者對理解課文起重要作用的內容,用多媒體展現出來,調動學生視覺功能,通過直觀形象、生動的感官刺激,能大大提高學生的興趣,使注意力更集中,使學生如同身臨其境,不僅可以接受到大量的教學信息,增強語文教學的直觀性、形象性和生動性,而且能獲得清晰明快的感受讓學生最大限度地發揮潛能,在有限的時間里,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從而為釋疑解難創設巧妙的突破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激活學習的內因。如教學《長城》一文時,學生對這一工程的“雄偉”與“巧妙”體會不深,對我國古代人民勤勞與智慧的感受也很膚淺,我用屏幕出示了長城的遠景圖,近景圖包括條石、方磚、垛口、了望口、射口。學生通過欣賞著形象逼真的圖片,從長城遠景圖片等能很深地體會到這一工程的“雄偉”,從長城的結構能深深地體會到工程的巧妙。學生這時會情不自禁地贊嘆我國人古代勞動人民杰出的智慧和超人的才干。
2、抽象的學生難以想象的。在教學《只有一個地球》時,我找到一些科教頻道和探索頻道的視頻給學生觀看,很容易就將文字的介紹轉化為具體的東西,使學生不僅理解了課文,了解到相關知識,更懂得了保護地球的重要性。
3、需要重點強調而且有更好的展現方式的。教學《詹天佑》一課,對于詹天佑在修筑京張鐵路時所采取的中部鑿井法和設計的人字形鐵路,是本文的學習重點,我就用FLASH動畫為學生展現了其過程,形象生動,過目不忘。
二、創設情境,使學生得到“美”的熏陶
1、以音樂渲染情境
音樂本身就是情與境的結晶。以音樂渲染情境,激發學生情感的共鳴,是理解抒情性課文的有效途徑。例如:《老人與海鷗》這篇課文,在講第二部分海鷗送別老人時我利用多媒體放一小段哀樂,讓學生在音樂聲中讀句子,從而感受海鷗對老人的不舍。以音樂渲染情境,直接而有效。
篇3:班班通整合在語文高效課堂中優化作用
淺談“班班通”整合在語文高效課堂中的優化作用
宣恩縣沙道中心小學劉曉玉
[摘要]:“班班通”為“教與學”搭建了交流平臺,運用“班班通”教學,收到的效益很明顯,老師只有積極參到學科與現代教育技術的整合的研究中,做到適時、適地、適量地使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教育才能從根本上發生量到質的轉變,老師與學生的減負任務才得以實現。
信息技術和課程整合,是當今時期教育的新觀點,它要求老師能從自己的學科教學過程中,把人力資源、信息資源和課程內容有機結合,共同完成課堂教學任務的教學方式。“班班通”它集圖、文、音、像為一體,具體形象、直觀生動,能調動學生的視覺、觸覺、聽覺、感覺等感官活動,在語文教學中具有潛在優勢,有利于增強學生的自覺性,培養獨立自學能力,啟發學生思維,讓學生個性飛揚,給語文課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下面我就結合自己的做法,談談如何利用“班班通”,實現語文課堂高效。
[關鍵詞]:整合語感高效思維質量
一、“班班通”與自主學習的整合。
課堂高效是教學者追求的目標,也是課堂教學的理想境界。自主學習是高效課堂的中心環節,主要是讓學生依據自學提綱自主學習、自主探究,初步領會課文內容。學會思考、學會品味,學會在讀時作記號、加批注等學習方法,學會有目標,有方向,帶著問題而學。
如上第八冊課文《中彩那天》一課,我就開門見山,直截了當,利用“班班通”出示:1、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2、讀課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