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初中品德講座
如何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初中品德的講座
澄邁中學李國慶
一.做好新課導入,喚起學生學習意識
導入新課是課堂教學帷幕。帷幕一拉開,就要尋求學生的參與和合作,“學貴在疑”“小疑而小進,大疑而大進”。為了讓學生參與課堂角色,教師必須要準備好若干個有針對性的問題與新課銜接,使學生進入到一種“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狀態。
1.引入時事點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奮點
當今世界是開放的世界,處在這樣環境中的學生,不僅要讀“圣賢書”而且要關心窗外事。針對這一特點,我們老師必須根據學生年齡特征及課程設置,用時事導入新課題,激起學生學習的興奮點。如初一年級在學習良好性格特征;初二年級在學習違法與犯罪時,都可用**年4月上海復旦大學醫學院研究生林森浩投毒殺害室友黃洋被判死刑的案件。從而引入性格、友情、道德、違法、犯罪等一系列課程內容。所講事例最好有學生發言、分析、評價,老師做補充。讓學生對國內外大事有一定了解,開闊眼界,增長知識,培養能力,同時也激發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興趣。
2.自學,養成“先入為主”的良好習慣
心理學認為,不經過學生個人自己探索和發現的過程,要把真理變成學生的真知是不可能的。常言道“師傅領進門,修行在自身”。教師責任是引導學生動腦、動手,自己獲得新知。自學過程就是學生內化過程,這是個決定性環節。如在學習初三年級第四課保護資源與環境問題時,我提出如下教學目標:①北方霧霾天氣為什么現在那么多?②霧霾天氣對人的健康有什么影響?③海南有霧霾天氣嗎?讓學生自學找出問題的答案,教師再結合本地區世界長壽之鄉,低碳休閑旅游縣,山清水秀,空氣清新等重點、難點問題進行精講、點拔,最后進行課堂練習,加強鞏固。這樣通過學生自學,自己尋求問題的答案,增強了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主動性。
二、參與課堂教學,讓學生化被動為主動
傳統教學模式經常是教師講得眉飛色舞,頭頭有道。而學生卻是冷漠以對,學生學習思想政治課的積極性,主動性難以調動和發揮。甚至產生逆反心理。如何化被動為主動,關鍵還是要使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主角”,要變“一言堂”為“群言堂”這樣才能改變“要我學”變為“我要學”,才能使思想政治課教學收到實效。
1.采用小組討論法,讓學生成為學習活動的主角
在討論課中,以學生為中心,在民主的氛圍中讓學生敞開心扉,各抒己見,積極發言,互相學習,互相啟發,教師適時點撥師生探討,通過交流,能充分地讓每一個學生都成為教學活動的主角,增強其主體作用。如,我教八年級下冊第六課公民享有教育的權利和義務這一課時,我設置討論的問題是:如果家長讓你現在輟學務工、務農、你怎么辦?學校以你學習成績差,不遵守紀律為理由,決定讓你退學,你怎么辦?聯系生活設置情景,使學生設身處地加以體會和感受,進行討論,從情,法,理等角度加以理解,使學生積極探究新課。
2.開展辯論課,培養學生競爭意識
在課堂上采用辯論的形式,可使學生所掌握的理論更為深刻,更能理論聯系生活實際。能更好的鍛煉學生思維的敏捷性、深刻性、創造性及口語的表達能力。如在學習九年級第六課依法參與政治生活維護國家安全這一內容時,我設計辯題:正方:保衛祖國,我們必要時收回釣魚島。反方:保衛祖國,我們應該立即收回釣魚島。依據我國的國情,經濟,政治,科學技術,軍事等課本有關知識,每小組選兩名學生參加辯論,學生辯論過程中老師適時點撥。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上海復旦,李國慶,積極參與,研究生,判死刑
篇2:營造氛圍調動學生積極性讓課堂氣氛活起來
如何營造氛圍,調動學生積極性,讓課堂氣氛“活”起來
新圩鎮上咀小學謝小霞
摘要:本文著力探究如何營造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語文教學效果。
關鍵詞:語文課堂,氛圍,激趣
活躍的課堂氣氛能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真正做到教師只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如何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氣氛呢?從課堂教學過程來看,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教師的教態促成良好課堂氣氛
教態是教師講課時的情緒的外在表現,比如,教學心情、表情、體態動作、神態等,是教師開展課堂教學的一種重要輔助手段。學生在課堂上會通過教師有聲語言的講解而“察其容”,而且還會通過教師的教態而“觀其色”。教師的教態在無形中形成了一種教學氣氛,學生在無形中感受到一種課堂氣氛。因此,教師的教學態度直接影響課堂氣氛。
教師的教態有先入為主的作用。當教師走進教師的那一刻,教師教態會直接影響到學生上課的情緒,這種先入為主的方式常常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教師要用親和、自然的教態去面對學生,及時調整好你的心態和精神面貌。具體來說,要做到:①用微笑面對學生。微笑是人際交流中一種最好的方式,微笑讓學生對教師沒有懼怕感,課堂氣氛溫和。如果教師板著臉孔,擺出高高在上的姿態,讓學生感到壓抑,學習有緊張感,課堂氣氛變得生硬、冷漠,不利于教學的開展。②給予學生鼓勵。明代教育家王陽明說過:“今教童子,必使其趨向鼓舞,中心喜悅,則其進自不能已。”教學也如此,教師不能帶著有色眼鏡去看待學生之間的差別,要讓每個學生都能發現自己的長處,獲得欣賞,體驗成功的喜悅。教師要放下嚴厲的批評、呵責,多鼓勵、表揚學生,發現他們學習的閃光點,給予學習的自信心。教師的語言、表情,對學生的刺激應該是積極的,而不是消極的。③多給學生肯定的目光,鼓勵的目光。多夸獎孩子們“好極了”“你真棒”等,教師還可獎勵學生小紅花、作業本等物品,這樣讓課堂氣氛積極向上,讓學生在寬松愉悅的氣氛中學習。學生這樣才能不斷進取,有旺盛的學習興趣。
二、動手操作調動課堂氣氛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兒童多動手操作會促進智力的發展。從腦的結構看,人的大腦皮層的各種感覺和運動部位中,管手的部位所占面積很大,所以手的運動能使大腦的很大區域得到訓練。動手操作的過程,調動了學生的感官參與,手腦結合。學生的思維離不開動作,動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發展的起點,激發了學生對操作活動的興趣。動手操作建立學生的表象思維,是學生的直觀學習,把書本內容生動化,讓語文學習更加形象,課堂學習氣氛不再是講和聽的形式。比如,學生在課外進行剪報活動,把用到的知識、語句剪下來,增加了記憶,將學習變成了一種布滿情趣的活動課。
三、努力創設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參與課堂教學
努力創設民主的課堂氛圍,使學生勇于參與課堂教學,是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很重要的一個方面。也是課堂教學改革很重要的一個方面。讓學生主動參與、交流、合作,使學生的身心和諧地發展,全面地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是課堂教學改革的方向。每個教師都應朝著這個方向去努力。
我在教學過程中經常教導學生:教師不是萬能的,教師也會犯錯誤;在很多方面,同學們并不比老師差。在某個方面,老師也要虛心向你們學習。我們師生之間是互教互學的關系,好學生應當敢于質疑。在這種坦率的學習氣氛中,教師非但不會降低自己的威信,反而會使學生對教師產生一種發自內心的敬意。師生之間的關系會更和諧融洽。
四、充分發揮討論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促進學生智慧潛力的開發和激發
篇3: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性論文
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摘要:現代教育理論認為,教師和學生是教育活動中的兩個基本要素,學生是受教育者,但不完全是被動接受教育的,具有主觀能動性,一切教育的影響必須通過學生的主動積極性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因此,教育的一切活動都必須以調動學生主動性、積極性為出發點,使學生具有充分的動力,主動學習,善于學習。
現代教育理論還認為,學校教育應著眼于教學生學會學習,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夯實學生“終身學習”的基礎,這已成為具有時代特征的教育口號。
關鍵詞:終身學習主動學習善于學習
現代教育理論認為,教師和學生是教育活動中的兩個基本要素,學生是受教育者,但不完全是被動接受教育的,具有主觀能動性,一切教育的影響必須通過學生的主動積極性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因此,教育的一切活動都必須以調動學生主動性、積極性為出發點,使學生具有充分的動力,主動學習,善于學習。
現代教育理論還認為,學校教育應著眼于教學生學會學習,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夯實學生“終身學習”的基礎,這已成為具有時代特征的教育口號。
實行教師指導下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要根據歷史學科、教材的情況和學生的特點靈活運用,在形式上不宜千篇一律,但必須體現以下三個要點:
1.在教學中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內驅力,調動學生的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的學習具有持久的內在動力。比如: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展示原始圖片資料。把一些考古學史學界新的發現以及科研成果信息告訴學生,培養對歷史的興趣。
2.在教學中創造條件,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設置歷史事件發生的簡單場景,模仿歷史背景,展開討論或辯論。以充分展現個體的能力和群體合作水平。
3.指導幫助學生逐步學會學習。史海無邊,史料如山引導學生選擇相關史書,查找相關史料,閱讀人物傳記。利用剪報上網查尋收集歷史資料。
從學的一方面來看,學生的自主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能夠對自己的學習負責,能自我操縱學習,具有如下特點:
1.主體性。即學生處于教學的主體地位,能自始至終地參與有關教學的決策,能自覺地對學習實施自我檢查和評價,并實施符合自我發展可能性的調整,成為學習的主人。
2.獨立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根據自己的學習特點選擇獨特的學習方法,獨立地、策略性地解決學習中的問題。
3.超前性。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中,而且能為自己尋到新的學習模式,以適應現在及未來社會發展的學習活動,使自己能迎接學習中產生的新問題的挑戰。
學生的自主學習是一個綜合體,既有認知心理系統,又有情意系統。包括學習歷史態度和動機。這是自主學習的內在動力與前提。
還有基本歷史知識掌握的程度以及符合自主學習要求的相應的知識和經驗儲備。這是自主學習的基礎。
還有觀察力、思考力、聯想、記憶力等智力因素。這既是自主學習能力構成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發展的潛在要素。
最后,自主學習的方法技巧也非常重要。掌握歷史學科學習的特點與規律,獨立地選擇學習的步驟與方式,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策略性地學習,這是自主學習的技能。
從教的方面來看,既強調學生是主體,又強調教師的作用。我認為,在這一模式中教師不僅向學生傳授知識,而且起主導作用,即導趣:激發動機、引起興趣;導向:揭示目標、引導方向;導疑:激起疑問,引發思維;導法:指導方法、授以技能;導饋:引導反饋,及時矯等,從而使學生主體作用與教師主導作用得以最優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