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三個小同學》一課談課改
>
NT>
青山區冶金小學吳丹
葉圣陶先生說過:“應把學習的方法教給同學,同學掌握學法就可以受用一輩子。”日本教育家稻川三朗也有類似的教學理念:以教師為中心,灌輸教科書知識的教學,謂之“第一教學”;面向同學,教師誘導,提高同學學力的叫“第二教學”;最大限度地發揮同學的潛能,形成學力,塑造高尚人格,是“第三教學”。據統計,人類的科技知識每三至五年增加一倍,一個人在學校學習的知識已遠不能滿足他一生的需要。學校教育必需重視“第三教學”,使同學成為能自主學習的終生學習者。“語文課程應該植根于實際,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這正是新教材的獨特魅力和新課標的嶄新理念。
如何在教學過程中體現新課標的教學理念,就是我們接下來要研討的教學戰略問題。人教版第一冊的第十二課《三個小同學》是二零
零二年度區語文優質賽課活動中規定課題之一,在實踐中,我經歷了從失敗到勝利的探索,從中領悟到了一些課改的微妙之處。一、淡化權威,課品如人品
教師要淡化教材,專家以和自身的權威,要以平等的參與者身份,協助同學制定適當的學習目標,建立互敬互愛,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使之親其師而信其道。對于低年級的同學,這一點更重要,教師要用眼神,語言,動作。在第一時間傳達出這個訊息,減少同學的心理負擔,創設輕松入學的氛圍。我在自身班上試教時。我都會講:今天,老師是來和你們交朋友的,我聽說你們都很聰明,我來找找最聰明的小朋友在哪,并把準備好的禮物送給他。接下來同學的熱情高漲,充溢自信,比在自身班上的強多了,事半功倍。課品如人品,一節課能折射出老師的內心世界,多份尊重同學的心,多份愛小朋友的考慮,這是我們在新課標中首先要做到的。二、營造氛圍,給同學探索的實境
語文是開放的,把同學的生活世界引入課堂,既具體有真切,既凝結有開放。從課程角度來講:要把同學的個人知識,直接經驗,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課程資源。在導入新課時,原本用了圖片,單一!用語言描述,籠統!又用多媒體制作動畫,不真!當改用真人相片和實境錄象展現本課主人公和故事情節后,好多弊端迎刃而解,不只把本課的德育目的更好地在實際生活中起到教育影響,同時也把教師的范讀巧妙交叉起其中。“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所以,我們“應當密切關注當代社會消息化的進程,推動語文課程的革新和發展。”三、尊重個性差別,允許“前后顛倒”
試教時,為了使同學說話防止一些煩瑣的,老師無法調控的句子,我布置了統一的句式訓練:我喜歡/不喜歡(文文,東東,明明),因為他們在看到水龍頭時------。在課上,我使出渾身解數,引導同學依葫蘆畫瓢,稍一出軌,我就立即拉回。結果,一節準備充沛的課上得平淡乏味,死氣沉沉。究竟該怎樣上?我細心地翻閱了《語文課程規范》,新課標指出,教學必需以同學的發展為本,同學是學習的主人,要關注同學的個人差別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少一點不準,多一點自由。”新課標的理念使我茅塞頓開,豁然開朗。是啊,這節課之所以沒有勝利,就是過于強調教師的外部塑造。一年級的同學剛入學不久,課堂里的一切對他來說還很新鮮,同學很樂意把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與他人交流。教師不要禁錮了同學想象的翅膀。教師是“用教科書教書”,而不是“教教科書”,更不是對教材的亦步亦趨。于是在后來的課上,我把學習的主動權還過了同學,大刀闊斧地砍掉了所有的句式,讓同學不受束縛,學習課文時,打破常規,并不按課文上的順序出現,而讓同學自由讀后,大膽談一談他對誰的印象深?在讀課文時第一次讀準讀通,第二次弄明白文中的小朋友怎樣想的后再讀,第三次是自身讀出自身的感受,最后讓同學跟著電視配音,當小小播音員,同學激情空前高漲,妙語連環。有的說:“水都流走了,我看了很心疼,為什么文文不心疼呢?”有的說:“明明做的對,假如我在那,我也會這樣做,而且關好了水龍頭,我還會告訴老師這件事。”每一種答案都令人驚喜。四、倡議發現,但不能止于發現
人們已經越來越多地意識到:教育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發現”。這種發現應該是雙向的,對施教者與受教者來說,都需要發現。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發現之意義善莫大焉。而過去的一個弊端是缺少發現。
其實,一節課由始至終的整個過程中,對同學的每種動態,每個回答,要留意發現。譬如同學讀書時緊皺眉頭,或表達想法時跺了腳,或者聲音很好聽,甚至是流利但小聲等細節,老師要善于觀察,褒揚。教師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會多一批好同學。我們還需要鼓勵同學多發現,同學只是發現,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意義在于發明。新課標明確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應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同學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同時要注重開發同學的發明潛能,促使同學持續發展。
通過對這節課的研究,我對新課標有了更新的認識,教學思想上趨于寬松和尊重;教學手段上趨于展現生活實際;教學過程上趨于開放和靈活;教學回應上趨于倡議發現,激勵發明。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個目標,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不是一蹶而就的。愿同仁們在這次歷史任務中,在課改的過程中遇到困難時能想起薛發根說的這段話:理想的教育,能激活生命的潛能,而教育的理想,則能提升生命的意義,我愿以全部的智慧詮釋理想的教育,用自身的生命演繹教育的理想。
◆[**
從《三個小同學》一課談課改
【】【】【】【】【返回頂部】
[]
[]
篇2:中學課改小組長培訓方案
1、小組長的組建:
全班學生按好、中、差、5―6人為一個小組組建,并按餐桌式的位置就坐,達到最優化就是最大化的目的。
2、選出組長1名、副組長1名,組員3――4人、組長承包2名學生,副組長承包2名學生,負責課堂聽課、交流、討論、輔導、督促、杜絕“三閑”。
3、生生課代表:
小組內每個學生承擔一個學科作為學科課代表,每個學生既是組員又是學科組長,既要服從組長安排,又要負責本學科其他小組成員課后作業、檢查、落實、記憶、背誦。并把檢查結果及時匯報本學科教師(師師科主任,教師只負責全班6―8人生生課代表就能了解全班情況)。
4、組長、副組長、課代表、主動承擔起檢查、幫助、輔導、督促、互相監督的職責。
5、組長、副組長、課代表在課堂上要大膽說話,大膽回答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會說話是一種能力,既可以鍛煉說話,又可以鍛煉思維。
6、組長、副組長、課代表要提高思想認識,把給學困生講解作為一種資源,在講解、糾錯中提高別人,完善自己,你在幫組員,組員在聽你講,互為資源不是一幫一,一對紅,而是培養好學生情商的最大資源。
7、每個組員要樹立一種意識:要做到聽明白、想明白、說明白、寫明白就會達到――懂(60分)、會(70分)、對(80分)、熟(100分).
8、好學生(小組長)如何給學困生講解
(1)先講怎么看(看那里、什么內容、重點語段等)
(2)再講怎么想(從那里開始想、步驟、到哪里結束等)
(3)后講怎么做(第一步、第二部----------)
9、(1)2人講解聲音不要太高,4――5人討論、交流可以大聲、組長講解,組員要學會傾聽、學會等待。
(2)學會文明禮貌別人糾錯有誤,要學會尊重。
10、所有組員要積極、踴躍上黑板、板演、展示、講解。
11、學生成績捆綁式考核
(2人平均成績+個人成績)/2
篇3:小學課改實施方案范文
教材改革是改革教材的編排、選擇和邏輯,目的為了學生的發展,為了提高學生的能力,包括學習能力、思維能力、創新能力。教法的改革是從方法上的改革,重建課堂結構,轉變教學模式。下面是有20*小學課改實施方案,歡迎參閱。
20*小學課改實施方案范文1
全面實行素質教育,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當前基礎教育領域里的一項重要任務。為真正把課堂教改模式抓到實處,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師學生素質,提升我校教育和教科研水平,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經討論研究,決定在我校全面推行“10+30”教學模式,特制訂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樹立“以人為本,全面發展”的現代教育思想,以各科《課程標準》為標尺,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扎實有效地開展新課程改革,切實轉變教師的教學行為,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深化教育改革,使素質教育取得突破性進展,開創教育改革和發展新局面。。
二、組織領導
三、實施步驟
第一階段:宣傳動員階段(20*.9.22-9.26)。9月22日上午鄉教委召開各校負責人會議,下午我校立即召開校領導班子會議,統一思想,提高認識,隨后召開了全校教師教改動員大會,更新觀念,明確了目標。
第二階段:建章立制,學習研討階段(20*年9月27日―20*年10月14日)。一是學校加強組織機構建設,制定實施方案,完善各項規章制度。二是認真學習研讀各學科課程標準,掌握其操作要領,領悟其內涵;三是學習景州聯小、子弟小學、黎陽學校和任重完小的先進經驗。四是加強對各學科基本操作模式的研討,組織優秀教師根據基本模式的操作流程實施備課,設計導學案。
第三階段:運用立標階段(20*年10月15日―20*年12月)。第一步,搭建平臺,開展大比武活動。組織開展學用“10+30”模式課堂教學大比武活動,在活動中讓一線教師進一步掌握其教學流程,進一步提高教師的授課技巧。第二步,倡樹典型,培養學科標兵。把一批思想素質好、業務能力強、教學水平高、有發展潛力的優秀中青年教師選拔出來,作為學校的學科帶頭人或培養對象,培養造就一批學科標兵,形成梯次發展的良好局面。第三步,典型引路,實施專業引領。盡快樹起本單位學、用“10+30”模式的典型,讓他們成為課堂教學的本土專家,并充分發揮好他們的專業引領作用。
第四階段:總結推廣階段(20*年12月―20*.4)。進一步加強對課堂教學基本模式的研究力度,在認真學習運用基本模式的同時,加強各種教學方法的研究,豐富、提升基本式,提煉出基本式的變式。同時要發揮學科帶頭人或課堂教學本土專家的作用,通過舉辦觀摩課、研討課、公開課等活動,推廣他們的典型課例,使每位教師都能上出高水平的課
20*小學課改實施方案范文2
一、工作目標:
以改變教學方法、優化教學模式和提高課堂效益為重點,實現在新課改中學生全面發展、個性發展,可持續性發展及教師自身可持續發展,構建達標課堂。促進學校教育教學工作再上新臺階。
二、具體目標:
1、教師主導:民主授課,教師前后累計講授時間不超過15分鐘,師生互動帶動生生互動。
2、學生主體:學生在課堂內表現積極主動,情緒熱情飽滿,勇于自我表現。
3、課堂活動:學生能積極動腦、動手、動口、,體驗知識獲得和能力形成的全過程。
三、建立健全組織,明確互相分工
組長:劉銀清
職責:負責全校課改工作的總體規劃及協調
副組長:常先珍
職責:負責全校課改的具體事務的組織籌劃
成員:全體任課教師
職責:負責按時、保質保量地完成課改的相關材料及工作的實施
四、強化教師隊伍建設,促進學校可持續發展
“在學習中進步,在研究中提高,在創新中發展”這是時代對教育提出的現實要求,也是時代對教師素質提出的挑戰。素質教育呼喚著高素質的教師,建設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根本保證。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需要。為此,在新的階段下,我校將立足于新課改的實施加大對教師隊伍建設的培養力度,派教師去參加上級安排的新課改培訓,多去聽上級組織的觀摩課、示范課、優質課。
五、初步嘗試
由于我校班級少,教師人數少,教師年齡偏大,有一定素質與能力的學科帶頭人基本上沒有,因此,可以想象我校實施課改的難度有多大。但我們學校領導班子經過認真討論,覺得我校還是可以實施課改的,只不過,步子不宜過大,要求不要過高,逐步實施。
1)、召開課改專題會議,讓教師了解新課改意義和方法。通過網絡觀看別人的授課方式,掌握一定的教學技巧。
2)、授課模式供參考:
數學:創設情景,導入新課:觀察實踐(或合作交流),探究新知,鞏固練習,發散思維,拓展應用,發散思維,,課后總結,暢談感受
語文:創高情景,導入新課,初讀課文,整體感知,精讀課文,解決問題,讀寫結合,總結升華,詞句,鞏固檢測。
六、實施途徑
1、每位教師精心準備一節新課改教案,準備講公開課。從低年級開始到高年級。通過聽課的形式了解教師的課堂教學是否體現新課改的要求。
2、領導平時經常推門進教室聽課,起督導作用,對課改有進步的老師予以表彰,對沒進步的老師給予鼓勵和幫助。
七、落實責任,強化監督
1、領導責任
為了更好獲得課改的第一手資料,為解決教學工作的一些實際問題,我們必須做到去聽每位教師的課,課后,領導要組織教師們實事求是的評課。同時,檢查上課教師是否認真地備課,上課,上課內容是否與教案一致,是否按照我們課改的要求去做
2、教師責任
教師必須做到嚴格按照課改的方法去作好課前的備課,其情況主要通過聽課教師的評課去反映,必須做到教學內容與備課內容相符,否則將追究教師的責任
八、追蹤調查,加強交流
任何一項新生事物,其產生之初,都將會產生這樣那樣的矛盾與問題,難免在實施之初會磕磕碰碰的,為此,我們要發揮集體的作用,群策群力,當我們的老師上完課后,可以定時或不定時的進行交流,包括經驗或煩惱,同時,要求我們上課教師要每月一篇教學反思,其篇幅可長可短,期末交一篇高質量的論文,但必須是講的是有關我們課改的相關內容,同時,聽課領導之間和上課教師之間在聽完后可或長或短的花點時間交流一下心得,而且,聽課領導在聽課的側重點應放在方法的把握和學生取得的實效上,至于教師在教學中的連貫,教師在教學語言上可暫時不談。
九、加強考核,務求實效
領導要腳踏實地,認真的執行好每步監督,一方面,學校加強對教師備教考核外,另一方面,學校還要加大對課改學生的追蹤了解,了解他們在課改中的收獲及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一些有針對性的解決辦法和措施。
20*小學課改實施方案范文3
為更好的落實和體現新課改的精神,樹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進一步提高我鎮教學質量,現制定我校新課改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樹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立足我校實際,大力推進教育創新,構建課程新體系,深化我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二、課改目標
1、以全面提高教師素質為目標,探索教師專業發展途徑,為教師搭建成長平臺。
2、為學生發展提供空間,讓他們自主探索,發揮創造力,培養創新能力。
三、成立領導小組
組長:何志東
副組長:常振亞
具體負責人:王巧珍
成員:杜雙權、馬海霞、常元喜、李利杰、王利平
四:方法、措施
1、以校本培訓方式為主,幫助教師充分更新教育觀念。學校將立足以人為本的理念,建立以課堂為主陣地,以校本教研培訓為切入點,以強化教師隊伍建設為保障的整體課改方案,力求在課堂上實現三個溝通,即全員參與,人際溝通。教學整合,文化溝通。師生調適,心靈溝通。同時要求教師寫好課后反思。
2、以導學案編寫和使用作為本期課改的重點,一方面抓導學案的編寫,要求教師根據我鎮課堂教學六步模式動手編寫導學案,另一方面,很抓導學案的使用落實情況,通過常規檢查,跟蹤聽課評課等,最大限度的發揮導學案的作用,體現導學案的價值。
3、進一步倡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反饋交流,拓展升華”的和諧課堂模式,形成師生共同參與學習,相融共濟的課堂氣氛。
4、充分發揮學習小組的作用
本期我們將落實學習小組課堂活動開展情況,積極培訓小組長,并要求組與組之間進行公平競爭,學校將從組內成員的分工與合作,團隊精神和競爭意識,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等方面進行跟蹤考核,確保“和諧課堂教學模式”落到實處。
5、課堂模式
本期我們繼續創設人人積極參與的“和諧課堂模式”,知識傳授要求在理解、掌握、運用上下功夫。充分培養學生各種能力。立足以校為本的教研活動,融學、教、研為一體,并通過一些理論學習,制度激勵等,鼓勵教師展示個性化教學風格。
四、活動安排
1、每周三下午第四節進行新課改業務學習。
2、積極開展聽課評課活動,要求教師積極聽課、評課,以求共同提高。
3、認真寫好教學反思。積極撰寫課改論文與心得體會。
4、積極培訓骨干教師,樹立標桿,典型引路。
通過學習培訓,努力在我校形成“敢于想名師,努力成名師”的氛圍,使大家學有典范,行有目標,確保課改功在我校順利進行。
五、本期課改目標
“和諧課堂模式”在我校形成,學習小組活動學生參與面充分擴大,廣大教師能根據學生情況編寫質量較高的導學案,課堂檢測完成教學任務。
新課改的實施,為我們搭建充分展示自己的平臺,我們將不斷研究與積累,力爭成為新課改的先鋒